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补喂L-精氨酸对返情纯血马妊娠率及血液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返情纯血母马14匹随机分为2组,每组7匹(n=7),分别为对照组、L-精氨酸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L-精氨酸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 g/d L-精氨酸;预饲期7 d,试验期30 d。返情母马发情时,第一次人工输精结束当天补喂L-精氨酸;配种结束时直肠B超检查妊娠情况,统计妊娠率,分别于试验第0、15、30天颈静脉采血,用于测定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otal nitric oxide synthetase, T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etase, e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含量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妊娠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第0、15、30天...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伊犁母马血液参数及新生马驹体重、体尺指标的影响。按照体重、年龄、预产期相近的原则选择30匹妊娠后期[(280±15) d]伊犁母马,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匹,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NCG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7%的NCG。饲喂期共计52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分别于试验的第0、21、45天采集母马血液样品,分离血浆用于血浆参数的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CG组新生马驹的初生重、体高显著提高(P<0.05),胸围、管围极显著提高(P<0.01)。NCG组母马分娩后的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9.99%(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21天,NCG组母马血浆中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一氧化氮(NO)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在试验第45天,NCG组母马血浆中TNOS、iNOS、eNOS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0、21天,NC...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究补喂L-精氨酸或N-氨甲酰谷氨酸对伊犁马3 600 m速度赛赛前赛后血浆中代谢物的影响。选取15匹年龄为2岁、体重[(388.88±23.24) kg]相近、经过严格训练的速度赛用伊犁马,分为3组,每组5匹(3♂+2♀),每日进行等强度训练,对照组补喂123 g/(匹·d) L-丙氨酸,L-精氨酸组补喂60 g/(匹·d) L-精氨酸,N-氨甲酰谷氨酸组补喂12 g/(匹·d) N-氨甲酰谷氨酸和112 g/(匹·d) L-丙氨酸,在试验第28天进行3 600 m速度赛,采集赛前2 h、赛后即刻和赛后2 h血液样品,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技术测定血浆中代谢物。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伊犁马赛前2 h血浆柠檬酸、赛后即刻血浆α-酮己二酸、赛后2 h血浆D-葡萄糖-6-磷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赛后即刻血浆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 N-氨甲酰谷氨酸组赛后即刻血浆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赛前2 h血浆精氨酸、乙酰谷氨酸、谷氨酰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谷氨酰胺含量显著降低(P0.05),赛后即刻血浆鸟氨酸、乙酰谷氨酸和脯氨酰胺含量显著升高(P0.05); N-氨甲酰谷氨酸组赛前2 h血浆精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N-氨甲酰谷氨酸组赛前2 h血浆亮氨酸、色氨酸、5-羟色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本试验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出了补喂L-精氨酸或N-氨甲酰谷氨酸后伊犁马3 600 m速度赛赛前赛后血浆中差异性表达代谢物,揭示出补喂L-精氨酸或N-氨甲酰谷氨酸能够促进伊犁马运动能量代谢,影响氨基酸代谢,促进精氨酸内源性合成和精氨酸向脯氨酸的代谢。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L-瓜氨酸对新生纯血马驹生长发育、血浆蛋白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L-瓜氨酸在哺乳期马驹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49.5±2.97)kg的24匹纯血马新生马驹,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匹(6匹公马和6匹母马),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对照组不补喂L-瓜氨酸,试验组马驹出生当天至出生后30 d补喂L-瓜氨酸7 g/d,出生后31~60 d补喂L-瓜氨酸14g/d,出生后61~90d补喂L-瓜氨酸21g/d。