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8个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建植当年的生长速度、物质积累动态以及主根直径、根颈特性、根体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苜蓿品种在建植当年整个生育期的物质积累动态均表现为"慢-快-慢-快"的规律,但是不同品种的生长潜力及对环境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生长潜力较大且对环境敏感性小的品种有皇冠、阿尔冈金、WL-323、宁苜一号、三...  相似文献   

2.
12个紫花苜蓿品种营养价值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以11个从国外引进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1个当地品种为材料,一年刈割3次,分析研究了紫花苜蓿不同刈次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引进种与当地品种的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粗灰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当地品种,其次为WL-323HQ、WL-323ML、阿尔冈金、金皇后、苜蓿王;所有参试品种头茬、2茬的品质均优于3茬.  相似文献   

3.
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的引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国外引进的8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试材,于2002-2003年在科尔沁沙地水浇地条件下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越冬率在80%以上的品种有6个,占供试品种的75%;各品种平均分枝数差异显著,以农宝最高,苜蓿王最低;干草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农宝、阿尔冈金、WL-323HQ、费纳尔、WL-324、全能、WL-232HQ、苜蓿王;平均粗蛋白含量以苜蓿王和阿尔冈金相对较高,全能最低;粗蛋白产量以阿尔冈金最高,农宝、WL-323HQ位居其次.综合越冬率、草产量和营养品质认为,阿尔冈金、WL-323HQ和农宝是科尔沁沙地农田种植紫花苜蓿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紫花苜蓿根系与生产性能的关系,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实验农场对8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根部性状及其与草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后的第7年,8个紫花苜蓿品种田间株密度以阿尔冈金最高,苜蓿王最低;根腐率以WL-324和阿尔冈金相对较低,苜蓿王和WL-323HQ明显偏高;根颈直径以费纳尔和阿尔冈金较大,苜蓿王和农宝较小。在0~50 cm土层内,侧根数、主根重、侧根重和根系总重均以阿尔冈金最高,侧根数、主根重、侧根重、总根重及品种间的差异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8个紫花苜蓿品种2008年草产量和2002—2008年累计草产量均以阿尔冈金最高,苜蓿王最低;株密度与2008年草产量和2002—2008年累计草产量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总根重和根颈直径均与2008年草产量相关达到显著水平,根腐率与2008年草产量和2002—2008年累计草产量均呈负相关。从草产量和根部性状综合来看,阿尔冈金是研究地区种植紫花苜蓿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5.
石河子绿洲区不同苜蓿品种生产经济性状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选取了国内外种植比较广泛的17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其中国外品种14个,国内品种3个,种植在新疆绿洲区的典型地段,2002年进行建植,2003年进行指标的详细测定.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初步筛选后的17个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爱博、金皇后、美国8920、WL-323、阿尔冈金、WL-232、三得利表现较好,可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绿洲农区不同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以12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生长第3年的植株作为研究对象,在每茬生长初期灌溉后施525 kg/hm2的磷钾肥,测定其株高、叶茎比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对苜蓿生长速度和产量的影响为正效应,对叶茎比影响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各品种表现出对肥料不同的敏感性,其中WL-323、三得利、胖多、野生黄花较为敏感,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都排在前列.  相似文献   

7.
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苜蓿生产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国内外种植比较广泛的15个苜蓿品种,对反映其生产性能的多个指标进行了详细测定,并运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初步筛选后的15个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爱博、金皇后、WL-232、WL-323、美国8920,表现较好,可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阿尔冈金(Algonquin)和WL-323两苜蓿品种染色体,通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阿尔冈金的核型公式为2n=2x=30=8sm(2SAT) 16m(2SAT) 4M 2st(2SAT),为2A型。WL-323的核型为2n=2x=28=8sm 4M 16m。为2B型。  相似文献   

9.
利用Li-6400XT光合仪,以地方品种敖汉苜蓿为对照,对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引种的11个国外苜蓿品种初花期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等进行测定,比较研究各品种间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苜蓿各品种间光合性能有很大差异,引进品种WL323、金皇后、阿尔冈金和农宝的光合性能都优于敖汉苜蓿;初花期苜蓿单叶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对群体产草量的影响大于净光合速率。结合产草量进行分析,认为WL323、金皇后和阿尔冈金等适宜引进,以WL323最佳;在个别干旱较严重地区,也可选用农宝。  相似文献   

