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杀菌剂对蘑菇疣孢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菇房中11种杀菌剂对蘑菇疣孢霉病防治效果和对双孢蘑菇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1种杀菌剂对蘑菇疣孢霉病防治效果和对双孢蘑菇生长影响有明显差异,其中特克多45%悬浮剂500倍液无论是覆土处理或转潮时喷雾覆土处理,均对疣孢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率分别达93.7%和89.1%,且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无不良影响.其它杀菌剂综合表现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于2014年和2015年试验了1.6%噻霉酮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效果。结果表明,2014年6月19日刮病斑涂1.6%噻霉酮膏剂100g/m~2,6月23日和7月23各喷1次1.6%噻霉酮涂抹剂200倍液,与6月19日刮病斑涂1.6%噻霉酮膏剂100g/m~2,6月23日和7月23日各喷1次1.6%噻霉酮涂抹剂300倍液处理,旧病斑均未复发,防治效果均为100%。2015年试验结果表明,3月16日刮病斑涂1.6%噻霉酮膏剂100g/m~2,4月8日喷1.6%噻霉酮涂抹剂300倍液,对腐烂病防治效果90.62%,显著高于刮病斑后涂4.5%腐殖·硫酸铜水剂200ml/m~2,全树5°Be石硫合剂(100kg/666.7m~2)的防效76.33%。建议施用方法:3月上中旬苹果萌芽前刮治苹果腐烂病斑后涂抹1.6%噻霉酮膏剂100g/m~2左右,4月上旬开花前全树喷1.6%噻霉酮涂抹剂300倍液,7月中下旬果实膨大期主干喷1.6%噻霉酮涂抹剂300倍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柑桔棒孢霉褐斑病在梅列区柑桔产区发生危害,造成柑桔树大量落叶,树势衰弱,进而减产减收。为了寻找有效的防治药剂,试验开展了不同农药对柑桔棒孢霉褐斑病的防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柑桔棒孢霉褐斑病发病初期,根外喷施42%稳保悬浮剂2 500倍液或42.4%健达悬浮剂2 500倍液或32.5%阿米妙收悬浮剂1 500倍液或35%露娜润悬浮剂2 000倍液或60%悬克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80%大生600倍混合液,7~10 d再重复一次,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不同药剂可轮换使用,以减少植物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药剂,对比了27.8%噻呋·苯醚甲悬浮剂、42%双胍·咪鲜胺可湿性粉剂、60%铜钙·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22%嘧菌·戊唑醇悬浮剂、75%异菌·多·锰锌可湿性粉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8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75%异菌·多·锰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42%双胍·咪鲜胺可湿性粉剂937.5 g/hm~2、27.8%噻呋·苯醚甲悬浮剂375 g/hm~2对辣椒叶片和果实上炭疽病防效表现都非常好,建议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锐收果香(400 g/L氯氟醚·吡唑酯悬浮剂)、健达(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碧翠(16%二氰·吡唑醚水分散粒剂)、善常(35%苯甲-吡唑酯悬浮剂)、阿米妙收(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露娜森(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拿敌稳(75%肟菌脂·戊唑醇水分散粒剂)7种药剂不同剂量对火龙果溃疡病(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火龙果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别以有效成分锐收果香270 g/hm2、健达360 g/hm2、碧翠360 g/hm2、善常270 g/hm2、阿米妙收292.5 g/hm2、露娜森193.5 g/hm2、拿敌稳225 g/hm2,在火龙果生长旺盛期、溃疡病发生初期(开花初期),对火龙果茎叶全株喷药3次,每隔10 d 1次,7种药剂不同剂量在第3次药后14 d防效都在64%以上;其中,健达360 g/hm2、阿米妙...  相似文献   

