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钵体毯式苗机插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是由中国首创,适合我国水稻品种和季节特点的新型水稻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育秧机插存在的问题,该技术采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的秧苗,按块定量取秧机插,可提高插秧机取秧的精确度,实现钵苗机插。该技术结合了钵形秧苗和毯状秧苗机插的特点和优点,具有成苗率高、秧苗素质好,机插质量好,伤秧伤根少,秧苗返青快,增产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是由中国水稻研究首创的,适于我国水稻品种和季节特点的新型水稻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秧苗机插存在的问题,该技术采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的秧苗,按块定量取秧机插,可提高插秧机取秧的精确度,实现钵苗机插。该技术结合了钵形秧苗和毯状秧苗机插的特点和优点,具有成苗率高、秧苗素质好,机插质量好,伤秧伤根少,秧苗返青快,增产效果好等优点。2008年在浙江各地示范比对照平均增产6.2%。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毯苗插秧机增加取秧块面积的改进技术以及在该技术下稀播长秧龄的水稻适宜播量、秧龄和育秧盘,并形成毯苗机插稻稀播长秧龄农机与农艺相配套技术。结果表明,经过对毯苗插秧机性能的改进,增大取秧面积,毯苗机插杂交稻可实现与钵苗机插稻相当的产量,同时常规稻产量比未改进的常规毯苗机插稻增产4.74%~6.83%;机插水稻秧龄在30 d内,秧龄和产量成正相关关系,播量80 g/盘、秧龄30 d的处理产量最高;与普通塑料盘相比,大体钵型毯状降解盘透水透气性好,栽插带土成球,秧苗素质好,植伤轻,水稻缓苗期短。  相似文献   

4.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育插秧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机插秧技术秧龄适应期短、栽插后秧苗植伤大等技术问题,突破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水稻发展的瓶颈,本项目开发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了水稻钵体苗栽培高产优质的农艺技术优势和机插秧高效精准机械化作业优势,集成创新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精准对位播种、秧期综合管理和高速机械栽插等关键技术。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突出了水稻钵苗的技术特点,创新了育秧盘结构,在低播量条件下所育秧苗上毯下钵,素质高,有效延长了秧苗适宜机插时间,减少了栽插时秧苗的根系损伤,栽插后几乎无缓苗期;2ZBL-400型水稻育秧生产线解决了低播量和精准对位育秧播种的难题;应用秧期综合管理技术培育合格秧苗是实现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的关键,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技术模式;水稻大钵体毯状苗在机插时要求插秧机进行按钵取苗,对现有插秧机的横向和纵向送秧机构进行简单的改进设计就可以满足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的技术要求。该技术已经在全国水稻主产区进行了广泛试验和示范推广,具有缓解茬口紧张、降低生产风险、促进农药减施、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该技术有效缓解了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机插秧造成的水稻生育期不足难题,为水稻机械化作业开拓了一条新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水稻无载体培育机插秧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无载体培育机插秧苗技术在育秧过程中不需使用任何育秧载体材料,培育好的水稻秧苗用专用切秧装置进行切秧处理后,形成标准规格的秧片,配套用于插秧机实现机械插秧。与目前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有载体(塑料秧盘、打孔地膜、塑料编织布)育秧机插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6.
江苏太湖地区单季稻栽植以人工手插为主,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为了探索省工、节本、低耗、稳产、高 产的水稻种植机械化途径,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了2ZU6型水稻播秧机.该播秧机集移栽成 行与抛秧浅植一体,且比小苗带土插秧机机械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作业方便、秧苗栽深浅、无钩伤苗、栽 插质量高.与抛秧机相比,秧苗田间分布均匀有序、通风透光、有利田间施肥打药收割等作业.为了比较系 统地阐明播秧稻的生育规律,加快此项新技术推广,作者开展了单季稻机播秧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天津的应用效果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天津市引进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的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宝坻、蓟县、宁河等地进行试验示范。在试验示范过程中,该技术表现出取秧准确、漏秧率低、机插苗数均匀、秧苗带土多、伤秧率低、秧苗早发等特点,一般示范产量9 750 kg/hm2,比普通机插技术增产1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适合在天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江苏太湖地区单季稻栽植以人工手插为主 ,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 ,为了探索省工、节本、低耗、稳产、高产的水稻种植机械化途径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了2ZU6型水稻播秧机。该播秧机集移栽成行与抛秧浅植一体 ,且比小苗带土插秧机机械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作业方便、秧苗栽深浅、无钩伤苗、栽插质量高。与抛秧机相比 ,秧苗田间分布均匀有序、通风透光、有利田间施肥打药收割等作业。为了比较系统地阐明播秧稻的生育规律 ,加快此项新技术推广 ,作者开展了单季稻机播秧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一、播秧稻的特点1.播秧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
针对杂交水稻播种与机插存在的问题,研究杂交水稻定位定量播种技术。以杂交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为供试材料,定位定量穴播规格为476穴和544穴,设置每穴5粒、3粒和2粒的播种量,同时以相同播种量的撒播为对照。研究定位定量穴播的种子分布、机插漏秧率及机插苗均匀性。结果表明,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的476穴穴播种子分布均匀度比撒播分别高63.7%、55.4%(P0.05),544穴穴播种子分布均匀度比撒播分别高49.8%、56.2%(P0.05);定位定量穴播能够显著降低杂交水稻在低播种量下的漏秧率,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的476穴穴播机插漏秧率比撒播分别降低86.1%、92.2%(P0.05),544穴穴播机插漏秧率比撒播分别降低74.4%、86.0%(P0.05);定量定位播种提高机插苗数均匀度,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的476穴穴播机插苗数均匀度比撒播分别增加69.9%、100.3%(P0.05),544穴穴播机插苗数均匀度比撒播分别增加146.4%、121.2%(P0.05)。试验明确,采用杂交水稻机插定位定量精量播种技术,机插秧盘播种的种子分布均匀,能够显著降低机插漏秧率,提高机插苗数均匀度。  相似文献   

