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品种选择野生荠菜品种类型较多 ,可供选择的栽培品种主要有 :板叶荠菜。又名大荠菜 ,还有称其为粗叶头的。该品种冬性弱 ,抽苔开花较早 ,不宜春播 ,宜用于夏季或秋季栽培。散叶荠菜。又叫花叶荠菜、百脚荠菜、细叶荠菜、碎叶头等。该品种冬性强 ,抽苔较晚 ,适宜春种或秋种 ,能延长供应时间。2 栽培季节2 .1 露地春、夏、秋栽培 长江流域春季栽培在 2月下旬或 4月下旬播种 ,夏季栽培在 7月上旬至 8月下旬播种 ,秋季栽培在 9月上旬至 1 0月上旬播种。2 .2 棚室冬、春栽培 可于 1 0月上旬至翌年 2月上旬 ,在棚室的底角、东西山墙等处撒…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所食蔬菜的多样化及质量。荠菜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野生蔬菜,倍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国内许多地区开始引种栽培荠菜,其发展前景看好。 1 品种选择选择生长速度快、外观佳、商品性好的耐热品种板叶荠菜,播后30~50d即可收获,每667m~2产量可达2500kg左右。  相似文献   

3.
濮阳县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豫鲁两省交界处,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4℃,年均降水量626 mm,10℃以上积温4498℃,年平均无霜期206 d,适合荠菜生长。荠菜春、秋、冬三季均可栽培,适应性强,尤能耐寒,并可一种多收。目前,濮阳县荠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万余亩(1333 hm2左右),平均667 m2产量达1750 kg,667 m2经济效益4000余元,农户乐于种植。现将荠菜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华东地区人们对荠菜的特殊喜好,充分发挥野生荠菜食药同源和营养价值较高的特性,克服人工栽培产量低、效益差的短板,南通科技职业学院通过反复试验及在海门、东台等地多处示范推广,利用秋、冬季气温较低这一特定条件,发明了秋播荠菜三种多收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精细整地、破除休眠、田间管理、采密留疏,病虫防治等措施,每667m~2产量从1 000 kg左右提高到2 500 kg,产值5 000元以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荠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露地栽培技术1.1播期与品种选用我国长江流域春季露地栽培荠菜一般在2月下旬~4月下旬播种,选择花叶荠菜品种;夏季栽培一般在7月上旬~8月下旬播种,选用板叶荠菜品种;秋季栽培一般在9月上旬~10月上旬播种,花叶和板叶荠菜品种均可。1.2选地整地荠菜忌连作,宜选择杂草较少的地块种植。每667m~2施有机肥2000kg,翻耕均匀,筑深沟高畦,畦面宽  相似文献   

6.
荠菜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荠菜别名地米菜 ,十字花科荠菜属一年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荠菜以幼嫩的茎叶供食用 ,气味清香甘甜 ,味鲜美 ,可炒食、作汤或作馅 ,营养价值高。常食荠菜还可明目 ,清热利尿 ,预防感冒等。我国人民自古就采集野生荠菜食用。近年来我地开始栽培荠菜 ,荠菜为耐寒性蔬菜 ,喜冷湿晴朗的气候条件 ,种子发芽适温为 2 0~ 2 5℃ ,生长适温为 12~ 2 2℃ ,可耐 - 7℃的短期低温。由于荠菜生长期短 ,可一次播种多次采收 ,周年供应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为此 ,特将荠菜的综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目前主要有 2个品种 :板叶荠菜和花叶荠菜。1.1…  相似文献   

7.
荠菜(Bapsell bunsa-paetozis L.)又名野菜,护生草。属十字花科,原为野生,在农村田野、河畔、路边多有生长。上海郊区栽培荠菜已有近百年历史。最早是上海县虹桥乡虹三村的菜农,他们将野生荠菜进行定向驯化培育,解放前只有几户在家种植,技术不公开。解放后,荠菜栽培技术不断扩大与推广,仅上海县年种植面积即达3000亩左右。荠菜以虹桥、新泾乡为主要产区,是上海市场上很受欢迎的品种,也是上海县的名、特蔬菜。  相似文献   

8.
芋和蘘荷是江苏如皋地区的特色蔬菜,荠菜是一种野生植物,近年来才开始人工栽培。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收入,江苏如皋地区菜农在多年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小拱棚芋/蘘荷⁃荠菜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每667 m^(2)年产值24400元、纯收益17800元。该文从茬口安排、品种选用、整地筑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小拱棚芋/蘘荷⁃荠菜栽培模式的主要优势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荠菜为十字花科荠菜属中以嫩叶食用的栽培,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护生菜.其拉丁种名来自拉西语,意思是"小盒子"、牧人的钱包",是形容它的蒴果形状像牧人的钱包.  相似文献   

10.
上海的板叶荠菜和散叶荠菜是我国的优良地方品种之一。过去曾因难掌握其留种技术,使栽培面积只局限于少数生产队。后来留种技术传开后,郊区各地相继广泛种植。目前已成为秋冬季上市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根据上海县虹三村的荠莱留种经验,荠菜留种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关键; 1.片选留种田。一般选择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种的迟播田块作为种子田。选择地势高爽,品种纯  相似文献   

