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鉴定阿拉尔市散养鸡感染的线虫种类,采用形态学观察和PCR法对阿拉尔市2只林下散养鸡盲肠中发现的43条线虫进行种类鉴定。经形态学观察,虫体外观呈白色短线状,两端较细;雌虫阴门到尾端距离为4.12~6.35 mm;口腔短,食道前部圆柱状;雄虫尾端有2根不等长的交合刺,初步鉴定为鸡异刺线虫。基于线虫ITS基因位点,对2条虫体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经序列比对,2条虫体序列与我国四川省鸡源异刺线虫序列同源性为99.90%,鉴定为鸡异刺线虫。种系发育分析显示,本研究所获鸡源异刺线虫序列与禽源异刺线虫同处于1个进化支,与其他异刺线虫属的线虫形成不同分支。研究结果为鸡源异刺线虫的种类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1990年10月,本人在宁夏泾源县1只家兔的食道粘膜下层中采得13条美丽筒线虫(Gonglonema pulchrum),其中,有1条雄虫,其交合刺发育异常。经查阅有关资料,未见该虫种雄性生殖器官畸形的文献。  相似文献   

3.
1990年12月,我们在宁夏盐池、中卫两县境内猎获21只草兔(Lepus capensis)。经蠕虫学剖检,在小肠中找到一种纤细的线虫,感染率为80.95%(17/21),感染强度1~189条,鉴定为毛圆科(Tricbostrongylidae Leiper,1912)细颈属(Nematodirus Tansom,1907)的无刺细颈线虫(N.aspinosus Schulz,1931)。经资料检索,该虫种在我国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河南省马属动物浑睛虫的病原体种属问题,对从遂平县及郑州市马属动物惠眼取出的5条浑睛虫进行了形态观察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2条雄虫是指形丝状线虫(Setaria digitata口)童虫,3条雌虫是唇乳突丝状线虫(S.1abiato papillosa)童虫。  相似文献   

5.
美丽筒线虫交合剌畸形一例蔡葵蒸(宁夏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1990年10月,本人在宁夏径源县1只家兔的食道粘膜下层中采得13条美丽筒线虫(Gongylonemapulchrum),其中,有1条雄虫,其交合刺发育异常。经查阅有关资料,未见该虫种雄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寄生于驴消化道的3种圆线科线虫的体表结构及其分子生物学分类,试验对采自我国新疆地区驴(Equus asinus)肠道的槽形盅口线虫(Cyathostomum alveatum)、蒙氏盅口线虫(Cyathostomum montgomeryi)和双冠双冠线虫(Cylicodontophorus bicoronatus)标本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并测量,同时对3种线虫的ITS基因进行PCR扩增,阳性产物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槽形盅口线虫外叶冠细长,约为21枚,雄虫交合伞较短,生殖锥背唇有指状附属物,腹唇有乳突状突起,交合刺呈线状,远端有钩;蒙氏盅口线虫外叶冠细长,蜷曲向外,共21枚,雄虫交合伞较长,生殖锥背唇有1对囊状附属物,每个附属物上有1个乳突状凸起,交合刺呈线状,远端有钩;双冠双冠线虫口领与体部相接处只有1个较细的环沟,外叶冠约为30枚,雄虫生殖锥发育良好,腹唇呈圆锥形且有1个丘状突,背唇上有两个对称的刺状附属物,交合刺粗壮。测序得到的ITS基因序列与NCBI中其他双冠双冠线虫ITS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9.88%~100%,与盅口亚科其他种类线虫ITS基因...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黑龙江省某鹅场莱茵鹅盲肠内的线虫进行形态学鉴定,然后采取PCR方法扩增虫体核糖体ITS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并以ITS序列为标记基因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该线虫与其他虫体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虫体为异形同刺线虫(Ganguleterakis dispar),该线虫ITS序列全长为957 bp,其中ITS-1,5.8S和ITS-2大小分别为424 bp,157 bp和376 bp。应用BI,MP,NJ 3种方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相同,在尖尾目线虫的分支中,本研究的5条异形同刺线虫聚集在一起,与同科的鸡异刺线虫亲缘关系较海绵异刺线虫和Heterakis dahomensis接近。该结果为禽类异形同刺线虫病的分子鉴别诊断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者应用4组不同药物对放牧的浏阳黑山羊进行了驱虫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硝碘酚腈 左旋味唑组(Ⅰ组),以及硫双二氯酚 左旋咪唑组(Ⅱ组)肝片吸虫和线虫减卵率均为100%,剖检查虫肝片吸虫和线虫均为阴性。应用硝氯酚 驱虫精组(Ⅲ组)肝片吸虫和线虫减卵率分别为90.5%和81.0%,剖检查虫肝片吸虫为阴性,线虫18条。应用肝蛭净 驱虫精组(Ⅳ组)肝片吸虫和线虫减卵率分别为59.1%和91.6%,剖检查虫肝片吸虫和线虫分别为12条和6条。