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河南省三门峡市自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试点以来,已累计完成面积95.6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43.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52.3万亩,圆满地完成了4年的工程建设任务。在退耕还林工作中,三门峡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分别在各县(市)区建立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科技示范点,采取多种措施,突出精品工程,狠抓规模治理,基本实现了“乡乡有亮点,处处有精品”的目标。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退耕还林路子。一是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水源涵养林基地、果品加工基地、木本粮油经济林基地、通道防护林基地、城郊绿化基地、生态防护林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药用和特用经济林基地八大特色林业产业基地,总面积为250万亩。其中,300亩以上退耕地还林有110余片3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千亩以上的有80余片28万亩。初步形成了以流域为单位,一面坡、一道沟统一规划,连片治理的造林绿化新格局。二是科学治理,严格管理,充分发挥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实行三种造林模式:第一,保灌造林模式。在坡度大、土层薄,造林难度大的地方,采取鱼鳞坑整地,保留原有灌草植被,营造生态林,形成乔灌草一体化的植被结...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多伦县累计投入林业建设资金43437万元,完成京滓风沙源治理工程43万亩(其中人丁造林10.5万亩,飞播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30.5万亩);退耕还林74.8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6.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28.5万亩);退耕还林后续产业0.8万亩;义务植树174万株,“四旁”植树129万株;以“治还工程”为重点的社会造林17.9万亩;纳入公益林76.97万亩。  相似文献   

3.
商南县积极实施“生态强县”战略,退耕还林工作从1999年试点示范到2002年全面实施,初步实现了生态、经济和退耕还林“三赢”目标。四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3.2万亩;到2001年底,已按政策兑现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4.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属全国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域。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截至2004年底,三门峡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18.9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5.6万亩,荒山荒地造林73.3万亩,涉及全市6个县(市)区和开发区的76个乡(镇),480个行政村,12.56万农户,国家累计投资2.886亿元。2005年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总面积31.1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6.72万亩,荒山荒地面积11.5万亩,封山育林面积12.9万亩。目前,2005年度退耕还林资金直补工作正在进行中。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后续产业培育工作,三门峡市以发展基地为中心…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生态脆弱的武山县而言,可谓"久旱逢甘霖".经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武山人民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5.2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0.6万亩.建成7个退耕还林万亩乡、20个千亩以上的造林点,承包治理面积在100亩以上的造林专业户达154户,创造出了针阔混交、林草和林药间作的新模式,建成了老鸭山、张坪梁、麦山梁、西梁、北山梁、广武坡等6条万亩林带.  相似文献   

6.
庆阳市位于甘肃东部,习称“陇东”。全市总土地面积4067.9万亩,其中可耕地面积1031.7万亩,1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463.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641.8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尤为重要从1999年起,庆阳市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通过7年的努力,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78.76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66.36万亩,荒山造林204.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建设成效1.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新增造林地面积378.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较“九五”提高了5.3个百分点。完成陡坡地、沙化地退耕还林166.36万亩,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林业》2002,(10):13-13
继环北京沙源治理工程启动后,退耕还林工程于今年在多伦县全面展开。县委、政府和林业部门以提高造林“两率”为核心,开展了以造林。绿化和防沙治沙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春季造林已完成退耕整地11万亩,退耕地造林8万亩,完成通道工程建设3500亩,造林补植4.4万亩,营造黄柳沙障160万延长米。 提高“两率”,科学规划和设计是基础。多伦县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土地面积566.95万亩,人口10.3万人,人均土地占有量近55亩,水资源也较丰富,年降水量为385.5毫米,河流纵横,水淖遍布,水资源总量为2.75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8.
达茂联合旗(以下简称达茂旗)从2000年开始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截至2009年,全旗共完成沙源治理工程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55.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9万亩,模拟飞播造林17.7万亩,退耕还林51万亩,封山育林54.8万亩,农田防护林建设0.7万亩,人工种草10万亩,采种基地建设2.5万亩,累计林业投资29631.9万兀。  相似文献   

9.
以退耕还林为重点,加强生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几年来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退耕还林工作作为生态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由于多种原因,该县退耕还林工作中也存在许多令人担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就退耕还林工程自2002年开展以来,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9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5.6万亩,宜林荒山造林3.4万亩。工程覆盖17个镇,156个村,3.5万农户。国家累计投  相似文献   

