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马尾松全分布区64个10年生幼林种源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开花结实习性、干形等主要性状的分析表明,马尾松种源为纬向渐变型模式。用马尾松分布区划分的三个类型区:南亚热带西南区、中亚热带中-南区、中亚热带北部及北亚热带区材积生长数据,对幼林种源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选出了适合本省造林用的20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
油茶地理气候区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主成分分析法,将我国油茶产区216个测候站,按所选用的12项气候因子,作成分布序列,并利用测站在样品空间之分群,划定油茶栽培地理气候区。年均温、一月均温和夏季降水量之区域性变异,构成第一及第二主成分,为油茶地理气候区划分的基础。如此计分为北、中、中南、南、西五个大的栽培地理气候区。中区又以花期降水(构成第三主成分)这一因素,将湘西、黔东、鄂西南单独标出。北区属过渡的亚热带气候,中区属典型亚热带气候,中南区为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型气候,南区为高温高湿型南亚热带气候,西区为夏雨型气候。  相似文献   

3.
<正> “古蓬种源马尾松天然分布在我区忻城县古蓬镇一带,现有成林面积3万多亩。其地理位置是东径108°31′,北纬24°03′,海拔高138—220米,位于我区大明山东部的丘陵地,属南亚热带区域,由于长期的环境条件影响,使其形成了稳定的地理生态类型。我们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及种源对比试验,证明古蓬马尾松是一个较优良的种源。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分布在秦岭以南的15个省区。地跨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由于分布区内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相差大,差异极为明显。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研所组织全国进行种源试验,现将1979年全国各省提供的68个种源试验种子在我室分析情况加以整理,以供参考。一、情况  相似文献   

5.
介绍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树种及种源选择的研究,结果认为:在我国热带一北亚热带发展三种主要国外松,应根据各地区的地理位置、气温、雨量乃至海拔高度、立地条件,选择适地、适树、适种源进行引种。同时提出在我国热带及南亚热带沿海发展杂交秘,应采用正种加勒比松为母本和湿地松杂交组合;在中亚热带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湿地松×洪加松杂交组会为宜。此外,也应针对我国不同气候区及立地选出适合各地发展的优良杂交松,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2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12年生火炬松、湿地松7个试验点种源及树种对比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与地点互作用显著,但互作方差较小。根据种源的生长(高、径)和适应性(保存率、抗病虫害、耐寒等)选出L-9、6、10火炬松优良种源。这些种源均产自美国东南沿海,最适宜在我国中亚热带发展,其次为南亚热带;北卡州及内陆种源L-2,5,6生长快且较耐寒,适宜在北亚热带种植,湿地松种源间差较小,呈随机变异,  相似文献   

7.
一、江西森林植被的类型江西地处长江以南至南岭山地的中亚热带东部。亚热带常绿阔林是我省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它是几千万年衍生下来的一种顶极群落。此外,非地带性植被还有亚热带低山丘陵针叶林、亚热带灌木草丛等四个植被类型。赣南(江西南部)具有较多的南亚热带和热带区系成分(印度——马来西亚成分),  相似文献   

8.
南酸枣地理种源苗期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8个省(区)的26个南酸枣种源种子在浙江余杭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南酸枣的苗高,地径,发芽率和发芽株数4个苗期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均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南酸枣苗木高生长7-8月份为速生期,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79.0%以上,月生长高度在90.0cm以上,7月份和9月份以后苗高生长量分别只占总生长量的13.9%和7.0%,苗高和地径与种源地理纬度间呈弱度负相关,与经度间则分别表现出0.10和0.01水平的负相关。根据苗高和地径,采用独立选择法选择了南丹、华安、融安和贺州4个苗期较速生的优良种源。采用系统聚类法将种源划分为三大种源区:以南亚热带种源为主的速生种源区,以中亚热带种源为主的中速生长种源区和以中亚热带偏北种源为主的生长相对较慢种源区。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植被和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对该区的植物区系和植被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原生植被种类丰富,具有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区内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组成以热带-亚热带和热带成分为主,热带性分布的植物类群甚多,使得区内沟谷常绿阔叶林具有某些雨林特征,小型板根、茎花现象、附生植物、藤萝密布等随处可见,而在其它中亚热带地区这种现象很少见;保护区内的植被有8个类型,包括具有雨林特征的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山顶常绿阔叶矮林、崖壁常绿矮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竹丛、亚热带灌丛草坡等,以及假苹婆、榕树林等18个群系;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多样性植被类型具有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用材树种之一,生长迅速,材质优良,运输轻便,用途广泛。其分布区广,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遍及16个省区,横跨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分布区内气候、地貌、土壤等生态条件相差大,生态地理等条件的隔绝,造成种内随态、地理分布的变异,形成各种生产力很不相同的种源群体。种源试验是为了确定杉木各种源的适应力和生产力,为造林地区特别是新造林  相似文献   

11.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由于分布区内气候、地貌、土壤等不同生态条件的影响及地理、生殖隔离等原因,致使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有遗传差异的种群.为了发掘利用杉木地理生态遗传差异,以便为当地栽杉选择适宜的优良种源、并科学地划定调种范围提供依据,近年来,我们对南方10省、区20个产地杉木种源进行了育苗造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材料来自南方10省、区重点产杉区20个产地母树林中一般正常结实的种子.地理分布范围为北纬22°10′—31°55′,东经102°08′—118°21′.海拔高变幅为190—1900米.其中有4个南亚热带种源,11个中亚热带种源,4个北亚热带种源,1个西南高原季风亚热带特殊气候生态型种源.对照为句容种源.  相似文献   

