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平菇一年四季都能栽培,这不仅延长了供应期,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平菇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当然在夏季栽培平菇,由于受到高温的影响,技术如果掌握不好,大面积栽培效益便不那么令人满意。根据,我们的推广实践,认为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应掌握下列关键技术: (一)选择适宜的优质菌种 平菇栽培品种较多,夏季栽培应选用高温型菌种,此菌种子实体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4~28℃,如榆黄蘑、侧5、红平菇、新平1012、鲍鱼菇、佛罗里达等。其中菇农普遍应用被称为平菇高产之王的“新平1012”效果更好,这是一株高产、优质的广温型新菌种,子实体发生的最低温度3℃,最高温度35℃,最适为8~28℃。菇潮涌,菌盖肥大,柄短肉厚。  相似文献   

2.
平菇因适合室内及温室塑料大棚、人防工事、菜窖等处栽培,目前平菇的栽培面积在大幅度增长。为了提高平菇栽培的经济效益,选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同时适宜北京地区栽培的平菇菇种,我们在现存的菌种中挑选了3个以前未做过出菇试验的平菇菇种,做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3.
北方大棚鲍鱼菇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鱼菇(Pleurotus abalonus),学名栎侧耳或裂皮侧耳,又名台湾平菇、黑鲍菇、鲍鱼侧耳、高温平菇等,是发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木腐性高温菇种。鲍鱼菇菌肉厚实,组织致密,质地脆嫩,其营养丰富,清香浓郁,具鲍鱼风味,口感独特,是一种食、药兼用的食用菌,目前已成为我国南方许多省市夏季食用菌主栽品种之一。北方地区最早从台湾省等引进鲍鱼菇菌种,并驯化培育成功适宜春末和夏秋季节出菇的品种。我所自2003年以来,进行了以作物秸秆类原料为主料栽培鲍鱼菇的试验研究,采用“生物发酵结合物理灭菌法处理培养料和头潮菇立体袋栽、后潮菇覆土畦栽出菇”技术,生物转化率达到120%以上,其病虫害发生极少。由于鲍鱼菇菇体韧性强,耐贮运,且出干率较高,干品质量佳,并可填充夏季食用菌市场品种的稀缺,效益好,利用夏季空闲大棚栽培鲍鱼菇产业化前景广阔。现将北方大棚鲍鱼菇标准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制发酵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凤林 《食用菌》2006,28(1):30-30
近年来食用菌生产发展很快,平菇栽培已经普及。生料发酵栽培平菇是较好的栽培方法。为使平菇高产优质,笔者多次试验用自制发酵菌发酵料,比常规普通发酵料提前5~7d长满菌袋,可增产20%以上。现将自制发酵菌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菇友参考一试。  相似文献   

5.
平菇高邮208菌株是笔者经三年时间选育成功的一个高产优质菌株,于1997年试种和1998年在我省大面积栽培表明,该菌株具有适应性广,抗霉能力强,发菌速度快,生料栽培成功率均达100%,播种16~18d(天)菌丝即可满袋,秋冬季节大量出菇,菇体韧性好,...  相似文献   

6.
张继岩 《食用菌》1999,(4):30-31
近年来,我县平菇栽培发展迅速,年投料近千吨,纯收人2000多万元.但是有不少栽培者由于技术水平低下,菇产量低而不稳,效益不高.笔者在多年的试验和推广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创平菇高产优质的新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华芬  凌志勇 《蔬菜》1998,(2):17-17
平菇夏季高产栽培技术随着夏季的来临,蔬菜市场上的食用菌供应日益减少。平菇夏季栽培能弥补这一不足,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是夏季由于气温高,平菇生长快,菇肉薄而脆,品质差,产量低。平菇夏季栽培怎样才能优质高产呢?根据我们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必...  相似文献   

8.
鲍鱼菇高效栽培管理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德俊 《食用菌》2004,26(2):31-32
鲍鱼菇,又名台湾平菇、黑鲍耳,属草腐性菌类。子实体肉质肥厚,菌柄粗,清香可口,营养极其丰富。为加快南阳市食用菌内部品种结构调整,南阳市内乡、邓州等县、市区先后引进新品种鲍鱼菇,一举栽培成功,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栽培过程中须加强以下管理:  相似文献   

9.
鲍鱼菇,又名台湾平菇、高温平菇,盖大肉厚、肉质脆嫩、鲜美可口,独具风味,营养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鲍鱼菇鲜品含水量较低,较耐贮藏保鲜,运输方便,生产发展前景广阔。庆元县是灰树花生产大县,每年栽培灰树花上千万袋,栽培主要原料为棉子壳和杂木屑,灰树花栽培特性是其菌袋只出1潮菇,大部分营养没有被消耗。因此,我们在鲍鱼菇栽培时,以灰树花废菌料为培养料进行开发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田发恩 《食用菌》2007,29(4):48-48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以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和菌肉肥厚似鲍鱼而得名。根据杏鲍菇出菇的适宜温度,在青海西宁地区栽培杏鲍菇,适宜出菇的季节春天为4—5月,秋天为9-10月,5—10月产品上市。青海省湟中地区具有生产反季节杏鲍菇的气候优势,年栽培面积在不断扩大,同时杏鲍菇易栽培、产量高。笔者通过几年的栽培试验,现已总结出了一套适合高寒地区日光温室杏鲍菇反季节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将简单、实用的杏鲍菇反季节栽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前泰国广泛栽培侧耳属的许多种平菇,如台湾鲍鱼菇(包括PL.abalonus和PL.Cystidiosus两种)、日本鲍鱼茹(PL.ostreatus译者引自黄年来)、印度鲍鱼菇 (PL. sajor-caju)和泰国鲍鱼菇(PL.SP.)等,它们在颜色、大小、形状、特征和产量上变化很大。不同鲍鱼菇价格是不同的,例如泰国鲍  相似文献   