试验第0、30、60、90天早晨空腹采集马驹血液样品并称重,测量体尺。结果表明:试验30 d,试验组马驹体高、胸围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59%和3.50%(P0.05);试验60 d,试验组马驹体高、体斜长、总增长体斜长、平均日增长体斜长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59%、5.26%、15.27%和15.56%(P0.05);试验90 d,试验组马驹体重、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11%、10.96%和11.21%(P0.05);试验组马驹血浆白蛋白的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6.27%(P0.05);试验组马驹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10%和7.27%(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补喂L-瓜氨酸能够显著提高马驹体重和体尺增长,提高马驹的免疫能力,增强马驹的抗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泌乳期伊犁马乳成分、乳脂脂肪酸组成及马驹生长发育、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伊犁马钙、磷营养提供参考。选取年龄、体重和胎次接近的处于第2泌乳月末的伊犁马25匹,根据母马体重和马驹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5匹。5组马匹饲粮钙、磷水平分别设为45.0、30.0 g/d(Ⅰ组),48.5、32.0 g/d(Ⅱ组),52.0、34.0 g/d(Ⅲ组),55.5、36.0 g/d(Ⅳ组),59.0、38.0 g/d(Ⅴ组)。试验为期90 d,每30 d为1个试验周期。结果显示:饲粮钙、磷水平显著影响每次平均挤奶量及估计日产奶量(P0.05),对乳中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总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Ⅲ组每次平均挤奶量分别比Ⅰ和Ⅳ组提高了20.65%(P0.05)和15.22%(P0.05),而Ⅲ组乳中钙含量比Ⅰ组低21.54%(P0.05)。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乳脂中肉豆蔻脑酸(C14∶1)、棕榈油酸(C16∶1)、亚油酸(C18∶2n6c)、花生酸(C20∶0)、顺-11-二十碳烯酸(C20∶1)和α-亚麻酸(C18∶3n3)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钙、磷水平的增加,乳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母马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马驹体重、体长、体高和管围等生长发育指标以及血浆钙、磷、甲状旁腺素、骨钙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胸围则随着饲粮钙、磷水平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Ⅰ组马驹血浆降钙素含量显著高于Ⅱ、Ⅲ和Ⅳ组(P0.05),分别增加34.24%、24.89%和23.64%。由此得出,增加饲粮钙、磷水平可提高伊犁马的产奶量,但使乳中钙含量降低;饲粮钙、磷水平不影响乳成分,但增加乳脂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由于乳中钙含量降低,导致马驹血浆降钙素含量下降、胸围发育较慢。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补喂复合益生菌对3~6月龄伊犁马粪便纤维含量、VFA浓度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90.23kg±11.02kg)、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伊犁马哺乳马驹10匹,随机分为2组,每组5匹,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分阶段补喂等量营养水平的精料补充料和苜蓿干草的基础上,试验组每匹马驹每天补喂0.075g(2×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0.133g(3×1010 CFU/g)植物乳杆菌复合菌,进行为期90d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马驹粪便中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淀粉的含量(P<0.05;P<0.01),分别比对照组低3.50%和11.32%;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马驹粪便中乙酸和丙酸的浓度(P<0.05;P<0.01),分别比对照组高14.65%和64.29%;极显著提高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P<0.01),比对照组高16.17%。