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研究番石榴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和抗氧化作用,试验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番石榴叶提取物对猪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采用总抗氧化检测试剂盒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番石榴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及其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结果表明:番石榴叶不同极性提取物对猪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差异不明显,番石榴叶石油醚提取物对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好(0.195 mg/mL);总抗氧化活性由大到小依次是番石榴叶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番石榴叶正丁醇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为215.55 mg/g;番石榴叶乙酸乙酯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为42.59 mg/g。说明番石榴叶提取物具有抑菌作用,提取物中总酚含量越高其抗氧化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何全磊  苗芳  李春玲 《草业学报》2012,21(5):285-290
通过毛细辛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毛细辛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用50%的乙醇回流提取毛细辛的粉末,减压浓缩过滤得到乙醇浸膏,加蒸馏水制成悬浮液,依次用等体积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物。以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对照,分别采用DPPH法、Fenton法、NBT还原法和Fe2+螯合法测定4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毛细辛4种溶剂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活性与浓度成正相关。毛细辛乙酸乙酯提取物的1,2-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活性(IC50值0.376 mg/m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活性(IC50值0.297 mg/mL)均最强。正丁醇提取物的羟基自由基(·OH)清除活性(IC50值0.776 mg/mL)为最强,水提物的金属离子螯合活性(IC50值0.026 mg/mL)为最强,远超过对照BHT(0.373 mg/mL)。实验表明,毛细辛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均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可作为新的自由基清除剂;水提物可以作为新的金属离子螯合剂。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溶剂对蒙早苦荬菜活性物质提取的影响。试验以蒙早苦荬菜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使用5种不同溶剂提取蒙早苦荬菜根、茎、叶进行总酚和总黄酮,测定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评价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与活性物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极性溶剂对不同部位的提取效果不同,叶的60%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0.22、10.69 mg/g;根的乙醇(99.7%)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7.65 mg/g),甲醇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3.92 mg/g);茎的水提物总黄酮含量最高(6.89 mg/g),60%乙醇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3.36 mg/g)。研究表明,蒙早苦荬菜中活性物质的含量与其抗氧化性间呈良好的量效关系。蒙早苦荬菜各部位总黄酮和总酚的提取量排序为叶>根>茎,60%乙醇溶液是提取蒙早苦荬菜总黄酮和总酚的最佳溶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分析假蒟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和抗炎活性。试验通过ABTS法检测3种假蒟提取物(石油醚、正丁醇及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LPS法建立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体外炎症模型,用假蒟提取物预处理后,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假蒟提取物总抗氧化活性由大到小依次是假蒟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P<0.05),其中假蒟正丁醇提取物总生物碱、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2.81 mEq/100 g、161.82 mg/g。与空白组相比,LPS组IPEC-J2细胞的TNF-α(P<0.05)、IL-1(P>0.05)及IL-6(P<0.05)含量均升高;与LPS组相比,假蒟预处理组的这几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综合试验结果,假蒟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影响IPEC-J2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甘松的水蒸气蒸馏提取物、水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乙醇提取物氯仿萃取相、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相、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相、乙醇提取物剩余萃取相中所含挥发性物质进行对比分析,并考察其对DPPH·、ABTS·+、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和对Fe3+的还原能力(FRAP值)。结果表明,甘松不同提取物中共鉴别出109种化学成分;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相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最强,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相对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和对Fe3+的还原能力最强。本研究可为甘松挥发性成分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艾叶非挥发性成分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探究艾叶非挥发性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多酚、黄酮以及多糖含量的关系。采用60~90℃石油醚去除艾叶中的脂溶性色素与挥发性物质,残渣分别以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水逐级提取。使用铁离子还原法(FRAP)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测定4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将抗氧化活性转化为奎诺二甲基丙烯酸(Trolox)当量,测定提取物中的多酚、黄酮、多糖含量。