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类肠道内有着种类丰富、数量庞大的微生物,本文阐述了鱼类肠道微生物对机体的营养消化吸收、机体免疫力及抵制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及肠道微生物本身受环境、饵料、鱼体自身生长发育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鱼类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类群,其在宿主生长发育、代谢及免疫调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量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与宿主脂代谢关系密切,能够通过调节肠道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胆汁酸、氧化三甲胺等菌群代谢产物以及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影响宿主脂质代谢。本文对国内外鱼类肠道菌群及其与机体脂质代谢作用关系进行梳理,综合报道了鱼类肠道菌群的组成、脂类营养对鱼类肠道菌群的影响、鱼类肠道菌群与机体脂质代谢的关系及基于肠道菌群调控鱼类脂质代谢的策略。在鱼类肠道中,菌群种类及结构的变化或可作为鱼类脂代谢紊乱的早期诊断标志。在此基础上,基于肠道菌群稳态维持而采取调控手段,如合理应用益生菌、益生元等,或将为鱼类等水产动物脂质代谢紊乱防控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温度是影响机体生长的重要因子.有研究表明温度通过影响消化和代谢等,进而影响机体存活与生长.肠道是鱼类重要消化器官,定植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温度会对肠道微生物产生直接影响.如全紫娇等在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养殖刺参的肠道菌群结构时发现,优势菌群在不同温度下占刺参肠道菌群的比例互不相同.石萍等在研究温度骤变对日本医蛭肠道菌群的...  相似文献   

4.
鱼类黏膜层(主要为皮肤、鳃、肠道等部位)及其共生微生物在调节鱼类黏膜层微环境稳态、促进鱼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10年来,鱼类肠道黏膜层微生物因其在鱼体营养和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而人们对于其他部位黏膜层(如皮肤、鳃)共生微生物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为更好地了解鱼类黏膜层微生物与鱼体健康的关系,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对鱼类黏膜层微生物的群落特征、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影响因素、研究策略和应用价值等方面对鱼类黏膜层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鱼类黏膜层微生物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及其在生产、实践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21,(10)
随着禁抗令的实施,寻求可以替代抗生素,提高免疫力,防控疾病的方法层出不穷。而微生物的作用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对机体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猪的生命周期中,肠道微生物的定植与动态平衡对其生长发育影响重大。有益菌群的定植,可以有效发挥胃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抵御外来有害菌的侵袭。健康稳定的肠道菌群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维持、改善肠道黏膜屏障的功能,提高免疫应答水平。肠道菌群的核心组成在不同环境、不同营养水平和不同发育时期会有显著的差异。有益菌可以更加健康、绿色、高效地提高生产水平,通过在日粮中添加适当比例的益生菌制剂,有助于猪群健康的生长发育。总结了猪肠道微生物的形成、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猪肠道微生物研究和养猪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鱼类肠道菌群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肠道菌群在维持肠道健康、促进肠道发育、抵抗病原入侵、调节机体能量吸收和脂质代谢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在鱼类学研究中,由于种类繁多、食性差异大、生存环境复杂多变,导致鱼类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面临巨大挑战。本文在总结常见鱼类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鱼类饵料组成、水环境因子、物种、基因型、发育阶段、养殖模式及投喂策略对鱼类肠道菌群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以期为鱼类肠道菌群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水产动物配合饲料的主要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提供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提高机体抗病力、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不仅如此,还能起到改善水体环境的作用,对于环境污染加剧,传统的保护措施是化学药物治疗和疫苗预防,但前者容易产生抗药性导致药物残留,后者具特异性而操作困难,利用水产配合饲料进行水质调控行之有效。在集约化养殖中存在环境污染加剧的问题,使用活体饵料的瓶颈是污染环境和营养不全面,而环保型  相似文献   

8.
鱼类肠道正常菌群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增福  吴天星 《水产科学》2007,26(8):471-474
鱼类肠道正常菌群是肠道的正常组成部分;是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以及所处的水生环境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微生态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免疫反应以及器官的发育等方面具有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发育、生理和病理。笔者拟就鱼类肠道菌群的形成、结  相似文献   