由此可见,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降低马驹粪便中纤维的含量、提高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增加3~6月龄伊犁马血浆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补喂复合益生菌对3~6月龄伊犁马粪便纤维含量、VFA浓度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90.23 kg±11.02 kg)、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伊犁马哺乳马驹10匹,随机分为2组,每组5匹,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分阶段补喂等量营养水平的精料补充料和苜蓿干草的基础上,试验组每匹马驹每天补喂0.075 g(2×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0.133 g(3×1010 CFU/g)植物乳杆菌复合菌,进行为期90 d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马驹粪便中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淀粉的含量(P < 0.05;P < 0.01),分别比对照组低3.50%和11.32%;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马驹粪便中乙酸和丙酸的浓度(P < 0.05;P < 0.01),分别比对照组高14.65%和64.29%;极显著提高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P < 0.01),比对照组高16.17%。由此可见,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降低马驹粪便中纤维的含量、提高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增加3~6月龄伊犁马血浆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究补喂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对伊犁马运动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0匹年龄为2岁、平均体重为(384.11±25.44) kg且经过良好训练的速度赛用伊犁马,随机分为4组,每组5匹(3?+2♀),运动训练方式和强度一致。对照组不补喂HMB,试验Ⅰ组每匹马补喂7.5 g/d HMB,试验Ⅱ组每匹马补喂15.0 g/d HMB,试验Ⅲ组每匹马补喂22.5 g/d HMB,进行为期31 d的补喂训练试验。在试验第30天进行2 000 m速度赛,并采集血液样品。结果表明:1)补喂HMB可以缩短伊犁马2 000 m速度赛比赛用时。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血浆磷酸肌酸激酶活性降低了12.48%(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血浆乳酸脱氢酶活性分别降低了7.38%(P0.05)、13.51%(P0.01);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血浆乳酸含量分别降低了11.91%(P0.05)、19.57%(P0.01)。3)补喂HMB对伊犁马血浆糖代谢指标和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补喂HMB可以缩短伊犁马2 000 m速度赛的比赛用时,降低血浆中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乳酸含量。HMB可作为营养调控剂,用于缓解运动马运动疲劳或促进运动后的疲劳恢复,每匹马补喂15.0 g/d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胚胎移植妊娠率低的问题,应用胚胎移植技术对8只供体波尔山羊进行超排处理,将获得的胚胎植入92只受体关中奶山羊,其中61只妊娠,妊娠率为66.3%;随机选择受体羊20只,于植入胚胎当日和40天时采集外周血样,并采集胚胎移植当日供体羊外周血样,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TNF-α、IFN-γ、IL-2的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结果显示:植入胚胎当日受体妊娠羊血浆中各细胞因子和NO含量与供体羊差异不显著(P>0.05),而受体返情羊则显著高于受体妊娠羊和供体羊(P<0.05);植入胚胎40天时妊娠羊TNF-α含量显著低于返情羊(P<0.05),IFN-γ、IL-2含量极显著低于返情羊(P<0.01),NO含量显著低于返情羊(P<0.05),但又显著高于植入胚胎当日妊娠羊和供体羊(P<0.05).结论:植入胚胎当日,受体羊Th1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供体羊时妊娠失败;受体羊妊娠后Th1细胞因子适当下调利于妊娠维持;受体羊妊娠后NO含量适当升高为妊娠所必需,但含量过高时则妊娠失败.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断奶应激对母马血液生化和激素的影响,选择15匹断奶马驹的英纯血母马,测定母马断奶前、断奶当天和断奶后10个血液指标。根据断奶马驹月龄和母马年龄分别对母马测定指标进行R2.14.2语言分析。结果表明:断奶当天所有母马葡萄糖(GLU)含量都显著高于断奶前(P0.05);断奶当天,7月龄和8月龄断奶马驹的母马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显著低于断奶前(P0.05),而6月龄断奶马驹的母马断奶前后差异不显著;6~9岁母马在断奶当天白蛋白(ALB)含量最高,游离脂肪酸(FFA)和皮质醇(COR)含量最低,其中游离脂肪酸(FFA)与断奶前差异显著,皮质醇(COR)和白蛋白(ALB)与断奶后差异显著(P0.05),而10~13岁母马的白蛋白(ALB)、游离脂肪酸(FFA)和皮质醇(COR)含量在断奶前后差异都不显著。由此可知在马驹断奶时应重点关注6月龄断奶马驹的母马和10~13岁母马。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人工授精后不同阶段葡萄糖、孕酮和雌二醇含量对奶牛妊娠的影响,本实验选取63头2~3胎、3~4岁和体况评分(BCS)2.75左右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人工授精后经发情鉴定及妊娠诊断将奶牛分为妊娠组(n=24)、未妊娠组(n=19)、返情组(n=20)。