结果显示:在水相、乙醇相、正丁醇相以及乙酸乙酯相中,多酚、黄酮、多糖主要富集在水相和乙醇相中,黄酮含量能够直接影响艾叶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艾叶非挥发性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主要存在于水相和乙醇相中,黄酮类物质是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可将其作为天然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岩陀不同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及活性成分,分别采用乙醇、甲醇和丙酮进行粗提,再分别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分步萃取,用粗提物和萃取相分别对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痢疾志贺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抑菌试验,采用LC-MS对最佳抑菌活性部位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岩陀提取物及萃取相对6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相对粪肠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MIC值最小,均为0.390 mg/mL;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相对粪肠球菌及甲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相对屎肠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MBC值最小,均为0.780 mg/mL;质量浓度为100.000 mg/mL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相为高敏,抑菌圈直径最大为(21.00±0)mm。其余细菌对提取物及萃取相高敏的有24个,中敏的有57个。以抑菌活性强弱比较,3种提取物为乙醇提取物>甲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萃取相依次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剩余相。LC-MS分析显示,3种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有7种共有成分,分别为咖啡酸、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γ-亚麻酸、岩白菜素、黄芩素、白杨素...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分析假蒟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和抗炎活性。试验通过ABTS法检测3种假蒟提取物(石油醚、正丁醇及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LPS法建立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体外炎症模型,用假蒟提取物预处理后,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假蒟提取物总抗氧化活性由大到小依次是假蒟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P0.05),其中假蒟正丁醇提取物总生物碱、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2.81 mEq/100 g、161.82 mg/g。与空白组相比,LPS组IPEC-J2细胞的TNF-α(P0.05)、IL-1(P0.05)及IL-6(P0.05)含量均升高;与LPS组相比,假蒟预处理组的这几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综合试验结果,假蒟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影响IPEC-J2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屠洁  刘冠卉 《蚕业科学》2010,36(5):870-874
为了有效利用缫丝蚕蛹的功能性成分开发高附加值的降血糖药物,采用95%乙醇浸提蚕蛹活性物质,并依次选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对蚕蛹醇提物进行梯度极性溶剂萃取,获得不同萃取组分及水相组分。测定各相萃取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当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组分及水相组分的质量浓度为0.33mg/mL时,各相萃取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率分别为100%、58%、38.1%、36.93%、21.53%;各相萃取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49、0.272、0.434、0.645、0.449 mg/mL。选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较强的石油醚相和乙醚相萃取组分,采用双倒数作图法检测其抑制作用类型均属于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提取溶剂对黑沙蒿提取物得率、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及其对自由基DPPH清除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各处理按1∶15(g/mL)料液比分别加入蒸馏水、乙醇、乙酸乙酯、乙醚和丙酮,通过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黑沙蒿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采用DPPH法来测定黑沙蒿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①与其他提取剂的提取物相比,蒸馏水提取物的得率最高(P0.05),且其多糖和黄酮含量也最高(P0.01),而乙醚提取物中多酚的含量最高(P0.01)。②同种溶剂提取物不同浓度相比,水提取物浓度为1 mg/mL时,对DPPH清除率极显著高于浓度为0、0.2和0.4 mg/mL时的清除率(P0.01);乙醇提取物浓度为0.4和0.6 mg/mL、乙酸乙酯提取物浓度为1 mg/mL、乙醚提取物浓度为0.8 mg/mL、丙酮提取物浓度为0.6 m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均极显著高于浓度为0和0.2 mg/mL时的清除率(P0.01)。③与其他溶剂提取物相比,当提取物浓度为0.2 mg/mL时,无水乙醇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率极显著高于其他4种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率(P0.01);提取物浓度为0.4和0.6 mg/mL时,水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率显著低于其他4种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率(P0.01);浓度为0.8和1 mg/mL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率极显著高于其他4种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率(P0.01)。综上,黑沙蒿水提取物得率及多糖和黄酮含量最高,乙醚提取物中多酚含量最高,而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抗氧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从桑枝皮醇提物萃取的不同组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桑枝皮中获取有效的药用功能性成分,以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一步萃取并分离桑枝皮醇提物(MBBEE)中的活性成分,获得的正丁醇萃取组分(n-BuOH)和剩余水相组分(Res)占MBBEE总量的94.26%(其中Res组分得率达73.72%,n-BuOH组分得率为20.54%),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3种萃取组分的得率总共不足2%。对各种样品的活性成分检测表明,MBBEE中含有的总黄酮、总多酚和总糖3种活性成分分别为39.99、56.24和16.37mg/g,而以上3种活性成分在n-BuOH组分中分别为74.25、107.49和14.21mg/g,在Res组分中分别为262.16、118.70和75.88mg/g。对各种样品的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游离氨基酸含量为n-BuOH组分>MBBEE>Res组分。各种样品的体外生物活性试验显示,MBBEE、n-BuOH组分和Res组分均具有很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以及对酪氨酸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其中: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以Res组分最强,抑制中值(IC50)为100μg/mL;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以n-BuOH组分最高,IC50为5.2μg/mL;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以Res组分最高,IC50为2.8μg/mL。试验结果表明,从桑枝皮醇提物中萃取的n-BuOH组分和Res组分是降血糖以及抗氧化、抗衰老、美白的功能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用索氏回流浸提法提取台湾椪柑果皮,得到乙醇粗提取物浸膏,蒸馏水复溶浸膏后采用梯度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步萃取。用HPLC鉴定各极性部位的类黄酮组分,用DPPH、ABTS、ORAC法鉴定各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台湾椪柑果皮醇提取物类黄酮主要富集在乙酸乙酯部分,且该部分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其他极性部位。说明柑橘类黄酮物质与抗氧化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许英一  王宇  杨伟光 《草地学报》2018,26(3):757-763
