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鼠曲草中6种黄酮类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山奈酚,金丝桃苷,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样品用80%甲醇超声提取,采用HPLC法检测,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 C18Column (250×4.6 mm I.D.,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6种黄酮的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 9997~0. 9999,样品的加样回收率为95. 20%~108. 5%,RSD均≤2. 8%。本方法简便、快捷、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鼠曲草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结果为明确鼠曲草作用的物质基础以及制定质量标准提供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茶树叶片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原位PC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葡萄糖苷酶(EC3,2,1,21)属于水解酶类,可水解结合于未端、非还原性的β-D-糖苷键,同时释放β-D-葡萄糖和相应的配基。茶叶中β-葡萄糖苷酶与萜烯类香气前体有密切关系,使糖苷由键合态变成游离态。最早是1981年日本的Takeo T[1]在茶叶匀浆中添加β-葡萄糖苷酶后,能产生芳樟醇和香叶醇,证实茶叶中存在以葡萄糖苷形式存在的单萜烯醇。目前,对茶叶中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已延伸至对其活性及与茶树品种[2]、加工工艺[3-4]的关系。目前已从燕麦[5]、蜀黍[6]、旱金莲[7]、长春花[8]、黄檀[9]等植物中克隆出β-葡萄糖苷酶基因并进行了表达。此…  相似文献   

3.
袁媛  庞玉新  元超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6):1195-1199
本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ODS反相柱层析、sephadex LH-20分子筛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艾纳香乙酸乙酯部位,共获得7个化合物。采用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7个化合物分别为:3,3’,5,7-四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1),7-甲氧基紫衫叶素(padmatin)(2),木犀草素-7-甲醚(3),咖啡酸(4),北美圣草素(5),槲皮素(6)和木犀草素(7)。采用96孔板倍比稀释法,对单体化合物抗细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2和3具有较好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MIC值均为64 μg/mL。化合物2和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化合物2 和3可作为艾纳香抗菌活性先导化合物,为相关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茶叶β-葡萄糖苷酶亲和层析纯化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化学合成的β-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剂β-葡萄糖脒为配体,通过N-糖苷键交联到支持物上,使糖脒N-糖苷键一侧的氨基保持带正电荷的活化状态,合成了一种β-葡萄糖苷酶的亲和层析树脂。这种合成的亲和层析树脂在弱酸条件下非常稳定,能选择性地吸附β-葡萄糖苷酶,并能多次重复使用。利用这种亲和层析树脂,在pH6和pH5条件下,从薮北种茶树叶片中纯化出两种分子量分别为63和75kDa的β-葡萄糖苷酶单体酶。以对硝基苯酚β-葡萄糖苷为底物,研究了两种酶的性质。TLC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β-葡萄糖苷酶都能水解(Z)-3-己烯醇、苯甲醇和苯乙腈的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5.
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对不同来源金银花、山银花花蕾及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所有样品绿原酸含量均符合2005年版药典规定的含量(1.5%)标准;金银花各来源样品花蕾、花中木犀草苷的含量,除浙江文成野生花蕾样品外,均符合2005年版药典规定的含量(0.1%)标准;不同来源山银花花蕾、花中木犀草苷的含量均低于0.1%.且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花生壳中木犀草素的HPLC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花生壳中木犀草素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以C18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用50:50:1的甲醇:水:乙酸,检测波长254nm。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花生壳的HPLC图谱类似,木犀草素含量在0.25%~1.12%之间。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便,测定结果准确,为花生壳药材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方法,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同时测定人参中砷和锑的含量。在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及氢化物发生条件下,还探讨了还原剂及其用量与还原掩蔽剂对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氢化物一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结果在测定条件下,砷的线性范围为0—10μg/L,r=0.9998,检出限为0.06μg/L,回收率102.3%,精密度(RSD)为3.45%;锑的线性范围为0-10μg/L,r=0.9999,检出限为0.027μg/L,回收率94.7%,精密度(RSD)为4.72%。用该法测定了标准物质茶叶中砷和锑的含量以进行比较,结果与推荐值相吻合。结论方法快速、准确,应用于人参中砷和锑的检测,获得较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
HPLC测定生脉葡萄糖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Re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生脉葡萄糖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Re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Hypersil C18(4.6mm×250mm,5m),流动相为乙睛-0.05%磷酸(20:80),检测波长203nm,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40℃。结果人参皂苷Rg1在0.5-4.5 ?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6.2%);人参皂苷Re在0.5-4.5?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8.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生脉葡萄糖注射液人参皂苷Rg1、Re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E8组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海鹏  林智  钟秋生  王力 《茶叶科学》2010,30(6):423-428
采用HPLC制备色谱等分析了普洱茶乙酸乙酯提取物E8组分的化学成分,并通过LC/MS和NMR等对制备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E8组分中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3',4',5-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3',4',5,7-四羟基黄酮(木犀草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3',4',7-三羟基-5-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甙和3',4',7-三羟基-5-甲氧基黄酮。  相似文献   

10.