分别在人工授精后1、5、17、28 d采集尾静脉血10 mL,测定血浆葡萄糖、孕酮(P_4)和雌二醇(E_2)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授精后第5天妊娠和未妊娠组血浆中孕酮和雌二醇极显著高于返情组;人工授精后第17天返情组和妊娠组血浆中P_4、E_2含量以及P_4/E_2极显著高于未妊娠组;人工授精后第28天未妊娠组血浆P_4含量显著高于返情组,人工授精后第28天血浆葡萄糖含量妊娠组显著高于返情组。综上表明,人工授精后第5天和第17天高浓度血浆P_4和E_2有利于维持胚胎细胞正常发育和母体和胚胎识别,提高奶牛胚胎存活率;授精后第28天低浓度葡萄糖不利于妊娠,说明血浆中葡萄糖、孕酮和雌二醇对奶牛人工授精后不同阶段早期妊娠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甜菜碱对巴马香猪繁殖性能、初乳成分及血浆代谢物和繁殖激素含量的影响。选取3~7胎次巴马香猪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单栏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5 kg/t甜菜碱盐酸盐。试验期为母猪配种后第3天至分娩后第21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甜菜碱显著降低仔猪死亡率(P<0.05),增加断奶仔猪数(P=0.087);饲粮添加甜菜碱显著增加初乳中乳蛋白和尿素氮含量(P<0.05);饲粮添加甜菜碱显著降低妊娠第75天血浆总蛋白(TP)含量(P<0.05),显著降低妊娠第105天血浆TP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5),显著增加妊娠第75天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产后第7天血浆AST和ALP活性(P<0.05),且妊娠第105天血浆ALP活性呈增加趋势(P=0.073);饲粮添加甜菜碱显著降低妊娠第45天血浆催乳素(PRL)、孕酮(PROG)、促卵泡素(FSH)和雌二醇(E2)含量以及妊娠第75天血浆PRL和PROG含量(P<0.05),且妊娠第75天血浆E2含量(P=0.061)和妊娠第105天血浆FSH含量(P=0.062)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饲粮添加甜菜碱可改善初乳成分和血浆代谢物含量,降低血浆繁殖激素含量,进而增加断奶仔猪数。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L-精氨酸(L-Arg)对母猪繁殖性能及血浆一氧化氮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36头2胎次母猪(长白×大约克),随机分为4组,每组9头母猪。各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 L-Arg+1.70%L-丙氨酸(L-Ala)(0 L-Arg组)、0.4%L-Arg+1.02%L-Ala(0.4%L-Arg组)、0.7%L-Arg+0.51%L-Ala(0.7%L-Arg组)和1.0%L-Arg+0 L-Ala(1.0%L-Arg组),各组添加L-Ala以满足等氮平衡需要。试验期从母猪配种当天到分娩。结果表明:1.0%L-Arg组比0 L-Arg组显著提高了窝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P<0.05),随着饲粮中L-Arg水平的提高,窝产仔总数和初生个体重有上升趋势(P>0.05);母猪妊娠第30、60和90天,1.0%L-Arg组血浆中Arg、鸟氨酸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0.7%、0.4%、0 L-Arg组(P<0.05或P<0.01);母猪妊娠第90天,各组间的血浆脯氨酸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第30、60天差异均不显著(P>0.05);母猪妊娠第30、60、90天,1.0%L-Arg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和第90天血浆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0.7%、0.4%、0 L-Arg组(P<0.05或P<0.01)。经回归分析,母猪的窝产仔总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血浆中各氨基酸、一氧化氮含量及TNOS和iNOS的活性与饲粮L-Arg水平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或P<0.01)。结果提示,饲粮中L-Arg水平变化对母猪妊娠后期血液生化指标影响明显,饲粮中添加1.0%L-Arg对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究给泌乳期伊犁马补喂不同剂量的鞣花酸对哺乳期马驹体重、体尺、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哺乳期马驹健康生长发育提供参考依据。选取5月份产驹、9~11岁、5~6胎、泌乳30 d且日均8h挤奶量(2.61±0.47)kg的18匹带驹伊犁马泌乳母马,将18匹马驹按照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母马分组与马驹保持一致),每组6匹(3公3母)。在相同放牧、饮水和挤奶条件下,对照组母马不补喂任何添加剂,试验组母马每天每匹补喂鞣花酸15、30 mg/kg BW(15 mg/kg鞣花酸组、30 mg/kg鞣花酸组),试验期为90 d,每30 d测量1次马驹体重及体尺,并采集血液样品,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15 mg/kg鞣花酸组马驹体高、胸围和体长总增长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96%(P>0.05)、33.66%和21.22%(P<0.01);30 mg/kg鞣花酸组马驹体高、胸围、体长总增长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67%(P>0.05)、26.79%(P<0.01)、17.28%(P<0.05);试验60 d时,30 mg/kg鞣花酸组尿酸含量比15 mg/k...