6.
以嫁接五年生香梨树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滴灌施肥法,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N1(10 kg·hm-2),N2(15 kg·hm-2),N3(20 kg·hm-2),N4(25 kg·hm-2),N5(30 kg·hm-2))、磷肥施用量(P1(5 kg·hm-2),P2(10 kg·hm-2),P3(15 kg·hm-2),P4(20 kg·hm-2),P5(25 kg·hm-2))、灌水量(W1(6 240 m3·hm-2),W2(6 720 m3·hm-2),W3(7 200 m3·hm-2),W4(7 680 m3·hm-2),W5(8 160 m3·hm...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新型生物助剂3%卵磷脂·维生素E对杀菌剂25%啶菌噁唑乳油(EC)、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WG)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25%啶菌噁唑EC 1 605 m L·hm-2(560倍液)+3%卵磷脂·维生素E 180 m L·hm-2(5 000倍液)和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WG 750 g·hm-2(1 200倍液)+3%卵磷脂·维生素E 180 m L·hm-2(5 000倍液)处理对番茄叶部、果实灰霉病的最终防效显著高于相应杀菌剂单独处理,番茄产量也显著增加;两种杀菌剂各减量20%后加入3%卵磷脂·维生素E,对番茄叶部、果实灰霉病的防效以及番茄产量与各杀菌剂单独全量处理差异不显著,且没有任何药害现象,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黄惠绿 《食用菌》2023,(6):26-29
目的:为了筛选出适宜于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蘑菇专用新品种。方法:在前期预试验基础上,工厂化菇房条件下,进行3个双孢蘑菇品种工厂化栽培比较试验,综合比较菌丝长势、产量、菇质、耐褐变能力等。结果:试验条件下,福蘑78发菌速度相对较快,菌盖最厚为(2.46±0.069 9)mm,较耐褐变,菇单产最高为(18.845±0.773 5)kg/m2,其次为W192,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单产较低的M623为(16.205±1.237 5)kg/m2,与福蘑78、W192存在显著差异。福蘑78示范性栽培结果,其出菇比对照W192早1 d,出菇均匀,丛生菇少,子实体紧实,鳞片少,菌盖厚、抗褐变能力强;平均鲜菇产量为21.8 kg/m2,略高于对照品种。福蘑78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品种W192,可以作为福建省漳州市双孢蘑菇工厂化专用品种,并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王老吉茶渣栽培双孢蘑菇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王老吉茶渣为主要原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按不同比例混合成3种基质处理,研究3种处理方法对双孢蘑菇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2(主料80%杏鲍菇菌渣、20%王老吉茶渣)栽培双孢蘑菇产量为15.62kg·m~(-2),生物学效率为26.03%,比处理1(对照,主料100%杏鲍菇菌渣)略低,但二者差异不显著。处理2利润为34.25元·m~(-2),比处理1提高0.69元·m~(-2),比处理3(主料100%王老吉茶渣)提高2.09元·m~(-2)。处理2的双孢蘑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为29.9g·(100g)~(-1),比处理1提高7.55%。总氨基酸含量为23.56g·(100g)~(-1),比处理1提高7.14%。鲜味氨基酸含量为10.76g·(100g)~(-1),比处理1提高12.2%。这说明处理2的基质栽培双孢蘑菇产量高、经济效益高、营养价值好,味道更加鲜美,且重金属汞、铅、砷、镉含量均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可在双孢蘑菇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秀珍菇菇渣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秀珍菇菇渣处理后以不同比例用于栽培双孢蘑菇,结果表明:经过简单处理的菇渣栽培双孢蘑菇,与常规配方相比,具有菌丝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并且随着菌渣比例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在培养基培养料中加入30%秀珍菇菇渣栽培双孢蘑菇,生物学效率达到63%,比常规栽培料高出10%,说明菇渣用于双孢蘑菇生产是可行并有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11.
以3个不同颜色的双孢蘑菇品种,4株不同地理来源的有害疣孢霉菌株为供试材料,对有害疣孢霉的接种方式、接种浓度、接种时双孢蘑菇菌盖大小、接种后湿度控制及抗病性评价时间等因素做了综合研究及分析。观察并记录发病症状及发病率,建立病情评价标准。结果显示最佳评价方法为,喷雾式接种,菌盖直径9 mm~14 mm,接种有害疣孢霉的最佳孢子浓度3×104个/mL,接种后最佳培养湿度86%~91%,最佳评价时间为接种后第5天。建立科学的适用于双孢蘑菇湿泡病的抗病评价体系,为双孢蘑菇湿泡病抗病遗传育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前提。  相似文献   

12.
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辣椒疫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从辣椒花蕾期开始连续施药3次,每次间隔10 d,500 g/L咪唑菌酮悬浮剂(SC)15 g/667 m~2、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2 m L/667 m2和450 g/L咪唑菌酮·霜霉威盐酸盐SC 100~133 g/667 m~2,对辣椒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辣椒安全。  相似文献   

13.
以北方冷季型高羊茅草为试材,进行28.2 g/L嘧菌酯·10.9 g/L精甲霜灵悬浮剂495 g/hm~2、28.2 g/L嘧菌酯·10.9 g/L精甲霜灵悬浮剂1 005 g/hm~2、4%精甲霜灵·64%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10 005 g/hm~2和62.5 g/L氟吡菌胺·625 g/L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4 005 g/hm~2对高羊茅腐霉病的田间防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高羊茅腐霉病防治效果依次为28.2 g/L嘧菌酯·10.9 g/L精甲霜灵悬浮剂495 g/hm~2(73.15%)28.2 g/L嘧菌酯·10.9 g/L精甲霜灵悬浮剂1 005 g/hm~2(72.96%)4%精甲霜灵·64%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10 005 g/hm~2(68.52%)62.5 g/L氟吡菌胺·625 g/L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4 005 g/hm~2(37.19%)。其中,28.2 g/L嘧菌酯·10.9 g/L精甲霜灵悬浮剂2种不同浓度的处理对腐霉病的防效均较好,可在生产上用于防治草坪腐霉病。  相似文献   