11.
荠菜的人工栽培荠菜是我市人民传统的野生蔬菜,近年来蔬菜专业户已有多处进行人工栽培成功。总结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一、整地播种荠菜田宜选择土壤肥沃、地势较高的田块种植。播前以优质厩肥或人畜粪作基肥并精细整地,做到土松草净无暗堡。荠菜的播种适期为9月下旬至...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促进我国荠菜产业健康发展,从荠菜的产业规模、区域分布、生产结构方面理清了荠菜产业情况: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区域分布以我国中部和东南部为主产区,以中部地区种植面积和产量领先,生产结构仍以野生栽培种为主,但有反季节栽培、轻简化栽培等新技术的应用;从产品供给、消费情况、成本收益、流通销售、价格运行等方面分析了荠菜产业的产品供需情况,产品供给以中国及东南亚地区为主体,多见加工食品,销售渠道以批发市场为主,价格较高且稳定,收益可观;从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角度总结了荠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同时指出目前荠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如标准化程度较低、农机农艺结合欠佳、采后保鲜加工工艺欠佳、产品开发与品牌建设意识不足等。作为特色蔬菜,荠菜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可通过挖掘乡村特色产业优势,促进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周海燕  李进 《蔬菜》2021,(4):42-44
为了充分发挥黄秋葵、蘘荷、荠菜药食同源、营养丰富、芳香鲜美、功效独特的优势,满足消费者日益强烈的养生、食疗、绿色蔬菜的需求,利用襄荷喜阴耐凉,黄秋葵高秆多叶的特性,及荠菜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摸索出1套小拱棚黄秋葵/蘘荷—荠菜栽培技术。早春利用小拱棚提高温度,提早定植黄秋葵/蘘荷,夏季利用黄秋葵高秆多叶、形成天然遮阴环境,保证蘘荷生长,实现了黄秋葵、蘘荷提早10 d上市,菜田腾茬后继续栽培2茬荠菜,既高效利用了土地,合理搭配了茬口,又大大提高了菜农收入,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和永亮 《现代园艺》2012,(16):15-16
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条件,野生蔬菜种类繁多,吃法多样。野生荠菜是香格里拉高原坝区分布广、营养价值高、品质好而又天然无污染的典型野生蔬菜之一。但由于藏牧民对野生荠菜的价值认识不够,自古以来,很少食用。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餐桌上追求的不再是大鱼大肉,而是天然无公害的有机食品。在当地的外来菜农已有部分零星人工栽培种植野生荠菜供应到香格里拉农贸市场,但因数量少而供不应求,为挖掘野生荠菜的潜力,进行人工驯化栽培,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品。  相似文献   

15.
荠菜,别名野菜,护生草、菱角菜、烟盒菜、田心菜、地菜花、清明草、香菩菜、蒲蝇花等,是十字花科荠菜属中以嫩叶为食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近年来栽培面积逐步扩大,但北方引种栽培的较少。 1 营养与用途荠菜营养丰富,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  相似文献   

16.
荠菜学名bursa-pastoris,别名荠、荠菜、荠荠菜、护生菜、荠菜花、地米莱、菱角菜、粽子菜,河北有些地方俗称小烧饼、白菜花,南京人又称"磕头菜".荠菜的全草无论从药理还是食疗效果都值得重视,荠莱的嫩茎叶可食用,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炒食、做汤,风味清香,与肉做馅,味道更美.营养价值较高,含芳香物质,具独特的鲜味,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其具有利尿、止血、清热及明目之功效,古医学常用荠菜嫩茎叶和花治疗高血压、慢性痢疾、乳糜尿及出血诸症.它是北方食用最广的一种野菜,历来为我国人民所采集.但它却一直处于野生状态,沦为田间、路边的野生杂草.只是近几年,随着对野菜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开发利用,荠菜才为人们所重视.一些地区特别是一些大城市郊区作为特产蔬菜来栽培.  相似文献   

17.
蔡新波  蔡炼明 《蔬菜》2000,(4):27-27
随着人们对荠菜营养价值的认识和保健意识的加强,市场对荠菜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促使荠菜的人工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随之荠菜霜霉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影响了荠菜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种植效益。为了有效地防治病害,正确指导生产,现将荠菜霜霉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一、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花梗和种荚。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黄绿色至黄色病斑,受叶脉限制成多角形,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白霉。 二、病原及发病条件 荠菜霜霉病由寄生霜霉荠菜属变种侵染引起发病,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在气温 16~ 20℃,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野生的5个中选的荠菜单株进行留种,将这些种子按株系进行人工栽培,观察并统计其生物学特性、生产特性等株型特点,对其子一代进行比较。得出株系内有一定的分离,但差异不是很大,株系间差异明显。其中2个株系适宜栽培。  相似文献   

19.
大棚荠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荠菜原先是一种野生蔬菜,具有明目、清热、利尿等功效,自古以来人们就有采食的习惯。但因其野生、数量少,常年上市量少,人们仅在春季偶尔吃一些野生荠菜,其它时间则很难觅到。目前荠菜已被人工培育,成为一种栽培蔬菜。荠菜属于耐寒性植物,喜冷凉的气候,  相似文献   

20.
以芥菜种子为试材,采用非培养皿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硫脲、KNO3和H2O2对荠菜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化学试剂处理后芥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其中以0.4%的硫脲处理对促进荠菜种子发芽的效果最好,0.06%H2O2次之,最后是1.0% KNO3处理,它们在提高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上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