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孟玉环  王洋  王媛  刘同海 《广东农业科学》2009,(12):210-211,215
介绍了天农青年基金项目申报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从数据库设计,用户登录模块、申请书合同书填报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等方面实现了该系统的运行.该系统可实现用户相关信息管理、项目申请书和项目合同书的在线填报、申请书和合同书的管理等功能,为天农科研项目在线申请提供了一个实用的申报平台,同时也方便项目管理者进行项目管理.  相似文献   

2.
农机作业进度网络动态统计管理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开发了农机作业进度网络动态统计管理系统。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应用IIS+ASP+Access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数据的在线填报、农机作业进度的实时统计。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功能实用,提高了农机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中央农业转移支付资金量庞大,项目类别多,为提高农业转移支付项目监测监管水平,提升农业转移支付项目管理水平,本文在深入研究分析农业转移支付项目管理业务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建立全国农业转移支付项目管理系统,为部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农业主管部门项目管理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项目管理工具。【方法】 农业转移支付项目具有类型多样,结构复杂等特点,系统开发采用微服务架构实现系统的技术构建。系统划分为9个相互独立又在业务逻辑上相互联系、能够协同工作的功能模块,分别为:①项目通知模块。该模块提供部级向各省级下发转移支付各类通知,实现分类查询等功能;②项目方案模块。该模块提供省级向部级上报各类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和重点项目方案上报;③任务清单模块。该模块提供部级向省级下达项目任务清单;④资金安排(省级填报)模块。该模块提供省级向部级上报各专项任务资金安排使用详细数据;⑤资金执行(县级填报)模块。该模块提供县级-市级-省级-部级逐级上报项目资金执行信息;⑥绩效目标模块。该模块提供部级向省级分解下发绩效目标,省级向部级上报绩效目标;⑦专项调度模块。该模块提供省级向部级上报专项调度任务相关数据信息;⑧统计查询分析模块。该模块主要对转移支付县级填报的项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相关统计、分析结果以专题图表的形式展现;⑨系统配置模块。该模块主要提供各大专项项目名称、支出方向和任务的动态调整配置。【结果】 通过对系统架构设计、业务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进行深入分析设计,构建了“中央—省级—市级—县(区)级”动态监测管理管理体系,解决了农业转移支付项目难于精细化管理的问题。【结论】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农业转移支付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了中央农业管理部门对农业转移支付各专项任务的精细化管理,系统可支撑全国各地3000用户同时登录使用,系统上传上报反应速度为2.29 s。系统为中央农业主管部门强化监管目标、提高监管效率、有针对性地组织转移支付项目绩效评价现场核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提高农业农村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95-1296,1325
介绍了宁夏科技特派员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系统功能、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系统设置了6个模块,采用3层B/S结构,并实现了安全性和性能提高。该系统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科技特派员信息管理和数据统计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针对煤炭企业生产统计管理工作的缺陷与不足,采用轻量级的Java EE 框架-Struts2、Spring 和Hibernate 实现一个松耦合的生产统计管理系统。系统采用MVC模式和分层架构“表现层-控制层-业务逻辑层-持久化层-数据库层”,相邻层之间面向抽象实现,模块与模块之间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因此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复用性和维护性。实现基础数据维护、数据汇总、数据统计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了煤炭企业生产统计管理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学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报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完成学报管理中稿件处理业务的系统。本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来稿登录、稿件处理意见登录、查询稿件处理情况、统计稿件数目以及中英文总目录登录等各项功能。在本设计的基础上,可开发一数据传递模块,为学报同CUJA文献库的数据传递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7.
利用汉化FOXBASE,在微机IBM-PC/XT上研制了地方猪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PGRDMS)。系统功能包括文件管理、数据维护、查询检索、统计汇总、报表输出、图形绘制、科学运算及系统返回八大主模块。其中部分统计计算由BASIC程序实现,图形绘制调用了工具软件FOXGRAPH。经试运行表明,该系统的功能符合我国地方猪种质资源保存工作的需要,亦适用于一般猪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农业科技园区年度监测评价数据在线填报与采集,提 高园区监测评价效率。【方法】系统采用 JAVA 语言进行编写设计,使用 Spring、Struts、 Hibernate 3 个框架进行集成开发;开发使用 MVC 的设计模式,可对业务代码进行解耦,便 于后期维护与管理。(1)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以“园 区填报—市级单位审核—自治区级单位审核—专家评分”为构架,实现系统功能;(2)系统 开展了 2017 年和 2018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监测评价数据填报,验证系统的实用 性。【结果 / 结论】系统极大减轻了基层科技部门的园区监测评价数据上报工作量,减少了 纸质材料报送导致的浪费;同时通过每年度的监测评价数据分析形成专题报告,为广西壮族 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主管部门,及时准确把握园区发展水平、加强园区建设管理等提供翔实 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MATLAB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对旅游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矩阵变换、图形转换等,结合VB工具研发了旅游数据分析及可视化系统,包括客流量分析模块、FTA评价模块、事故仿真模块等。阐述了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各模块的功能,描述了系统的操作流程。系统的应用、推广将会提高旅游的可视化程度及管理水平,进而加快旅游业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宁夏银川唐徕渠灌区为例,通过VB与GIS技术相集成,利用GIS的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功能,将已成熟的图形技术与数据库技术揉合在一起,建立了具有可视化的灌区用水管理系统.整个系统从功能上可分为基本信息模块、水量调配模块、水量统计模块、水费计算模块、用水总结模块、电子地图7个模块.系统能够实现灌区管理数据编辑、添加、删除和查找,进行灌溉渠系水量调配以及水费计算、编制用水总结等.并应用Mapinfo的基本功能开发的查询工具,实现灌区相关信息的直观、迅速的可视化查询与特定信息检索,为灌区管理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管理软件.  相似文献   

11.