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叶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清除率测定法及还原力测定法评价苜蓿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0 min、超声功率180 w,总黄酮得率为6.43 mg·g-1。苜蓿叶总黄酮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具有较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并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活性增强。苜蓿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值)为0.608 mg·mL-1。超声提取是一种高效的提取紫花苜蓿叶总黄酮方法。超声优化的苜蓿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经济、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4.
前期研究中运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对辣蓼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试验,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为了获得质量稳定的辣蓼黄酮,为工业化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为对照品对辣蓼总黄酮进行目标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蓼黄酮乙酸乙酯部分(FEA)中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的含量分别为281.97、160.98、83.31 mg/g,辣蓼黄酮正丁醇部分(FNB)中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的含量分别为150.33、147.51、73.82 mg/g。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精密度、重复性好,可作为辣蓼黄酮中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含量分析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5.
苜蓿总黄酮水提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交试验优化苜蓿黄酮的提取工艺.在不同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溶剂体积的条件下,对苜蓿总黄酮进行提取试验.结果表明:水提法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4h,固液比1:40,该条件下苜蓿总黄酮的提取率为5.862mg/g.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e experiment was to observe the liver toxicity of different polarity section extracts from Aster tataricus L.f.on SD rats.The subchronic test was performed via the dail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ster tataricus L.f.at dose of 0.34 g/kg body weight in SD rats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six groups(control group, petroleum ether group, ethyl acetate group, N-butyl alcohol group, mother liquid group and 75% ethanol group), observing the effects on food consumption, body weight gain, viscera coefficient, urine examination,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serum biochemistry indices, liver antioxidant function analysis and hist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s of body weight gain, viscera coefficient, urine examination and liver antioxidant function among six groups(P>0.05), but WBC significantly and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male rats of ethyl acetate group, mother liquid group and N-butyl alcohol group(P<0.05; P<0.01), and significantly and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female rats of N-butyl alcohol group and petroleum ether group, ethyl acetate group(P<0.05; P<0.01);The LD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female rats of ethyl acetate group(P<0.05);Slight congestion and necrosis were showed in liver in petroleum ether group and ethyl acetate group, there was no differences observed in other groups.The extracts of Aster tataricus L.f., especially petroleum ether extract and ethyl acetate extract could cause slight liver toxicity under the dose of 0.34 g/kg body weight.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观察紫菀不同极性段提取物对SD大鼠的肝脏毒性损伤。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石油醚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母液组、75%乙醇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0.34g生药/kg体重,连续28 d,观察对大鼠摄食量、体增重、脏器系数、尿液指标、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组织抗氧化酶、病理切片等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大鼠体增重、肝脏组织抗氧化酶、尿液指标、脏器系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雄鼠乙酸乙酯组、母液组白细胞计数(WBC)显著降低(P<0.05),正丁醇组极显著降低(P<0.01),雌鼠石油醚组、乙酸乙酯组WBC极显著降低(P<0.01),正丁醇组显著降低(P<0.05);雌鼠乙酸乙酯组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石油醚组和乙酸乙酯组大鼠肝脏出现轻微的肝索紊乱、颗粒变性,其余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在0.34g生药/kg体重给药条件下,紫菀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鼠产生轻微的肝脏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