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妊娠后期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产后伊犁马初乳成分、乳脂脂肪酸组成、血液钙磷及钙磷代谢激素、繁殖及生长代谢激素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明确伊犁马在妊娠后期对钙磷的适宜需要量提供参考。本试验选取健康、无亲缘关系、12~13周岁、体重为(380±32) kg、胎次为4~5胎、处于第10妊娠月左右的伊犁马25匹,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各组饲粮钙饲喂水平分别为36.00、39.00、42.00、45.00和48.00 g·d~(-1),磷饲喂水平分别为26.30、28.30、30.30、32.30和34.30 g·d~(-1)。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从第11天至母马分娩后第2天结束。母马分娩后12 h内采集初乳用于测定乳成分和乳脂脂肪酸含量,空腹血液用于测定Ca、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OC)、胎盘催乳素(PL)、垂体催乳素(PRL)、雌酮(E_1)、雌二醇(E_2)、血清孕酮(PROG)、甲状腺素(T_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1)等激素浓度。结果表明:1)饲粮钙磷水平对初乳中钙、磷、乳脂率、乳糖率均无显著影响,组间乳蛋白率、总固形物、体细胞数、乳脂中饱和脂肪酸(SF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粮钙、磷水平的增加,乳磷浓度、乳蛋白率和UFA比例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总固形物呈显著二次增加(P0.05),而乳糖率、SFA及肉豆蔻酸比例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2)饲粮钙磷水平显著影响血液中OC和PROG浓度(P0.05),随着饲粮钙磷水平的增加,血液中离子钙、CT和OC浓度呈显著的线性降低(P0.05),而PTH和PROG水平呈显著的线性升高(P0.05)。饲粮钙、磷水平对PL、PRL、E_1、E_2等生殖激素以及T_3、T_4、GH和IGF-1等生长代谢激素浓度均无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钙磷通过提高初乳中乳蛋白率和总固形物来改变乳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影响初乳成分;通过降低血液中OC浓度影响钙磷代谢;通过提高血液中PROG浓度影响繁殖状况。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补饲不同水平玉米对伊犁马泌乳量及乳品质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411±29) kg、平均年龄(10.0±1.50)岁、6~7胎、泌乳中后期、膘情和兽医检测的健康状况一致的伊犁马母马30匹,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匹。在相同的饲养管理、粗饲料及精料补充料基础上,3个处理组每天每匹马分别补喂玉米0(对照组)、0.5、1 kg。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 kg玉米组血浆中葡萄糖浓度比对照组高16.01%(P0.05);1 kg玉米组泌乳量比对照组和0.5 kg玉米组分别高13.68%、10.09%(P0.01),0.5 kg玉米组高于对照组(P0.05);1 kg玉米组的乳脂率高于对照组(P0.05);0.5 kg玉米组的乳蛋白率比对照组、1 kg玉米组分别高13.53%、10.22%(P0.05);1 kg玉米组乳糖率比对照组、0.5 kg玉米组分别高15.03%、10.42%(P0.05)。因此,在试验基础饲料中增加玉米的补喂量可显著提高伊犁马母马血糖水平、泌乳量、乳蛋白率和乳糖含量,改善乳品质,其中每匹马每天补喂1 kg玉米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在青年奶牛中的应用。选择1 046头澳大利亚进口荷斯坦青年奶牛,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自然发情人工授精配种(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前列腺素F2α(PGF2α)诱导母牛发情或按照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程序(Ovsynch或Ovsynch+CIDR法)处理母牛后人工授精配种(试验组),统计同期发情率、不返情率、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和21d妊娠率等繁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青年奶牛人工授精后不返情率和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21d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1%和35.3%,P0.05)。