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遮荫对暴马丁香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光照梯度(55.4%NS、21.1%NS、3.5%NS和0.9%NS)的人工遮荫处理对暴马丁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4个遮荫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86.7%、74.4%、66.7%和16.7%;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萌发进程减慢,萌发指数减小.幼苗主根长随光照的减弱而减小;不同遮荫处理幼苗的茎高和叶片数在试验开始时差异较大,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差异逐渐减小;幼苗总干重和根冠比随遮荫程度的增强而降低;单株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均在21.1%NS处理时最大(分别为14.65cm2和395.71cm2.g-1),而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分别在21.1%NS(28.66×10-3g.d-1)和55.4%NS(41.58×10-5g.cm-2.d-1)处理时最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光照梯度处理[55.44%自然全光照(natural sunlight,NS)、21.12%NS、3.47%NS和0.86%NS]的人工遮阴对紫荆(Cercis chinensi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紫荆种子萌发率下降,4个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51.11%、45.56%、25.56%和23.33%;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萌发进程减慢,萌发指数变小.除株高和比叶面积外,幼苗基径、叶片数、主根长、单株叶面积、总干重、根冠比、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等生长参数均在55.44%NS下最大,而且随着光照的减弱而减小;幼苗株高在21.12%NS下最大.尽管幼苗的比叶面积在55.4%NS处理最小(148.76 cm2/g),但因其净同化率在这一光照条件下最大[31.6 μg/(cm2·d)],总干重和相对生长率仍在55.4%NS下最大(分别为4.48 g和31.36 mg/d),表现出光照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自然全光照光照梯度(Natural sunlight,NS)55.4%、21.1%、3.5%和0.9%NS的人工遮阴条件下,研究了梧桐(Firmiana simplex)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4个遮阴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61.11%、62.22%、55.56%和58.89%;萌发速率系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随着光照的减弱而呈波动性增大,而萌发指数在21.1%NS处理时最大(6.58×10-3),0.9%NS处理时最小(4.33×10-3).幼苗的株高、基径、叶片数、主根长、总干重和根冠比等生长参数均在55.4%NS或21.1%NS处理时最大:比叶面积在3.5%NS处理时最大(533.21 cm2·g-1),尽管比叶面积在55.4%NS处理时最小(466.97 cm2·g-1),但幼苗仍具有较高的相对生长率和总干重(分别为15.11x10-3g·d-1和0.96 g),幼苗的净同化卒随着光强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不同光照条件对苹婆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光强下苹婆(Sterculia nobilis Smith)幼苗的生长特性及其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特征,为苹婆幼苗合理栽培和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遮荫处理模拟4种不同的生境光强:全光照(100%NS透光率)、一层遮荫(41.3%NS透光率)、二层遮荫(14.3%NS透光率)和三层遮萌(3.6%NS透光率),测定不同苹婆幼苗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叶面积、一级侧根数等生长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随着光照强度降低呈上升趋势,叶绿素a/b值随着光照强度降低呈下降趋势;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苹婆幼苗的苗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平均单片叶干重、主根长度、一级侧根数、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整株鲜重、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整株干重、根冠比均呈先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且都在41.3%NS下达到最大;而叶柄长呈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并在3.6%NS达到最大;平均单片叶面积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在14.6%NS下达到最大值;比叶重则呈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在100%NS光照下值最大。表明全光照和3.6%透光率条件会抑制苹婆幼苗的生长,50%左右的对幼苗更适宜。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生境光强,即100%自然全光照(Natural sunlight,NS)、80%NS、25%NS、5%NS的人工遮阴条件下,研究了生境光强对云南金钱槭(Dipteronia ayeria Henry)幼苗生长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是影响幼苗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株高、基径、生物量和光速速率均以5%NS处理的最小,基径、生物量和光合速率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减小.80%NS的处理对云南金钱槭幼苗的生长最有利,幼苗的株高、基径、生物量和光合速率均在80%NS处理下获得了最大增长,说明适当遮阴(80%NS)有利于云南金钱槭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光强对细叶云南松幼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搭建一层遮荫(50.3%NS)、二层遮荫(15%NS)、三层遮荫(4.2%NS)以及自然光照(100%NS)分别设置4种不同的光强,研究细叶云南松幼苗一月生苗与半年生苗成活率及根系生长发育在不同光强下的特征。结果表明,细叶云南松一月生和半年生苗期生长的存活率、地径增长量在100%光照下最大,且随遮荫强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在50.3%光照下,细叶云南松一月生和半年生苗木的苗高增长量达到最大。不同光强对细叶云南松根系生长有显著影响,幼苗的根系总长度、总根尖数、根系总表面积和根系总体积均随光照强度减弱而降低,全光照有利于细叶云南松根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不同梯度遮荫处理对白蜡树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光照梯度(55.44自然全光照(natural sunlight,NS),21.12,3.47和0.86NS)的人工遮荫条件下,研究了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种子萌发的特点.