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科技联合对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科技联合是新形势下地方高校自主创新的要求,是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地方高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需要。加强科技联合,必须强化联合意识,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协调管理能力,不断凝练研究方向,加大校地科技合作力度,引导高校与企业的科技联合。  相似文献   

2.
Bloch E 《Science (New York, N.Y.)》1986,232(4750):595-599
The United States faces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hallenge that can best be met with a renewed emphasis on the bas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at underlies new technology. For 20 years, however, the nation has not invested adequately in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ase, with the result that we have too few young people ente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grams and inadequate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in the nation's universities. We need a fresh infusion of resources into the universities, together with a new emphasis on cooperative efforts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industry. Th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s recently establish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are an example of how we should proceed.  相似文献   

3.
高校软科学研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加快推进高校软科学研究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福建高校软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基础上,着重从营造氛围、主动服务,融入全局、把握方向,搭建平台、培育品牌,创新机制、促进转化,对台合作、推进先行先试等方面提出推进地方高校软科学研究更紧密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襄阳市科技信息资源校地共享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区域城市科技信息资源校地共享的主要因素,对如何加强襄阳市科技信息资源校地共建共享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为建立高校与地方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农业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艳文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2):162-163,172
主动融入到区域社会发展,既是区域社会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方式和途径,坚持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之路。吉林农业大学紧紧围绕"支撑、服务、发展"的主题,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三农"新路径,为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校横向科研项目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而高校的横向科研项目直接服务于企业,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态势分析法(SWOT)对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校横向科研项目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宣传高校优势、引入激励机制、加强项目监管、建立科研攻关团队、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方面对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提出对策,以期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为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何晓  余德贵  胡以涛  茆意宏  欧阳辰晨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210-11212,11214
长三角地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科技工作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将农村科技服务与信息化手段相融合。为有效解决长三角地区农村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从已有的研究入手,分析了高校开展农村科技服务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并借鉴已有的大学开展农村科技服务的经验,提出南京农业大学“1+N”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化模式建设。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衔接纽带.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专利又是高校科技成果最重要表现形式,其转化水平推动地区产学研合作、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增强高校专利转化意识、加强高校专利运营能力以及完善专利转化体制更有效促进安徽省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林院校学生普遍具有创业意愿,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培养普遍缺乏。开展创业教育符合时代要求,不仅有助于以创业带动就业,对调整经济结构以促发展亦有重要的累积效应。本文以其代表性专业之一的动物科学专业为例,着力阐释开展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农林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4所农业高校与欧美5所涉农高校的学科实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我国农业高校和欧美涉农高校的学科实力,根据ESI数据库中各高校SCI收录论文的统计资料,针对我国4所农业高校和欧美5所涉农高校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在学科整体水平上,我国4所农业高校与美国3所涉农高校的差距很大,但论文数的增长速度要比欧美高校快得多。我国农业高校内部最强势学科为植物学与动物学,而美国涉农高校最强势学科为临床医学或工程学。我国农业高校在学术论文快速增长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提升论文的质量,在近5~10年内追赶的目标应锁定为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按照国际学术领域排名的可比指标,进一步增加跻身国际一流的学科是我国农业高校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坚持科教兴农,以科技为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增加,成为衡量高校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以云南省22所高校专利产出为研究对象,利用SooPAT专利搜索引擎中的专利分析,对1985年《专利法》实施以来云南省本科院校申请的专利从专利数量、年代分布、类型及发明授权专利、合作申请机构、技术领域等方面进行统计,从量化角度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并针对高校专利现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中国理工科大学间科学合作的总体现状。选择中国大学排行榜百强中的36所理工科大学为研究对象,基于SCIE数据库检索出2013年理工科大学之间的合著论文数据,分别建立论文合著频率矩阵和Salton指标矩阵。然后借助Ucinet和Netdraw软件绘制理工科大学间科学合作的可视化网络图谱。研究发现:清华大学无论是论文发表总量还是合作总量都高于其它理工科大学,并在网络图谱中与其它大学形成很强的合作关系;地域相近性是影响理工科大学间科学合作关系强弱的主要因素;各理工科大学归属于不同块模型,占据了网络的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交互模式和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杨云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047-10049
首先明确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目标在于整治水土资源和生物栖息地,使其持续为人类服务;并阐述建设的意义在于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发挥城市湿地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科普教育场所,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原则在于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建设流程可以分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建立城市湿地体系.而风景园林师在整个建设策略中应作为多学科团队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5.
协同创新是农业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最有效途径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文章在阐述农业高校科技协同创新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业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指出协同创新是农业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最有效途径,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如强化协同创新意识、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探索协同创新机制等,以期为农业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旅游农业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成为都市人旅游热点之一。高新农业以高新科技为依托 ,是新世纪农业发展一个新的趋势。对高新农业进行旅游开发 ,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笔者以陕西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 ,通过对其进行SWOT分析 ,提出杨凌区高新农业旅游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姬春 《农学学报》2017,7(8):101-108
地方农业高校科技竞争力是地方科技发展与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为了研究地方农业高校科技竞争力提升的对策,本文以北京农学院为例,运用调研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指出了地方农业高校面临着高层次拔尖人才匮乏、科技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少等问题及其原因,最后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具体可行的对策。研究表明,通过采取制定明确的符合实际的科技事业发展定位,强化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密切结合,与中央部属高校错位发展和协同合作,提高地方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将能提升地方农业高校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太谷县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晋中市其他县(市)这一现状进行研究,指出了其在农业、工业、城市发展定位等方面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科技农业和公路交通,打造旅游品牌、创新会展经济、建设特色城市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校企协同育人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非常有效 的模式。但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农业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实际不 符,本文以华中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介绍了“嵌入互动式”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探 索了农业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园林与扬州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密切相关。园林建设发展了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推动了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园林建设是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扬州在大力建设生态园林中,宜特别注意依法治林,突出文化特色,尊重自然规律,以人为本,城乡联动,规范管理,科技兴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