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小麦品种选育早期品质选择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3个小麦品种资源材料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育种早期品质选择指标,包括角质率、千粒重、硬度、籽粒形状和饱满度等籽粒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面筋质量指数及沉淀值等蛋白质品质性状、它们与高代品系品质的评价指标(容重、出粉率和粉质图评价值)有很密切的相关性。多数籽粒品质性状测定方法简单、实用;蛋白质品质性状能更确切地反映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特征,它们与食品加工品质和加工产品的类型关系密切。这些都可作为小麦育种中蛋白质品质改良的早期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2.
吹泡仪参数作为弱筋小麦品质育种选择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吹泡仪参数在弱筋小麦育种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42个不同品质类型品种2年度的品质测定及长江中下游麦区9个推广品种的不同肥料处理试验,分析了吹泡仪参数在品种间的差异及其与其他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吹泡仪参数在不同肥料处理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吹泡仪参数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大于SDS沉淀值、蛋白质含量、干面筋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的变异系数,可以较好地反映品种间的品质差异;吹泡仪P值与SDS沉淀值、面筋指数和除形成时间外的所有粉质仪参数呈极显著相关,L值与蛋白质含量、干面筋含量、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相关,W值与除干面筋外的所有品质指标都呈极显著相关;在不同肥料运筹模式下,多数品种的P值、L值和P/L值的变异系数都小于粉质仪参数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吹泡仪参数P值、L值和W值是弱筋小麦品质育种的理想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我国冬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选择北方冬播麦区有代表性的65个小麦品种(系),分别在6个省份的11个地点种植,对其部分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指标在不同小麦品种(系)以及不同地点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品质性状间相比,基因型(G)对籽粒硬度、环境(E)对千粒重、G×E互作对SDS沉淀值的影响较大。用AMM I模型(主效可加互作可乘)对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影响进行分析,G×E互作程度比较大的试点有北京、济南和徐州,比较小的为临汾试点,其中籽粒硬度和SDS沉淀值G×E互作程度较大的为北京和泰安试点,籽粒蛋白质G×E互作程度较大的为济南、烟台和徐州试点,千粒重G×E互作程度较大的为北京和徐州试点。不同品种的不同品质指标有不同的适宜地区,对于籽粒硬度,品种95(6)161、烟475在北京有较好的适宜性,原冬971在泰安有较好的适宜性;HS97-1、秦麦11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在烟台、徐州有较好的适宜性;对于千粒重,农大3308、临旱917在北京,晋农218在济南,HS97-1在运城,中梁88303在烟台,豫农95027在徐州有好的适宜性;对于SDS沉淀值来说,中梁93646、中梁88303在北京,99G 46、中91162在石家庄,L 2-503、99G 66在泰安,农大3383在运城,郑SP 2027、临汾125在周口、徐州有好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小麦品质育种早代选择指标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选用5个品质性状不同的陕西关中小麦品种及其双列杂交的F1为材料,分析了全麦粉SDS沉淀值和膨胀体积的遗传特性。全麦粉SDS沉淀值和膨胀体积的平均值分别为67.66ml和6.09ml/g.其中沉淀值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较高.而膨胀体积变异幅度较小,变异系数较低。SDS沉淀值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8、42%和97.06%;膨胀体积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54.75%和10.82%。对陕西关中小麦品质育种配制的组合而言,全麦粉SDS沉淀值可作为小麦育种分离早代蛋白质品质选择的指标,而全麦粉膨胀体积最好在育种高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种选育早期品质选择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23个小麦品种资源材料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育种早期品质选择指标,包括角度率,千粒重,硬度,籽粒形状和饱满度等籽粒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面质量指数及沉淀值等蛋白质品质性状,它们与高代品系品质的评价指标有很密切的相关性。多数粒品质性状测定方法简单,实用;蛋白质品质性状能更确切地反映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特征。它们与食品加工品质和加工产品的类型关系密切。这些都可作为小麦种中蛋白质品质改良的早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质性状与一些生化性状的典型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选用18个品质差异较大的黄淮海优质小麦产业带国家小麦展示品种,研究出粉率、籽粒硬度、沉淀值、湿面筋含量等品质性状与面粉总蛋白质含量、总聚合体蛋白、大聚合体蛋白含量及比例等生化性状间的关系,旨在探讨小麦育种中利用一些简单、易测的生化指标筛选品质性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小麦面粉总蛋白质含量、总聚合体蛋白含量和大聚合体蛋白含量3个生化性状对3个品质性状筛选指标即籽粒硬度、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有显著正向作用;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籽粒硬度(Y2)、湿面筋含量(Y4)和吸水率(Y5)的关键生化性状是面粉总蛋白质含量(X1)。湿面筋含量与面粉总蛋白质含量间量化关系为Y4=4.3054X1-18.5971,相关系数0.9992,达极显著水平;总聚合体蛋白含量(X2)、大聚合体蛋白含量占总聚合体蛋白含量的百分比(X6)是影响沉淀值(Y3)的两个关键生化性状,其回归方程为Y3=8.2784X2 0.4930X6-54.8929,相关系数0.7498,达极显著水平。本文还就以面粉总蛋白含量、总聚合体蛋白含量、大聚合体蛋白含量代替品质指标用于小麦品质育种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秋播小麦一些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2001年,用5个冬小麦品种在北京进行了3个年度的秋播试验,以探讨部分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这些品质性状均有品种间差异和年度间差异。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降落值、籽粒硬度呈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是秋播小麦品质性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播种~成熟天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变异及其与面粉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究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变异及其相对比例的变化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在两个不同的小麦品质生态区,选用大面积推广的4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各组分在基因型与环境间的变异,以及蛋白质组分与面粉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在基因型间差异显著,而在环境间各组分含量的变异是一种非比例的增减,导致了籽粒蛋白质质量在环境间的显著差异。徐州点生态环境利于谷蛋白的合成,谷醇比显著大于南京点。在蛋白质各组分的关系中,清蛋白含量的增加降低了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的增加则降低了谷醇比,从而降低了沉淀值。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及比例与面粉品质密切相关,是理想的品质微量评价指标。在高蛋白品种中,当谷醇比为1.3左右时,面粉面包烘烤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黄淮砂姜黑土区强筋小麦品质现状及基因型与环境对品性状质的影响,于2011-2013连续3年对黄淮五省砂姜黑土区不同强筋小麦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黄淮砂姜黑土区强筋小麦不同品质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籽粒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不完善粒的变异系数最大。不同省份小麦籽粒各项品质指标均值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江苏省小麦的沉降值最大,山东省小麦的面筋指数和降落数值均最高。不同省份小麦的不同品质指标的达标率不同,其中,硬度指数平均达标率最高(91.4%),吸水率平均达标率最低(58.7%);从平均达标率来看,江苏最高(81.5%)。采用AMMI模型对不同区域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来说,济麦20稳定性较好,衡观35和郑麦366对环境比较敏感;周口点对小麦品质鉴别力最大;新麦19和郑麦366形成时间较稳定,郑麦7698和郑麦366的稳定时间变异较小;潍坊和滨州点对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鉴别力较大。  相似文献   