结果表明,4个遮荫处理的最终萌发率分别为63.3,76.7,71.1和47.8,其中55.44NS处理显著高于其它所有光照处理(p<0.01);适度遮荫可加快白蜡树种子萌发的进程,但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大种子萌发延迟;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先增大后减小,而幼苗单株总干重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格木苗木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变化,探讨苗木对不同光照条件的响应特征。[方法]对1年生格木实生苗进行自然全光照(NS)、60%NS、30%NS和15%NS 4种不同光照处理,处理结束后测定苗木生长与生理生化指标。[结果]1苗高及地径的生长量和生物量,在不同的光照下呈现不同的变化,在30%NS处理下达到最大,与全光照相比差异显著。2叶绿素a、b和总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15%NS处理下达到最大,叶绿素a/b的变化比较缓和,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呈现均匀下降的趋势;3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先上升后下降,在30%NS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受遮光强度的影响不显著;4SOD活性、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均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呈上升的趋势,在15%NS处理时达到最大值,POD活性在30%NS处理下最大。[结论]格木幼龄期需要适度遮阴,光强在不超过30%NS时苗木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以当年生千年桐幼苗为材料,设置5种育苗密度D1(10 cm×10 cm)、D2(15 cm×15 cm)、D3(20 cm×20 cm)、D4(25 cm×25 cm)和D5(30 cm×30 cm),研究不同育苗密度对千年桐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和高径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密度间千年桐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有差异,不同月份间也存在差异;9月份,D1对千年桐幼苗的生长较有利,D5次之;10月份,光化学淬灭系数(qP)随育苗密度增大而增大,高径比随育苗密度减小而减小,其中D5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电子传递的相对速率(ETR)、PSⅡ最大化学效率(F v/F m)和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 v/F o)均为最高,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最低,D5最有利千年桐幼苗生长。综合2个月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高径比,认为D5是千年桐幼苗生长的最适育苗密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遮光处理模拟不同的生境光强(全光照100%NS、1层遮光42.1%NS、2层遮光14.3%NS和3层遮光3.6%NS),测定不同光照水平下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L.)Pers.]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随着光照水平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14.3%NS光照条件下达最大值,100%NS条件下叶绿素a/b值最大,是14.3%NS条件下的1.7倍;3个遮光处理的大花紫薇幼苗光响应曲线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净光合速率先快速增加、后趋于平缓,42.1%NS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最高,100%NS次之,3.6%NS的最低,100%NS的幼苗在光合有效辐射1 000μmol/(m~2·s)时净光合速率出现明显下降。42.1%NS条件下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平均净光合速率最高,暗呼吸速率和光补偿点相对较低;3.6%NS的所有光合指标均最低;100%NS条件下,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最高。100%NS的幼苗荧光参数与遮光处理相比,初始荧光显著升高,3.6%NS的可变荧光、最大荧光、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和PSⅡ潜在活性与其他条件下相比显著降低,42.1%NS和14.3%NS条件下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差不大,也都比100%NS、3.6%NS适宜;表明50%左右的光照条件对幼苗更适宜。  相似文献   

11.
水肥耦合效应对栓皮栎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单株叶面积、根干质量、生物量积累对水肥耦合的响应规律,并确立最佳的灌溉施肥组合。  方法  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RCCD),建立各指标与土壤含水率、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回归模型,分析各因子的主效应、单因素和耦合效应对生长的影响。  结果  ①对苗高、地径、单株叶面积、根干质量、生物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各指标的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处理8、处理16、处理18苗木生长情况较好。②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和施氮量对5个指标均有显著正效应,施磷量对地径无显著效应,施钾量对各指标均无显著效应,主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壤含水率、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③单因素效应表明:各指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均呈现出类似“抛物线”的变化趋势,生长速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速率减缓。④耦合效应表明:土壤含水率×施氮量对苗高、生物量、叶面积、根干质量有显著正效应,土壤含水率×施磷量对苗高、地径、根干质量、生物量有显著正效应,土壤含水率×施钾量对生物量有显著正效应,施氮量×施磷量对叶面积、根干质量、生物量有显著正效应,施氮量×施钾量对地径有显著负效应,水肥间的耦合效应大于肥料间的耦合效应。  结论  栓皮栎苗期水肥需求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壤含水率、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适宜的水分和施肥配比可促进苗木生长。高水、高氮、高磷、低钾条件下苗木生长情况更好。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为: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9%,氮、磷、钾用量分别为215.3、46.0、18.1 mg·株?1,苗木的苗高可达到45.14 cm,地径达到4.40 mm,根干质量达到6.30 g,生物量达到11.70 g,单株叶面积可达460.83 cm2。图3表2参30  相似文献   

12.
