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林业有内在的生态、产业的属性,它能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湖北省五峰作为林业资源大县,林业理应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特有的贡献。为此,笔者就山区林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谈点浅略的看法:山区林业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新农村建设最主要的是生态环境、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问题。林业有生态和产业的双重属性,生态建设可以改善环境,林业产业可以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它能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功能决…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原则及对策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上游地域宽广,建设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这样一个涉及多产业,多层次,全方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的原则和措施,协调各种关系,以促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顺利和长足发展,笔者就建设长江上游生态障碍中的指导原则和对策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谐社会。在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人居城市”为目标,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资源低度消耗的生产体系和效益持续增长的经济运行体系,促进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处理好四种关系。一、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科学发展观认为,经济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不应成为污染环境的根源,环境也不应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二者…  相似文献   

4.
森林不仅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它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远比经济效益大。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就必须重视发展生态林业;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林业,以治理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趋势;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就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生态林建设。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林业势在必行1.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重视人的需求的全面满足,而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5.
发展沙棘产业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傅建熙  孔东宁 《沙棘》2005,18(1):7-9
论述了沙棘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及农业结构调整的相互依存关系。生态环境建设兴起了沙棘产业,沙棘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同时,沙棘产业是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之间联系的纽带。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沙棘产业可以使“三北”“边、老、偏、少”等贫困山区的农业结构得到合理地调整,可以使这些区的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可以为这些地区的农民提供一条自力更生建设小康生活的、切实可行的道路。“三北”“边、老、偏、少”等贫困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沙棘产业的发展又可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与协调,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并要求“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重要论述是“再造秀美山川”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是对全国环境建设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概括,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行动指南。建设生态城市势在必行城市生态环境是全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优劣,关系全国生态环境的安危。目前,全国有大中城市660多个、建制镇2万多个,城镇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5000多万人,分…  相似文献   

7.
红枣产业是献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枣树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产业优势,把大力发展红枣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强化科技推广,全面推广红枣标准化生产,有力地促进了红枣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红枣总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无公害红枣基地认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建设兴起了沙棘产业,沙棘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沙棘产业的发展将促进阜新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统一。沙棘产业的发展不但能较广泛地调动各阶层群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而且能把沙棘资源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增长和财富的积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阿克苏地区发展优势林果业增加农业产值效益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克苏地区是农业大区,农业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75%。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为此,地区在全面进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了调优林果业,重点发展红枣、核桃产业的战略决策。优势林果业对农业产值效益的影响,将直接关系到农民发展林果业的积极吐和农民增收问题。因此,我们在地区范围内开展了优势林果业增加农业产值效益的调研。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城市是由自然、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面对如今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相互影响,错综复杂的现实状况,协调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事关重要。在美丽中国战略理念的倡导下,创建生态城市,有利于促进自然、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探究了成都市创建生态城市必要性,以推动全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生态化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地域宽广,建设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这样一个涉及多产业、多层次、全方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的原则和措施,协调各种关系,以促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顺利和长足发展。笔者就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中的指导原则和对策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培育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压力使世界发达国家纷纷转向发展和利用生物质能源,发展生物质能产业也是我国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之一。林业生物质能资源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统筹资源培育和产业发展、进行现状及发展潜力调查评价、制定资源培育及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科技和加强优惠财税政策等方面做好工作;同时,处理好产业与生态、森林多目标培育的关系,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能源林经营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我国林业生物质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疆大力发展红枣产业,既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又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阐述了新疆的地理、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最适合红枣发展,从多方面客观分析了做大做强新疆红枣产业的必然性;论文着重提出建成红枣强区的六大举措:一是优化区域布局,提高综合效益;二是加快品种选育和产品更新;三要强化基地建设的技术管理措施;四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加工转化及储存保鲜能力;五要健全市场体系,拓宽国内外市场;六要强化组织领导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猛。处理好鄂尔多斯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尤为重要。文章在分析鄂尔多斯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鄂尔多斯地区能源支柱产业经济发展迅速,但生态环境脆弱、农牧区经济落后的问题,提出发展地区民族特色产业,建设生态文明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初,党中央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指导方针。上海根据本市郊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30字方针,是将党中央20字方针与上海实际相结合的具体实践。林业既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又具有生态、景观、文化、安全等功能,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推进林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能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优化农村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正且末县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南枕昆仑北依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环境恶劣,农村产业单一,农民增收乏力。本世纪初,在自治区特色林果业迅猛发展的带动下,且末县结合实际,将红枣定位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脱贫攻坚致富的支柱。特别是近年来,在持续推进红枣产业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作文章,走出了一条增收富民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实践中,林业承担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新疆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以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发展红枣是近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产业。在发展红枣中,酸枣接大枣成为能有效利用野生资源、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但常规的做法是哪里有酸枣苗就在哪里嫁接,形成的枣园杂乱无章,管理上有诸多不便。翼城县广大枣农在实践中创造了野生酸枣规范管理建枣园技术,效果很好,现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仇三军 《国土绿化》2008,(12):14-15
建设生态文明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内容包括完备的生态安全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其中最基本的任务之一是实现有林地面积的扩张和质量的提高,推进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又好又快地改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史荣 《新疆林业》2009,(2):14-14
为了顺利推进且末县红枣产业继续发展壮大,使红枣产业早日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从3月6日开始,全县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为红枣示范园建设进行捐资,用于购买有机肥。仅前3天时间,全县已捐资达9万余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