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柑桔溃疡病是一种蔓延快、分布广、为害大的危险细菌性病害,轻者枝、叶、果发生病斑,降低果实品质;重者引起落叶、落果、枯枝,产量降低;苗木则不能出圃调运。我们从1973~1976年对甜橙溃疡病进行田间发病规律观察及药剂防治等试验,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溃疡病是柑桔上一种重要的细菌性病害,是检疫对象。植株被害后轻者枝、叶、果发生病斑,降低果实品质;重者引起落叶,落果、枯枝,使产量减少。该病遍布我省主要柑桔产区,尤以甜橙为害更重,是今后发展甜橙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所在引种柑桔栽培试验中发现有此病,甜橙类受害很严重。以往我们曾采用修剪病枝、病叶,喷波尔多液保护剂等措施进行防治,但效果均不理想。1973年开展柑桔溃疡病的发病规律观察和药剂防治试验,其中以敌枯双防治效果最好,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柑桔溃疡病是全国植物检疫对象。为防止其扩展蔓延,科学地进行药剂保护,1995—1996年,我们对田间柑桔溃疡病的消长规律进行了观察。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选用上圩头村往年经常发病的胡抽园为试验观察点,树龄6年,1990年定植。2.2试验方法春梢展叶后开始调查,逐日查5~10$6$叶枝的树,至新叶初见病斑。选择有老病斑的树,每树取不同方位5个二年生枝条(老叶有病斑枝)挂牌,每三天查一次,调查定点枝条上新梢发病的各级叶片,直至病情稳定后一周止。以新梢上总新叶数为观察总叶数,计算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以上年叶片病指为基…  相似文献   

4.
赣南柑桔溃疡病消长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赣南脐橙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 ,柑桔溃疡病的为害也在加剧 ,已成为赣南脐橙的重要病害之一 ,影响了赣南脐橙的发展。为了控制其发生和为害 ,笔者于 1995~ 1998年系统地观察了赣南柑桔溃疡病的田间消长规律 ,并进行了药剂防治。1 柑桔溃疡病的田间消长规律柑桔溃疡病越冬病菌借风雨、昆虫和枝叶接触侵染柑桔春梢和幼果 ,并成为夏、秋梢的再次侵染源。赣南柑桔春梢柑桔溃疡病田间初见期在 4月上中旬 ,4月底至 5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 ,5月下旬随新叶老熟后病情稳定 ,整个发病期为 30~ 4 0天。在赣南由于春季相对湿度较高 ,所以决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胡柚、脐橙、柚类等栽植面积的扩大 ,柑桔溃疡病在本地为害加剧。为控制其发生和为害 ,笔者于 1993~ 1996年系统地观察了我地柑桔溃疡病的田间消长规律 ,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1 柑桔溃疡病田间消长规律柑桔溃疡病越冬病菌随风雨侵染柑桔春梢 ,并成为夏、秋梢的侵染源。我地春梢柑桔溃疡病田间初见期在 4月下旬至 5月初 ,5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 ,6月初随新叶老化后病情稳定 ,整个发生期约 2 0~ 30天。决定春梢溃疡病始发和消长的主要因子是新叶感染期的气温 (我地 4月中旬至 5月下旬相对湿度一般在 70 %以上 )。 4月中下旬平均…  相似文献   

6.
自万安“赣泉”脐橙获江西省优质柑桔鉴评会橙类银奖和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后 ,万安县脐橙发展迅猛 ,但因万安紧邻溃疡病疫区 ,万安果农对溃疡病的认识不全面 ,因而盲目用药 ,导致生产成本剧增。笔者在五丰西塘果园通过几年的实践 ,已基本根除溃疡病 ,现对脐橙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提供一些个人经验。1 发病症状柑桔溃疡病属国内外检疫性细菌性病害 ,对叶、枝、果均有危害 ,产生溃疡病斑。叶片病斑正反两面隆起开裂并木栓化 ;枝果病斑隆起 ,开裂更甚。严重时可导致落叶、落果、枯枝、死树。2 发病原因溃疡病细菌在病…  相似文献   

