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试验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黑河54号大豆主要栽培因子(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与大豆产量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微机对横型的解析,得出各因子对产量效应的主次关系;两因子搭配的产量效应以及等产量线图。通过边际产量分析了经济效益,并且藉助微机模拟试验(频数分析),求出指定产量水平下的最佳农艺措施,为总结大豆栽培经验与指导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重茬条件下黑农37大豆高产综合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立成  林蔚刚 《大豆科学》1996,15(2):130-135
本文对1994年重茬(一年)条件下大豆高产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在哈尔滨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建立函数模型,利用计算机解析了密度、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主要因素间相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提出了高产栽培最佳农艺措施,为重茬条件下大豆高产计划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由我所育成的湘春豆14号密度(x_1)、氮(x_2)、磷(x_3)、钾(x_4)基施和氮肥追施叶龄(x_5)等五个主要栽培因子与大豆产量的关系。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建立了产量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解析得出各因子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各因子的增产速率;x_1和x_2、x_1和x_5、x_2和x_5互作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借助计算机模拟试验,提出了红壤旱土条件下栽培产量2000~2400kg/ha的优化农艺模式,为指导生产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旱作条件下“黑农26”大豆高产综合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旱作条件下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探讨,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建立函数模型。使用微机及我所编制的程序,解析了播期(x_1)、密度(x_2)、氮肥(x_3)、磷肥(x_4)、钾肥(x_5)等主要因素间相互效应及与产量的关系,提出了大豆高产栽培最佳综合农艺措施,为旱作条件下大豆高产计划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5年10项次的系列试验,研究了影响大豆产量的栽培因子的单因素、多因素对大豆器官生长发育和群体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栽培因子的实施效应。播期、密度、行株距配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夏大豆品种较早播种,生长稳健,分枝、有效荚数和单株粒重增加,有利于高产;不同株型类型品种的适宜密度有显著差异,主茎型>分枝紧凑型>分枝松散型,在适宜密度条件下均可达到较高产量水平;缩小行距,有利于增加群体数量,叶面积指数增加;适当增加株距,有利于改善单株生育状况和后期透光条件,提高单株生产力。因此,夏大豆产区实现田间最佳分布措施是缩小行距,扩大株距。  相似文献   

6.
大豆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产量除与品种有直接的关系外,与密度、种植形式、施肥、田间管理等诸多因素也有密切关系。笔者在大豆常规栽培技术的前提下,于1997年进行了大豆超稀植高产栽培试验,旨在通过稀植达到大豆产量突破。一、试验过程试验地设在所内试验地,面积为1.8亩。土壤为沙...  相似文献   

