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昱  毕润成  茹文明 《草业科学》2018,35(2):276-285
以山西浊漳河北源湿地草本植物群落调查为基础,通过生态位指数测度、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AC、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对16个优势种群进行了生态位和种间关联的分析。结果表明,1)藨草(Scirpus triqueter)、头穗莎草(Cyperus glomeratu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的生态位宽度值相对较大,在研究区域内具有泛化种倾向;2)120个种对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低,55%的种对之间不存在重叠,种间竞争弱;3)群落内植物整体关联度为显著负相关(P0.05),χ2检验与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的正负关联比(分别为0.52和0.15)均小于1,负关联的种对数多于正关联,且大多数种间关联程度不显著(P0.05),说明浊漳河北源湿地草本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间相互作用较弱,处于演替初期阶段;4)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与联结系数AC、Pearson相关系数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且Pearson相关系数的拟合效果优于AC联结系数。本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优势种种间的相互关系及群落的动态特征,了解浊漳河北源湿地利用现状,为湿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天山北坡醉马草群落种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方差比率法、基于2×2列联表的χ2检验以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天山北坡不同坡位和坡向的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群落进行总体联结性和种对间的联结性分析,同时利用Ochiai指数测定各种对间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坡位及坡向对醉马草群落总体关联性无影响,各样地上群落主要植物种间总体表现为显著负相关,群落处在不稳定发展阶段;坡位及坡向对群落成对物种间的关联性影响较小,除了阳坡下段极显著、显著相关的种对数较多外,其他样地上极显著、显著相关的种对数都较少,所占比例很低.成对物种关联程度受坡向而不受坡位的影响,OI值显示沟底、阳坡主要物种间负联结关系松散,物种比较独立,阴坡负联结关系较强;所有样地上醉马草与大多数物种表现为负关联且具有较高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种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谟草原群落的种间关系,在对其群落进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研究方法,对15种植物的105个种对间进行了种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种群间多呈负相关,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种对数量少,优势种之间多数种对呈显著负相关,优势种与其他种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的种对较多.说明该群落物种间生态位发生分化,物种较为独立,但是资源利用性竞争激烈,群落仍处于发展演替中.  相似文献   

4.
白羊草群落优势种种间联结性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用x^2检验和Jaccard指数对山西白羊草群落19个优势种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检验了种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白羊草群落优势种整体上多呈现正关联,群落处在较稳定的演替阶段,各种间关系随群落类型和生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可反映一定的发展趋势。对生境要求相同或相似的种对在适合其生存的生境中表现出显著的正关联.  相似文献   

5.
李军玲  张金屯 《草业科学》2010,27(9):119-123
植物种间关联研究对揭示植物对生境变化的响应及植被演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2×2列联表、2χ检验方法对群落草本植物优势种进行总体相关性和种对间的联结性检验,应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刻画种对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对太行山中段植物群落草本层中重要值较高的32个优势种群、496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山中段草本植物优势种整体上多呈现正关联,群落处于较稳定的演替阶段。其中2χ检验结果有75个种对呈极显著正关联,74个种对呈显著正关联,只有20个种对为不显著的负关联。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有43个种对呈极显著相关,79个种对呈显著相关,只有6对为不显著的负相关。对生境要求相同或相似的种对表现出显著的正关联。χ2检验呈显著、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数多于秩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逆境群落植物种间关系进行剖析是理解群落组配规则及物种适应性与逆境环境条件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基础。采用方差比率(VR)法、χ2检验结合Jaccard指数法以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元谋干热河谷Savanna草地18个优势植物的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元谋干热河谷Savanna草地植物整体的种间关系主要呈现显著的负关联,优势物种间存在较高的资源竞争或生态关系的相互排斥;2)18个优势物种间联结性较弱,在同一样方中18个优势物种间共同出现的频率较低,具有独立分布的特点;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由18个优势物种组成的153个种对中显著相关的种对31对,呈极显著相关的种对18对,分别占总种对数的20.3%和11.8%,主要呈现正相关关系;3)18个优势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优势种橘草、拟金茅、孔颖草及广布种扭黄茅是干热河谷Savanna草地种间关系维持的关键种。该结论提示干热河谷Savanna草地物种间存在较高的资源竞争或生态关系的相互排斥,具有明显的独立分布特征,因而群落易受到环境或人为因素的影响。该区域植被恢复宜优先恢复扭黄茅等关键种,而功能性植被重建应按群落的功能需求恢复及保护相适应的生态种组物种。  相似文献   

