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城市典型观赏树种养分限制沿城乡环境梯度的响应差异,以期为城市化下的城市森林观赏树种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夏季和秋季沿北京城区–近郊–远郊梯度上采集典型观赏树种元宝槭和紫丁香的成熟叶和凋落叶,测定其6种叶片功能性状(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叶面积、比叶面积、比叶质量、叶片含水率)和6种营养元素含量[(碳(C)、氮(N)、磷(P)、钾(K)、钙(Ca)、镁(Mg)],计算元素的化学计量比值和养分重吸收效率,比较元宝槭和紫丁香在叶片功能性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养分重吸收效率上的差异;分析年均温度、年降水量、年均太阳辐射量等环境因子与元宝槭和紫丁香叶片功能性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养分重吸收效率的相关性。【结果】叶片功能性状、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值对城市化有显著响应,且存在种间差异。沿城区到远郊梯度,元宝槭和紫丁香成熟期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含水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而比叶质量降低。凋落期元宝槭叶片的叶鲜质量和叶干质量沿城乡梯度逐渐降低;紫丁香凋落叶的叶干质量和比叶质量在城乡梯度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面积则逐渐变小。2个树种凋落叶的比叶面积均沿...  相似文献   

2.
对银杏2年生苗苗高、地径生长过程运用Logistic方程进行模拟,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银杏高生长在萌芽展叶后直接进入速生期,地径生长速生期开始与结束均要晚于苗高生长速生期,不同家系苗高、地径生长速生期的停止期差异较大。银杏苗期叶片的叶长、叶宽、单叶干重、单叶鲜重、平均单叶面积等形态指标的年生长节律呈S型曲线、内含物的年变化规律呈双峰型曲线。研究表明:苗高与地径生长的速生期终点、成熟健康叶片的叶面积、9月初的叶片总内酯含量、9月底的叶片总黄酮含量等性状可作为叶用银杏家系苗期选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叶片萜内酯含量是药用银杏Ginkgo biloba的关键品质属性及重要指标。于2016年9月,对陕西宝鸡银杏种质资源圃引进和筛选的20个银杏优良无性系叶片进行了萜内酯含量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叶质量、叶面积、叶长、株叶数、树高和叶含水率是影响其叶片萜内酯含量的主要因子;筛选出生长性状、叶萜内酯总量具有优势的3个优系:C94-16,C95-09和C94-56。  相似文献   

4.
施肥对红锥幼苗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2.5 a生幼苗进行施肥试验,测定和计算其叶形态功能性状单叶鲜质量、单叶干质量、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及水分功能性状叶相对含水率、干物质含量,并计算不同叶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肥能够显著促进红锥幼苗叶片形态生长,增加叶片光截获能力;施肥能对红锥幼苗叶水分功能性状产生显著影响,干物质含量显著减少、相对含水率显著增加;施肥驱动不同功能性状间协同变化,多数叶功能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地形因子对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群落叶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形因子对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叶功能性状的影响,探索影响叶性状变化的主要地形驱动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方法】以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大果榆、蒙古栎、水曲柳3种主要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每种群落类型设置5个20 m×20 m的固定样地,对样地内重要值大于0.1的物种进行叶片采集,分别测定不同群落类型优势种的叶厚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大小和叶干质量5项叶功能性状。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不同群落类型优势种叶性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优势种和不同生长型物种,比叶面积与海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坡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干物质含量与海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坡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除所有优势种的叶大小、灌木叶厚度、灌木叶干质量和草本叶厚度主要受坡位的影响(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59,-0.508,-0.467和0.410)外,其他叶性状主要受海拔的影响。海拔对所有优势种叶厚、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干质量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是0.285,-0.438,0.504,0.146;对乔木叶厚、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大小、叶干质量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是0.494,-0.378,0.563,0.836,0.575;对灌木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大小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是-0.336,0.490,0.171;对草本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大小、叶干质量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是-0.555,0.650,-0.357,-0.271。【结论】在大青沟自然保护区,虽然海拔只相差60~70 m,但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水分减少。水分变化引起群落组成和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化,因此海拔是影响叶性状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6.
