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紫云英——根瘤菌共生系统中,根瘤的固氮活性与根瘤中含菌组织和类菌体的发育呈正相关。当瘤龄3天,含菌组织约占根瘤细胞10%左右时,即出现微弱的固氮活性。随着根瘤和其中类菌体的发育,根瘤固氮活性逐渐上升。温度和光照影响根瘤类菌体的发育和固氮活性的变化。越冬期紫云英生长停滞,根瘤固氮活性维持在50—70 n mol N_2/克鲜瘤/分的低水平上。翌春气温回升,根瘤和其中类菌体继续发育。至4月下旬紫云英进入盛花期,瘤龄达180天以上的早期根瘤衰败,类菌体自溶,固氮活性消失。此时主根下部和侧根上的中期根瘤承接了主根基部早期根瘤的作用,根瘤固氮活性达184 n mo1 N_2/克鲜瘤/分的最高峰。5月初紫云英生长进入结英期,植物营养主要运向豆荚,根瘤固氮作用缺少能源,固氮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光照强度对大豆根瘤固氮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的光合产物运向根瘤的数量和根瘤菌固氮作用的能源供应。减弱光照,就降低大豆的结瘤率和根瘤的固氮活性。光照强度从2.6万Lux降至2万Lux,根瘤固氮活性的降低率很小;从2万Lux下降至1万Lux时,降低率逐渐增大;从1万Lux下降至0.2万Lux,根瘤固氮活性直线下降。光照强度在1万和0.2万Lux时,根瘤固氮活性分别为光照2万Lux时的87%和30%左右。大豆盛花期是根瘤固氮活性最高时期,减弱光照,根瘤固氮活性的下降率增加。大豆与禾谷类作物间作,要为保证大豆健壮生长所需适宜的光照强度而规定作物间的行距和株距。  相似文献   

3.
对1年生桤木种源/家系苗期的根瘤固氮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桤木苗期的根瘤鲜质量、固氮活性、固氮量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根瘤个数种源间差异不显著,种源内家系间差异极显著。根瘤个数、根瘤鲜质量、固氮活性和固氮量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1760、0.9172、0.1199、0.1896。揭示出根瘸鲜质量为高度遗传,而其它3个性状属于弱度遗传。根瘤个数、根瘤鲜质量、固氮活性、固氮量4者相互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揭示了在固氮能力的4个性状中,仅需根据固氮鲜质量这一性状,就可评判出综合固氮能力的高低,简化了固氮性状选育的内容和过程。苗高、根瘤鲜质量、固氮活性和固氮量与EGA的正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呈以经度为主的梯度变异。综合考虑固氮效应及苗木生长量评价的生态环境效应的选择指数,认为适宜于生态环境林的优良种源是四川泸定、金堂和邛崃,根瘤鲜质量、固氮酶活性、固氮量的遗传增益分别为5.14%,1.56%和8.15%。  相似文献   

4.
印度豇豆根瘤发达,在我们的试验条件下,平均每株植物的根瘤粒数可达66个,一般密布于侧根上部。主根上的根瘤较大,但数量少。侧根上的根瘤不仅数量多于主根上的,而且其固氮活性也较高。印度豇豆生育早期根瘤的固氮活性较低,分枝盛期根瘤数量和固氮活性都显著增加,开花期,特别是开花盛期固氮活性最高,结荚后固氮活性明显下降。经测算,每亩柑桔园中如套种30815株印度豇豆,从5月11日(分枝初期)至7月8日(第一次割青)的两个月期间内,每亩印度豇豆根瘤固定的氮素约为5.91公斤(折合硫酸铵27.8公斤)。印度豇豆作为果园复盖绿肥,每年可割青2~3次。试验结果表明,印度豇豆根瘤发达,固氮能力强,抗逆性大,适应性广,生长迅速,枝叶茂盛,是新垦果园改良土壤的优良先锋作物。  相似文献   

5.
羊奶果的共生固氮及氮素的运转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羊奶果根瘤的固氮、吸氧、防氧保护及固氮产物的运转进行研究。羊奶果是热带植物,离体根瘤固氮活性在25-30℃时最高,且在离体3h以内无显著变化;35-40℃的高温对根瘤吸氢活性有促进作用,离体根瘤的吸氢活性可保持6h 以上,低温对固氮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羊奶果为酰脲型植物,根、根瘤和木质部中都含有大量的尿囊酸,酰脲含量均占氮化合物总量的50%以上,说明它的根瘤和根都能将氮素转化成酰脲并经过木质部 向上转运,还有部分氮素通过丝氨酸、蛋氨酸为主的氨基酸形式运输。根瘤中未检测到血红蛋白,但有较高含量的SOD、ASA和GSH.  相似文献   

