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麻地膜覆盖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麻地膜覆盖对不同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麻地膜覆盖提前出苗期,加快出叶速度.麻地膜覆盖明显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以及地上部生长,显著提高株高、茎粗以及干物质重,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新技术应用于甜菜生产,这是甜菜栽培技术的重大突破。由于地膜具有增温、保墒、抑盐抑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多种效应,因而是甜菜生产上保全苗、促壮苗、显著提高单产的有效措施。但是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作用,也十分有利于杂草大量滋生,严重影响甜菜的产质量和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解决地膜覆盖条件下栽培甜菜的化学除草技术问题,1986年我们在农安县进行了除草剂及使用剂量的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3.
对花生地膜覆盖储水、集水、保墒、增温、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强等作用进行研究,为花生增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半干旱区马铃薯黑膜覆盖增温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5,(3):150-152
为了探讨半干旱区地膜覆盖对马铃薯土壤的增温和增产效果,以‘定薯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露地低垄、覆膜低垄、覆膜高垄杀秧、覆膜高垄有秧4种方式研究了覆膜对马铃薯耕层土壤的温度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温作用,不同的覆膜起垄方式对土壤的增温效果不同,高垄有秧的土壤温度最高,达到14.01℃,高垄杀秧为13.49℃,低垄覆膜为12.63℃,对照低垄露地为11.80℃;覆膜高垄的产量显著高于低垄种植,其中覆膜高垄有秧产量达2 176 kg/667m2,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大豆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比裸地土温增加2℃左右,土壤含水量提高3%左右,促进了大豆植株快速发育,使大豆增产30%,显示了增温保水抗旱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新国标地膜回收利用,减少土壤残膜污染,以棉花新国标地膜覆盖和无膜覆盖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土壤温度、棉花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株高、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棉花生长的前两个月,地膜对土壤的增温作用明显,土壤5 cm和10cm深处的增温幅度分别为0.25℃~8.25℃和0℃~6.87C;在棉花封行时,地膜的增温作用已基本消失,此时适合揭膜;覆膜能够增加棉花地上部鲜重、干重和株高,显著增加棉花产量(覆膜比不覆膜增产籽棉量38.68%).  相似文献   

7.
<正> 地膜覆盖栽培是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一项先进技术措施,具有增温、保水、聚肥、提高光热效应、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减轻病虫草害、促进早熟等多种作用,被列为我国“七·五”期间推广的十项农业新技术之一。研究表明:地膜覆盖栽培在棉花、蔬菜、小麦、玉米、花生等各类作物上均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棉花、玉米等喜温作物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膜覆盖是当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一项栽培技术。它具有增温、保墒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能的作用,有利于高产优质。新疆兵团自1981年以来,累计推广地膜棉面积达100万公顷,土壤残膜达10万吨,每公顷残留量约120~130公斤。残膜对农田污染已  相似文献   

9.
地膜覆盖对玉米田间土壤含水率和地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13年5~10月在内蒙古阿荣旗进行大田玉米膜下滴灌试验,测定玉米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及成熟期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研究覆膜(滴灌)和裸地对玉米田间土壤含水率及土壤地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整个生育期,覆膜条件下0~60 cm层土壤含水率高于常规裸地,玉米蜡熟期两种处理田间土壤含水率变化不明显;玉米生育期内0~20 cm层土壤平均含水率均高于播前土壤含水率,生育后期21~60 cm土壤含水率均低于播前土壤含水率。降雨对土壤温度的影响较为显著,雨后土壤表层温度急剧下降,25 cm以下深层土壤温度下降相对缓慢;地膜覆盖对玉米苗期和拔节期增温效果明显,平均增温2℃左右,对玉米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灌浆期及玉米生育后期覆膜增温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具有增温保墒的作用。从选地、施肥、选用良种、种薯处理及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了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为马铃薯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