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露地栽培油桃早红珠为试材,对自然休眠期花芽内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含量在在休眠解除阶段发生剧烈变化,淀粉与可溶性糖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在解除休眠期蛋白质含量急剧降低,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则迅速增加。上述4种物质的含量急剧转变期与自然休眠进程相吻合。SOD酶活性在深休眠期一直较低;POD酶活性在休眠期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解除休眠期迅速升高,说明SOD、POD酶活性提高可能是休眠解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以‘翠冠’梨(Pyrus pyrifolia Nakai)花芽为试材,连续两年研究了其在休眠过程中的碳水 化合物含量变化及编码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α–葡聚糖磷酸化酶等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模式。两年的结果显示,随着‘翠冠’梨花芽休眠的加深,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11 月15 日降到最低。 此后,在内休眠及其解除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花芽中淀粉含量随着休眠的加深逐渐下降, 最低含量出现的时间在年度间有所不同。随着休眠开始解除,淀粉含量逐渐增加,在完全解除前达到最 大值,其后则逐渐下降。‘翠冠’梨花芽的PpAMY、PpBAM1、PpBAM2 和PpPHS 在内休眠阶段均出现一 个表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直到内休眠完全解除前。之后,除PpBAM2 外,其余3 个基因再次上调表达。 ‘翠冠’梨花芽休眠期间,淀粉含量的变化与PpAMY、PpBAM1、PpBAM2 和PpPHS 的表达变化之间存 在联系,由此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翠冠’梨花芽休眠期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不同熟性洋葱休眠期生理生化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早、中、晚熟3个洋葱品种休眠期呼吸速率以及不同部位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SOD、POD和内源激素IAA及ABA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晚熟品种港葱841生理休眠期最长, 达70 d左右, 早熟品种阳春黄最短, 约40 d。呼吸速率、可溶性蛋白、SOD、POD在生理休眠期结束前都有一个快速升高再降低的过程,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生理休眠期结束后急速下降; IAA和ABA的表现相反, 休眠前期, ABA含量最高, 而IAA含量极低, 在生理休眠结束前, ABA含量急剧下降而IAA含量急剧上升。从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分布看, 均为内层>中层>外层。洋葱收获后, 高水平的ABA、低水平的IAA、较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有利于休眠的维持。  相似文献   

4.
温室葡萄休眠期不同阶段保温的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核白鸡心葡萄为试材,从11月初至1月末,研究不同阶段保温芽的生化反应。结果表明:葡萄深休眠期前芽具有高水平的ABA,深休眠期后进行保温ABA下降,IAA、GA3、ZT含量增加;休眠期间芽淀粉含量增加、可溶性糖下降,至保温后淀粉开始下降、可溶性糖上升,但萌芽前淀粉上升、可溶性糖下降,蛋白质进入休眠后下降,至萌发前上升,次年葡萄生长结果良好;休眠期前保温的葡萄不能正常进入休眠,最终影响生长结果。  相似文献   

5.
桃自然休眠过程中外源激素对花芽碳水化合物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曙光油桃为试材,分析了整个休眠期芽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动态及不同休眠阶段外源生长调节剂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自然休眠前期淀粉缓慢积累,至11月下旬达最高值112.50mg/gDW,之后有大约35d的缓慢下降期,12月下旬迅速降低;可溶性糖则一直处于升高过程,与淀粉含量的变化相对应,12月下旬急剧上升至最高点110.34mg/gDW;碳水化合物含量的跃变期与自然休眠的进程相吻合。外源生长调节剂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因使用时期而异:10月10日使用,GA3、6-BA使芽中淀粉含量降低,却提高了可溶性糖的含量,ABA的作用效应刚好相反;11月10日外源喷布3种生长调节剂均对碳水化合物含量无显著影响;12月10日使用,GA3、6-BA引起芽中淀粉含量迅速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迅速升高,但ABA的影响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番红花鳞茎为试材,进行不同变温处理,采用蒽酮比色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和高速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不同时间段花芽内可溶性糖、淀粉、淀粉酶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探讨低温冷藏与番红花发芽休眠解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处理30 d后,可溶性糖含量急剧上升,淀粉含量急剧下降,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表现出与可溶性糖含量相似的变化趋势;5℃/10℃处理30 d后花芽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3个处理的谷氨酸含量均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多项测定指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由此可知,番红花花芽经30 d低温处理后开始解除休眠,且以5℃/10℃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枣树休眠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3年生温室栽培和大田栽培临猗梨枣为试材,研究了枣树冬季休眠过程中水分、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枣树自然休眠(10月10日至12月10日)过程中枝条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总水分含量、自由水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游离脯氨酸含量、束缚水含量上升。在试验期间,大田和温室梨枣枝条的生理指标含量和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总水分含量、自由水含量在试验期间温室的较高,束缚水含量大田的较高。温室内枣树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在自然休眠期高于大田的,淀粉的含量进入休眠前温室的高。自然休眠期温室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自然休眠结束后温室的又低于大田的。  相似文献   

8.
华光油桃解除休眠过程中几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温累积对华光油桃萌芽的影响以及花芽在自然休眠过程中几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低温诱导休眠解除的过程中,花芽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12月13日分别上升和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此时出现谷值,游离脯氨酸含量休眠解除前由下降转为急剧上升,POD和SOD活性在12月13日分别出现高峰和低谷。表明这些参数可能与休眠解除有关。  相似文献   

9.
萝卜花芽分化过程中茎尖和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萝卜冬性品种‘一点红’和春性品种‘短叶13’为材料,研究花芽分化过程中茎尖和叶片以及萌动种子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萌动种子在5℃下处理20 d,然后在温暖(>15℃)、长日照(16h)下生长,于不同花芽分化时期测定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期间,无论是茎尖或是叶片,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在两个品种之间较为接近。随着花芽分化的继续,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蔗糖和淀粉含量则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在花芽分化完成后再下降。叶片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始终低于茎尖。冬性品种的蔗糖和淀粉含量在整个花芽分化期间始终较低,但在花芽分化初期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则高于春性品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慈姑田间越冬过程中球茎主要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研究结果表明,冬季气温降低时,慈姑球茎的含水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甚至有所下降;第2年春,气温回升,含水量缓慢上升。可溶性总糖含量在冬季有上升趋势,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含量逐渐下降。蔗糖含量变化趋势与可溶性总糖一致。还原糖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果糖含量基本不变。总淀粉含量在冬季略有下降,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含量迅速下降;支链淀粉含量变化呈逐步下降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比值变化在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