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卵泡大小及卵泡液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屠宰场牛卵巢为材料,研究了卵泡大小和卵泡液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和培养后发育潜力的影响。试验1:按照卵泡大小将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分为4个试验组:>8 mm组、2~8 mm组、腔前卵泡(PF)卵母细胞组和混合(将前3种卵母细胞混合)组。结果表明,卵泡大小直接影响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发育,同时,源自不同大小卵泡的卵母细胞混合培养,可以促进未成熟的腔前卵泡内卵母细胞的发育。试验2:将源自优势卵泡(>8 mm)、小卵泡(2~8 mm)和混合(所有卵泡液混合)的牛卵泡液(BFF),按照10%添加到成熟培养液中,3个试验组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均高于没有添加BFF的对照组(P<0.05),但添加10%的优势卵泡液使卵母细胞和胚胎发生粘连,易于造成丢失。试验3:与未添加BFF的对照组相比,成熟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0%、20%和40%的混合BFF,均可明显促进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发育(P<0.05),但20%组和40%组出现卵母细胞及胚胎粘连。因此,成熟培养液中添加10%的混合BFF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取高质量的卵泡卵母细胞,提高山羊体外胚胎生产的效率,采用切剖法与抽吸法采集卵泡卵母细胞,并对获得的可用卵母细胞进行了体外成熟培养。结果表明,切剖法能够获得较多的可用卵母细胞,可以明显增加用于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数;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与卵泡直径密切相关,大卵泡与中卵泡的卵母细胞成熟率明显高于(P<0.05)小卵泡;山羊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液中FCS的添加比例以10%~15%为益。在一定范围内,提高FCS的浓度,并不能提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  相似文献   

3.
绵羊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特征及染色体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剥离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比较卵母细胞成熟前后的特征.[方法]测量绵羊卵巢表面卵泡直径后进行剥离,研究卵泡表面直径与卵泡实际直径之间的关系.按表面直径分组(1.0 mm以下、1.0~2.0mm、2.1~4.0 mm、4.1 mm以上),比较各分组间卵母细胞透明带厚度、卵丘复合体质量、卵母细胞成熟前后的染色体形态变化的差异.[结果]随着卵泡直径的增大,卵泡实际直径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间透明带厚度差异不显著(P>0 05),但有降低的趋势;卵丘复合体质量分为A级、B级和C级,A级有增加的趋势,B级C级有降低的趋势;卵母细胞成熟后GV/GVBD比率有下降的趋势,MAT -I、NII有增加的趋势.[结论]随着卵泡直径增大,未成熟卵母细胞的质量提高,卵母细胞核成熟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人成熟卵泡液作为体外成熟培养液培养牛卵母细胞的可能性。【方法】观察并比较未成熟牛卵母细胞分别在灭活人卵泡液与成熟培养液、灭活与未灭活人卵泡液、未灭活人卵泡液不同培养温度(38,38.5和39℃)下,进行体外成熟培养时卵母细胞的极体排出率。【结果】在灭活人卵泡液与成熟培养液中,牛卵母细胞成熟率分别为58.5%和63.5%,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未灭活人卵泡液中,牛卵母细胞成熟率(58.8%)显著高于灭活人卵泡液(37.5%)(P<0.01);在未灭活人卵泡液中38,38.5和39℃培养的牛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分别为60.7%,58.1%和54.1%,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人卵泡液可以用于未成熟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人卵泡液用作成熟培养液时无需灭活,培养温度为38~39℃。  相似文献   

5.