12.
据专家分析.下列10种珍稀菇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可周年轮作开发。1 杏鲍菇 因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菌肉肥厚似鲍鱼而得名。菇体高10~30cm.粗壮如玉色的保龄球,色白脆嫩.清香味美。可与肉、鱼合-烹饪.做出几十道美味佳肴.是味道最好的一种平菇.故被称为平菇王,可用栽培平菇的原料和方法即“袋畦两段全转化高产法”进行栽培.产量与平菇不相上下.售价比平菇高5~10倍。2 阿魏菇 又名阿魏侧耳,因野生于草本植物阿魏上而得名。菇朵鲜重50~150g,最大朵500g以上。肉质洁白鲜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尤其药…  相似文献   

13.
平菇栽培的方式很多,诸如阳畦、大棚、床式、袋式、套种间作、结合式等,一般生物学效率在150%左右,后期管理中病虫害严重,大面积高产较困难.为寻求最佳的高产栽培模式,笔者在调查总结菇农种菇经验的基础上,于1989年提出了菌棒覆土墙式高产模式的研究课题,通过联合多家科研、生产单位及专业户进行试验,均取得了高产效果.一、试验材料培养材料为棉子壳.平菇菌株供覆土墙式试验的有平菇539(栽培500袋)、平菇117(栽培200袋)、日本小平菇(栽培500袋)、平菇86(栽培120袋).供作对照的菌株为平菇86(栽培120袋)和日本小平菇(栽培500袋).每个袋装棉子壳干料1.5公斤.覆土  相似文献   

14.
快速产出优质平菇栽培料的操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飚 《蔬菜》2011,(7):8-9
平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而且价格相对于其他食用菌更便宜,很受人们青睐,是目前栽培极广的食用菌之一。平菇优质高产的关键是栽培料,但常规的平菇栽培料发酵制作时间很长,过程也较繁琐,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出菇的产量和品质。利用金宝贝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剂可打破常规,快速产出优质的平菇栽培料。  相似文献   

15.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 Singer),又名印度鲍鱼菇,别名环柄斗菇,蚝菇,隶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凤尾菇一个种类。近年来,我们生产中筛选了“农秀1号”秀珍菇菌株,发现它无论在食用价值、栽培、产量等方面均比通常栽培的平菇有更多的优点,菌丝生活活力旺盛具有极强的腐生能力,可以在木屑、棉子壳、秸秆和其它多种植物废渣  相似文献   

16.
以20%灵芝菌糠、30%灵芝菌糠、40%灵芝菌糠、50%灵芝菌糠,20%鲍鱼菇菌糠、30%鲍鱼菇菌糠、40%鲍鱼菇菌糠、50%鲍鱼菇菌糠加入量替代新鲜培养料,与未加入菌糠的新鲜培养料进行发菌情况及产量比较试验.进行不同配方的对比试验,明确在牡丹江地区食用菌菌糠二次利用生产平菇的适宜比例.结果表明:40%~50%灵芝菌糠加入量效果最佳、30%鲍鱼菇菌糠加入量次之,与未加入菌糠配方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以利用灵芝菌糠和鲍鱼菇菌糠作为部分原料栽培平菇使用.  相似文献   

17.
杏鲍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杏鲍菇 (Pleurotuseryngii) ,又叫刺芹侧耳、杏仁鲍鱼菇 (台湾 )。现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等地 ,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 ,菌肉洁白肥厚 ,质地脆嫩 ,有苦杏仁味 ,爽口似鲍鱼 ,有“平菇王”之称。食之可以改善胃肠功能 ,并有明显的美容效果 ;入药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属于珍稀菇种之一。目前整个国际市场上杏鲍菇货紧价扬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虽有些地区已形成小规模化栽培 ,但因杏鲍菇对技术上的要求较其它食用菌有其特殊性 ,若把握不好 ,难以达到优质高产。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归纳为…  相似文献   

18.
平菇栽培中的污染防控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平菇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随着平菇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问题日趋突出,已成为平菇高产、稳产的一种限制因素,很多的老菇区因此已经不敢再进行平菇的大量生产,给广大食用菌栽培者经济上造成了很大损失。笔者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的积累,对平菇栽培污染的原因和污染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有意尝试,现报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魏礼文 《食用菌》1993,15(4):31-31
目前在平菇生产管理中,最令人头痛的是保湿、通气、补养料问题。在栽培过程中,常因菌块的水分不足而减产,甚至不出菇,或因缺氧引起原料酸败;不给补养,二潮菇后出菇少而质差。为此,笔者进行了三年多的探索,终于找到了一套筑菌墙栽培平菇的高产技术,经过7次试种,生物转化率都在110%以上,所用品种有佛罗里达平菇、凤尾菇、亚光1号、园林802等。下面就此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孙育红  郭倩  张军 《食用菌》2004,26(5):45-46
随着我国平菇属品种的不断增多和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平菇、秀珍菇和姬菇等品种在栽培过程中黄菇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程度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特别在平菇和秀珍菇的栽培过程中,病情严重,轻者减产欠收,重者只菇无收。为了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笔者在上海南汇康桥等地试验了一种新型的消毒剂——菇安消毒剂(中试产品,其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