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就亟需开发农村生物质能的现代化应用,构建农村环境保护体系,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的需求压力.  相似文献   

2.
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对于农业生产条件薄弱的山西省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山西省农村生物质能资源发展现状,进而提出山西发展农村生物质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能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人类对开发利用各类新能源寄予厚望,生物质能就是其中之一.生物质能的发展对保障能源安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具有积极意义.不过,对生物质能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也可能会威胁粮食安全,并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对全球生物质能资源进行了系统评价,认为目前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能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应积极发展基于纤维素乙醇的不消耗粮食的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  相似文献   

4.
沼气是一种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农村沼气是科学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质能的有效途径,对解决农民生活用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保护森林资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生态平衡、发挥农村生态屏障功能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了梅州市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历程与现状、机遇与前景及其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有机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牲畜与家禽粪便和人粪尿.这三类有机废弃物在农村发生量最大,是很好的生物质能,可为发展农村沼气提供丰富的原料.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能利用在循环农业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许涛  李刚  张百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59-6560,6563
生物质能利用将会在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环境、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有着极大的作用;以生物质能利用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李军刚  王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98-2201
通过对我国农村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政策环境和内容进行分析,建议政府加大生物质能产业化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引进力度,加强对生物质能产业的市场监管和政策扶持,建立生物质能产业碳汇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生物质能产业的领导机制和宣传推广机制,以促进我国农村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农村建设中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就亟需开发农村生物质能的现代化应用,构建农村环境保护体系,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的需求压力。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能的单一利用方式有多种弊端。从实际出发,以耗散理论为基础,揭示出农业生产就是生物质能的生产,农业废物的梯级利用就是生物质能在农业生产流程中的传递,梯级利用、集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生物质能利用的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沼气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生物质能,具有生态、环保、经济和社会的多重功能。目前,我县农村大部分地区面源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问题日益严重和农民增收减慢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农村沼气生态技术具有经济、环境双重效益,在农村推广应用沼气,既能解决农户生活所需,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全面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1.
张碧娜  毛艳 《现代农业》2007,(12):138-150
本文概述生物质能及其应用技术在我国能源建设方面的重要性,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和高品位优质能源的需求形势,指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及其技术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以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未来发展生物质能技术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发展农村生物质能的意义 农村生物质能资源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开发利用农村生物质能源替代常规能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1、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有利于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我国既是化石能源非常短缺的国家,还是能源消费大国,我国年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20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今后,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还将不断增加,据初步预测,到2020年,全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30 ~ 36亿吨标煤,能源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生物质能源方面显然有巨大的开发利用空间,据估计生物质资源量巨大,每年约有4.6亿t标煤可作为能源利用.然而目前我国生物质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农村家庭耗能和发电,生物质能发电虽然比例逐年提高,但发电量非常微小.生物质能拥有许多传统能源不具备的特点.首先,生物质能与风能、太阳能等同属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并且,生物质的硫含量、氮含量低、燃烧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很少,作为燃料时,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此外,生物质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相似文献   

14.
河南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资源是一种普遍而又宝贵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农林业产品及其废弃物、水生植物等。随着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72%人口生活在农村,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仍是农村的主要生活燃料,尽管煤炭等商品能源在农村的使用迅速增加,但生物质能仍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对全省更具特殊意义,发展生物质能技术,为农村地区提供生活和生产用能,是帮助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15.
《农村科学实验》2008,(2):43-44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就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发出通知。通知说,为加速农林废弃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国家近期将重点支持三大领域,包括生物质成型燃料、畜禽养殖场沼气发电和生物质气化(炭化)发电。通知说,通过支持农林废弃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发展,目的在于促进生物质能技术进步,培育农村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物质能利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我国各种农林废弃物资源可获得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对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各类生物质能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全面介绍了各种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及其设施应用情况。由于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生物质能产品在农村地区生产,根据我国生物质能资源、技术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作者提出了生物质能应该以服务"三农"为主,从而形成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新的产业的观点,并指出了我国生物质能优先发展的路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思路与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质能具有环境友好和可再生双重属性。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既是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8.
漳县农村沼气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气是通过发酵方式循环利用的生物质能,具有能源、生态、环保、经济和社会的多重功能。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农民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建设,可以促进养殖业,带动种植业的发展,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沼气建设是科学利用生物质能的有效途径,是农村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生活、生产、环境、卫生保健、精神文明等诸多领域,与农业、农民、农村密切相关。进入新世纪以来,随技术日趋成熟,效益不断增加,作用不断增大,农村沼气建设已突破传统的燃料范畴,以改圈、改厕、改厨相结合,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吴珊珊  姚治君  沈镭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356-10358
[目的]为实现西藏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述了西藏能源资源情况,分析了西藏农村生物质能利用的特点及潜力,并提出了西藏薪柴替代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结果]西藏可再生能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水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和以薪柴和畜粪为主的生物质能,而常规化石能源资源稀缺,石油、煤炭资源较少,能源消耗以生物质能为主。这种低水平的传统的能源消费结构使脆弱的高原生态植被遭到破坏,致使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结论]西藏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改变目前能源的消费结构,积极实施薪柴替代战略,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农村小水电替代目前以生物质能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小城镇化进程,重点发展农村沼气,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减少因能源消费对西藏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