6.
吴静  李春俭 《北京农业科学》1998,16(5):27-30,35
本文通过分根试验研究了缺硼对大豆Bragg.cv「Glycine max(L).Merr.」的生长和根瘤固氮活性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在无硼营养液一侧的根系出现缺硼症状,根瘤数和根瘤固氮酶活性下降,而且其根瘤结构也被破坏,而生长在加硼一侧的根系和根瘤生长都正常;分根试验的整个地上部生长也正常。这些结果说明了缺硼条件下,根瘤数和根瘤固氮活性的下降并不是由于植物生长不良引起的,同时也说明了硼对根瘤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我们曾用乙炔还原法研究了几种豆科绿肥的固氮活性,发现固氮活性的高低与根瘤数量、着生位置以及形态有着密切关系。根瘤形成是根瘤菌生长繁殖和它们生命活动的结果。在农业上,往往通过接种菌剂来增加土壤中的根瘤菌数及提高其结瘤率,达到增产的目的。可是,土著根瘤菌对接种的高效  相似文献   

8.
研究大豆氮素营养过程和估价根瘤氮的作用,以及估算固氮量时,必须了解大豆根瘤固氮活性动态的规律。对于大豆根瘠固氮活性的季节动态,已为众多研究者所重视(Lawn1974,Klucas 1974;Harper 1974;Thibodeau 1975,Weil 1975;Skrolets 1978;Wych 1978,Sung 1981)。他们的研究认为,大豆植株早期固氮活性较低,随之明显增高,开花之后达到高峰,一旦进入鼓粒期就显著下降。他们并把这种陡坡式的下降,归结于发育中的籽粒与根瘤间对有效光合产物的竞争(Lawn 1974)。Mague(1672)曾报导田间大豆的乙炔还原率有明显的日变化,其活性高峰出现在下午5时。Sloger(1975)指出固氮活性的日变化和根瘤呼吸是相似的,并取决于日辐射,整个采样期间的平均比活性在下午2—4时最高。  相似文献   

9.
氟磺胺草醚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与碳代谢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用氟磺胺草醚对大豆茎叶进行处理。测定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叶片光合速率、根瘤细胞浆中蔗糖含量、根瘤蔗糖合成酶活性的相关性,揭示氟磺胺草醚抑制根瘤固氮酶活性与碳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用氟磺胺草醚处理茎叶后,固氮酶活性、光合速率、根瘤细胞浆蔗糖含量、根瘤蔗糖合成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氟磺胺草醚的用量为337 g a.i./hm~2时,14、21 d后固氮酶活性与叶片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7、21 d后固氮酶活性与根瘤蔗糖合成酶呈显著正相关;氟磺胺草醚的用量为675 g a.i./hm~2时,28 d后固氮酶活性与根瘤细胞浆中蔗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施用氟磺胺草醚后,大豆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根瘤中同化产物供应不足是根瘤固氮酶活性受抑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盆栽试验表明:铬使大豆叶内可溶性糖、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使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高浓度的铬可使大豆的根和叶出现受害症状,植株矮化,生育期延迟,光合生物量和产量下降。大豆结瘤与固氮对铬的反应十分敏感,铬使结瘤数减少,根瘤重下降,使根瘤内的蛋白质含量提高,豆血红蛋白含量减少;铬还使单株固氮酶活性(乙炔还原法测定)显著降低,用高浓度铬处理者克瘤固氮活性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经一年的~(15)N 框栽和田间试验证明,在气候干旱的条件下,单施氮肥增产效果不明显,在水分适宜的框栽条件下有一定增产作用。但单施氮肥过多(N_(15+45)),影响根瘤着生。在少量氮肥基础上施用钾肥对大豆生长、根瘤着生、抗逆性和产量都有明显效果,并提早成熟4—8天,这对我省防止早霜为害具有重要意义。氮钾肥配合对两品种大豆平均增产17—32%。  相似文献   

