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改造闲置蘑菇房周年栽培茶树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安烈 《食用菌》2011,(5):41-41,45
茶树菇属于中高温型珍稀食用菌品种,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3~28℃,最适温度20~23℃;常规栽培中,只能实现季节性生产(春季和秋季),夏季和冬季难以出鲜菇,市场供应不平衡,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种植户利益难以保障。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笔者利用我县闲置的蘑菇出菇房,经过简单改造,夏季利用排风扇进行排气降温,冬季利用加盖的蜂窝煤炉进行加温,燃烧产生的废气通过烟囱排出菇房,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乡有许多闲置的人防工程,人防工程冬暖夏凉,环境稳定,易于控制,其环境适合多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南方各省利用人防工程栽培平菇已有许多报道.与南方的人防工程相比,黑龙江省的人防工程的温度相对较低(5℃~13℃),而且常年保持稳定,栽培平菇温度条件略低,但较适合低温菇种金针菇的生产,尤其在夏季可以满足金针菇的温度要求,在夏季供应市场,获得较高的利润.因此,我们利用人防工程进行了金针菇的生产栽培试验,摸索出一套北方地区利用人防工程周年生产金针菇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茶薪菇属中温品种,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27℃,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0~28℃。在广西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只有在春秋两季可栽培。为改善夏季菇类市场的空缺,笔者利用广西贺州市郊的小山洞,采用室内发菌洞内出菇的两阶段管理方法,反季节栽培茶树菇,并取得了较理想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茶树菇属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适温20~27℃,低于14℃时菌丝生长缓慢,生产时间延长,高于33℃时菌丝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易老化变黄。子实体生长最适温16~24℃,低于15℃不易出菇,高于28℃子实体菌盖薄而色淡,超过30℃时。子实体难以发生。因此,茶树菇常规栽培在春、秋两个季节。  相似文献   

5.
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又名柱状田头菇、杨树菇、茶薪菇等,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新一代高档珍稀食用菌。菌丝体在5~32℃均能生长,最适温度24~28C。菌丝体耐高温的能力很强,超过34℃菌丝不会死亡。茶树菇是一种恒温结实的中温型菌类,子实体形成和分化的温度16~32℃,以20~25℃最合适。我们在规模化栽培中发现,在室外高达35℃的炎热夏季,经过科学栽培管理,菌袋不仅没有自溶破坏,且可正常出菇,越夏后菌袋出菇后劲仍很大,总生物学效率超过100%。现将有关技术报道如下:1供试菌种 菌种引自江苏省农科院。母种培养采用PDA综合培养基(土豆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2g,琼脂20g,水1,000mL),原种培养采用麦粒-木屑培养基  相似文献   

6.
张振刚 《食药用菌》2020,28(3):205-207
人防地道常年温度在8~14℃,空气相对湿度在70%~95%,10月至翌年3月自然通风良好。为更好地利用人防地道冬暖夏凉、常年恒温的优势条件,实现滑菇市场周年供应,提高菇农收益,从配料、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催菇与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阐明人防地道栽培滑菇技术;并指出环境清洁、严格消毒、搞好通风换气、增加光照是其栽培关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太原市利用人防地道栽培平菇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我院1980年初利用人防地道,采用菌砖栽培平菇,获得了每斤棉籽壳可产鲜菇1.2斤的效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利用人防地道栽培平菇值得推广。利用人防地道栽培平菇,必须满足平菇的生育条件。据太原市和晋南的调查,在4~8米深的人防地道中,常年温度变化是8~18℃,冬春季深层地道温度比浅  相似文献   

8.
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液体菌种的培养是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以广昌2号茶树菇作为供试菌株,通过摇瓶培养,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筛选到适合茶树菇液体培养的培养基为豆粕粉0.4%、葡萄糖2%、MgSO_4 0.1%、KH_2PO_4 0.1%,最适培养温度为26℃,pH值6.5;通过栽培试验发现茶树菇液体菌种栽培周期短,相比固体菌种,更适合工厂化栽培应用。  相似文献   

9.
人防工事的温度一般为15℃左右,用来栽培食用菌,养菌阶段的温度偏低。近年来,我们试验地上养菌地下出菇结合式的栽培工艺,效果较好。菇房布局:地面菇房选在地下菇房的进口处,栽培面积200米~2。地下菇房是利用人防通道式工事,在通道两边制菌板,竖井上建五米高抽风筒一座。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栽培茶树菇的适宜塑料瓶,选用5种常见规格的塑料瓶栽培茶树菇,考察茶树菇菌丝生长速度、产量、生物学效率、相对成本比等。结果表明,5种规格塑料瓶中最适合栽培茶树菇的是1号塑料瓶(容积630 mL、口径8.0 cm,装湿料400 g),采用此规格瓶栽培茶树菇的生物学效率为106.1%。  相似文献   