12.
银合欢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年引入11个种源的银合欢,在南亚热带云南景东育苗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银合欢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其中勐腊、元谋、元法种源生长较好,东扑硅K×1、K×3C显示了抗逆性强的杂交优势,为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推广栽培银合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林木生物量受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同一树种在不同区域内水热因子的变化也可能会影响树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关系。选择南方150棵马尾松为研究对象,采集样木所在的空间位置(经度、纬度)、年均温度、年均降水、胸径、树高等相关因子,测定树干、树皮、树枝、树叶、树根各器官生物量。运用方差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内马尾松各器官生物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利用变异系数探讨了不同气候带马尾松生物量对水热变化敏感程度的器官差异和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马尾松各器官生物量对温度升高的敏感程度表现为根最高,叶最低,按大小顺序为根枝皮干叶;各器官生物量对降水增加的敏感程度表现为皮最高,干最低,按大小顺序为皮枝叶根干。(2)马尾松生物量对温度和降水变化的敏感程度的区域差异明显,空间上呈现出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从北往南敏感程度逐渐减小。(3)胸径和树高因子均与各器官生物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胸径对各器官生物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接近于1(P0.001),树高通过胸径影响生物量的间接通径系数接近于1。  相似文献   

14.
13年生加勒比松种源生长、选择及材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雷州半岛加勒比松种源试验共有三个变种9个种源,用湿地松作对照,13年生种源试验表明在我国热带沿海地区(雷州半岛及海南东部)应发展正种加勒比松,因它生长快,干通直,无严重病虫害,抗风力较强,可在沿海沙地及砖红壤上生长,其木材密度(4539公斤/立方米)超过其它两个变种,为优良纸浆材及建筑材树种。洪都拉斯加勒比松不适合在我国热带沿海地区发展,因其幼树病虫害严重,保存率低,抗风力也较差,但可在我国热带及南亚热带内陆地区发展。湿地松不适合在此地区(热带及南亚热带)发展,其生长远较加勒比松差,但抗风力较强,干通直,木材密度高可作杂交松亲本。巴哈马加勒比松可在南亚热带中性土上扩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我国湿地松分布区内222个气象站点的10a气候资料的平均值,用主成分分析法,将湿地松栽培区划分为4个立地气候区,即:Ⅰ.南亚热带、热带沿海立地气候区;Ⅱ.中亚热带丘陵立地气候区;Ⅲ.暖温带、北亚热带丘陵、平原、岗地立地气候区;Ⅳ.湘、鄂、川接壤山地,四川盆地,黔东南立地气候区.再在各气候区内实测有代表性的8~10a的湿地松标准地171块,分别采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证实各气候区内湿地松生长差异.这4个立地气候区可作为湿地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立地质量评价等经营数表编表单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江宁县东善桥林场用引进杉木的37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子代和9个种源17个优树子代实生苗营造试验林。7年生时调查,其杂交子代比同龄母本生长好,蓄积比母本大0.22%~258.9%,比对照(混系苗造林) 大78.9%~434.5%。方差分析结果,从中选出E_1、D_1、A_1、44、42、49号6个优树子代。它们具有生长快、干形好、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等特点。另外还证明,用北亚热带种源作母本,中亚、南亚热带种源作父本进行杂交,其杂种后代具有较强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地带的划分与气候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地跨三个地带,不宜笼统称为亚热或南亚热带。应根据桂北、桂中和桂南的不同地域,分别称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正确理解地带的划分,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前提。既有利于气候资源的高效利用,又有利于服务广西农业产业规划、结构调整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8.
调查不同地理种源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球果被害率,以及主要害虫球果尺蛾Eupithecia abietaria和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的虫口比例。按虫期与被害部位,选取南亚、中亚和北亚3个地理种源的红松,分别测定健康与被害红松韧皮部和球果的单宁、总酚和黄酮含量,分析次生代谢产物与其抗虫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亚的红松球果被害率显著高于南亚和北亚种源,其球果中球果尺蛾和果梢斑螟危害率与后2个种源的差异显著;3个种源健康样本韧皮部与球果的单宁和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受害后3种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健康红松不同部位3种次生代谢产物均与其被害率呈负相关,其中韧皮部的单宁含量、球果的单宁和黄酮含量在0.05水平与其被害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对华安贡鸭山植物区系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贡鸭山j幢物种类丰富,计有维管束植物120科273属428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科33属45种,裸子植粝5科7属7种,被子植物93科233属376种;植物区系成分复杂,联系广泛,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属、种分别占其总数的53.48%和56.78%。但也含有不少温带成分,随着海拔的升高,热带亚热带成分有所下降,而温带成分则趋于上升,其植被为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20.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云南高原上位,位于北纬21°9’——21°15’,东经97°30’——106°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海拨多在3000米以上,梅里雪山最高海拨达6740米,东南部的河口县的南溪河与红河汇合处海拨只有76.4米。云南地貌分为三种类型:即山地、高原和盆地(云南叫坝子)。云南的气候带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云南森林的水平和垂直分布与热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密切相关。在北热带分布着以云南龙脑香、望天树为代表的热性阔叶林;南亚热带分布着以刺栲、印度栲、红木荷为代表的暖热性阔叶林,以思茅松为代表的暖热性针叶林;中亚热带分布着以滇青冈、元江栲为代表的暖性阔叶林,以云南松、滇油杉为代表的暖性针叶林;温带分布着以云南铁杉、高山松、华山松为代表的温凉性针叶林,以槭树为代表的温凉性阔叶林;寒温带分布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