12.
1983—1986采用盆栽的方法对九个不同类型的品种和品系及七个组合的大豆材料进行了根量、瘤量、瘤数、固氮酶活性的分析研究,所测的资料表明,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在不同的生育期中其根部性状表现有较大的变异。育成品种和双亲在所测定的根部性状方面是遵循数量性状的遗传动态而表现的。在今后的大豆育种工作中,不但要注意对材料的地上部分性状的选择,而且可以按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来对双亲的根部性状进行选配及杂种的选择。从而更有利于创造出综合性状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据1983-1985年在黑龙江省45个县,(市)792个试验点,6种土壤和14个大豆品种的小区试验和大面积试验证明:大豆接种根瘤菌比不接种平均增产11.2%,每公顷增收大豆241.5公斤。5年(1983-1987)累计应用面积已达31.5万公顷。由于大豆接种根瘤菌增加了大豆的结瘤数和根瘤重、植株鲜重和干重、植株含氮量和根瘤固氮酶活性,从而提高大豆产量和籽实蛋白质含量。本文研究了大豆接种根瘤菌的有效性与土著根瘤菌生态分布(以大豆自然结瘤性状C值、接种回收率为指标),大豆品种对根瘤菌的选择性,土壤化学因子(N.P.K.DH.有机质)的相关关系以及与化学肥料(磷酸二铵)、微量元素肥料(钼酸铵),VA菌根真菌的联合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4.
大豆共生固氮与叶片全氮含量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在不同配比的NO3- -N与NH4 +-N下大豆根瘤的生长及根瘤固氮酶活性和叶片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7种配比的NO3- -N与NH4 +-N均降低根瘤鲜重 ,抑制根瘤固氮酶活性 ,但提高叶片全氮含量。叶片全氮含量与根瘤鲜重、根瘤固氮酶活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期施用氮肥对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框栽的培养方法,设置同一氮肥水平,按不同生育时期施用,对大豆植株生长过程中根瘤固氮酶活性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减少基肥的施用可以降低对根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使得固氮酶活性峰期后移,延缓后期大豆根系及根瘤的衰退,促进生长后期养分积累及干物质积累,促进成荚、鼓粒,产量比一次性施肥有所提高。鼓粒初期追施氮肥较一次性施用氮肥产量提高3.33%,在花期和鼓粒期追肥及荚期追肥增产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在蓝藻(Anabaena)7120固氮反应系统中添加NaHSO_3后,其光下吸氧量减少,固氮活性增强。受NaHSO_3影响的蓝藻固氮活性有如下几个特点:(1)在氮饥饿条件下供给CO_2时的增高幅度加大;(2)对氧的敏感度减小;(3)得到氢的支持和其受氧伤害时的保护作用增大;(4)忍受氮抑制的浓度增高;(5)光强增高时的固氮活性增大,光强减弱时则有些下降。不同生理条件下受NaHSO_3影响的蓝藻光下吸氧量与其固氮活性大小变化呈现负相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李慧  丁伟  姜俊凤  王怀彪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9):4173-4178
【目的】探索咪唑乙烟酸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关键机制,为解决咪唑乙烟酸长期大量应用对根瘤固氮的毒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对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影响与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根瘤类菌体和细胞浆中氨含量的关系。【结果】咪唑乙烟酸施用后21 d内,固氮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112.5和225.0 g a.i./hm2施药量下,对豆血红蛋白含量的抑制峰值分别出现在第7、14天,抑制率分别为30.52%和35.41%,抑制作用分别在第21、28天得到解除。根瘤类菌体中氨含量抑制峰值均出现在第14天,抑制率分别为35.33%和48.96%,第28天氨含量均恢复正常。细胞浆中氨含量显著增高,且分别在第 21、28天恢复正常。【结论】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后,豆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是导致固氮酶活性降低的1个重要原因,同时细胞浆中氨积累也造成了对固氮酶活性的反馈抑制。  相似文献   

