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分类指导搞好治蝗查兴(安徽省植保总站合肥230031)东亚飞蝗是我省历史性的严重灾害,我省沿淮蝗区由于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不同,从整个沿淮蝗区的结构来看,大体可分为滨湖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自贯彻“改治并举,根治蝗害”的治蝗方针以来,已改变了蝗虫...  相似文献   

2.
广西的蝗虫种类繁多,已报道的达140余种,许多种类为农林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其中,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害虫,在广西亦有800多年的成灾历史.近年来,在广西农区除东亚飞蝗外,尚有印度黄脊蝗、稻蝗、棉蝗等多种蝗虫对农作物造成局部、甚至较大范围的危害.为了掌握南亚热带蝗区的蝗虫发生动态,以便更有效地控制蝗害,作者于1990~1991年对广西岩溶内涝蝗区、岩溶泛涝蝗区以及左江、右江、郁江、柳江、红水河等江河流域的历史性蝗区的蝗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和总结,并编制简易分类检索表,以其为有关部门的蝗区飞蝗发生动态监测和指导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鲁北沿海蝗区是东亚飞蝗的重点发生区.由于蝗区地广人稀,受人干扰较少.是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较易利用系统内天敌(蜘蛛类群是蝗蝻的主要天敌,对1~3龄蝗蝻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对蝗虫进行生态控制.通过对山东省无棣县治蝗站1992~2007年东亚飞蝗的拉网式普查及对捕食蝗蝻的蜘蛛类群进行的初步调查资料,结合无棣县气象局相同时段所观测气象资料中的温度、湿度、降水等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初步探讨蜘蛛类群的消长规律.并初步具体分析了蜘蛛类群中优势种--星豹蛛的发生规律与温度的关系,为预测其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无棣县东亚飞蝗蝗区演变研究及其持续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有关历史资料和7次蝗区勘察结果,阐述了无棣县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蝗区的演变过程和结果,东亚飞蝗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可持续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勘测,明确山东沾化经多年的蝗区生态改造和综合治理,目前东亚飞蝗蝗区集中于该地区北部的沿海地带,发生适生区面积明显减少,蝗虫及其天敌密度、越冬蝗卵密度和防治面积下降,总结了蝗区土壤质地、含盐量、pH、植被等情况,根据蝗区的变化提出了治理对策,为今后的东亚飞蝗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我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南部靠近黄河故道,西和西北部靠近黄河。由于历史上的黄河多次改道,形成了适于东亚飞蝗发生的自然地理特点。解放以来,通过认真贯彻“改治并举”的治蝗方针,取得了战胜蝗害的巨大成就。但近几年来蝗虫发生的重点由湖库和内涝大洼转向黄河滩区,每隔2、3年就会严重发生1次,并出现群居型蝗群。大有起飞成灾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白洋淀东亚飞蝗发生日趋严重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白洋淀蝗区东亚飞蝗有 5次大发生 ,并且日趋严重。通过对东亚飞蝗近年来严重发生原因的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残蝗面积、残蝗密度、年降雨量、淀泊水位及生态环境是影响白洋淀蝗区东亚飞蝗发生严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据历史资料记载,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 manilensis(Mey.)]在广西曾多次猖獗成灾。贵县县志记述。道光13年“飞蝗遍野……”.道光28年“飞蝗遮日、禾苗菽麦、嚼食一空……”.解放后又先后发生3次较大面积的蝗害。  相似文献   

9.
浅议环境因素对豫北东亚飞蝗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在豫北地区1年发生2代.通过多年来的综合治理,内涝蝗区基本得到根治.近年来,由于部分蝗区耕作粗放,杂草丛生,有利蝗虫的孳生繁殖.为避免蝗虫趋重发生为害,笔者根据调查情况,结合分析历史资料,就温度、雨水等环境因素对东亚飞蝗发生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及整理,现介绍如下.希望能对相关地区东亚飞蝗的监测预警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辖区内有本省最大的水库——潘家口水库,库区荒滩是河北省最北部的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Meyen)]发生区。近年来,由于连续干旱,库区水位下降严重,脱水面积逐年加大,杂草丛生,致使飞蝗发生面积逐年扩大。2000年库区飞蝗发生面积2300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