10.
小麦不同阶段产品品质性状的变异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小麦籽粒、面粉和面团三个不同阶段产品品质性状的改良提供依据以来源于同一组合的48个小麦稳定品系为试验材料,2014-2015年分别在关中东部川道高肥区、关中西部塬区中肥区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籽粒、面粉和面团的12个品质性状在品系间和环境间的变异及其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品系间,籽粒、面粉和面团分别以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最大抗延伸阻力的变异系数最大;在环境间,籽粒、面粉和面团性状则分别以硬度、沉降值和拉伸面积变异系数最大。性状变异在不同产品阶段和条件下表现为:面团>面粉>籽粒,品系间>环境间,品系和环境对大部分性状有极显著影响。籽粒含水量与面粉和面团的大部分性状呈负相关;籽粒硬度与面粉性状指标呈正相关,与面团性状指标相关不显著;籽粒容重对面粉和面团性状影响较小;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粉和面团的多个指标呈正相关。面粉湿面筋含量和面粉沉降值与面团延展性、抗延伸阻力、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拉伸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面粉吸水率与面团延展性呈显著正相关。籽粒对面团品质指标的决定系数为0.108 5~0.517 9,面粉对面团品质指标的决定系数为0.618 4~0.873 0。面粉品质较籽粒品质对面团品质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3):192-203
Abstract

Understanding the contribution of genotype, environment and genotype-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 to wheat grain quality facilitates the selection for quality in breeding programs. Stability of grai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is an important requirement in the baking industry. We assessed 24 winter wheat genotypes with different grain hardness in multienvironment trials at four locations and two levels of fertilization in each location. Grain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hardness, protein and starch content, and wet gluten content, Zeleny sedimentation value, alveograph parameter (W) and hectoliter weight. All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 on whole grains using the near infrared transmittance technique. Differences between hard and soft genotypes appeared to be significant, apart from grain hardness, for protein content, Zeleny test and alveograph parameter. Genotype was found to have a major influence only on grain hardness; for protein content, wet gluten and Zeleny sedimentation value environment prevailed the influence of genotype, and for starch content, alveograph W parameter and hectoliter weight both sources of variation had similar importance. Genotype-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 was of smaller size relative to genotype and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all the studied quality parameters. Stable genotypes predominate the breeding lines studied. Response of unstable genotypes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as nonlinear in most cases.  相似文献   