高国龙  张敏  李思强  王海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887-5888,5916
[目的]研究卵泡微环境对颗粒细胞与卵母细胞质量及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从不同直径大小的卵泡中收集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Hoechst33342染色观察卵母细胞核形态;采用Annexin-V-FITC/PI法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颗粒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受精卵体外培养,并计算受精率及受精卵的囊胚率。[结果]大卵泡(〉10 mm)和小卵泡(〈3 mm)内颗粒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3~7和7~10 mm卵泡内的颗粒细胞凋亡率(P〈0.05)大卵泡和小卵泡内的大量卵母细胞呈现出染色质固缩、核碎裂及胞浆浓缩等凋亡特征。3~7和7~10 mm卵泡内的卵母细胞成熟率明显高于大卵泡和小卵泡(P〈0.05)。来源于不同直径卵泡的卵母细胞,其卵裂率和囊胚率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卵泡微环境是影响牛胚胎体外生产的主要环节,直径为3~10 mm卵泡内颗粒细胞质量及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较高,卵泡直径对卵母细胞受精及受精卵的早期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为了进一步挖掘猪的遗传潜力,为体外受精、动物克隆和转基因等胚胎生物技术研究提供大量优质卵源。【方法】以极体排出情况为判断标准,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成熟培养猪腔前卵泡卵母细胞,来考察猪腔前卵泡卵母细胞最佳成熟方式。【结果】采用任何一种方法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后都没有达到MⅡ。然而,腔前卵泡体外培养5d后,分离出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再培养12d,卵母细胞平均直径达到102.68μm(102.68±12.21),接近正常成熟卵母细胞的体积,为卵母细胞的成熟创造了条件。【结论】用两步法培养猪的腔前卵泡,其卵母细胞能够达到接近正常成熟卵母细胞的体积,说明采用两步法培养猪腔前卵泡卵母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小鼠腔前卵泡卵母细胞的采集、体外发育和体外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法分离成年小鼠和13日龄小鼠腔前卵泡,两组中每只小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4929±1081和7683±915个;腔前卵泡卵母细胞培养10天后,两组恢复成熟分裂卵的比例分别为193%和209%。试验结果表明,小鼠腔前卵泡卵母细胞在培养后第5天开始发生GVBD,此后,GVBD和抛出pbI的卵母细胞数量逐日增加。  相似文献   

8.
雌性生殖细胞印迹的获得发生于小鼠的卵子发生过程中,本研究以颗粒细胞分化前后的卵泡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对卵泡腔形成前后的卵母细胞中Igf2r和Peg3两个印迹基因的甲基化状况进行了分析。颗粒细胞分化前,卵母细胞Igf2r和Peg3两个印迹基因DMR区CpG位点的甲基化比率分别为80.67%和82.78%;颗粒细胞分化后的早期有腔卵泡卵母细胞中,卵母细胞Igf2r和Peg3两个印迹基因DMR区CpG位点的甲基化比率分别为82%和83.89%。可见,卵泡腔的形成对于直径相同的卵泡卵母细胞印迹基因甲基化的建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给胚胎工程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应用电子显微镜对东北细毛羊不同胎龄胎羊卵巢卵泡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7周龄胎儿卵巢形成了原始卵泡雏形,10周龄才形成结构较完整的原始卵泡。2)卵母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卵母细胞膜双层不规则;核仁呈网状,单核仁或双核仁;核大多位于卵母细胞的边缘;并发现由双核构成的卵母细胞和胞质中形成不含细胞器的“透明区”;在10周胎龄卵巢,发现有1条线正将1个卵母细胞一分为二。早期线粒体多数圆形,但发现了1个线状的线粒体。随着卵母细胞发育,除圆形以外,还出现了类似菱形、不规则型、幼稚型的线粒体。单个粗面内质网可见,但高尔基体却很少见到。12周龄原始卵泡形成类似“透明带”物质。3)卵泡细胞核多数不规则,个别呈扁长形或纺锤形;卵泡细胞环绕于卵母细胞周围,早期数量少,随着卵泡发育逐渐增多。4)东北细毛羊胚胎卵巢卵母细胞发育的各阶段都有一定数量卵母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化———闭锁。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直径为2 mm以下和2~6 mm猪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分裂率与囊胚率差异,采用相同体外成熟培养条件,来培养从不同直径的2种卵泡中所抽出的卵母细胞,在卵母细胞成熟培养后44~48 h,对卵母细胞进行化学激活和体外培养,观察胚胎体外发育能力;在培养48 h时进行分裂数据统计,培养168 h时统计囊胚个数。