9.
《科学养鱼》2003,(10):65-65
鱼类的营养需要一方面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则提供为维持机体健康所需的营养物质。营养状况是决定鱼类抗病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包括营养状况变差都会引起鱼类应激反应,引发疾病。因此,营养物质供给不平衡或缺乏,机体自然生长受阻,影响健康,严重的导致疾病的发生。营养与健康、疾病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肠道可以吸收营养物质并抵御病原体、微生物和细菌毒素进入内部环境,因此在鱼类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鱼类与外部环境接触面积最大的器官,肠道受到多种因素的侵害,严重制约了鱼类的健康生长。文章从鱼类肠道组织结构、肠道的屏障功能、引起肠道损伤的因素以及有效缓解肠道损伤的物质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可为进一步了解鱼类肠道健康的分子机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鱼类肠道菌群与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鱼类肠道菌群的形成和种类以及对鱼类机体免疫调节的作用,重点介绍了鱼类肠道菌群与免疫调节之间的关系,包括肠道菌群对免疫机能的影响和免疫调节剂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两方面。  相似文献   

12.
脂肪酸在鱼类营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脂肪酸作为能源物质为鱼类的生长发育等各项活动提供能量,并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体内运输。不同鱼类因其生活环境不同,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种类也不同。由于不同脂肪水平与不同脂肪酸来源的饲料因其脂肪酸含量或脂肪酸组成不同,不同鱼类或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脂肪源的利用也不同,那么饲料的脂肪水平或脂肪酸组成不同就对鱼类的生长、脂代谢及免疫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必需脂肪酸作为鱼类重要的脂肪酸营养物质同样影响鱼类的生长、脂代谢及免疫性能。本文从脂肪酸营养对鱼类生长、脂代谢及免疫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综述了海洋生物寡糖在动物营养领域的研究内容,包括:海洋生物寡糖的生物学功能——调节动物肠道微生物区系、影响肠道组织结构和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海洋生物寡糖在动物营养中应用。对海洋生物寡糖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寡糖对动物营养的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虽然与人类和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鲑鱼养殖产业的壮大和微生物学的发展,鲑鱼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和重要的研究意义。肠道微生物参与鲑鱼的营养调控和免疫调节,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鲑鱼肠道微生物的营养和免疫方面功能及影响肠道微生物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论述,以期为鲑鱼肠道微生物  相似文献   

15.
正肠道作为一个大型的生态系统,存在数量巨大的微生物,肠道健康会直接影响到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以及机体自身的生长性能。肠道菌群是动物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维持肠道健康、抵抗病原菌的入侵、调节物质代谢、能量吸收、器官发育以及机体免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在动物健康时是处于稳定平衡状态的。外界环境状态、  相似文献   

16.
鱼类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对其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丁■是我国新疆地区特有的经济养殖鱼类,为评估野生丁■和养殖丁■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和差异,以野生丁■和养殖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肠道16S 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测序,比较两种环境条件下丁■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丰度变化和差异。试验结果显示,丁■肠道微生物的优势菌群主要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但在两种环境下,其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在门水平下,梭菌门和酸菌门在养殖丁■中的丰度显著低于野生丁■(P<0.05);在属水平下,乳酸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在养殖丁■中的丰度高于野生丁■,而支原体和黄杆菌属则显著低于野生丁■(P<0.01);在种水平下,洛菲不动杆菌在养殖丁■中的含量显著高于野生丁■(P<0.01),而未分类的黄杆菌则显著低于野生丁■(P<0.05)。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饲养环境的改变,野生丁■和养殖丁■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丰度出现显著变化。该结果可为后续丁■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和养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鱼类肠道是内环境护理的第一道关口,只有做好肠道护理,鱼类营养的其他方面,譬如保肝护胆、增强免疫等才能正常进行。养殖户朋友请谨记:内重营养养体质,护肠每年多几次,要想鱼类肠病少,改底补菌不能少。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珠江水产研究所养殖与营养研究室谢骏研究员团队在草鱼肠道微生物群落调控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二区、影响因子4. 259)上发表论文2篇,在Appl Ecol Env Res上发表1篇。养殖鱼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  相似文献   

19.
<正>溶解氧作为水环境中重要的环境因子,是鱼类健康生存的基础。适宜的溶解氧水平能够促进鱼类的生长,对鱼类的繁殖、捕食和运动等产生积极的影响[1]。低氧胁迫不仅严重制约了鱼类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引起鱼类产生应激反应,导致代谢紊乱,严重时导致鱼体死亡[2]。而经长期演化,鱼类已进化出一系列机制来应对低氧。低氧环境中,鱼类可以通过各种生理反应来抵抗溶解氧的不足,如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增强氧吸收的能力等,从而应对低氧胁迫[3]。近年来有关低氧胁迫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笔者总结了低氧胁迫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为鱼类的健康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孙云章  杨红玲 《水产科学》2008,27(5):257-261
鱼类生活的环境和鱼类消化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在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鱼类消化道逐渐形成了一个由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和绝对厌氧菌组成的动态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鱼类消化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