7.
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大豆高产试验示范与配套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大豆诸多形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找出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因子,为高产育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生产上运用的3个主栽大豆品种、4种施肥模式与用量、正常生产田密度条件下产生的形态指标及产量差异,分析了大豆植株形态性状指标的主成分,结合产量相关性分析,从中找出产量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在大豆植株18个农艺和产量性状中,4粒荚数和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70.15%和68.71%.认为通过更换品种、改善施肥等栽培措施,这些性状具有较大的改进余地,也可以作为育种选择的性状;而百粒重、主茎节数、每荚粒数和经济系数变异较小,其系数仅在3.82%~7.36%之间,改进余地较小;株高、结荚部位、有效荚数等其它性状变异中等,变异系数在11.54%~24.69%之间,也有一定的改进余地.产量与单株粒数、地上干重、有效荚数、3粒荚数、4粒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经济系数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将大豆植株18个性状指标通过SA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可归纳为产量性状因子、株高性状因子、荚数性状因子和主茎节数性状因子等4个综合指标.这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6.85%,基本可以反映大豆在正常密度条件下,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状况.育种上需加强生物量大、3粒荚和4粒荚数多、结荚节位低的性状选择;栽培上需注重采取相应的促进生物量增长、降低结荚节位的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豆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探讨大豆高产栽培措施,曾进行过如水分、肥料、密度、品种等单因素试验,以探讨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但是,大豆产量是受多种因素综合的影响。所以,只研究单因素的作用不能反映出大豆产量与各因素之间的综合关系。为此,我们在单因素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于1980~1982年研究水分、N肥、P肥和密度等四个主要栽培措施与大豆产量间的综合关系及其数学模型,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最优设计试验研究了基施氮、磷、钾肥与覆膜夏大豆产量、经济效益及成本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施氮磷肥是覆膜夏大豆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关键。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明确了不同条件下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0.
根据“系统工程最佳模拟配合”原理。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在四川生态区条件下两热制早熟稻田连作秋大豆高产规范化栽培主要可控因子(播种期、种植密度、施肥量)的优化组合技术。试验结果:1、建立了高产栽培数学模式;2、明确了3个可控因子的决策变量顺序及其与最高产量的关系;3、优选了秋大豆1500~1875kg/hm^2以及1875kg/hm^2以上的技术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1.
曹雄  王鹏冬  郭淑兰 《杂粮作物》2002,22(4):225-227
研究了在地膜覆盖条件下,春播大豆采用氮肥和密度两因素二次饮和D-最优设计,通过微机模拟计算,建立了春播大豆产量与氮肥,密度的回归模式,同时对该模式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探讨了两因素对产量的单因素效应和交互作用,制定了定量化高产栽培技术的调控方案和最佳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浅谈黑龙江省大豆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黑龙江省五大类大豆高产栽培模式,大豆垄三栽培模式、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大豆覆膜栽培模式、大豆垄系栽培高产配套模式和常规大豆栽培模式.分析各类栽培模式特点及技术增产关键,对提高大豆单产、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推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豆品种鼓粒期田间抗旱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鼓粒期缺水是制约大豆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鼓粒期对大豆品种进行抗旱性鉴定,可为大豆抗旱育种和抗旱节水栽培提供依据。选取不同地区育成的代表性品种(品系)46份,在鼓粒期田间干旱与灌水条件下,分析其产量、产量性状、生育期与形态性状、籽粒品质性状等指标,并且对其进行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干旱区46份材料平均产量1 759.6 kg/hm²,灌水对照区平均产量2 223.1 kg/hm²,46个品种平均耗水系数1.079 t/kg。干旱对三粒荚影响显著,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生物产量、单株粒重、百粒重影响极显著。干旱区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灌水区,比对照区提高幅度4.47 %;平均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灌水区,比正常灌水区降低幅度4.19 %。干旱条件下品种百粒重下降,生育期提早均属于品种抗旱性的适应反映,与抗旱性无关。适于呼伦贝尔的品种推荐为北豆14、黑河50、黑河43、华疆3、登科1号、蒙豆15、北豆37、黑河36、北豆38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年多点的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以对春小麦生育影响较大的基本苗数、施磷量、施钾量、种氮肥量、追氮肥量五项主要因素为决策变量,以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内蒙古小麦主产区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关乐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数学模型,通过频数寻优,定量化提出了灌区春小麦实现高产的综合农艺栽培措施优化组合方案.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对产量影响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以种氮肥、施钾量影响较大;氮、磷、钾肥花用量较少时,密度与氮、磷、钾肥施用量的交互作用为正效应,反之,则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半干旱地区品种、密度及叶面调控技术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了半干旱地区3个大豆品种、3种种植密度、8种叶面调控方法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半干旱地区大豆高产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密度极显著地影响大豆产量;密度和化学调控技术的互作对大豆产量也产生了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促进型调节剂与营养型叶面肥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叶面调控效果在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下存在差异,叶面调控技术对垦农4号或非正常密度(低密度及高密度)下大豆产量的调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低磷和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缺磷和干旱对鼓粒期磷高效基因型大豆黑河27,磷中效基因型大豆黑农43和磷低效基因型大豆黑河29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s)、胞间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率等光合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和干旱胁迫降低了3个基因型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气孔限制值;相反,胞问CO2浓度呈卜升趋势,说明光合速率的降低受非气孔因素的限制;低磷和干旱胁迫处理降低了大豆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变化为磷低效基因型>磷中效基因型>磷高效基因型,说明缺磷和长期干旱能使大豆叶而积降低,叶绿素降解,减少了光合叶而积和光能吸收,影响光合作用.与磷低效大豆相比,磷高效大豆具有在干旱条件下对CO2的同化和水分利川能力上的优势.磷高效大豆在水分逆境下叶片能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并提高对水分的利用效率,显示其对干旱有较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王志新 《大豆科学》2007,26(6):966-968,965
为研究不同播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油分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分期播种方法对8个高油大豆品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脂肪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除两个早熟品种脂肪含量变化不规律外,其它6个中晚熟高油品种的脂肪含量呈有规律的变化,即随着播期的延迟脂肪含量下降,其中有5个品种的脂肪含量变化达到了极显著水平,5月1日播期与5月29日播期8个品种平均油分含量之差达0.87个百分点.播期对产量也有明显的影响,中晚熟品种黑农44、垦农19和中熟品种合丰48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而下降,而其它5个品种呈先上升后下降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不同生育期的高油品种适期播种能获得较高的油分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河套地区麦后复种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形成和品质特性,增加单位面积耕地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农业种植模式调整,本试验用黑河35、黑河44、黑河49极早熟大豆品种进行麦后复种试验,设覆膜和未覆膜2种复种处理,大豆生长发育期内调查测定其主要产量相关性状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大豆品种的相同时期覆膜种植的大豆株高、小花数、成荚率、单株籽粒干重、百粒重和产量都高于或显著高于未覆膜的。覆膜种植黑河49的株高、小花数最高,分别达40.87 cm和35.86个;覆膜种植黑河44的豆荚数最多、成荚率最高,分别达15.98荚和44.60%;覆膜黑河44的单株籽粒干重、百粒重和产量最高,分别达6.53 g、13.71 g和1 469.3 kg·hm~(-2),显著高于未覆膜种植的3个品种。麦后复种大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春种大豆,且覆膜处理高于未覆膜。覆膜种植黑河44和黑河49较其它处理表现优良,是河套地区较好的麦后复种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栽培密度、施肥量、播种日期与合农63大豆产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较好.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3763.36788 -217.91412X12 -211.01982X22-275.72009X32.结果表明:密度、肥料、播期3个因子对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播期>密度>施肥量,对2因子交互效应的分析得出:密度、肥料、播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效应.模型经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到合农63获得3 282.2 kg·hm-2以上产量的栽培因子组合方案为栽培密度25.64~ 34.36株·m-2,施肥量231.4 ~ 243.6 kg·hm-2,播种日期为5月5日~5月10日.  相似文献   

20.
季良  彭琳 《杂粮作物》2006,26(6):399-401
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阿豆1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在黑河5号的基础上,采用异地选择方法培育的优良大豆新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37.4%(干基),脂肪含量23.4%(干基),且蛋白质含量受环境影响较大,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总量受环境影响较小。2004~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28.5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3位。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84.9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3位。该品种适宜新疆北部冷凉大豆产区春播和南部阿克苏地区复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