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的研究对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快速优化,本研究选取广东省罗定市作为研究区,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空间形态、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等5个层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指标体系。同时,以GIS技术作为分析工具,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对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进行现状分析及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调整前后的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主要呈中间密四周疏、东西密南北疏的布局特征。布局优化后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增加了5.2 hm2,相较于调整前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合理性也有了大幅提高。总体而言,优化调整后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不仅确保了耕地数量,提升了耕地质量,优化了空间形态,而且改善了罗定市的生态环境,其空间规划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提升。研究表明:耕地地块布局合理性的评判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可根据现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布局合理性进行永久基本农田的调入、调出,有效推进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程;而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快速优化方法,也为全国其他粮食主产区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了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海南省10个核心示范大田洋野外安装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水分传感器等,利用Zig Bee无线传输方式,构建了一个基于物联网的耕地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基于已建立的海南耕地质量改良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铺前镇、枫木镇、大路镇、东成镇等大田洋环境数据位置的地图显示,实现了耕地环境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度、CO2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根据用户的需求可查询某一段时间的历史监测数据,为用户对无线传感器和野外耕地环境的数据监测提供了远程管理,提高了海南耕地环境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市耕地质量普查数据库和系统建设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就成都市耕地质量普查建库的技术方法以及管理系统的建设。应用GIS技术对辖区内的地形、地貌、土壤、土地利用、土壤污染、农业生产基本情况等数据资料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且将各种数据库建立关联关系,构建耕地资源基础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数据存储和分析,定量化、自动化地完成耕地质量的评价等,为成都市耕地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多方位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4.
数据多样性、采集难度大一直是制约农田信息采集的瓶颈.近年来,以3G移动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为农田数据采集提供了新的方法.主流市场上的移动智能终端包括Android、IOS、Windows Phone等操作系统,大部分移动应用存在因开发语言和开发工具的差异而导致应用移植难和开发周期长等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PhoneGap框架的跨平台农田数据采集系统,对农田信息分析并进行数据类型分类,以SQLite为系统的主数据库,HTML5的localStorage为缓存数据模块.建立采样点,地块信息,病虫害以及土壤养分等信息数据表,并通过GPS和网络定位进行农田环境相关信息的采集,实现对农田信息的统一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不但能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还能降低数据采集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与动态管理 ,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就要求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划定落实基本农田面积指标 ;结合当地实际 ,合理确定反映基本农田质量状况的指标 ;应用计算机技术 ,建立基本农田信息数据库 ;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管理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综合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域农田环境、作物等状况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完成3S技术功能的自适应融合和多源异构、空间与非空间数据以及基础空间数据与专题数据的融合,建立起一个以农田信息为主的资源与环境信息服务体系,用于专家进行数据查询、分析和决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WebGIS的农田生产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确立农田生产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国家农业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托,以模糊综合评价法及改进的标准赋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权重确定法为量化手段,以WebGIS为空间信息平台,构建了网络化、智能化的农田生产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系统实现了数据录入编辑、维护备份、信息查询、智能评价以及结果展示等功能。以江苏省仪征市为案例点,对农田生产环境质量评价系统进行了实例应用,表明该评价系统对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的评价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8.
以生态补偿为基础,以土地利用为视角,分析农田生态环境质量演化与土地利用行为间的相互联系,找出影响其质量变化的原因和产生根源,初步确定农业生态补偿的概念,明晰其基本内涵。并从补偿原则、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及补偿模式等四个方面完善农田生态补偿的结构框架。同时,以土地利用为视角构建农田生态补偿的测算体系,并论证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法测算经济发展对农田生态环境质量的损失、区域农田生态足迹法测算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测算方法,从而为量化农田生态补偿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测算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石河子垦区近年来土地动态变化,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以土地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方法,采用各类指数模型方法,研究石河子垦区近5a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空间变化特征以及各地类的转移情况.[结果]石河子垦区近5a来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增减变化较大,耕地变化较快,园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呈增长趋势,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结论]影响石河子垦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近几年降水增多的自然因素和经济快速发展、政府决策等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20.
针对羊流镇土地管理现状与需求,借鉴城市网格化管理成功的经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无线通信等技术,构建羊流镇土地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平台。该系统采用以村镇行政区划为基础的不规则网格划分方法,将羊流镇土地划分成不规则等级空间网格体系,并设计了15位的划分网格标识码;以网格化管理手段对村镇土地管理流程进行再造,研究并设计了4层框架体系:基础设施层、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应用层。研发的羊流镇土地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平台能提供羊流镇土地单元网格划分、网格数据信息采集、网格监督事件处理以及基本农田管理的功能。通过在羊流镇的示范应用表明,平台对羊流镇土地的执法巡查、流转监管、基本农田保护等业务进行了精准监控,落实了层层管理、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的管理体制,为土地全方位、高效精准的管理提供了数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