11.
以松木屑、杉木屑、茶籽壳、玉米芯、菌草粉和杂木屑等为主要原料,设计7个配方工厂化栽培茶树菇。结果表明,配方2、配方4栽培的茶树菇产量高于其他5个配方,且出菇集中在前两潮,表明含茶籽壳和松木屑配方可以提高茶树菇产量并且能有效缩短茶树菇工厂化生产周期,是两个比较适于工厂化栽培的高产优质配方。  相似文献   

12.
茶树菇周年生长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茶树菇栽培的"古田模式"进行了总结,从田间泡沫荫棚的建造、栽培季节、菌袋制作、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加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茶树菇周年生长出菇的主要技术措施,分析了古田县茶树菇栽培模式和生产技术的独到之处,为茶树菇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平菇菌丝体生长阶段的最适温度为25~28℃,子实体形成最适温度为15~18℃。地处西北高寒地区的乌鲁木齐人防地道,温度仅10~12℃,平菇能否生长呢?为了探讨平菇的低温栽培,我们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同新市区、二宫铁路局及民航局人防办于1980年10月在人防地道里进行了平菇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4.
正茶树菇菌盖肥厚,菌柄脆嫩可口,营养丰富,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福建省建阳自1996年开始栽培茶树菇,2017年栽培茶树菇规模已达6000万袋,年产值约2.5亿元。茶树菇栽培中水分管理是影响其产量、质量关键因素。笔者就栽培茶树菇的水分管理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参考。1培养料含水量控制1.1培养料含水量要求建阳栽培茶树菇一般在10-12月制袋,此时正  相似文献   

15.
茶树菇栽培覆土方式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华 《食用菌》2001,23(3):30-31
目前,袋栽茶树菇主要采用直立式或墙垛式出菇管理,生物学效率在 50 %左右。其产量不高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是菌袋出菇期袋口长时间开放,培养基严重失水,菌丝体分解基质能力减弱所致。茶树菇子实体在 1 0~ 3 0℃内都可以发生和生长,这一特性为我们探讨如何提高其生物学转化率提供了先决条件。因此,在生产栽培中采用覆土方法来保持茶树菇菌袋后期的含水量,延长菌筒的产菇期,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具有其现实意义。现将我市袋栽茶树菇后期的覆土方式和效果介绍如下:1 培养基及前期室内出菇管理 培养基为:杂木屑3 4 %…  相似文献   

16.
播种季节金针菇是低温结实性菌类,不同菌株出菇温度稍有差异,但其丰产温度大都在8~15℃,因此播种时首先要考虑到出菇时间的温度条件。一般情况下,生料栽培北方10月-12月,南方11月-12月,人防工事可向后推延3-4个月;熟料栽培可提前一个月播种。材料选择所用棉籽皮、玉米粉、麦麸等材料必须新鲜、干燥、无霉变、无异味,如使用过夏棉皮,要加入1-2%多菌灵。塑料袋可选用直径25-40厘米,长50厘米的聚乙稀、聚丙稀塑料薄膜袋。培养料配方: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食用菌》2005,24(6):F0002-F0002
出菇温度2-33℃ 春季栽培出菇期2-6月中旬早秋栽培8月下旬上市,售价高。  相似文献   

18.
曾爱民  危贵茂 《食用菌》2006,28(4):46-46
目前,茶树菇菌袋栽培常用15cm×30cm或17cm×33cm两种规格的塑料袋作为容器,称菌包栽培法。虽然该法生产周期短,但费时费工,劳动效率低,出菇期短。近几年来,笔者采用大袋两头出菇并结合覆土方式栽培茶树菇,省工省料,产量高,出菇期长,大大提高了茶树菇栽培的经济效益。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栽培季节茶树菇通常在春、秋季栽培出菇,但当季出不完菇,需经越夏、越冬处置,到气温适宜时,菌袋才能出完菇。这样,不仅菌袋营养损耗大,而且又降低了栽培设施、资源的利用率。因此,茶树菇大袋栽培法,宜选择在冬季或秋末冬初进行,在此期间创造茶树菇菌丝…  相似文献   

19.
野生茶树菇YW-2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法国梧桐树上分离获得了一株野生食用菌菌株,命名为YW-2,对其分类地位和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开展了驯化栽培试验.该菌株在分类上属于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其生物学特性表现为:菌丝最适合生长温度范围25~30 ℃,最适生长pH为自然,最适合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15~25 ℃,出菇温度范围6~28 ℃.驯化栽培结果表明:最佳母种培养基是PDA加富培养基;最佳原种和栽培种配方为玉米粒培养基,大生产配方为棉籽壳40%、木屑38%,辅料22%,其生物学效率达94%.  相似文献   

20.
茶树菇属广温型食用菌品种,通过茶树菇在北京地区日光温室中的种植及产量调查,确定其适宜出菇时期为6~9月份;对栽培袋菌丝生长速度调查,掌握菌袋培养过程中松开扎口绳时期;对茶树菇产量动态调查,加强其第一、二潮出菇关键时期生产管理,确保茶树菇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