香草兰是兰科多年生藤本攀缘植物,经过发酵后散发出多种芳香成分成为重要的风味原料。然而,传统发酵生香时间长,香气成分转化率低。本试验考察冷冻-溶解联合不同外源酶处理对香草兰鲜豆荚主要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酶不仅可以提高香兰素的含量,还可提高其前体物质-葡糖香草醛的转化率。在此基础上,对比空白样品,所有冷冻-溶解联合外源酶处理后的香草兰中香兰素、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和香兰酸含量均显著增加,经过纤维素酶-果胶酶-β葡萄糖苷酶处理后的香兰素、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和香兰酸含量最高为5.660%、0.089%、0.069%和0.101%;相比于传统发酵和普通外源酶处理,所有冷冻-溶解联合外源酶处理香草兰鲜豆荚均显著增加香兰素含量(p<0.05),而纤维素酶-果胶酶-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果胶酶显著增加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和香兰酸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1.
以CO39四叶期水稻苗的叶片为材料,提取水稻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获得水稻β-1,3-葡聚糖酶基因(CO39-β-1,3-Glu),经序列测定得知该基因大小为489bp,通过Blastn搜索确定该片段位于水稻10号染色体。序列比对结果表明,CO39-β-1,3-Gill与己知的水稻Gns7和大豆Glycinesoja clone Gs522194a endo-β-1,3-glucanasegene,Glycine soja clone Gs464889-Bendo—β-1,3-glucanase gene三个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51.5%,47.2%和49.1%。CO39-β-1,3-Giu基因是β-1,3-葡聚糖酶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舒心通脉片中阿魏酸含量。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150ramX4.6mm),乙腈-0.085%磷酸(16:8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1nm。结果:阿魏酸进样量在0.048-0.24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7%,RSD为0.98%(n=5)。结论:HPLC法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准确性、重现性和实用性,可用于测定舒心通脉片中阿魏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林芝 《人参研究》2008,20(1):24-2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喘舒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HypersilC18(4.6mm×250m,5μm),乙腈-0.1%磷酸溶液(含0.1%三乙胺)(5:9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30℃。结果实验表明盐酸麻黄碱的含量在9.576—38.30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平均回收率为98.02%,RSD=0.59%(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喘舒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花生壳中木犀草素含量较高,是木犀草素的理想来源之一,开发利用花生壳中的木犀草素,可以提高花生的综合利用价值。本文阐述了木犀草素的理化特性及生物活性,并简述了木犀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人工合成方法,为进一步开展花生及其他植物木犀草素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辣木(Moringa Obleifera Lam.)叶片中的黄酮苷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利用MCI凝胶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硅胶柱层析(CC)、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石油醚组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LC-MS、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SRB法和DPPH·清除率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从辣木叶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已鉴定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Ⅲ)、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Ⅳ)。4种化合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化合物Ⅲ的抗氧化活性极显著强于其他三种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表明,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β—葡萄糖苷酶固定化及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舒爱民 《中国茶叶》2001,23(3):14-15
β-葡萄糖苷酶(EC3,2,1,21),又称β-D-葡萄糖苷葡萄糖水解酶,它能够水解结合于末端非还原性的β-D-葡萄糖键,同时释放出β-D-葡萄糖和相应的配基.在饮料工业中,特别是能够水解释放茶叶饮料中糖苷类香气成分(芳樟醇、香叶醇等),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β-葡萄糖苷酶市场价格昂贵,且使用寿命和储存期短,因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受到限制,笔者选用壳聚糖作为β-葡萄糖苷酶的固定化载体,对固定化酶性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HPLC法同时测定茶叶中4种儿茶素类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夫生 《中国茶叶》2008,30(9):24-2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4种儿茶素类化合物EC、EGC、EGCG、ECG。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5μm,15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25:74:1)混合液,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270nm,进样量:10μL。线性方程分别为EGCG:Y=24.254X+464.34,R=0.9993;EC:Y=669.55X+19.14,R=0.9947;EGC:Y=5196.80X-65.17,R=0.9984;ECG:Y=518.76X+71.53,R=0.9991。结果显示,本法操作简便,能同时用于4种儿茶素的含量测定;线性关系好;精密度RSD在1.0%左右;可在8h内测定;EC、EGC、EGCG、ECG的回收率分别为99.6%、98.7%、98.7%、99.4%。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糯米香茶(Teucrium manghuaense)叶片的挥发性成分,经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其中的43种挥发性化合物,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角鲨烯(39.4%)、亚麻酸(20.5%)、丁香酚(14.7%)、叶绿醇(7.89%)、棕榈酸(4.81%)、γ-衣兰油烯(3.36%)和4-(4,5-二甲基苯基)-哌啶(1.29%)等。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糯米香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β-巯基乙醇和邻苯二甲醛(OPA)为衍生化试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茶叶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通过对萃取溶剂、淋洗液比例、淋洗体积等条件的优化,最终确立以10mL乙腈为提取溶音4、10mL甲醇-二氯甲烷(V/V,1/99)为洗脱剂的前处理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0.01~0.05mg/kg,回收率89.2%~98.1%,相对标准偏差4.0%~11.3%,完全满足日常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测定抱茎苦荬菜药材中总黄酮和腺苷的方法。方法:采用UV—VIS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采用RP—HPLC法测定腺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XDB—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体积比为6:9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0nm,流速为1ml/min^-1。结果:腺苷进样量在0.072—3.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相对标准差(RSD)为1.35%。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适合测定抱茎苦荬菜药材中总黄酮和腺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