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速生丰产林是增加森林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根据宁夏的森林资源状况,论证了宁夏发展速生丰产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宁夏发展速生丰产林的主要途径及技术。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是我国华北地区营造速生丰产林和防护林的重要树种。该文介绍了落叶松的特性及价值,并从品种和种苗的选择、选择与整理、树种搭配与密度调控、栽护管理、育林管理等方面对华北落叶松植苗造林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介绍,与广大林业工作人员共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3.
1、栽培管理措施 1.1品种选择.选好品种或品系. 1.2种苗要求及管理 1.2.1速生丰产林建设应选用一级苗木,杨树一级苗木的标准为地径3.5厘米以上、苗高400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阐述了当前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必要性,灵宝市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的有利条件,对今后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提出几点具体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解决国有林区的生存,发展问题,针对黑龙江省等一些国有林区提出以农养林,熟化速生丰产林用地的情况。论述了 养林,熟化速生丰产林用地工作产生的历史原因,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6.
刘桂安 《吉林农业》2011,(4):240-241
桉树速生丰产林是当前我国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与推进林业集约经营的重要发展策略。文章选取按树种植大省——广西作为气候分析对象,在对比广西与桉树原产地的气候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太阳辐射和日照、温度以及降水量等方面阐述了广西发展桉树速生丰产林的优势,并指出了桉树速生丰产林发展可能会遭遇的低温灾害气候。  相似文献   

7.
唐媛 《新农业》2003,(1):39-39
本溪市龙头企业--辽宁天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天演集团在辽宁地区的惟一授权公司.目前已投资1070万元,建成种苗基地80公顷,每年可提供6000万株优质"天演"速生杨树苗,可营造速生丰产林3万公顷.  相似文献   

8.
1、栽培管理措施 1.1品种选择.选好品种或品系。 1.2种苗要求及管理 1.2.1速生丰产林建设应选用一级苗木,杨树一级苗木的标准为地径3.5厘米以上、苗高400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贵港市桉树速生丰产林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速生丰产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贵港市发展速生丰产林、保障林地持续发展经营和捉高经济效益的措施。并对如何种植速丰按及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力发展速生杨,目前已建立起近240hm2速生杨种苗基地。宁夏地处黄河中上游,植被稀少,风沙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沙漠面积几乎占国土总面积的70%。速生杨具有生长繁殖快,抗逆性强,材质好等优点,推广这一品种可以克服长期以来林业建设存在的生长慢、繁殖时间长的难题。在西部大开发中,速生丰产林项目的开发壮大对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有鉴于此,宁夏政府近两年来一直非常重视速生林开发事业,不少企业也积极参与。 1999年,宁夏伊斯兰信托投资公司与宁夏天保公司合作,试种速生杨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这两家企业又于2000年在惠农县建立西北地区最大的速生丰产林种苗基地,并首批种植240 hm2优质速生杨树苗。现在,小树苗6个月平均高度已达到4m以上,并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针对速生杨是一种非常优良的新型造纸原料木材,而且具有抗寒、抗虫害、适应性强和生长快等优点,宁夏提出了建6.7万hm2速生杨和100万t木浆厂的规划,为订单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宁夏新绿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根据国家和宁夏政府政策,结合实际情况,计划5年内在宁夏建立2万hm2高密度超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基地,同步建立木浆造纸基地,现首期项目240 hm2速生杨基地已经建成。 本刊辑  相似文献   