7.
1971年我们在江津县瑯山公社西关大队第七生产队试用代森铵(山东省张店农药厂产品,50%水溶液)防治柑桔溃疡病,取得一定效果。该队有溃疡病树43株(其中甜橙幼树23株,甜橙结果树12株,红桔结果树8株),一般发病都较严重,有的病树茎刺上都有病斑。试用前将病树作了不同程度的修剪,于三月、四月连喷0.3%波尔多液两次,因病情未控制住,五月以后改喷代森铵(800—500倍),每隔15—2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射七次,到当年冬季检查,这43株树都没有再发病。在相邻的西关六队有17株甜橙病树,连续喷布波尔多液(0.5:2:100)六次,虽然以后亦未再发病,但引起锈壁虱等严重为害,且对果实和叶片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县由于引进了橙类等新品种,溃疡病发生面积有所增加。据1991年统计,全县广橙、胡柚、衢桔发病面积达130hm2以上,一般减产10%降低经济价值15~30%。为此,笔者于1991~1996年就该病在本区域的发生规律以及综防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1发病规律柑桔溃疡病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细菌性病害,感病品种新梢抽发期通高温多雨天气发病重,病菌借风雨传到幼嫩枝、叶、幼果上,发病的春梢是当年主要的浸染源。溃疡病发生严重时,可导致叶片脱落,病叶上的病菌在土壤中会迅速死亡。据5年来的调查观察,我县溃疡病的发…  相似文献   

9.
王玉堂 《蔬菜》2005,(7):25-25
西瓜疫病又叫疫霉病,俗称“死秧”,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在西瓜幼苗及成株期均能发生,尤以西瓜生长后期、高温多雨条件下,发病迅速而严重;一般雨季来得早、降水时间长、雨量大,则发病早、病情重、损失大。田间发病高峰往往紧接在雨量高峰以后。叶片发病,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湿度大时腐烂或象开水烫过一样,干燥时病斑淡褐色,易破裂。蔓基部发病,出现纺锤形水浸状暗绿色凹陷斑,包围茎部且腐烂,病部以上全部枯死。果实发病,形成暗绿色圆形水浸状凹陷斑,后迅速扩及全果,致果实腐烂,发出青贮饲料的气味,病部表面密生白色菌丝。  相似文献   

10.
番茄溃疡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溃疡病近几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保护地环境条件适宜,果实极易发生此病,如不防治,会给番茄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将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简述如下。一、发病症状番茄的幼苗、叶片、茎秆、果实等均可能发生此病。幼苗发病时,先从叶片的叶绿部位开始,由下而上逐渐萎蔫,发病严重时,植株矮化或枯死。叶片被害时,叶绿卷曲,后扩展到整个叶片,表现皱缩、干枯、凋萎,似失水状。果实受害时,病菌由果柄进入,幼果表现皱缩、畸形。果面上形成圆形的病斑,呈白色,有时隆起,单个病斑较多,且大小一致,中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严重,该病又称褐斑病、靶斑病,在很多地区防治难度超过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病斑表现为多角形,易与黄瓜角斑病和霜霉病混淆,发病后期又与炭疽病有许多相似之处,这给农业技术人员及菜农正确识别和防治病害带来了困难。本文试图从病害病斑症状诊断、发生规律、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病害的快速、准确诊断及防治提供指导。
2005 年以来,通过对我国黄瓜棒孢叶斑病的为害进行田间调查,发现该病害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辽宁、河南、海南等多省市区严重发生。一般病田叶发病率为10 %~25 %,严重时可达60 %~70 %,甚至100 %。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由于对猕猴桃溃疡病认识不准确,重治疗轻预防,在防治用药、防治时间、防治方法上存在一定误区,导致溃疡病防治成本增加,防治效果差,致使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病程度越来越重,毁园面积不断增加。溃疡病已成为制约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的首要病害。根据笔者多年实践经验,现就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表现症状每年1月中下旬至4月份(萌芽前至开花前)可在发病猕猴桃植株枝蔓上发现病斑,病斑皮层隆起,组织变软呈水渍状,先为淡黄色,以  相似文献   

13.
引起山东西瓜病毒病的毒原主要有西瓜花叶病毒2号、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等。西瓜品种、播期、栽培管理方式及田间有翅蚜量可影响病毒病的发生。试验中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品种相同而播期不同,发病率也不一样。适期早播则西瓜发病较轻,晚播则发病较重。与感病的其它葫芦科作物邻作,管理不良,植株矮小,田间杂草丛生,则病毒病发生重。前期加强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则病毒病发生轻。西瓜病毒病的发生与蚜虫发生关系密切。在日平均气温19~27℃时,发病高峰出现在有翅蚜虫迁飞高峰后15天左右。通过种植屏障作物,结合治好防病,可有效控制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毁灭性病害,也是近年来我国番茄生产上出现的一种新病害。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首先发现该病后,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均有发生,目前番茄溃疡病已被列为国家检疫对象。近年来,鸡西市鸡冠区西郊乡的大棚番茄溃疡病危害日益严重。该病一旦发生,危害大,损失重,防治比较困难,现将其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发病症状1.1幼苗期发病多始于叶缘,叶片由下至上逐渐萎蔫坏死,在胚轴、嫩茎或叶柄上产生凹陷溃疡状条形斑(坏死斑),  相似文献   