开展不同种源银杏同质园试验,揭示环境对不同种源银杏的影响,为选育药用价值高的银杏种源和品种提供依据。收集了川内4个不同种源的银杏种子,经同质园栽培后,对其幼苗生长和叶片药用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各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各种源间种子横径、纵径和百粒重均极显著差异(P<0.01),且均开江最大;(2)各种源间苗高、单株叶数、单叶重和单株叶重均极显著差异(P<0.01),冠幅显著差异(P=0.02)。其中苗高、单株叶数、单株叶重、冠幅均开江最大,单叶重泸定最大;(3)各种源间叶片萜类内酯、白果内酯含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黄酮、银杏内酯A和银杏内酯B含量均显著差异(P=0.02,P=0.03,P=0.01)。其中黄酮含量苍溪最高,萜类内酯、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含量均泸定最高;(4)苗高与单株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2);萜类内酯与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B含量(r=0.928和0.96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种源的银杏同质园栽培结果表明,由于亲代长期受种源地环境的影响,子代幼苗的生长以及药用成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不同银杏果用林复合经营模式下银杏种仁品质展开研究,探讨银杏种子产量和性状、种仁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在不同模式间的变异,为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方式在果用林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江苏泰兴5种传统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即:银杏-油菜-花生、银杏-小麦-花生、银杏-蚕豆-花生、银杏-桑树、银杏-油菜-玉米,以银杏纯林为对照,对不同模式下银杏种子产量和质量、种核质量、种仁质量,种仁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总黄酮、萜内酯、银杏酸和氢氰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改良的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模式下银杏种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银杏复合经营显著影响银杏种子产量、种核质量及种仁的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总黄酮、萜内酯、银杏酸及氢氰酸含量(P0.05)。复合经营模式下银杏种子产量、种核质量、种仁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纯林模式,其中,银杏-桑树模式中单株银杏种子产量最高,平均达到31.07 kg,银杏-蚕豆-花生模式下种核质量、种仁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34 g,101.73 mg·g~(-1),88.11 mg·g~(-1);纯林模式银杏种仁中淀粉、总黄酮、萜内酯、银杏酸及氢氰酸含量高于复合模式,分别达到了0.55 g·g~(-1),2.69 mg·g~(-1),7.32 mg·g~(-1),47.54μg·g~(-1)和0.44μg·g~(-1);银杏-油菜-花生模式中种仁的总黄酮、银杏酸和氢氰酸含量均最低,分别仅为1.84 mg·g~(-1),28.52μg·g~(-1)和0.27μg·g~(-1),银杏-蚕豆-花生模式中种仁的萜内酯含量最低,仅为4.82 mg·g~(-1)。改良层次分析法表明:种仁中氢氰酸含量对其品质影响最大,其权重达到了0.210 3,其次为蛋白质、可溶性糖、总黄酮、银杏酸、仁质量、淀粉、萜内酯、脂肪、种子质量、种核质量;进一步计算获得的银杏种仁品质指数表明:银杏复合经营模式下种仁品质指数高于纯林,复合模式中种仁品质最高的模式为银杏-蚕豆-花生,达到了0.414 8,其次为银杏-小麦-花生、银杏-桑树、银杏-油菜-花生和银杏-油菜-玉米模式,而银杏纯林模式中种仁品质指标仅为-0.008 8。【结论】银杏复合经营能够提升银杏种仁品质,因而银杏果用林适于采用复合经营模式,尤以银杏-蚕豆-花生模式最优,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内酯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不同产区、不同树龄、不期的200多个银杏叶样品,用HPLC法检测其银杏内醌和白果内酯的含量。发现用于生产银杏叶提取物(GBE)的原料银杏叶中萜内酯含量差异很大,它是影响GBE质量和成本的关键;银杏幼龄(1-6年生)实生苗叶萜内酯含量高,一般0.30-0.50%,大树叶含量低,一般〈0.10%;我国各主要银杏产我都有萜内酯含量≥0.40%的优质银杏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最要叶期。  相似文献   

9.