试验组中,1次PG法、间隔7d2次PG法和间隔11d2次PG法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76.1%、81.7%和84.6%,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组中,Ovsynch法(GPG)和Ovsynch+CIDR法(GPG+CIDR)的不返情率、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和21d妊娠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输精人员可显著影响青年奶牛的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P0.05),而不同公牛常规冷冻精液对青年奶牛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无显著影响(P0.05)。同期发情及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使青年奶牛集中发情,提高参配率,从而提高21d妊娠率,有效加快青年奶牛人工授精效率,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补喂不同水平的亮氨酸(Leu),探究其对伊犁马血浆中氨基酸浓度的影响,和Leu及其代谢产物α-酮异己酸(KIC)、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的吸收规律。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方法,选取20匹年龄为1岁、体重为(321.68±25.7)kg的伊犁马,随机分为4组,每组5匹(3♂+2♀)。对照组不补喂Leu,试验Ⅰ、Ⅱ、Ⅲ组分别补喂17、34、51 g Leu,进行为期21 d的试验,在试验第21天采集血液样品。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血浆Leu浓度升高90.53%(P 0.05),试验Ⅰ、Ⅱ、Ⅲ组血浆异亮氨酸浓度分别降低32.18%(P 0.05)、50.53%(P 0.01)、39.27%(P 0.05),试验Ⅲ组血浆缬氨酸浓度有下降的趋势(P=0.067)。试验Ⅰ、Ⅲ组血浆谷氨酸浓度分别降低37.07%(P 0.01)、26.52%(P 0.05)。(2)饲喂前,试验Ⅲ组较对照组血浆KIC浓度升高30.56%(P 0.05),饲喂后1 h各组血浆KIC浓度达到峰值,各组差异不显著(P 0.05),饲喂后2 h,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血浆KIC浓度升高43.54%(P 0.05)。在饲喂后4 h,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血浆KIC浓度升高53.91%(P 0.01)。补喂Leu对伊犁马血浆HMB浓度无显著影响(P 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Leu可提高伊犁马血浆中Leu、KIC的浓度,降低异亮氨酸的浓度。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探究补饲精料补充料对纯血马马驹体重、体尺增长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本地自繁纯血马马驹的科学饲养管理提供参考。选取体重为(127.94±34.78)kg和出生日期接近的3月龄纯血马驹30匹,其中公马驹14匹,母马驹16匹,随机分为2组,每组7公8母。所有马驹饲养条件相同,跟随母马自由哺乳并采食饲料,在此基础上补喂组马驹每天每100 kg体重(BW)补喂0.6 kg精料补充料,精料补充料主要由玉米、大豆粉、麸皮、次粉以及预混料等组成,其蛋白质为18.86%、总能为17.79 MJ/kg,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精料补饲组马驹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0.12%和30.68%(P0.05);管围增加53.59%(P0.05);精料补喂组体高和体斜长的总增长比对照组分别高72.66和20.86%(P0.05);血浆总蛋白浓度比对照组高2.44%(P0.05);尿素氮浓度比对照组低15.81%(P0.05);血浆维生素B1浓度比对照组高43.43%(P0.05)。可见,补喂0.6 kg/100 kg BW精料补充料可以促进纯血马马驹生长,显著增加体重和管围生长,提高血浆维生素B1浓度,促进马驹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6月龄伊犁马驹为试验动物,饲喂不同水平的精料补充料,通过全收粪、收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探究饲喂不同水平的精料补充料对6月龄伊犁马消化代谢、血液生化指标及体增重的影响,为6月龄伊犁马驹的科学饲喂提供依据。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145.28±1.69) kg的6月龄断奶伊犁公马驹20匹,随机分为4组,每组5匹,分别为试验Ⅰ、Ⅱ、Ⅲ及Ⅳ组,各组每匹马每天饲喂4 kg苜蓿干草,在此基础上分别饲喂精料补充料0.4、0.6、0.8、1.0 kg。进行20 d的消化代谢试验,其中预试期16 d,正试期4 d。结果表明,随精料补充料饲喂水平的增加6月龄伊犁马马驹对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钙的消化量,以及消化能、代谢能、氮沉积率、钙沉积率均增加,对6月龄伊犁马马驹血浆中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及血液尿素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 > 0.05),但6月龄伊犁马马驹血液中球蛋白的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血液中尿素氮的含量有降低的趋势;此外试验期内平均日增重随精料补充料饲喂水平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因此,增加6月龄伊犁马马驹精料补充料的饲喂水平可提高营养物质摄入量、消化率及沉积率,还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促进氮沉积并提高马驹的平均日增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