15.
幼树定植前摘除病叶防治柑桔溃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溃疡病在我地普遍发生,繁殖的苗木也不同程度地发病。为此,从1983年起,我们对栽植的甜橙苗木,于定植前摘(剪)除所有发病枝叶,以防治溃疡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其具体方法是:在幼树定植前,对发病不十分严重的苗木,凡是带有溃疡病斑的枝条和叶片,摘(剪)除后集中销毁。定植成活后,在抽梢前喷一次1%等量式波尔多液。以后在每次抽梢展叶期喷一次1%半  相似文献   

16.
莴笋菌核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永和 《蔬菜》2000,(4):26-26
莴笋菌核病近年来在我省发生普遍,为害严重,造成大面积减产。该病菌除能为害莴笋外,还可侵染多种寄主,防治上比较困难,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简介如下,以供参考。 一、主要症状 莴笋菌核病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而以植株生长后期发生较多。幼苗受害后,在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后腐烂或猝倒。成株期多在茎基部发病,病斑初为褐色水渍状,后扩大至茎基部腐烂,植株枯萎而死亡。在潮湿的环境下,病部表面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并在其上产生初呈白色后变为黑色的鼠粪状菌核。 二、发病规律 1病原由核盘菌(Sclerotini…  相似文献   

17.
李华 《河北果树》2006,(4):44-44
1腐烂病一年中有3个发病高峰期,3、4月是病斑量最多期,7~8月是病斑复发高峰和新病斑发生高峰,11月是腐烂病菌在树体上带菌量最高的时期。7~8月腐烂病菌在果树的落皮层中开始扩展,形成表面溃疡。因此,要经常刮治和消毒,刮落病皮和粗翘皮应清理出园并深埋或烧毁,在病斑处涂果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摸索冰糖橙溃疡病田间发病规律,根据冰糖橙物候期和气象因素建立预测方程,预测溃疡病的发生,指导溃疡病的及时防控。【方法】在冰糖橙果园安装Vantage Pro2型自动气象观测仪对主要气象因子进行定期监测,结合观察冰糖橙物候期和调查田间新梢、幼果溃疡病发病动态情况,建立溃疡病发病的预测方程。【结果】连续2年的观察结果表明,溃疡病发病与冰糖橙物候期、果园气象因子密切相关,枝梢溃疡病初发病时间均在叶片达到最大面积前后,果实初发病时间在第1次生理落果结束时。枝梢溃疡病发病前期都出现一定时期的高温、大风、降雨天气,果实的发病与降雨量、气温、平均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密切相关;比较春梢、夏梢、秋梢的最终病情指数发现,春梢感病最重、夏梢次之、秋梢最轻。【结论】对2011年与2012年春、夏梢萌芽后连续每5 d的平均温度及春、夏梢距初发病天数进行了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萌芽后每5 d的平均温度与距离第1次表现症状的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根据其相关性构建了预测方程,为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柑桔溃疡病(Xanthomonascith‘Hasse’Dowson)是柑桔的一种重要病害,被列为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柑桔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一旦严重发生,则较难以防治。在国内外,迄今防治此病仍然以铜制剂为主。防治实践证明:波尔多液不论从抑菌效果,持效期和安全性方面,则为铜制剂之冠。而加拿大龙灯集团南通龙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波尔多粉(又称波尔多精)则具有波尔多液的优良特性,且使用方便。我们于1996年应用77%波尔多粉可湿性粉剂.在甜橙园开展防治柑桔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77%波…  相似文献   

20.
高爱梅 《落叶果树》2004,36(2):52-53
以6年生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用挂涂有凡士林的载玻片捕捉轮纹病菌孢子和用罐头瓶收集雨水分离病菌孢子法观察一年中病菌孢子的消长规律,用树体中干上套塑膜袋防止病菌浸染法观察枝干上病斑发生情况。结果表明,一年中5、6、7月为病菌孢子集中散发期,4~5月为孢子发生初期,6~7月为盛期,8~9月为末期。孢子量及病斑多少与降水关系密切,降雨多的年份散发的病菌孢子量明显增多,病斑也多。防治苹果轮纹病要抓住萌芽前、谢花后、6~7月雨季多发期和果实发育后期喷杀菌剂。套袋前交替喷3次甲基托布津和大生M-45后套袋,可有效地防治苹果轮纹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