7.
植物群落构成和植物种间联结,反映植物物种空间上相互关系,对于草地演替动态及稳定性的揭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以青南牧区南部3个嵩草群落为对象,分析了群落生物量构成变化;并基于2×2列联表及植物种多度,采用Ochiai种间关联度指数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了不同嵩草群落的植物种间关系及群落演替特征。结果表明:藏嵩草群落的生物量显著高于高山嵩草+异针茅/杂类草群落,群落生物量主要由莎草科植物构成,其占总生物量的45%~80%,而禾草、杂类草和不可食植物则分别约占总生物量的8.1%,15.2%和16.4%;3个嵩草群落内的植物种对一般存在完全关联、绝对关联和完全独立3种关系,藏嵩草群落和高山嵩草+杂类草群落中完全独立的种对较多,为38.1%和40.0%;而高山嵩草+异针茅群落中完全关联种对较多,为36.3%;3个群落中较多植物种对间存在显著联结性,且显著正联结种对数多于显著负联结种对数,同一种对在不同群落中的种间关系不同;各嵩草群落均处于稳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云南马龙县山地草甸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世玉  毕玉芬 《草地学报》2005,13(3):223-225
对云南马龙县山地草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并运用2×2列联表、x2检验法对该群落的15个主要植物种进行种间相关分析以及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群落主要由27个植物种组成,隶属12个科26个属;优势种为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和西南委陵菜(Potentilla fulgens);群落主要植物种间多呈不显著关联,群落丰富度指数低,物种多样性散失,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低;草甸生产力低,总盖度70%,饲用草本植物较少,出现大量有毒有害植物,其重要值之和占总重要值的36.29%,草甸呈现过牧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采用x2检验、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山西太行山峡谷区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灌丛植物群落的种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6个优势种构成的525个种对,其中极显著关联的种对数分别为5、14、15,显著关联的种对数分别是10、6、13。种对间的正关联或正相关,主要是由于它们具有相近的生物学特性、对生境具有相似的生态适应性和相互重叠的生态位所致。种对间负关联或负相关,则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生境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和相互分离的生态位所致。  相似文献   

10.
那拉提草原草地群落结构及种间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卫  张鲜花  安沙舟 《草地学报》2011,19(4):553-559
针对新疆新源县那拉提山地高草草甸退化草地恢复与合理利用问题,选取生长季节围栏+打草草地和当地自由放牧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Dahl多样性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Sorensen相似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2×2列联表Fisher精确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来进行草地群落及种间关联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围栏+打草草地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小于自由放牧区;2样地内物种总体关联性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较2×2列联表Fisher精确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更为精确,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围栏+打草草地内显著相关种占总种数的7.69%,自由放牧样地显著相关种占总种数的8.02%;生长季节的围栏+打草和自由放牧2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形成完全不相同的生境,导致共有种关联不显著。因此,对那拉提山地草甸退化草地必须进行适度放牧利用的同时增加人为防治毒害草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原鼠兔喜欢刈割茂密高寒草甸中高大植物而影响植物群落内的种间关系。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高原鼠兔刈割行为对高山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种间关联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刈割会促进植物群落的种间总体联结从不显著正关联变为显著负关联,降低植物群落稳定性,减少植物群落内正关联和正相关的种对数量,增加负关联、无关联和负相关的种对数量。而综合χ2检验结果、AC值和OI指数,洞口植物群落大部分种对的种间关联均不显著,种间联结程度不强。这表明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能够评价小型草食动物对植物群落种间关联的影响,为全面解析高原鼠兔整体干扰驱动植物群落结构变化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2.
草本群落中种多样性维持机制——花期不同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高山草甸群落为例,围绕植物种间竞争共存,研究了种间在开花峰值期上的分离问题,试图探索草本植物群落中种多样性维持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4种在群落中出现频度大于50%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开花峰值期呈均匀性分布。研究结果证明了在种类成分较为丰富的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中多个种共存和维持较高的多样性,是由于植物种间在竞争上的压力大于系统发育上的压力而在生长发育时间上发生了错位。  相似文献   