11.
混交造林与人工林的持续速生丰产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本文概述我国速生丰产林的发展过程、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忽视适地适树原则、树种单一、管理粗放等,以致林分生长不良,甚至引起地力衰退及病虫害蔓延。指出林地持续利用和保持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重要性。简述混交林在速生丰产林中的作用和实例,指出营选混交林是维护地力、提高林木抗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并扼要介绍各种混交模式在速生丰产林中的应用。最后指出我国速生丰产林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泥堆肥林地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发达国家将城市污泥堆肥应用于林地改善土壤的微生物活动和数量,提高土壤的可利用性氮、磷、钾、有机质的含量以及促进林木的生长的研究状况,但污泥林地利用也存在污染地下水、增加土壤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等环境风险。目前我国利用污泥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同时建议,根据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开展污泥堆肥应用于不同林地土壤条件下,对不同树种、林龄速生丰产林的施用量等方面的研究,为污泥在优质速生丰产林定向培育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速生丰产林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史铁丑  徐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08-10709
经过多年的努力,河北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许多因素严重地影响了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旨在找出河北省速生丰产林基地的问题,提出今后速生丰产林发展的方向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培育优质、高效花曲柳(FraxinusrhynchophullaHance)速生丰产林,在其自然分布区的10个种源进行苗期种源试验的基础上,对花曲柳苗期根系与生长进行了研究。供试种源种子采用沙埋催芽处理,随机区组、床式散播育苗。根据统计学原理对一年生苗木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根幅的测量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曲柳一年生苗高、地径都与根幅宽成正相关性,苗高有62.04%由根幅决定,地径有70.11%由根幅来决定;花曲柳一年生苗高与地径、侧根数、主根长不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红皮云杉人工林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红皮云杉人工林集中分布的区段内(小兴安岭南麓的绥棱林业局施业区),利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对野外调查的130余块标准地的数据进行了立地因子与林分优势平均高的分析,筛选出的立地分类的主导因子为土层厚和坡度,并以此为依据划分出5个立地类型组和15个立地类型。根据不同立地类型的林分生长过程,以林分优势平均高为变量建立Richards方程,同时拟合各立地类型30a时的地位指数。结果表明,生产力较高的立地类型(地位指数13~15)适合于培育速生丰产林。  相似文献   

16.
地下滴灌条件下杨树速生丰产林林木根系生长特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北京潮白河沙地意大利214杨人工林中,对地下滴灌和常规灌溉下林木根系生长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滴灌能使林木10 mm根量(尤其是2 mm细根量)大幅度增加,如地表以下20~50 cm土层地下滴灌区10 mm根量大于常规灌溉的3倍,这是林地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垂直分布来看,地下滴灌林木10 mm根集中分布在20~50 cm,常规灌溉林木基本呈均匀分布状态;从水平分布来看,地下滴灌林木10 mm根主要分布在靠近地下滴灌管的地方,行间3 m处10 mm总根量甚至比常规灌溉还减少了50%. 因此建议在树体增大后,在行间、株间中线上布设“井”字形地下滴管,以扩大地下滴灌(SDI)区根系分布和吸收范围,进一步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草莓茎尖培养是获得无病毒植株的最重要途径,而且脱毒和快繁技术是大批量、快速生产优质种苗,实现草莓产业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文章介绍了原原种的获得过程,即通过茎尖剥离及接种、初代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将生根瓶苗移置消毒杀菌后的网室中,从而获得繁育所需的原原种,并介绍了原种苗及生产苗的繁育过程。经过生产实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草莓脱毒苗三级繁育体系,为兵团草莓产业提供了优质种苗保障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对砂生槐4个种源的种子、幼苗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种子性状差异显著。种子性状千粒重以拉萨种源的最重,达37.64g,朗县种源种子最长,达0.50cm,拉萨、日喀则产种子形态为卵圆形,米林、朗县产种子形态为长卵圆形。砂生槐苗高生长进程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苗高生长期131~134d,速生期46~57d,速生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比率为61.0%~62.3%。种源间苗木生长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拉萨种源的生长量最大,一年内积累的干生物量最多,朗县种源的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19.
水稻光温敏两系不育系15S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水稻光温敏两系不育系15S的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提出了繁殖地点选择,生育期安排,培育壮秧,落地谷的处理等繁殖高产优质不育系种子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杉木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粤北山区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合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良好有效的造林及抚育技术有助于杉木健康快速生长,能节省资金,有助于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粤北山区杉木速生丰产林造林主要采取林地调查、林地清理、整地、施基肥与回穴土、栽植等技术,抚育主要采取除草、施肥等技术。时代不断变化,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有所提高,造林及抚育技术也要不断更新,本文通过介绍最新杉木速生丰产林的造林及抚育技术,希望能给粤北山区杉木造林及抚育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