《林业科学》2021,57(4)
【目的】明确秋茄叶表型及叶经济谱对自然潮汐生境的响应特征,以期掌握秋茄在周期性浸淹下的适应机制。【方法】对福州市罗源湾秋茄成熟林满潮线上及线下叶片进行研究,以上层未受淹叶片为对照,测定上、下层叶表型性状,并对各性状间关系及叶经济谱进行分析。【结果】与满潮线上层叶片相比,满潮线下层叶片干质量、叶柄长及叶干物质含量较小(P0.01),叶形指数较小(P0.05),比叶面积较大(P0.01);在叶片气孔特性中,满潮线下层叶片气孔长度、宽度、面积、周长、开度、开口长度、开口面积、开口周长均大于上层,而气孔密度则小于上层(P0.01);满潮线下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较小,而胞间CO2浓度较大(P0.01),羧化速率较小(P0.01),水分利用效率在满潮线上、下层叶片中差别不显著。满潮线上层秋茄叶片气孔特性与光合功能之间相关性比下层高,而满潮线下层叶气孔特性与叶形态性状相关性高于上层。【结论】秋茄满潮线上、下层的叶表型差异明显,下层叶片气孔功能适应性较强,但光合功能受到一定限制。上层叶气孔特性与光合功能具有协同进化表现,而下层叶气孔特性与叶形态性状存在趋同适应。满潮线上、下层秋茄叶为适应自然潮汐生境,存在明显生存策略选择。叶经济谱表现为:满潮线下层叶片总体上向"缓慢投资-收益型"一端偏移,具有较小的叶干物质含量、气孔密度,较低的净光合速率及较大的比叶面积、气孔面积和气孔开度,以适应周期性低光、缺氧的淹水极端环境;上层叶片则向"快速投资-收益型"一端偏移以应对海岸带大风、海浪拍打等特殊生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银杏的经济功能,开展了银杏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银杏栽植密度为40cm×60cm时,产叶量最大;在土壤含水量62%时,其黄酮、内酯含量最高;截干能促进萌条增多,扩大冠幅面积,使叶产量和黄酮、内酯含量明显提高;银杏在生长季内,叶的黄酮、内酯含量随季节变化呈升高趋势,到9月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银杏不同类型枝条叶片萜内酯含量年周期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不同时期银杏不同枝型叶片萜内酯的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银杏雄叶丛枝、雌叶丛枝、雄长枝、雌长枝和雌短枝银杏叶萜内酯含量的年周期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枝型按照银杏叶的总萜内酯含量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雄叶丛枝、雌长枝、雌叶丛枝、雄长枝、雌短枝,除雌短枝外,其它枝型总萜内酯含量均在9月初达到1年中的最大值;GA是所测4种萜内酯中含量最丰富的,不同枝型按照GA含量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雄叶丛枝、雄长枝、雌叶丛枝、雌长枝、雌短枝,除雌短枝GA含量在10月初到达含量的高峰外,其它均在9月初达到高峰;GB、GC和BB含量低,变化规律较一致,落叶前含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银杏叶萜内酯年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盆栽实生苗为研究材料,通过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探索4水平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 ~ 80%、55% ~ 60%、40% ~45%和30%~35%)对银杏叶萜内酯类物质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生长季节不同,银杏叶内白果内酯BB、银杏内酯GC、GA、GB及总萜内酯含量变化具有显著差异,随着生长季节的变化银杏叶萜内酯类物质含量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适度干旱条件下可以促进银杏萜内酯类物质的合成,尤其轻度和中度干旱条件下,萜内酯含量比适宜水分条件下明显增多.考虑到叶产量、叶萜内酯美物质含量以及采叶与采时的关系等,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考虑在植物生长初期,给予银杏苗正常的水分供应以获得最大的生物产量,在6-10月份叶片发育完全后适当进行轻度干旱处理(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5% ~60%)收获叶片,可获得最大的萜内酯单株有效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正反嫁接和接穗性别对银杏生长和生理的差异性影响,并基于隶属函数分析评价了4个组合的优劣。结果表明:(1)接穗性别明显影响了银杏新梢生长,显著影响了单叶面积;正反嫁接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了银杏单叶面积、净光合速率、总黄酮含量,明显地影响了新梢生长量;接穗性别×正反嫁接交互作用对银杏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不显著。(2)新梢长度与单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呈强度正相关,而与叶绿素、可溶性糖、总黄酮含量呈中强度负相关;单叶面积与净光合速率呈中强正相关,与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总黄酮含量呈中强负相关;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可溶性糖、总黄酮含量呈中度负相关;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强度正相关。(4)基于隶属函数评价4个组合表现优劣顺序为XZ、XD、CD、CZ。雄接穗的嫁接表现优于雌接穗;雄接穗较适于正芽接,而雌接穗较适于倒芽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实现银杏叶用林的绿色施肥、有效施肥,提高叶产量的同时促进叶中总黄酮和总萜内酯的积累。【方法】以3年生截干银杏林为研究对象,设置T1(N、P2O5、K2O的配比为9∶18∶18)、T2(N、P2O5、K2O的配比为9∶27∶27)、T3(N、P2O5、K2O的配比为9∶18∶18)+微生物菌肥、T4(N、P2O5、K2O的配比为9∶27∶27)+微生物菌肥、T5(微生物菌肥)、CK(不施肥,对照)共6个处理,研究配方肥和微生物菌肥配施对截干银杏林叶绿素荧光特性、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筛选适用于截干银杏林的施肥模式。【结果】5种施肥模式下截干银杏林的各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T4处理对新梢长、新梢数量、叶片数量和单株干叶质量的影响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2.0%、91.1%、50.7%、61.6%,T2处理有利于单叶...  相似文献   

15.