13.
放牧干扰对喀纳斯草地植物功能群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喀纳斯景区草甸群落放牧干扰梯度的基础上,研究放牧干扰下草甸群落的功能群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利用功能群重要值、功能群丰富度、功能群和群落生物量变异系数、群落结构变异系数及群落生态优势度指数,比较分析了不同干扰强度阶段功能群组成结构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干扰强度的增加,群落优势功能群多年生杂类草逐渐被多年生丛生禾草和一二年生杂草所取代,多年生根茎禾草与豆科牧草等不耐践踏和采食的功能群逐渐消失,功能群多样性显著降低,不合理的放牧干扰显著降低了群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巨桉人工林草本层优势种的种间关系及生态种组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野外6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运用χ2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究了巨桉人工林草本层16个优势种的种间关联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草本层优势种种间联结性不强,种间关系较为松散,种的分布相对独立,呈负联结趋势,群落还处于演替之中,物种的组成还会发生变化。研究种间关系时,种间关联结合种间相关得出的结果较好。根据分析结果将16个优势种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生态种组内的种其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要求相似,而组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生态种组的划分能为巨桉人工林林下草本层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东北岸草甸化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对海北牧业气象站附近的草甸化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群落的组成成分单一,植物种类比较贫乏,主要植物有23种,隶属9科,21 属,主要优势种为西北针茅(Stipa krylovii);次优势种为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等。北温带分布的属占优势植物群落,其生活型多年生植物占绝对优势,尤其是多年生非禾草类植物是群落的主要生活型;群落垂直结构不太明显,大体分3层;从物种多样性分析看,4条样线中,物种丰富度指数(R1、R2)、Shannon 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及匀均度指数(E1、E2)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小针茅(Stipa klemenzii)草原是内蒙古阴山北麓荒漠草原的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畜牧业基地。利用2012年和2017年生长季的野外调查数据并结合已有资料,对阴山北麓的小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和分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小针茅草原的群落数量特征,表现出强烈的波动性,平均物种数为9种/m2,高度(10±4) cm,总盖度(12±5)%,生物量干重(57±33)g/m2,多样性指数在0.7左右(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丰富度指数为2.09,平均均匀度指数为0.55。小针茅草原共调查到种子植物79种,分属21个科,51个属,其中含种最多的科有禾本科、豆科、菊科,存在度大于60%的种有小针茅、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细叶葱(Allium tenuissimum)和乳白花黄芪(Astragalus galactites);强旱生和典型旱生植物共有57种,占总物种数的72%;以多年生杂类草和一、二年生植物居多,各占48%和24%;区系地理成分以东古北极和亚洲中部成分为主,各占33%和32%。小针茅草原可划分出3个群系,7个群丛组和13个群丛,其中银灰旋花和多根葱群系为小针茅群系的退化类型。以退化指示种为亚优势种和建群种的群落,在阴山北麓广泛分布,反映出小针茅草原现阶段退化依然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与双项轨迹方差法(TTLQV)相结合的方法,对云顶山亚高山草甸群落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亚高山草甸群落格局分析中,这2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成功地揭示群落的特征。披针苔草 车前群系、披针苔草 蒲公英群系和嵩草 车前群系的格局差异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草甸群落的格局规模增大,群落分布格局不仅受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影响,还受环境因子制约,结果很好的揭示了云顶山亚高山草甸群落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比1982年与2007年2次亚高山草甸植被和土壤调查结果,从植物优势种、结构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土壤营养成分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红原亚高山草甸时间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过去26年里,亚高山草甸植被群落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优势植物种垂穗披碱草、四川嵩草优势度分别从原来的25.34、26.33下降到18.74、18.25。禾本科、莎草科所占比例下降,杂类草的比例上升,同时物种多样性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降低,速效养分含量上升。从植被和土壤的分析研究都表明川西北亚高山草甸呈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