10.
(一)品种 选择我国现已审定的苜蓿品种有35个,国外引进的品种也较多,应根据各地的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如抗寒型、耐盐碱型、抗病虫害型等。一般来说,适宜华北种植的优良品种有敖汉苜蓿、中苜1号、甘农3号、草原2号等。近年从加拿大、美国引进的几个品种因抗病、丰产性好而很受欢迎,如阿尔冈金、金皇后、WL-323等,一般引进优良品种产量能提高20%~30%。  相似文献   

11.
甘肃天祝高寒地区燕麦品种生产性能评价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供试的17个燕麦品种在高寒牧区生长期约100d,但种子不能成熟,均属中、晚熟型;其中永久444、P67、加拿大和永久404燕麦的生长速度较快,分别为2.70、2.36、2.22和2.02cm/d。加拿大燕麦的绝对生长率最高,达29.59g/m2·d,永久1号的相对生长率最高,为0.072g/g·d。P20的鲜、干草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分别达到50.55和16.18t/hm2,永久440的鲜、干草产量极低,仅为17.22t/hm2和5.51t/hm2。P67、永久444、066和罗马尼亚燕麦的茎叶比较小,叶量丰富、适口性好且营养成分含量高,品质较好。综合分析结果表明,P20、加拿大、P67和永久444燕麦是天祝金强河地区建设高产、优质燕麦人工草地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2.
Oligodendrocyte and myelin‐related studies have been pivotal in understanding disrup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myelin through injury, toxicological, pathological degeneration or genetic intervention. The African giant rat (AGR) has been postulated as an indigenous wild‐type model within the African context. This work thus describes oligodendrocyte morphologies and myelin components of the developing African giant rat brain using histological,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techniques. Five types, precursor‐progenitor oligodendrocytes, pre‐oligodendrocytes, immature oligodendrocytes, mature non‐myelinating oligodendrocytes and mature myelinating oligodendrocytes, were identified. The first four types were observed in neonates while juvenile and adult AGR had predominantly mature myelinating oligodendrocytes with evidence of myelin sheath deposition. All cell types identified showed positive CNPase‐positive immunosignalling across all age groups. This suggests CNPase as a suitable, sensitive and reliable biomarker for studying CNS neurodegenerative/demyelinating disorders in the AGR. This baseline study has given detailed insight into the morphology of oligodendrocytes and myelin in the AGR. It may be useful for anatomical studies and detection of alterations in neurocellular profile of oligodendrocytes and myelin in the AGR in real‐life or in experimental models.  相似文献   

13.
杂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间竞争及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以0.3:0.7的播种量进行混播试验,测定组分种绝对生长率(AGR)、相对生长率(RGR)、相对产量总和(RYT)以及种间竞争率(CR),探讨不同苜蓿品种+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间竞争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草地生物量的净积累主要在生育前期,单播和混播草地中杂花苜蓿的AGR和RGR平均值高于敖汉苜蓿(M.sativa CV.A ohan);同种苜蓿混播与单播草地生物量快速积累期相同,但不同品种间有所差异,敖汉苜蓿早于杂花苜蓿(M.varia Martin.CV.Caoyuan);苜蓿在孕蕾至初花期、无芒雀麦在拔节至抽穗期AGRRGR最高,混播降低了苜蓿的AGRRGR值;在组分频率下,春秋二季种间竞争小于种内竞争(RYT>1),而夏季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RYT<1),苜蓿的竞争力大于无芒雀麦(苜蓿的CR>1);甘农1号杂花苜蓿(M.varia Martin.CV.Gannong No.1)与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稳定性较好;在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群落中,光资源竞争是种间竞争的关键,温度对种间竞争有明显影响,夏季较高的温度减弱了无芒雀麦的竞争力,增强了苜蓿的竞争力;夏季是混播草地中无芒雀麦种群衰退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禾本科饲草的生产性能,试验选用20种一年生禾本科饲草材料,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试验地进行田间种植,对其生产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丹草Late BMR、大力士以及苏丹草的PACF8421和健宝4个品种(品系)未能完成其生育期;青贮玉米的株高最高,与其他品种差异极显著(P<0.01),苏丹草中农26837的株高最低,只有191 cm;高丹草中Enorma和Bra-sero的分蘖能力最强,单株分蘖数分别为37.00,31.50个/株,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高丹草Big Kahuma的鲜草产量高,抗倒伏能力和抗病性均较强。苏丹草中Enorma的分蘖能力最强,茎叶比最小,抗病性最强。综合比较,在20种饲草品种中高丹草Big Kahuma和苏丹草Enorma宜作为黑龙江地区青饲、青贮的禾本科饲草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寒地区豆科牧草稀缺的现状,采用连续4年田间试验,研究了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物候期没有显著差异,所有品种均不能生产大量种子;以单株分枝数、株高和生物量为评价指标,威龙、大富豪、阿尔冈金3个品种的适应性明显优于苜蓿王和牧歌410的适应性;以营养价值为评价指标,大富豪和阿尔冈金的营养价值明显优于苜蓿王、大富豪和牧歌410;5个品种的越冬率后期差异不大。虽然参试5个紫花苜蓿品种均不能大量生产种子,但均能提供一定产量的营养体。综合考虑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阿尔冈金和威龙在高寒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在高寒地区种植,实现优化高寒地区栽培草地质量,扩大优质蛋白饲料来源。  相似文献   