结果发现,2 mm以下猪卵泡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的体外培养平均分裂率与2~6 mm猪卵泡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的体外培养平均分裂率差异显著,分别为62.46%、81.76%(P0.05);2 mm以下猪卵泡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的体外培养平均囊胚率与2~6 mm猪卵泡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的体外培养平均囊胚率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1.71%、15.30%。说明正常卵泡、小腔卵泡的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后,孤雌激活胚分裂率依次降低,孤雌胚胎的分裂能力随卵泡直径的增大而增强;正常卵泡、小腔卵泡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孤雌激活胚囊胚率随卵泡直径的增大有一定增高,但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集繁殖和非繁殖季节山羊卵巢,回收大腔(3~6mm)和小腔(<2mm)卵泡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和受精,结果如下:①繁殖季节的大腔和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68.4%,27.5%)均显著(P<0.05)高于非繁殖季节(52.5%,20.6%);②1和1.5周岁龄羊与成年羊相比,前两者的小腔卵泡卵母细胞采集数显著(P<0.05)多于后者(25.6,22.5:15.l),但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无显著差异(P<0.05);③随卵母细胞直径增加,其体外成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④与加新生犊牛血清和生殖激素在颗粒细胞悬浮液中培养相比,加发情山羊血清和激素在颗粒细胞单层上培养可显著(P<0.05)提高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20.8%:34.5%);⑤将体外成熟的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与体外获能精子进行受精,其受精率为35.7%(51/143)。  相似文献   

12.
不同直径卵泡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CM-199成熟培养猪卵巢表面直径2~3mm,3~5mm和5~8mm卵泡内的卵母细胞,比较了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以上各组卵泡液(pFF)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的影响,以成熟培养48h后排出第一极体为成熟标准对猪卵母细胞进行成熟鉴定。结果表明,2~3mm,5~8mm和3~5mm3组卵泡内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IVM)率依次升高,分别为12.7%,31.3%和46.0%,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添加3~5mm卵泡液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42.0%)也显著高于5~8mm组(11.0%)和2~3mm组(12.7%)(P<0.05)。试验同时观察记录了不同直径卵泡内卵母细胞的等级,结果发现5~8mm组中A级卵母细胞的比例(37.7%)显著高于3~5mm组(23.9%)(P<0.01),但其B级卵母细胞的比例(45.9%)却显著低于2~3mm(62.1%)组和3~5mm(59.2%)(P<0.05)。这说明,2~3mm,3~5mm和5~8mm3组卵泡中,卵泡直径增大,其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中的优势渐增。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发情期蓝狐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卵泡发育过程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采集发情期蓝狐的左侧卵巢共计10枚,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卵泡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同时利用目镜测微尺和显微照相技术分别对30个原始卵泡3、0个初级卵泡、15个生长卵泡、15个囊状卵泡、15个成熟卵泡及各级卵泡中的卵母细胞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蓝狐卵巢由生殖上皮、白膜、皮质和髓质构成。皮质内分布着大量的间质细胞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位于卵巢的外周;髓质位于皮质下层,分布着较多的血管。卵泡发育过程中,各级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直径差异较大(卵泡为45.45~974.55μm,卵母细胞为30.23~147.27μm),在初级卵泡阶段出现透明带物质。卵泡闭锁发生于卵泡生长的各个时期,主要表现为卵母细胞的皱缩,细胞核固缩;颗粒细胞松散、退化。[结论]为揭示雌性蓝狐的生殖机理提供了组织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发情期蓝狐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卵泡发育过程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采集10只发情期蓝狐的左侧卵巢共计10枚,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卵泡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同时利用目镜测微尺和显微照相技术分别对30个原始卵泡、30个初级卵泡、15个生长卵泡、15个囊状卵泡、15个成熟卵泡及各级卵泡中的卵母细胞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蓝狐卵巢由生殖上皮、白膜、皮质和髓质构成。