以4种田间不同抗枯萎病类型甘蓝品种幼苗为试材,以分离甘蓝枯萎病病原菌悬浮液为接种菌液,筛选苗期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浓度、最佳方法和最适苗龄;确定植株感病级别划分指标,判断抗病类型。结果表明,甘蓝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浓度5×106孢子·mL~(-1);比较灌菌液法、菌土法和浸根法3种接种方法,菌土法接种可更准确反映不同抗病性品种枯萎病发病程度和抗病类型;在子叶期、一叶一心期、二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不同幼苗期接种,后两个时期特别是二叶一心期为最佳接种期;依据幼苗植株叶脉黄化程度,植株叶片褪绿、萎蔫甚至枯死等发病主要症状,将甘蓝感病幼苗划分为6个级别。由此确定甘蓝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种子消毒育苗,待幼苗长至二叶一心期时,采用幼苗轻微伤根、菌土法,接种5×10~6孢子·mL~(-1)枯萎病菌液,16 d后调查统计幼苗植株发病程度和感病级别数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光处理(100%,50%,25%和5%自然光)对土沉香幼苗形态和解剖特征的影响,以了解土沉香幼苗叶片形态结构对光的适应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对3个土沉香种源(大白、大黄和云南)的解剖结构和生长参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光强的减弱,3个种源幼苗的主脉、叶厚、栅栏组织、叶上表皮细胞厚度总体上都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而海绵组织厚度呈上升趋势,叶片下表皮细胞厚度变化幅度不一;随着光强的减弱,3个种源的叶面积比和比叶面积升高,云南种的总生物量和绝对生长速率随之下降,而大白和大黄的总生物量和绝对生长速率在50%和25%光强下高于100%和5%光强下的值。除大黄的比叶重为50%高于其他光强下的值,大白和云南的比叶重以及3个种源的根重比均随着光强的减弱而下降。总之,3个土沉香种源幼苗在不同光强下通过其形态上的一系列改变来适应光环境,云南种在自然光强下(100%)生长良好,而大黄和大白在中光环境下(50%)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4.
番茄耐弱光壮苗钙素配方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的耐弱光性,以自然光(CK,实测光通量密度为855.3~1033.6μmol·s-1·m-2)和50%遮光(CKz,422.2~524.6μmol·s-1·m-2)为对照,研究了50%遮光下全株喷施4种耐弱光壮苗钙素配方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与CKz相比,50%遮光下全株喷施4种耐弱光壮苗钙素配方均可抑制番茄植株徒长,显著提高番茄幼苗茎粗、全株干重和壮苗指数,增强SOD、CAT和POD等保护酶活性,促进光合作用,显著增加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其中配方4效果最好,其平均单果重和单株产量比CKz提高了34.2%和31.7%,可作为番茄育苗的耐弱光钙素壮苗配方。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海水鱼类半滑舌鳎养殖池排出水中大量絮状悬浮物难以用常规机械过滤法去除的问题,选择适应能力强的滤食性双壳贝类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通过现场实验测定了它们对鱼类养殖排出水中悬浮物的生物滤除能力。结果表明,在海水流速为100L·h-1条件下,牡蛎[壳高(9.80±0.45)cm,湿重(117.0±10.0)g]和贻贝[壳高(6.54±0.26)cm,湿重(29.7±2.4)g]对养殖排出水悬浮物的生物沉积速率分别为40.28~45.30mg·ind-1·d-1[平均(43.40±2.16)mg·ind-1·d-1]和6.96~8.87mg·ind-·1d-1[平均(7.66±0.99)mg·ind-·1d-1];在实验海水流速为150L·h-1条件下,牡蛎[壳高(9.33±0.99)cm,湿重(95.8±31.4)g]和贻贝[壳高(6.39±0.91)cm,湿重(28.0±15.4)g]对悬浮物的生物沉积速率分别为13.68~22.50mg·ind-1·d-1[平均(17.35±4.59)mg·ind-1·d-1]和5.37~...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室内受控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光强水平(100%光照、60%光照和20%光照)和不同土壤含水量(100%WHC、91.68%WHC、82.85%WHC、60.00%WHC、41.86%WHC和21.28%WHC)(田间持水力,WHC)对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云南蓝果树幼苗的叶片数目、叶总面积、株高、地下部分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都显著降低。高光强水平(100%光照)和深度遮阴(20%光照)均不利于云南蓝果树幼苗的生长及光合作用,适度遮阴(60%光照)最利于幼苗的个体发育。而且,当土壤含水量充足时,光合指标在不同光强水平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当土壤干旱时,不同光强水平处理间的差异显著,其中60%光照处理下其光合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种光强水平处理。