14.
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污染菌种中分离的病原性真菌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10种常见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并与生石灰进行复配,以期筛选出适合六妹羊肚菌菌种生产与人工栽培的复配杀菌剂。结果表明:羊肚菌菌种2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分别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与卵孢单端孢(Trichothecium ovalisporum);在10种杀菌剂中,百菌清的抑菌效果最好,0.25 g·L-1百菌清对绿色木霉与卵孢单端孢的抑制率分别为85.71%和64.16%;0.25 g·L-1百菌清与1.2 g·L-1生石灰制成的复配制剂对2株病原菌的抑制率均高于单剂处理,分别为93.25%、72.73%,而对六妹羊肚菌无显著抑制作用,或可应用于相关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由嗜果刀孢菌(Wilsonomyces carpophilus)引起的穿孔病对野杏、野生樱桃李、栽培杏和桃的叶片、果实造成了严重危害。对嗜果刀孢菌的室内药剂筛选及拮抗菌的种类鉴定可有效防治野杏真菌性穿孔病。【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嗜果刀孢菌的室内毒力;同时从野杏叶片上分离出1株拮抗细菌,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基于16S r 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开展拮抗菌株的鉴定。【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多菌灵对嗜果刀孢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好,75%百菌清抑制效果较差,有效中浓度(ρ,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为918.8 mg·L-1;27%戊唑·噻霉酮对分生孢子萌发毒力较强,EC50为0.060 5 mg·L-1,75%百菌清对分生孢子萌发毒力较弱,EC50为1103.0 mg·L-1;拮抗菌株XHG-1-3m2对嗜果刀孢菌抑制率为88....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高效防治生姜炭疽病的药剂,通过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评价2种方法比较了6种杀菌剂对生姜炭疽病的毒力及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抑菌活性较高,EC50分别为4.058 7μg/mL和4.418 0μg/mL,吡唑醚菌酯抑菌活性较低,EC50>40μg/mL,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抑菌活性最差,两者均表现EC50>100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67 m2有效成分6.0 g)、45%咪鲜胺水乳剂(667 m2有效成分30.0 g)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67 m2有效成分7.5 g)处理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48%、87.71%和89.01%,均显著高于对照,而25%嘧菌酯悬浮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差。因此,综合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推荐轮换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67 m2有效成分6.0 g)、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67 m2有效成分7.5 g)和45%...  相似文献   

17.
培养料中添加豆粕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时期在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料中添加不同量的豆粕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种期添加对其产量没有显著性影响;而在覆土前添加则可显著提高其产量。添加量为每筐210g时,三潮菇总产量为每筐1438g,比对照组2高46.9%,添加豆粕对第三潮菇的产量影响最大,比对照组提高了43%~112%。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覆土中硒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子实体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采用在覆土中添加亚硒酸钠的方法,进行双孢蘑菇的栽培试验,测定了不同硒浓度处理下双孢蘑菇产量、子实体外观性状、主要营养成分和硒含量。结果表明,覆土中添加0.15 mg·kg-1~0.60 mg·kg-1浓度的亚硒酸钠可显著提高覆土中有效态硒与总硒含量,同时可提高双孢蘑菇子实体产量、有机硒与蛋白质含量及子实体紧实度,而对子实体的粗脂肪、粗纤维、粗多糖、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试验结果为富硒双孢蘑菇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杏鲍菇的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分析菌渣对双孢蘑菇产量、子实体农艺性状以及成本利润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渣与牛粪比例3∶1时双孢蘑菇产量和菇质最好,比稻草栽培和纯菌渣栽培分别提高5.23%和13.36%,且菇体紧实致密,单朵菇平均重35.7 g;纯收入最高的为纯杏鲍菇菌渣,达到42.91元/m2,比对照增加39.82%,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不同木腐菌菌糠对双孢蘑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来源的木腐菌菌糠,以编织袋为包装材料,采用常压灭菌的方法生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基。测定各种培养基上双孢蘑菇的产量,以及不同菌糠的蛋白质、木质素、纤维素含量,主要培养基的C:N,研究不同菌糠的生产能力。结果表明,以采收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产量最高,料层18 kg·m~(-2),产量14.918 kg·m~(-2);平菇菌糠是很好的基质生产料,以采摘过6潮菇的平菇菌糠生产的双孢蘑菇,虽然产量不是最高,但仍比合成料产量高,且具有出菇集中、周期短的优势;双孢蘑菇产量不仅取决于培养料的含氮量和C:N,还取决于培养料中纤维素的含量。以平菇菌糠、采摘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糠添加5%的麸皮作为栽培培养基,可以生产出具有高产能力的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