10.
陈庆 《陕西林业》2003,(1):19-20
退耕还林是治理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效措施。安康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四年来,全市累计完成退耕造林面积184.2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16.06万亩,荒山造林68.22万亩),累计争取国家粮钱投资4.35亿元,涉及10县区209个乡镇1864个行政村,17.4万农户,户均享受国家粮钱补助2500元,仅次于延安市居于全省第二位。按照总体规划目标,10年完成退耕还林474万亩,差距还很大,工  相似文献   

11.
<正>承德市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一直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至今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7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30.4万亩,匹配荒山荒地造林339.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累计完成林业产业基地任务81.95万亩,抚育经营项目131.3万亩,补植补造任务259.92万亩。基本建成了沿边沿坝防风固沙林、滦潮河上游水源涵养林、低山丘陵水保经济林、川地河岸防护林和环城沿路绿化美化风景林五大防护林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201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7.67%。全市沙化土地面积从2000年的1129万亩减  相似文献   

12.
围封转移治沙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5月,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紧急启动以来,达茂旗农村牧区彻底打破了单一种粮和散牧的旧格局,生态建设得到了大发展,农牧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到目前,累计完成治理总面积65.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5.2万亩;退耕还林24万亩;封山育林7万亩。此外,完成自  相似文献   

13.
承德县自实施生态工程建设以来,县委、县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林业建设步入建国以来发展最快、质量最好时期。累计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150万亩;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60.305万亩,其中荒山人工造林8.0万亩,飞播造林21.0万亩,封山育林29.15万亩,农田林网人工造林1万亩,采种基地1万亩,种苗基地建设0.1万亩;完成退耕还林60.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30.3万亩,匹配荒山荒滩30万亩。河北省2005年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承德县有林地达到328.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4.89%,  相似文献   

14.
"都说秦地无闲草,群山闲草都是宝,谁说秦地无闲草,绿色成她主色调".近年来,宜君县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治理生态环境、加快农民致富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入的大力支持下,退耕还林工程实现了生态增量、农民增收、林业增效的目标.截至2010年底,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2.2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0.32万亩,宜林荒山造林16.95万亩,封山育林4.5万亩;完成退耕还林成果补栽补造2.5万亩.  相似文献   

15.
武山县始终注重退耕还林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建立健全退耕还林长效机制,积极培育开发后续产业。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5.7万亩,荒山造林17.7万亩。建成7个退耕还林万亩乡,25个千亩以上的造林点,承包治理面积在100亩以上的造林专业户达154户,创造出了针阔混交,林草、林药间作的新模式,建成了老鸭山、张坪梁、麦山梁、西梁,北山  相似文献   

16.
开发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探索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以来,清水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坚持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沿梁设带、见坡退耕、逢沟治理、顺路植树”的原则,累计造林面积31.8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8.35万亩,配套荒山造林13.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阿荣旗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6.7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2.7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4万亩。工程涉及全旗15个乡镇,150个行政村,11436个农户,直接受益农民近4万人。到2005年底,国家累计投资达8935万元(其中粮食补助资金6650万元,生活补助费950万元,种苗造林费1335万元),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阿荣旗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注重发展后续产业,努力寻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佳结合点,致力于解决农民在退耕还林工程后持续增加收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间,我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完成国家下达建设任务2129.4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00.2万亩,飞播造林166万亩,封山育林514.1万亩,农田林网29.12万亩,退耕还林610万亩,匹配造林610万亩,完成国家投资40.69亿元。2005年,工程区克服了计划下达晚、造林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造林绿化任务395.7万亩,其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40.7万亩,  相似文献   

19.
陇南市武都区自2000年被列为全国退耕还林示范试点区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9.6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1.97万亩,荒山造林17.7万亩,区内植被逐步得到恢复,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以来,旬阳县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63.8万亩,新建特色林业基地34.9万亩,使全县特色林业产业基地累计达到110万亩。其中青竹面积达到27万亩,狮头柑面积达到2万亩,蚕桑面积达到10万亩,新点橡子12万亩,核桃、板栗、拐枣等干果基地18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