综合评价得分结果表明,60%光照和土壤含水量充足条件下各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都最大,进一步证明了适度遮阴可以促进云南蓝果树的幼苗生长,而光强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建立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表明,对于云南蓝果树生长指标来说,土壤含水量对云南蓝果树幼苗的影响要高于光强的影响;而对于云南蓝果树光合指标来说,光强的贡献率更高。因此,充足的土壤含水量(100%WHC)和中等光强水平(60%光照)最适合云南蓝果树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乔砧富士苹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郁闭的评判参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富士苹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郁闭的评判参数,为苹果郁闭园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年生改良高干开心形富士苹果为材料,以树干为中心,将树冠分成不同层次、方位的50cm×50cm×50cm的立方体,在生长期测量树冠不同层次、部位的相对光照强度、不同枝(梢)类型的数量和比例、果实产量和品质分布。【结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的相对光照强度呈伞形,并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垂直方向从下到上逐渐增大,水平方向外围中部内膛;树冠2.5m高度以下层次的相对光照强度均小于31.48%;6月份叶幕形成阶段,30%的相对光照强度占树冠体积的比例为47.62%,以后各生长阶段均50%;果实主要集中在1.5—2.0m部位,单位面积产量6.32×104kg·hm-2;枝(梢)主要集中在树冠2.5m高度以下,占总枝(梢)量的82.92%,树冠外围、中部和内膛枝(梢)比例分别为53.08%、36.92%、10.00%;整体长、中、短枝(梢)分别7.97%、53.63%、38.41%,每公顷枝(梢)总量为121万条。【结论】富士苹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内小于30%相对光照强度占树冠总体积的比例达到47.62%、生长季枝(梢)总量达到121万条/hm2和树冠内膛枝(梢)比例小于10%是乔砧富士苹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郁闭的3个判断指标,也是树体结构开始改造或间伐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毛白杨不同无性系苗木耗水量及其昼夜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苗木生长旺盛时期对19个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无性系当年生苗木耗水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了无性系间耗水量、耗水速率差异及昼夜分配关系.结果表明:毛白杨不同无性系间耗水量差异极显著,耗水速率差异显著.无性系26、46、BL5、BL8和S86的日耗水量较大,最高的无性系26达(268.1±20.3)g.d-1,无性系30、81、87、1316和TG34的耗水量较小,最低的无性系1316仅(92.0±12.5)g.d-1.总叶面积是引起毛白杨无性系间耗水量差异的重要原因,两者相关系数达0.78,因此在对毛白杨进行速生丰产林营造时应针对无性系确立合理的栽植密度和灌溉量.毛白杨白天耗水速率为112.1~218.8 g.m-2.h-1,其中,无性系26、46、B331和BL2的耗水速率较高,高于181.1 g.m-2.h-1,无性系20、30和87的耗水速率较低,低于119.5 g.m-2.h-1.毛白杨无性系间昼夜耗水量分配稳定,苗木白天耗水量占全天的88.4%~92.6%(平均约90%),白天平均耗水速率与日平均耗水速率比值为1.8.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溶解氧质量浓度对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水培苗生长、生理指标及根系结构的影响,初步探究雷竹水培苗对缺氧的适应性机制。   方法   以雷竹水培苗为材料,设置0、2、4、6、8 mg·L?1不同溶解氧质量浓度进行处理,分析不同溶解氧质量浓度对雷竹水培苗生物量积累、叶面积、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及根系结构的影响。   结果   雷竹水培苗生物量积累、叶面积、根系活力、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均随溶解氧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8 mg·L?1处理组中雷竹水培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达到峰值,分别为746.13×16.67 nkat·g?1、63.13×16.67 nkat·g?1·min?1、59 395.45×16.67 nkat·g?1·min?1和407.46 ×16.67 nkat·g?1·min?1。水培条件下,雷竹水培苗根系中形成溶生型通气组织,其面积占根系横截面面积的百分比随溶解氧质量浓度降低而显著升高(最高达到7.1%),通气组织个数变化趋势则相反(P<0.05)。   结论   水培条件下,溶解氧质量浓度越高,雷竹水培苗长势越好,且雷竹水培苗生长对氧气的需求大于8 mg·L?1。水培条件下,缺氧会诱导雷竹根中形成溶生型通气组织,但不足以使其具有高度耐水淹的能力。图5参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