10.
以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和国稻6号为材料,研究比较了12 d、17 d、22 d和27 d秧龄秧苗素质及不同秧龄秧苗机插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延长,植株株高和干物质量均增加,但秧苗后期生长趋缓,叶片生长变慢,根冠比降低;不同秧龄的秧苗对机插漏秧率影响不大,短秧龄秧苗机插秧苗易返青,缓苗期短,虽然成穗率低,但有效穗数多;参试水稻品种均以17 d秧龄机插处理的产量最高,主要是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随着秧苗秧龄的增加,机插水稻生育期会推迟。综上所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单季稻机插中,适宜的秧龄应为15~20 d,此时秧苗素质好,适合机插,最终产量高。  相似文献   

11.
江苏太湖地区单季稻栽植以人工手插为主 ,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 ,为了探索省工、节本、低耗、稳产、高产的水稻种植机械化途径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了水稻播秧机。水稻播秧机集移栽成行与抛秧浅植一体 ,且比小苗带土插秧机 ,机械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下降、作业方便、秧苗栽深浅、无钩伤苗、栽插质量高。与抛秧稻相比 ,机播秧苗田间分布均匀有序、通风透光、有利田间施肥打药收割等作业。为了比较系统地阐明播秧稻的生育规律 ,加快示范推广此项新技术 ,1998年开展了机播秧对单季稻产量及生育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一、结果分析1…  相似文献   

12.
水稻编织布旱秧机插技术是一种用专用塑料编织布为载体,培育适合机插的水稻秧苗,并与国产带土苗插秧机配套的水稻育秧、整地、插秧成套种植机械化技术。它具有投资省、成本低(全部成本只有人工手插的1/3,人工抛秧的一半),工效高(是人工手插的四倍),适应性强(适用于双季早、晚稻),作业质量高等优点。该技术已于1999年通过福建省科委成果评审,在全省范围内已累计应用2000hm2。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1 品种(组合)选择早稻凡适宜秧龄30d以内的品种(组合),均可作为机插选用的品种(组合)。晚季适合机插的品种(组合)有两种类型,一是早季倒种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不同育秧与插秧方式对水稻秧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甬优2640为供试材料,研究毯苗机插、钵苗机插和钵苗有序抛秧3种育插秧方式下水稻秧苗农艺性状、漏秧率及产量表现等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甬优2640钵苗机插的根长、根数和基茎宽等秧苗农艺性状较毯苗机插秧苗的表现更好,漏秧率降低,产量明显增加;钵苗有序抛秧秧苗的农艺性状表现介于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的秧苗之间,产量较毯苗机插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4.
水稻商品化集中育供秧是将规模育供秧技术和组织管理方式融合发展形成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产业体系。该体系适应市场发展需求,采取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面向农户提供优质育供秧服务,可促进水稻机插轻简栽培技术推广。以水稻生产大县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为例,通过调查2019年商品化集中育供秧服务生产情况,分析生产优势和面临问题,提出加强市场培育管理、制定育供秧规程、壮大服务主体、建立大苗机插新型服务体系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北方寒地水稻锦禾宽窄行侧深施肥机插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等距机插存在光能利用率低和肥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利用锦禾宽窄行侧深施肥插秧机进行试验示范。经过近2 a的试验示范与推广,确定锦禾宽窄行侧深施肥插秧机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适宜在北方寒地水稻产区推广使用。总结了2016年和2017年锦禾宽窄行侧深施肥机插技术的试验示范效果,并阐明了适宜在北方推广的技术模式。根据品种特性,合理育秧,配套机插模式,加强田间肥水管理,能够获得较好的水稻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民对农机化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政府对机具补贴力度的加大,辽宁省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迅猛增加,目前全省水稻插秧机已达到2800台。水稻机插配套育秧和插秧机使用技术能否到位已成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麻基膜水稻机插育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育秧盘底面垫铺麻纤维基膜进行机插水稻育秧并考察其秧苗素质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采用麻基膜育秧可以显著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发育;秧苗根系盘结好,不易散落;机插后秧苗返青快,分蘖早,产量有明显的提高,在增产幅度上以早稻最大,中稻次之,晚稻最小。麻基膜水稻机插育秧为解决水稻机插育秧中普遍存在的散秧落秧问题提供了简便高效的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水稻温室育秧可规避育秧期间雨水对秧板质量的影响,可按时保质提供秧苗,保证机插顺利进行。通过基质育秧,能减少或避免营养土育秧对耕地的破坏,同时减轻秧板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更易于发挥机插水稻的高产潜力。本文介绍了太湖地区机插水稻温室基质育秧的生产技术规程,包括温室标准、基质指标、操作流程和育秧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杂交水稻机插技术,加快推进以水稻机插为重点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根据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和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的联合发文制汀的"单季杂交晚稻机插试验方案",特进行单晚粳杂"嘉优1号"机插播种量试验,观察和比较不同播种密度对播种质量、秧曲素质及取秧量控制的影响,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机械插秧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机插暗化出苗育秧技术具有出苗整齐、秧苗健壮、成秧率高、育秧成本低等优点。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机械播种等方面总结了水稻暗化出苗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