19.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对大豆根瘤性状和固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中大豆生物量积累、根瘤特性、固氮酶活性和植株酰脲含量与固氮能力间的关系,明晰套作根系固氮能力的变化规律,为筛选适宜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的大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结瘤大豆NTS1007及其亲本BRAGG和本地耐荫大豆南豆12三个结瘤特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传统挖掘法挖根考察根瘤生长特性,并对玉豆带状套作下的大豆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积累、根瘤固氮酶活性和植株酰脲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与单作相比,玉豆带状套作下大豆植株生物量显著下降,地下部(33.15%)较地上部(20.84%)下降更为明显,根瘤生物量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共同调控(R2=0.613、0.916);大豆根瘤数目、单株瘤重和酰脲含量均显著下降,根瘤数目与地下部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R2=0.813);单位重量和单株固氮酶活性均显著下降,在达到峰值后下降速度均小于单作;单株固氮酶活性增长速率最快的时间滞后于单作。不同结瘤特性大豆对玉豆带状套作的响应不同,玉豆带状套作下NTS1007单株根瘤数目最多,但与单作相比其降幅最大(52.42%),BRAGG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根瘤重量下降幅度最大(37.73%、31.28%、43.25%),南豆12的根瘤数目、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根冠比的降幅均为最小(40.12%、10.17%、19.83%、10.41%);玉豆带状套作下NTS1007的单株固氮酶活性和单位重量酰脲含量降幅最大(64.41%、21.72%),BRAGG的单位重量固氮酶活性降幅最大(24.16%),南豆12的单位重量和单株固氮酶活性、单株酰脲含量均表现为最高,且降幅最小(10.01%、45.81%、17.88%)。【结论】玉豆带状套作显著降低了大豆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和根冠比,减少了单株根瘤数目,降低了单位重量根瘤和单株固氮酶活性,抑制了大豆固氮能力的发挥。但生殖生长后期固氮能力下降速度低于单作,这有利于套作大豆籽粒蛋白质的积累。不同结瘤特性大豆对套作的响应不同,强结瘤大豆NTS1007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地下根瘤形成对套作环境反应敏感,南豆12则对玉豆带状套作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严君  韩晓增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0):1929-1938
【目的】大豆结瘤固氮和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同,实际上是由于大豆共生固氮系统及其根系系统对土壤无机氮浓度的感知不同造成的。通过对不同土壤无机氮浓度下大豆结瘤、固氮及产量影响的研究,探索能提高大豆产量、结瘤和固氮的土壤无机氮浓度,即掌握土壤无机氮浓度与大豆共生固氮和产量的数量关系,为调控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时期、预测氮肥对大豆共生固氮能力和产量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土培试验方法,分别在第一片复叶充分生长(V2期)、始花期(R1期)、始荚期(R3期)和始粒粒(R5期)一次性施用不同量的氮肥,从而形成不同无机氮浓度的土壤。利用获得的不同无机氮浓度土壤为供试土壤,对各生育时期根瘤数量、干重和固氮酶活性及成熟期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调查,明确大豆根瘤固氮和产量对土壤无机氮浓度的响应,掌握土壤无机氮浓度与氮肥及与大豆固氮和产量的数量关系。【结果】不同时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处理下的根瘤干重、数量和固氮酶活性均随着大豆生育时期的推进在R4期时达到最大值。R6期时大豆平均根瘤干重、数量和固氮酶活性均表现为:V2期>R5期>R3期>R1期,较CK处理根瘤平均干重分别下降15%、18%、17%和32%;根瘤数量下降13%、18%、19%和20%;固氮酶活性下降19%、22%、23%和32%。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无机氮浓度与R6期大豆根瘤干重、数量和固氮酶活性间均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即土壤无机氮浓度越大对根瘤干重、数量和固氮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越大。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R1期>R3期>V2期>R5期。除R5期不同土壤无机氮浓度处理与CK处理间的生物量和产量差异不显著外,V2、R1和R3期不同土壤无机氮浓度处理,均显著地促进大豆生物量和产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处理均以N3和N4处理的生物量、株高、株荚数、株荚重、株粒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V2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对大豆固氮能力和产量的影响最大,而R1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最大。不同生育时期不抑制大豆固氮同时还提高大豆产量的土壤无机氮浓度不同:V2期土壤无机氮浓度达到135.8 mg•kg -1;R1期土壤无机氮浓度为58-91 mg•kg-1;R3期土壤无机氮浓度为29.4-62.8 mg•kg -1;在R5期土壤无机氮浓度达到102.3 mg•kg -1。【结论】大豆对氮肥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土壤无机氮浓度的大小,而土壤无机氮浓度大小的调节,除了与氮肥施用量有关外还与大豆的生育时期有关系,可以根据农业生产和科学试验的需要进行调节。其中V2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对大豆根瘤数量、干重和固氮酶活性的影响大于其它生育时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处理;而R1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对大豆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大于其它生育时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