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呼伦贝尔东北鼢鼠的调查,分析了东北鼢鼠对草原的危害以及危害程度等级评定。并对东北鼢鼠的防治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高原鼢鼠的经济损害和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一个繁殖周期内 ,分 3次抽样系统调查了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和危害量 ,并采用鼢鼠灵进行灭鼠试验 ,检查灭鼠效果 ,核算灭鼠成本 ,了解当地青干草市场价格 ,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后提出在甘肃天祝县金强河地区高原鼢鼠的经济损害程度为 2 1.3 2只 /hm2 ,经济阈值为 6.3只 /hm2 。  相似文献   

3.
东北鼢鼠是科右前旗牧区主要害鼠之一,本文通过对东北鼢鼠的活动规律及危害程度的调查,配合当地的农牧民进行群防群治,建立预警系统,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的平衡,同时也为鼠害防治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华鼢鼠是高寒草地的主要害鼠,其数量多,分布广,危害严重。防治试验表明,药物灭鼠率达80%,洞道吊投比洞道散比毒饵的灭鼠率高4%,胡萝卜比马铃薯毒饵灭鼠率高5%,大剂量灭鼠效果高于小剂量,灭鼠有效时期为每年5、6月。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灭鼠、灭鼠+围栏封育、灭鼠+围栏封育+补播等培育技术措施对天然草原高原鼢鼠危害形成的鼠荒地进行了植被恢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鼠荒地土丘采取灭鼠、灭鼠+围栏封育、灭鼠+围栏封育+补播等培育技术措施,均可明显提高植被盖度、高度和产草量,其中以灭鼠+围栏封育+补播效果最好。在补播牧草品种中以补播无芒雀麦效果最好,其次是补播垂穗披碱草。  相似文献   

6.
东北鼢鼠(以下简称鼢鼠)是兴安盟天然草地的主要害鼠之一,主要分布于兴安盟北部牧区的优质放牧场和打草场,发生面积约达33.4万hm^2,占全盟草地可利用面积的12.8%。近几年随着我盟天然草地的退化,鼠害也逐年加剧,特别是我盟北部牧区的鼢鼠危害已给当地农牧民的打草和放牧造成较大的困难和损失,农牧民反应强烈。由于鼢鼠生活习性特殊,在防治方面存在不少困难,是鼠类防治中公认的难题。目前,草原业务部门和广大牧民群众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灭治技术,为此近几年我们先后在科右前旗绿水种畜场、好仁苏木进行了野外实地观测,在鼢鼠的活动规律、种群数量、繁殖情况、贮食及洞道结构和药物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观测和试验,取得了大量的观测和试验研究资料,为科学准确、及时测报鼢鼠的危害情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都兰县草地应用触发式灭鼠雷和窒息性灭鼠弹防治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经试验灭鼠雷平均防治效果为68.74%,灭鼠弹平均防治效果为66.5%.  相似文献   

8.
在都兰县草地应用触发式灭鼠雷和窒息性灭鼠弹防治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经试验灭鼠雷平均防治效果为68.74%,灭鼠弹平均防治效果为66.5%。  相似文献   

9.
据1997年河南县草地“鼠虫害、毒草、黑土滩”调查,该县高原鼢鼠分布广,危害面积高达7.47万hm2,对草场破坏十分严重。为此青海省畜牧厅下达给河南县3.33万hm2(50万亩)的高原鼢鼠灭治任务,由黄南州草原站、青海省草原总站、河南县草专队联合组成工作组,于1999年4月10日至6月15日进行了灭治。本次灭鼠历时65天,灭治面积3.75万hm2,捕捉鼢鼠6.44万只,投入资金21.5万元。灭治效果91.28%。1 灭治前准备为了使灭鼠工作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防治前对防治区作了详细调查。经9个捕…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探索高原鼠兔和东北鼢鼠(以下简称鼠兔和鼢鼠)在同一地区气候条件下,对不同草场植被、土壤的危害,以便控制鼠害,保护草场。我们于1980年6~9月有在若尔盖县黑河牧场对鼠兔和鼢鼠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汇报于后。  相似文献   

