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光源或光源组合对茄子、辣椒、番茄、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基于4种基本光源,以白光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光源处理下蔬菜幼苗植株的壮苗指数、叶片数、叶面积、根系活力和花蕾大小。结果表明:红蓝光源有利于提高4种蔬菜幼苗的壮苗指数;茄子、辣椒、番茄和黄瓜叶片数分别在黄光或4白2红2黄、2白4红2黄、红蓝光和黄光光源下最多;茄子、番茄和黄瓜幼苗的叶面积在红蓝光源下最大,而辣椒幼苗在红光光源下叶面积最大;茄子、辣椒、番茄和黄瓜根系活力分别在白光、4白2红2黄、红蓝光和2白4红2黄光源下最强;红光、黄光和红蓝光源可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促进辣椒、番茄和黄瓜幼苗的提前现蕾开花,尤以红蓝光源效果最为明显。对番茄、茄子、辣椒和黄瓜育苗来说,最好的补光选择为红蓝光源,其次分别为黄光光源、白光光源、4白2红2黄光源和红光光源。  相似文献   

2.
不同光质LED灯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3种不同光质(8红1蓝、6红2绿1蓝、6红3蓝)LED灯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8红1蓝(8R1B)LED灯处理下,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壮苗指数、地上部和全株鲜质量均显著高于另2个处理;而6红3蓝(6R3B)LED灯处理下,黄瓜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另2个处理,该处理黄瓜幼苗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b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新型半导体光源精确调制光质(红光、黄光、绿光、红蓝组合光和蓝光),对大棚内的黄瓜‘中农21’和‘中农27’,辣椒‘巨无霸5号’和‘镇研六号’,番茄‘荷兰红粉’和‘以色列虹丰’进行定时补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质补光对3种蔬菜共6个品种幼苗生长影响显著且存在差异,总体认为,补充红光和红蓝光使幼苗茎粗、鲜样质量和干样质量以及壮苗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无补光处理),黄瓜‘中农21’、番茄和辣椒的可溶性糖含量也显著提高。在蓝光处理下,辣椒‘巨无霸5号’壮苗指数和干样质量均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红光或黄光显著提高黄瓜、番茄‘以色列虹丰’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相似文献   

4.
以"农大牛角椒"为试材,以双色和三色光源为处理,研究不同配比红蓝光源对辣椒幼苗形态建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LED光源在园艺栽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红蓝黄光比5∶4∶1处理辣椒幼苗的株高、根长、侧根数、叶数、干鲜质量均最大,分别为6.00cm、6.01cm、12.75条、5.17片、0.458g、0.069g,茎粗以红蓝黄光比5∶3∶2处理最大,为1.32mm。所有处理对辣椒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促进作用。红蓝紫光比5∶3∶2处理的辣椒幼苗CAT、POD活性最高,分别为55.40 mmol·min-1·g-1和302.46U·min-1·g-1;红蓝绿光比5∶4∶1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0.028%;红蓝黄光比5∶3∶2处理对辣椒幼苗根活力影响最大,为0.203mg·g-1·h-1;所有处理均有利于形成辣椒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从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来看,红蓝黄光比5∶4∶1位列第一,可作为促进辣椒幼苗生长的最优光源组合。  相似文献   

5.
不同光质的荧光灯对黄瓜、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普通日光型荧光灯为对照,就不同光质的荧光灯对黄瓜、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在全人工光照条件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瓜和番茄幼苗对光质反应的趋势基本一致,红光下幼苗的干物质积累多,叶面积扩展快,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及总糖的含量均最高;叶绿素a/b比值及总氮含量最低。两种蔬菜对光质反应有量上的差异,可能与它们原产地的光环境不同有关。红、兰混合光下生长的幼苗稍优于红光。  相似文献   