因而认为Ⅰ组与Ⅱ组的药物组合对驱除山羊肝片吸虫及消化道线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初步了解山西榆次区放养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状况,采用蠕虫学剖检术对榆次区北郊农村的4只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榆次区北郊放养绵羊消化道线虫总感染率为100%(4/4),共检出7种线虫,分别为: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率为100%,平均感染强度51条;环纹奥斯特线虫为100%,39条;羊仰口线虫为50%,5条;长刺似细颈线虫为100%,29条;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为50%,4条;绵羊毛尾线虫为100%,12条;绵羊夏伯特线虫为100%,81条。经t检验,真胃中捻转血矛线虫与环纹奥斯特线虫两虫种感染强度差异不显著;小肠中羊仰口线虫与长刺似细颈线虫和大肠中绵羊毛尾线虫与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绵羊夏伯特线虫虫种感染强度差异显著。同时,对长刺似细颈线虫进行了形态再描述。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武汉市郊区检查了56头猪的內寄生虫,发現有吸虫一种;布氏姜片虫;絛虫蚴一种;細頸囊尾蚴;线虫九种:即猪蛔虫、圓形蛔状綫虫、有齿蛔状綫虫、长尾結节虫、有齿結节虫、长刺后圓线虫、猪腎虫、猪毛首綫虫和刚刺顎口线虫等。其中猪蛔虫和长刺后圓綫虫感染率最高。猪腎虫在武汉地区是首次发現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3种马肠道寄生线虫的体表结构,试验对采自马消化道内的偏位杯冠线虫(Cylicostephanus asymetricus)、间生杯冠线虫(Cylicostephanus hybridus)和粗壮食道齿线虫(Oesophagodontus robustus)标本(每种线虫选取雄虫、雌虫各3条)进行处理,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并测量。结果表明:偏位杯冠线虫外叶冠细长而卷曲,共20枚;雄虫生殖锥腹唇呈圆锥形,有乳突状突起,背唇上有成对、长囊状附属物;雌虫尾长为102μm。间生杯冠线虫外叶冠长而尖,共18枚;雄虫生殖锥腹唇皮质领发达,背唇上有1对乳突状突起的附属物;雌虫尾长为90μm。粗壮食道齿线虫外叶冠细长,共22枚;雄虫交合伞有伞前乳突,生殖锥有2对粗指状附属物,长约为50μm;雌虫阴门距尾3 mm左右,肛门距尾尖500μm,尾末端有小突。说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3种线虫的外部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可以用扫描电镜对3种线虫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贵阳市某种羊场的山羊进行消化道寄生虫检查,结果表明,该羊场山羊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率达100%。寄生种类有线虫、吸虫、绦虫、球虫,分别是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夏伯特线虫(Chabertia)、乳突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papillosus)、仰口线虫(Bunostomum)、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马歇尔线虫(Marshallagia)、钝刺细颈线虫(Nematodirus spathiner)、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槽盘吸虫(Ogmocoty)、莫尼茨绦虫(Moniezia)、曲子宫绦虫(Helictometra)、艾美耳球虫(Eimeria)等,为多种虫混合感染。根据调查结果采取了相应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1虫体特征与生活史猪胃线虫病是由旋尾目吸吮科似蛔属的圆形蛔状线虫(螺咽胃虫)、有齿蛔状线虫、泡首属六翼泡线虫、西蒙属的奇异西蒙线虫和颚口科颚口属的刚刺颚口线虫、陶氏颚口线虫(致病颚口线虫)寄生于胃内而引起的线虫病,呈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在新疆和静县采集的旋尾目线虫一新种。该种寄生于野生旱獭 Marmota bobak centradis(Thom as,190 9)的胃粘膜下 ,其口腔呈“S”形弯曲的圆柱状 ,雄虫左交合刺具棱角和远端侧刺 ,而与其他种不同。新种定名为和静柔线虫 IIabronema hejing(Xi et Dang2 0 0 1)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四川地区鸡异刺线虫(Heterakis gallinarum)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对四川雅安、西昌、绵阳、达州、成都、广元和自贡7个地区共236只本地散养鸡的鸡异刺线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所检测的236只散养鸡中,有93只鸡不同程度地感染了鸡异刺线虫(1~328条/只),平均感染率为39.4%,平均感染强度为33.9条/只,7个地区的感染率介于23.3%~57.6%之间,绵阳地区的鸡只感染率最高,而成都地区的鸡只感染率最低。广元地区的鸡只感染强度最高(52~328条/只),同时雅安、达州和自贡地区中某些鸡只的鸡异刺线虫感染强度亦较高(100条/只)。