《林业科学》2021,57(5)
【目的】植株整体形态与枝叶大小、出叶强度关系密切,探究枝叶性状在不同纬度的差异,预测不同环境下植株种内变异及生存策略。【方法】选取4个不同区域阔叶红松林分布区,分析其主要优势种红松的当年生出叶强度、枝横截面积、总叶面积和单叶面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枝叶性状在不同纬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应用标准化主轴估计法(SMA),探讨纬度对单叶面积与出叶强度以及枝横截面积与出叶强度、总叶面积、单叶面积关系的影响。【结果】1)红松总叶面积、枝横截面积和出叶强度变化的纬度解释率均小于8%,单叶面积变化的纬度解释率最高为58%; 2)红松枝横截面积与其他叶性状和出叶强度均呈异速生长关系,与叶面积在不同纬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出叶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在高纬度地区,出叶强度与单叶面积呈负相关的异速生长关系;3)在高纬度地区,红松枝性状与叶性状和出叶强度的关系斜率均最小。【结论】红松枝叶状在不同纬度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纬度变化,单叶面积变化显著,表明植株会调整其表型性状以适应环境变化,且以叶性状为主。红松枝叶性状关系在不同纬度存在差异,其斜率在高纬度地区相对较小,表明植物会采取不同资源分配策略以适应环境变化,且枝叶协同适应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6.
银杏半同胞家系种质资源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总黄酮醇苷、总内酯和总银杏酸为测定指标,对半同胞家系种质资源银杏叶的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半同胞家系种质资源银杏叶中3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波动较大,总黄酮醇苷含量范围为3.644~8.119 mg/g,总内酯含量范围为2.890~5.768 mg/g、总银杏酸含量范围为6.070~20.148 mg/g,三因素综合评价品质也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为叶用银杏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扫描图像与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结合的方法研究柽柳、柠条、红砂和珍珠的叶片投影面积与叶干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柽柳、柠条和红砂叶投影面积与叶干质量呈线性相关;红砂、柽柳、柠条在生长季单位叶面积所积累的叶干质量分别为(0.0840±0.0031)、(0.0610±0.0011)、(0.0366±0.0007)g/cm2,红砂和柽柳分别是柠条的2.30和1.67倍;珍珠的叶片是多浆汁叶,形状极不规则,不能利用日前的扫描仪计算出它的投影面积;柽柳在不同环境下生长时的叶片投影面积与叶干质量的关系均为线性相关且差异不显著,表明这种线形关系不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以用叶干质量代替叶面积来研究这些荒漠植物的光合作用特性。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中化学成分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有代表性的7个产区,每产区4个家系及分布区南北两端2个产区各一家系内10个单株、2年生银杏幼苗叶片中三种黄酮类化合物和白果内酯及银杏内酯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产区间、产区内家系间和家系内单株间均有广泛的遗传差异。黄酮类的含量与各内酯含量呈负相关,但达不到统计学上显著水平。2年生幼苗叶中的内酯含量与16年生树无明显差异。所有这些信息为银杏药用目的的遗传改良策略和集约经营叶用原料林的体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筛选出香花油茶优良家系群体,为香花油茶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香花油茶11个家系群体植株为研究对象,每个家系群体选取长势好、无病虫害的单株30株,连续3年测定其叶片、果实的表型性状指标,取3年数据的平均值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家系间重要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提取影响香花油茶果实性状的主要因子,并对各家系果实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叶片和果实性状在各家系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差异,叶质量和单果质量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5.81%、69.20%,稳定性较差。叶绿素值和干籽总质量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13.00%、11.56%,稳定性较好。除叶柄长与叶片厚、叶片宽无显著相关性及叶片厚、叶片宽与叶绿素值无显著相关性外,其他叶片表型性状指标间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果实大部分性状间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叶柄长与果皮厚、籽粒数量极显著正相关,叶片长、叶周长与果高、果径、种长极显著负相关。从10个果实表型性状中共抽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3.793%。根据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各家系依次为F-1、A-3、F-10、F-2、D-2、G-7、F-4、G-8、...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总黄酮醇苷、总内酯和总银杏酸为测定指标,对不同银杏杂交种苗木叶片的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银杏杂交种苗木叶片中3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波动较大,总黄酮醇苷含量范围为10.369~13.997mg/g,总内酯含量范围为4.096~8.742mg/g,总银杏酸含量范围为11.035~17.988mg/g,3因素综合评价品质也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为叶用银杏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