6.
有机种植是在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重要的种植体系,但是缺乏对其深入的机理研究。该试验以结果时期的黄瓜、豇豆和番茄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有机种植条件下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等指标,研究三者叶片光合特性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3种有机蔬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大小为豇豆黄瓜番茄;3种有机蔬菜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对光强的响应为:豇豆黄瓜番茄,拟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光饱和点LSP的大小为:黄瓜豇豆番茄,表观量子效率AQE、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的大小为豇豆黄瓜番茄;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大小均为黄瓜豇豆番茄。综合以上结果得出,有机黄瓜和豇豆的叶片的光合固碳能力较强,番茄弱之。  相似文献   

7.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条件,为探究光质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兴蔬215为试材,分别给予红蓝光(RB=3∶1)、红蓝紫光(RBP=3∶1∶1)、红蓝绿光(RBG=3∶1∶1)、红蓝近红外光(RBF=3∶1∶1)4种不同光质处理,以白光处理为对照(CK),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光质对辣椒幼苗形态、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和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RBP处理下辣椒幼苗的株高和地上部干、鲜质量最高,同时地下部干、鲜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RB、RBG和RBP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辣椒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其中RB处理较对照增加幅度最大。RB处理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RBP处理的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被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光能(TR_o/RC)、单位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_o/RC)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RBF处理下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综上,RBP处理显著提高了辣椒幼苗叶片吸收、捕获光量子的能力,增加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优化光能分配,增强电子传递的能力,进而提高了辣椒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结合形态指标和叶绿素荧光的综合表现,在红蓝光基础上增加紫光对辣椒幼苗生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光质对番茄幼苗碳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LED光源,研究了白光(对照)、红光、蓝光、紫光和红蓝(3︰1)组合光对番茄幼苗生长、碳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紫光明显抑制幼苗生长,红光抑制幼苗,尤其是其地下部的生长,红蓝组合光下幼苗干物质积累量及壮苗指数最高;在紫光下叶片净光合速率(Pn)、RuBP羧化酶活性、总糖和淀粉含量最低,红蓝组合光下最高;红光和紫光下转化酶的活性较高;红、蓝、紫、红蓝组合光均显著提高蔗糖合成酶(SS)活性,以红蓝组合光更明显,但红、蓝、紫光显著降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红光显著降低了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蓝、紫、红蓝组合光则显著提高了GS、GOGAT活性以及叶片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之,红蓝组合光有利于番茄幼苗生长,促进碳同化及总糖和淀粉积累,提高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9.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培养皿育种和纸杯育苗的方法,研究了番茄在不同浓度的硝酸钙溶液处理下NO3-及Ca2+本身对番茄的胁迫作用,测定了幼苗的株高、根长、茎粗、干鲜质量和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以期为番茄的设施抗盐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0~100 mmol· L-1 Ca(NO3)2混合液处理下随着浓度的升高,番茄幼苗各生长量明显降低;100 mmol·L-1是Ca(NO3)2胁迫下番茄幼苗的致死浓度;Ca(NO3)2混合液(0~75 mmol·L-1)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和光合色素及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Ca(NOs)2胁迫造成了番茄幼苗质膜透性增加,营养物质运输遭到破坏,从而使番茄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叶面喷施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黄瓜苗期的施用浓度和效果,以黄瓜品种津春4号3叶1心期的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ALA对黄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30、50 mg/L的ALA可明显提高黄瓜叶片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降低Chl a/b比值;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超氧阴离子(O2-·)生成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当ALA浓度达100 mg/L时,黄瓜幼苗受到一定的氧化胁迫伤害。这些结果说明,喷施浓度不超过100 mg/L ALA可促进黄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增加其抗氧化能力,降低膜脂过氧化的程度,综合各项指标,以30 mg/L的ALA叶面喷施浓度在黄瓜幼苗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徐华  戴小华  杨耘  曹利民 《北方园艺》2010,(14):166-168
比较分析了赣南纽荷尔脐橙几种生理病害叶片的矿质元素含量,并研究了缺素对脐橙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号生理病害叶片内钾元素的含量,2号叶片镁和锰元素的含量,3号叶片锌和镁元素的含量,4号叶片锰元素的含量都明显低于正常叶片。4种生理病害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以及可溶性氨基酸的含量都明显低于正常叶片。因此,矿质元素缺乏能影响脐橙叶片中营养物质的代谢。其中,缺钾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代谢影响最显著,缺锌对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代谢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尚小娇  王迪海 《园艺学报》2016,43(11):2243-2250
以陕北‘七月鲜’枣树为材料,研究不同物候期(萌芽期、展叶初期、展叶中期、全叶期、果实成熟期、落叶期)细根和叶中可溶性糖、蛋白以及C、N、P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根序增大,细根中可溶性糖、蛋白、有机C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全N和全P含量呈降低趋势;(2)不同物候期细根中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呈"W"变化趋势,叶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3)细根的有机C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果实成熟期,叶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展叶中期;(4)细根的全N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叶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在全叶期和落叶期含量较低;(5)细根的全P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叶持续降低,直到落叶期有所增加;(6)细根与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C、N、P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细根与叶片的各指标之间相互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黄瓜抗病品种"津春4号"和感病品种"长春密刺"为试材,在接种黄瓜霜霉病菌后0.5、1、2、4、7d对叶片的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乙烯释放量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这些生理变化与黄瓜霜霉病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黄瓜叶片中MDA含量、乙烯释放量低于感病品种,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高于感病品种。表明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具有更强的防御能力和抗膜脂过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唐文芳  垄雯虹  梁熙 《蔬菜》2019,(4):61-66
运用涂抹草木灰、石蜡及自然干燥、吹风机干燥等方法对山药茎段切口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切口处理方式对山药外观及品质的影响;比较不同浓度壳聚糖与15%柠檬酸组合对切片的保鲜影响,进行山药茎段切口处理方法及切片表面处理方法的筛选。结果表明:室温下涂抹草木灰对鲜切山药茎段的贮藏效果最好;4℃条件下,15%柠檬酸+0.5%壳聚糖处理对山药切片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大棚番茄为试材,测定了其叶片光合速率并计算出日均光合速率、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酸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光合速率的增大可促进番茄果实内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有机酸的合成;番茄果实的发育过程中,随果实的成熟,可溶性糖、维生素C、有机酸的含量逐渐增加,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则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
钾与钙和硅混合喷施对番茄抗逆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钾、钙和硅的混合喷施对番茄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水溶性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钾溶液及其与钙和硅溶液的搭配使用均可显著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糖的积累量,分别增加了68%和129%,即钾、钙和硅溶液同时使用的效果最显著;而对于水溶性总酚含量,叶面喷施钾溶液的效果最好,显著地高于其它处理,其次是混合喷施钾、钙和硅溶液,显著高于对照处理,2个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0.1%和5.2%。  相似文献   