通过调查表明,四川7个地区鸡的鸡异刺线虫感染率较高,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以及对鸡异刺线虫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毛尾线虫是引起黑山羊感染的主要寄生虫,为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黑山羊毛尾线虫感染情况,文章对从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黑山羊体内若干种毛尾线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黑山羊体内存在5种毛尾线虫,并检获5条交合刺鞘发育不完全的毛尾属线虫雄虫,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黑山羊毛尾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探讨四川地区鸡异刺线虫(Heterakis gallinarum)的遗传变异情况,为该地区鸡异刺线虫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控提供基础资料。采用PCR扩增四川7个地区共59个鸡源鸡异刺线虫核糖体ITS1-5.8S-ITS2片段并测序,所得序列剪切5.8S序列后,得到ITS1/2序列,并分析ITS1/2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利用GenBank中已公布的异刺属(Heterakis)ITS1/2序列信息,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如下:59条鸡异刺线虫ITS1/2序列相似性较高(98.9%~100.0%),ITS1序列间变异较ITS2大;59条序列有20个变异位点和14个单倍型(H1~H14);四川种群具有丰富的单倍型多样性(Hd=0.532)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00 94);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Nm=31.72),群体遗传分化不明显(Fst=0.007 82),以群体内变异为主(AMOVA分析值=99.22%);从单倍型网络图及进化树(MP和ML)分析来看,7个地理种群未形成显著的地理种群结构,但四川整体种群曾经历过种群扩张(Tajima’s D=-2.553 31,Fu’s Fs=-10.564;P0.05);进化树(MP和ML)能有效区分鸡异刺线虫与属内其他虫种。四川7个地区鸡的鸡异刺线虫基因交流频繁,遗传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8.
为确诊一例七彩山鸡疑似感染寄生虫死亡的原因,使用剖检、光镜形态学检测、HE病理染色观察等方法进行了临床诊断,使用PCR技术对获得的虫体18S rRNA进行扩增,鉴定感染虫体类型。剖检发现,病禽肠道黏膜内有细长白条状的线虫体寄生,感染数量较多,肝、心等部位未见明显病变;形态学检测发现,该线虫具有较为典型的尾刺结构。结合剖检症状和形态学鉴定,初步判断病禽感染的消化道线虫为异刺线虫。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虫体寄生的肠道黏膜出现损伤及炎性症状;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该线虫18S rRNA的PCR扩增条带大小为760 bp,同源性与鸡异刺线虫(DQ503462.1)最接近。经综合诊断,判定异刺线虫感染是导致本次七彩山鸡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次分析鉴定的虫株与家禽源异刺线虫同源性较高,表明七彩山鸡感染的异刺线虫可能来自鸡等普通家禽。这提示,散养特种禽应定期驱虫,加强禽舍卫生清扫,尽量避免与普通家禽混养。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对化隆县谢家滩乡12只绵羊、6头牦牛进行寄生虫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表明:牦牛调查发现线虫9种、绦虫蚴1种和牛皮蝇蛆,单体荷虫数为77条,优势虫种为普通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Cricumcincta),感染率为100%,感染强度为20(9~28)。绵羊调查发现线虫19种、绦虫2种、绦虫蚴1种、吸虫2种和羊鼻蝇蛆,单体荷虫数为405条,优势虫种为普通奥斯特线虫(0.Cricumcincta)和蒙古马歇尔线虫(Marshallagia.mongodica),感染率均为100%,感染强度分别是45(14~120)和133(13~285)。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关于白冠长尾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群数量调查、人工繁殖、生态习性以及集群行为等方面,尚无关于白冠长尾雉疾病防治的研究。现对白冠长尾雉感染鸡异刺线虫的病例进行报道。1材料和方法2006年5月份,对河南省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死亡的1只白冠长尾雉进行剖检,在盲肠内检出28条线虫,经过漂洗后固定于70%酒精中。固定后的标本先用乳酸酚溶液透明,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经鉴定为蛔目(Ascaridida)异刺科(Heterakidae)异刺属(Heterakis)鸡异刺线虫(Heterakis gallina-rum)。挑选完整的雌雄线虫各10条用于形态描述和显微数码拍照,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