16.
温度胁迫对草地早熟禾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草地早熟禾2个品种生长在4种不同温度下苗期的根、茎、叶中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硝酸还原酶(N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适温25℃相比,草地早熟禾各组织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增加,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叶片中则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在根和茎中则具有波动性;同时发现2个品种对温度胁迫的反应存在差异,且品种间各器官中酶活性的变化不同,说明2个品种间和同一品种的不同器官间的抗寒、耐热能力不同,但在-7℃和40℃时3种酶的活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在玉树县巴塘乡铁力角村冬春退化草地上,开展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引种试验,共引种7属15个品种。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5个品种在巴塘地区均能正常越冬并完成生育期。牧草产量和种籽产量比较表明,其中同德老芒麦(E. sibiricus L.'Tongde')第2年干草产量最高为10030.8 kg·hm-2,同德短芒披碱草(E. Breviaristatus Keng f.'Tongde')草籽产量最高,达到2986.7 kg·hm-2。所有牧草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并且第2年株高、盖度和产草量均高于第1年,适应玉树地区的生态环境,生产力均较好,适宜在玉树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在滇南雨养条件下,对4个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品种进行区域性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适应性强,均未染病,存活率和越冬率都在98.61%以上。种植第1年TPRC010的干草产量最高,为27.68 t·hm-2。用灰色关联法进行综合评价,TPRC001表现最优,TPRC010次之。  相似文献   

19.
5个坚尼草品种在闽南地区的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5个坚尼草新品种在闽南地区进行了两年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坚尼草品种在本地区均能正常越夏、越冬,耐旱耐瘦,其中8号坚尼草、9号坚尼草的平均年鲜草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粗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当或略高,是优良的刈牧兼水土保持植物,可在闽南地区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兴安盟地区旱作条件下适宜引进栽培的优良苜蓿品种,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呼和马场种植11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通过连续2年观测参试品种的越冬率、株高、产量、茎叶比及营养成分等指标,对旱作条件下11个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饲用价值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图牧2号、敖汉苜蓿和呼伦贝尔杂花苜蓿两年的平均越冬率较高;SK3010、呼伦贝尔杂花苜蓿和敖汉苜蓿在株高、生长速度和干草产量方面表现较好;图牧2号的茎叶比均最大,其次是呼伦贝尔杂花苜蓿、SK3010和敖汉苜蓿;WL168HQ、斯普雷德和呼伦贝尔杂花苜蓿两年的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18%;巨能2和斯贝德的粗纤维含量较高;WL168HQ、呼伦贝尔杂花苜蓿、WL343HQ、SK3010和WL319HQ的粗灰分含量均高于10%。对11个苜蓿品种的越冬率、产量特性和饲用品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呼伦贝尔杂花苜蓿的综合表现最优,适合在该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