17.
莼菜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法预处理莼菜中的水溶性多糖,结果表明:酶法预处理效果显著,最佳预处理参数为: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的用量分别为100 U/g、100 U/g和1 100 U/g,预处理温度为50 ℃,pH 5.0,处理时间3 h,料液比1∶20,此条件下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率最高达到13.75%.  相似文献   

18.
运用2种不同光照长度对比研究了新铁炮百合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8h和17h光照分别的处理下,新铁炮百合上、中、下部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指标具有各自不同的变化趋势;上部叶片的可溶性蛋白指标与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温室草莓结果期滴灌施3种不同水溶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草莓结果期适宜的水溶肥。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相比,采用金土地、芭田水溶肥和圣诞树水溶肥,草莓分别增产3.8%、6.8%和13.4%,水分生产效率分别增加0.3 kg/m^3、0.5 kg/m^3和1.1 kg/m^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0.6、2.0和1.1个百分点。因此,生产中草莓结果期推荐使用芭田和圣诞树两种水溶肥,其溶解性好、无杂质,对草莓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大棚草莓果实固酸含量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大棚草莓栽培品种为试材,从采果开始到采收结束,每月1次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分析随季节的光温改变果实固酸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1月至翌年8月内,光温改变可滴定酸含量呈“W”形变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酸比呈“M”形变化,且12月至翌年3月固酸变化趋势相同,其它月份变化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