皮质内分布着大量的间质细胞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位于卵巢的外周;髓质位于皮质下层,分布着较多的血管。卵泡发育过程中,各级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直径差异较大(卵泡为45.45~974.55μm,卵母细胞为30.23~147.27μm),在初级卵泡阶段出现透明带物质。卵泡闭锁发生于卵泡生长的各个时期,主要表现为卵母细胞的皱缩,细胞核固缩;颗粒细胞松散、退化。[结论]为揭示雌性蓝狐的生殖机理提供了组织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羊小腔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集繁殖和非繁殖季节山羊卵巢,回收大腔(3-6mm)和小腔(<2mm)卵泡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和受精,结果如下:①繁殖季节的大腔和小腔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68.4%,27.5%)均显著(P<0.05)高于非繁殖季节(52.5%,20.6%);②1和1.5周岁龄羊与成年羊相比,前两者的小腔卵泡卵母细胞采集数显著(P<0.05)多于后者(25.6,22.5:15.1),但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主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山羊卵泡卵母细胞低温冷冻保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冷冻液(1,2—丙二醇浓度和冷冻基础液)以及平衡和脱去防冻剂方法的筛选,研究了山羊卵泡卵母细胞的低温冷冻保存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当冷冻液为含有10%1,2—丙二醇的生理盐水,并以五步法平衡和脱去防冻剂时,冷冻效果最为有效。解冻后,卵泡卵母细胞的回收率和形态正常率分别为96.6%(56/58)和75.8%(44/58),形态正常卵泡卵母细胞的成熟率为16.3%(2/12)。  相似文献   

17.
电镜研究发现,简易机械法分离得到的腔前卵泡有1~3层颗粒细胞,卵泡外层为颗粒细胞,包有一层厚的糖蛋白基底膜,外无卵泡膜,其颗粒细胞及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特征与卵巢皮质片中的腔前卵泡一致。卵母细胞为球形或卵圆形,有一大而偏离中心的核,核内有一显著核仁,各细胞器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卵母细胞中有大量线粒体及其它细胞器遍布卵胞质,卵母细胞质膜上有突起将卵母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与邻近的颗粒细胞相连。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本法获得的牛腔前卵泡没有受到分离过程的机械伤害。  相似文献   

18.
50日龄的卵巢皮质与髓质的分化不明显,为原始皮质和原始髓质,卵原细胞处于繁殖期。65日龄出现初级卵母细胞团,有的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核网期。80日龄,皮质与髓质分区明显并出现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三级卵泡最早形成时间分别是在95日龄、110日龄和140日龄的皮质深层。胚胎发育早期(50~65日龄),卵母细胞的分化生长快于退化。65日龄后,卵母细胞的退化大于分化生长。125日龄后达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哺乳动物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现状,对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采集方法、培养时间、血清、激素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小鼠腔前卵泡体外发育和体外排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小鼠腔前卵泡体外发育及体外排卵的特征和规律性 ,为利用卵巢资源奠定基础 ,采用机械方法分离未成熟小鼠腔前卵泡进行体外培养 .以 α- MEM加亚硒酸钠、维生素 C,L-谷氨酰胺、丙酮酸钠为基础培养液 ,分组添加 10 %的 2种不同来源的血清和 1μg/ m L FSH.在多卵泡培养体系中 ,培养 9~ 10 d,每天观察其体外发育情况 ,测定卵泡和卵母细胞大小 .培养结束时 ,用 h CG进行体外诱导排卵 .结果表明 :体外培养过程中 ,腔前卵泡贴附培养皿底 ,相互聚集粘附形成团状结构 ,在细胞铺层微滴培养中 ,卵泡呈单个生长 ,并发育形成卵泡腔或腔样结构 ;经9d体外培养 ,小鼠腔前卵泡达到排卵前大小 (>40 0 μm) ,卵母细胞从开始时的 5 3.2 μm生长到 6 8.0~ 70 .8μm,总存活率为 6 1.0 % ;卵母细胞的大小及存活率在不同的血清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 ;用 h CG可诱导体外排卵 ,发生卵泡破裂 ,卵母细胞排出 ,卵丘细胞扩展 ,卵母细胞生化泡破裂 ,放出第一极体 .总排卵率达 5 9.5 % .因此 ,采用多卵泡培养体系 ,小鼠腔前卵泡能够发育至成熟排卵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