12.
软质小麦品质的辅助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建立软质小麦品质的筛选和评价体系,对黄淮麦区和长江下游麦区20个不同硬度小麦品种的Puroindoline基因型以及全麦粉和面粉的部分相关品质性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0个品种中,2个品种为Pina-D1b硬质突变型,6个品种为Pinb-D1b硬质突变型,其余12个品种为软质小麦;硬、软质小麦的全麦粉硬度和SDS沉淀值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碱水保持力差异不显著;硬、软质小麦面粉的碱水保持力和溶剂保持力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全麦粉硬度与SDS沉淀值、面粉的碱水保持力、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均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94、0.94、0.91和0.81,SDS沉淀值与乳酸溶剂保持力相关也极显著,相关系数0.80.这些结果说明Puroindoline基因型检测、全麦粉硬度和SDS沉淀值检测可以作为软质小麦的早代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Bread wheat elite lines and F4 populations were evaluated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genotype and environment on variation in sodium dodecyl sulphate (SDS) sedimentation,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SDS sedimentation and oth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Nine intermediate hard red wheat elite lines and two checks were evaluated for three years over eight locations, and six F4 populations and two hard red wheat checks were evaluated at three locations. In both sets of material, the genotype and location main effect, and genotype × location interaction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The genotype component contributed 85.96% of the total variation in SDS sedimentation in the F4 material, and the genotype × location component only 12.87%. In the elite material the contribution of genotype was high enough to make effective selection for SDS sedimentation possible. The genotype × year effect was large, indicating that testing genotypes across years may be more important than across locations. SDS sedimen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otein content and mixograph development time, and negatively with yield. Selection of higher SDS sedimentation may lead to overly strong dough and lower yields. Therefore a careful approach should be taken in the selection process, balancing the different objectives in a breeding program.  相似文献   

14.
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测定小麦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小麦品质性状的快速测试方法,本试验以2002年来自全国各地的42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透射仪(NITS)分析了小麦籽粒水分、蛋白质含量、硬度和面粉的干、湿面筋含量、灰分含量、SDS及Zeleny沉淀值等8项指标,根据定标集样品化学分析数据和吸收光谱建立了定标模型,并获得了较高的预测集决定系数(O.70~O.97)和较低的标准误差(O.05~11.18)。同时,选用了一批有代表性的预测集样品对模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测试小麦品质是可行的,能够用于育种的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和播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间相关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为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受主要气候生态因子影响的变化规律,选用6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在5个不同生态点分期播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在不同品种、不同生态点与不同播期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在6个小麦品种中,淀粉含量与面粉筋力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南京与姜堰两地在提高小麦品质时产量水平相应降低,而徐州、泰安与保定三地可以同步增加产量与蛋白质含量,但面粉筋力与烘烤品质不能保证相应的提高。晚播与早播、适播相比,蛋白质含量虽有所增加,但产量与其它品质性状都有所下降。随着灌浆期日均温的升高以及日较差的增大,蛋白质含量与沉淀值的相关系数减小;灌浆期间日较差越大,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的相关性以及淀粉含量与沉淀值间的相关性均由负相关逐渐趋向于正相关;随灌浆期间的总日照时数增加,淀粉含量与沉淀值间的相关系数增大,由负相关逐渐变为正相关。因此,在小麦生态育种和调优栽培研究中,需要重视不同生态环境因子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影响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年份、地域及基因型对山西小麦蛋白质品质的影响,分析了2005-2010年山西省参加南部和中部区试的冬小麦新品种(系)蛋白质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年际间、区试组间冬小麦品种(系)的蛋白质品质变异系数均表现为:沉淀值〉蛋白质含量〉湿/干面筋含量。旱地种植的小麦品种(系)各蛋白质品质参数平均值均高于水地种植的小麦。基因型、年份和种植地点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作用力分析结果表明,三因素交互作用对小麦蛋白质品质影响最大,地点和基因型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直接作用较小,年份对湿/干面筋含量影响较大,基因型、年份和种植地点两两交互效应大于单因素效应。  相似文献   

17.
籽粒硬度是小麦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为挖掘控制小麦籽粒硬度的重要基因/位点,以国内外171个小麦品种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在4个环境下利用小麦90K SNP芯片对籽粒硬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171个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变异系数为56.59%~66.80%,相关系数为0.88~0.92。GWAS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0个与小麦籽粒硬度显著相关的SNPs,其中,14个SNPs(7个位点)在2个及以上环境中能被检测到,分别位于1A、1B、1D、2A、5A和7A染色体上,可解释6.76%~11.79%的表型变异。表型贡献率超过10%的SNPs有4个(3个位点),分布在1D、2A和5A染色体上,其中,1D染色体上的标记wsnp_Ku_c19622_29138795在3个环境中能被检测到,可解释9.08%~11.79%的表型变异;2A染色体上的标记Excalibur_c12675_1789在4个环境中均能被检测到,可解释9.10%~10.86%的表型变异;5A染色体上的标记wsnp_Ra_c24707_34262900和BS00041219_51在2个环境中能被检测到,可解释6.76%~10.35%的表型变异。在所有环境下均与小麦籽粒硬度显著相关的位点有4个,分别位于1A、1B、2A和7A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