11.
金花 《内蒙古草业》2004,16(4):59-60
通过对草原鼢鼠的调查,分析了鼢鼠对草场的危害,提出了适合本地区的防治鼢鼠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乐都县草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 6 0 .31% ,长期以来 ,高原鼢鼠对全县草地、林地和山区农田危害较为严重 ,对生态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特别是对近几年退耕地种植的苜蓿、沙棘等植物的破坏非常严重 ,对生态建设工程影响较大。为此 ,近几年我们大力开展了草地灭鼠工作 ,现将防治鼠害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1 高原鼢鼠对草原的破坏情况乐都县位于青海省东部 ,属湟水中下游地区。海拔 185 0~4 4 85m。草原类型有高寒草甸类和山地草甸类。据调查 ,全县高原鼢鼠危害草地和退耕还草地面积 5 .0 5万hm2 (危害退耕还草地 0 .30万hm2 )。其…  相似文献   

13.
从Cyt b基因全序列探讨鼢鼠属Eospalax亚属的分子系统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24只鼢鼠,其中包括:9只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6只甘肃鼢鼠(M.cansus)、6只斯氏鼢鼠(M.smith)、3只秦岭鼢鼠(M.rufescens)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分析了鼢鼠属凸颅鼢鼠亚属的遗传多态性。从GenBank获得19条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用最大简约化法绘制出43条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个体间的系统演化关系。研究认为,秦岭鼢鼠和斯氏鼢鼠遗传关系最近,并且与甘肃鼢鼠、高原鼢鼠关系接近;前4种鼢鼠与罗氏鼢鼠,中华鼢鼠和东北鼢鼠依次疏远;草原鼢鼠最早的分歧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一、中华鼢鼠的用途中华鼢鼠,又名塞隆、地羊。是当今代替虎骨制药的世界珍奇草食动物。头大而扁,耳壳不发达、眼极小,背毛银灰色而略带淡赭色。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部、河北北部、内蒙古、西北山地,青藏高原及川西等地。中华鼢鼠的用途:一是药用。中华鼢鼠其骨代...  相似文献   

15.
贺连选  代元 《青海畜牧业》2002,(2):33-33,25
通过对互助县北山地区的巴扎、加定两乡草原鼢鼠分布及危害情况调查,摸清了其分布情况及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鼢鼠灵,C型肉毒梭菌和溴敌隆3种不同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以及人工捕捉的方法,对高原鼢鼠进行了灭效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采用人工捕捉高原鼢鼠效果最佳,应在鼠害区推广应用,同时可适当在禁牧区和休牧区分别选用不同的药品进行灭鼠。  相似文献   

17.
刘仁华 《野生动物》1998,19(3):11-12
本文研究了东北鼢鼠的数量和鼢鼠洞穴的关系.发现鼢鼠挖洞在地表留下的土丘数量、土丘群数量和人为挖开鼢鼠洞后又被鼢鼠重新土封埋的洞穴数量(即有效洞穴数量)、均与鼢鼠的数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故在实践中可用这些间接指标来估计实体数量。三种间接估计方法可应用于不同的月份。  相似文献   

18.
高原鼢鼠历来是草原的主要杀手,该鼠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而且严重制约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恢复。为此,我们针对高原鼢鼠对青藏高原天然草地的危害程度,从基本概述、试验目的、试验方法等几个方面着手,以囊谦县天然草地为试验基地,以“高原鼢鼠”为试验对象,以“溴敌隆和大隆母液”为试验药物,通过试验,详细掌握了高原鼢鼠的危害程度及分布范围,为科学考量高原鼢鼠的危害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林地鼠害的发生原因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造成的危害 林地的害鼠主要有鼢鼠、鼠兔、达吾尔鼠兔、根田鼠等。在鼠害发生中,鼢鼠危害占发生面积的80%,遭到危害的树种有沙棘、山杏、榆树、柠条等。  相似文献   

20.
对弓箭捕杀鼢鼠的效果观察若尔盖县农牧局李玉传中华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i)在若尔盖草地上分布广,密度大,危害严重。据1987年鼠虫调查,全县鼢鼠分布面积约7.11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0.91%。鼢鼠活动形成的土丘,轻者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