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717-12718,12724
根据2007~2010年江苏省县域的经济金融数据和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数据,分析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后新型金融机构进入对原有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促进了原有的金融机构增加对小企业的贷款比例,但是对农户贷款增加的效应并不显著.可见新型金融机构与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主要在小企业领域,对农户的金融支持相对不足.应通过构建新型金融机构农户贷款的风险补偿与分散机制、创新适合农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建立并完善金融制度基础设施来加大其对农户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6年陕西省蓝田县227个样本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双栏模型(double-hurdle model)探究农户社会网络、经济特征对其正规金融贷款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社会网络中,亲缘型社会网络显著负向影响农户正规金融贷款获得概率,交易型社会网络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正规金融贷款获得概率。在经济特征中,种植面积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正规金融贷款获得概率和贷款金额,总收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正规金融贷款金额,固定的经济来源显著负向影响农户正规金融贷款金额。鉴于此,在农户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困难、非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政府应增加政策性贷款的推广范围和推广力度,努力完善非正规金融体系,正规金融机构应在合理的贷款风险控制下创新农村贷款形式。  相似文献   

3.
从金融机构结构、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空间结构看,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仍然是农村金融的主体,但是农村合作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保险公司等多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农村金融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农业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成为除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三大主力外的有益补充,金融要素空间上出现“中部塌陷”特征。改进生产函数,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显示,湖南省农村金融规模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金融机构组成结构的多元化、农村信贷市场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湖南农村经济增长,而金融要素从集聚向发散的空间结构转变不利于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基于交易成本视角分析不确定性是正规金融制度安排下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高交易成 本产生的原因。而金融联结通过融合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规模优势和乡村中介组织的地方信 息的优势、担保优势、交易成本的优势互补而得以将金融机构贷款有效投入到农村市场。因此, 通过金融联结的农村信贷制度的创新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形成有效的治理结构来降低林权抵押 贷款的交易费用,进而缓解林农的信贷约束。这对于推动林权制度改革, 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 可持续发展是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财政部近日印发《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从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方面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方面,《办法》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3%的部分,财政部门可按照不超过2%的比例给予奖励。对年  相似文献   

6.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新疆能源产业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新疆金融发展与能源产业发展之间存在一个长期均衡关系。从误差修正模型看,短期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将引起能源产业总产值的同方向变化,短期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增加1%,能源产业生产总值相应增加1.140934%。  相似文献   

7.
互助资金有效缓解了广大农户发展生产所面临的"贷款难"问题,但有限的财政资金无法覆盖所有贫困村。为了合理选择互助资金试点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对我国辽宁、山东、江西、安徽、云南和贵州6个省的24个村展开调研;通过Logit模型和Heckman模型分别对农户选择互助资金贷款的意愿和实际利用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正规金融会通过影响农户贷款可得性进而对农户利用互助资金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具体而言,正规金融机构距离远、信贷价格高会抑制正规金融贷款可得性,但会促进农户对互助资金的利用。政府在选择互助资金试点时应重点关注与正规金融机构距离远,以及正规金融信贷价格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着严峻的资金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弱质性、农村信贷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合作社融资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对农村金融的过度管制、缺乏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致使金融机构向合作社贷款的风险较高,进而加大了合作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难度。因此,适宜的金融支持也就成为推动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关键。针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阻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因素,对合作社金融支持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分析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以促进政府、金融及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协调,全力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从而实现林业经济和金融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俊  黄朝勃  朱龙章 《农林科学实验》2014,(12):194-194,204
介绍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分析林扭抵押贷款的风险,以促进政府、金融及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协调,全力,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从而实现林业经济和金融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立适应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制度,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从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角度,探讨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农村金融组织和服务体系、农村金融保障制度、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和民间金融业等4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小额信贷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入到我国后,在解决贫困农户融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小额信贷业务不断拓展,资金量逐渐增多,信贷风险也随之加大。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和信贷机构破产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信用风险。利用层次分析法从贷款农户角度对宁夏小额信贷信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研究,根据相关资料构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数学统计方法得到信用风险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顾福珍  王吉恒  房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56-10657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基于区域差异、经济活动内容与规模的差异等,分析了我国不同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不同类型的金融需求主体,在金融需求上具有多元性、层次性的特点,需要不同的信贷方式和信贷机制进行满足。基于此,提出了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差异化发展的定位选择:村镇银行应该主要设立在中西部地区以及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域,主要扶持维持型农户、市场型农户和涉农中小企业,积极创新贷款品种;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可设立在具备发展潜力,经济与金融缺乏协作地区,立足于个体经营者、微小企业和农户,不断探索贷款品种和方式的创新;在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和相对闭塞的边远地区,适宜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主要服务于农户和微小企业,尤其是贫困农户,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并积极开展业务咨询服务,帮助社员脱贫增收。  相似文献   

14.
肖黎  刘纯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89-19191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2003-2007年湖南农业信贷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农业信贷与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很高的灰色关联度,但湖南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业信贷严重不足。提出了建立多元化的金融组织、发挥商业银行在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农业发展银行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功能、改革农村信用社、重视非正规金融的作用和探索面向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涉农正规金融机构行为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体系中,正规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存在着相异利益诉求,但是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占优于正规金融机构,结果导致地方政府经常对地方正规金融机构施加影响,从而改变农贷资金方向;正规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应付地方政府的"干预",另一方面又要拓展自己的业务空间,从而形成了地方政府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博弈。由于正规金融机构处于博弈的次优状态,因此,正规金融机构只有凭借相关法律制度与地方政府进行博弈,博弈的实质进而演变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作为唯一一个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省份,其农村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对全省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我省农村的经济基础较城市薄弱,个人的金融业务规模相对较小,由于大量不规范的金融活动的存在,也使得我省农村金融存在着农村信用体系的缺失、资金外流加剧、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重塑农村信用体系、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内控制度等一系列对策,改善我省农村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对农户资金需求的满足情况,利用宁夏同心县、平罗县两地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双变量Probit模型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可得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市场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下,农户和农村金融机构参与业务积极性较强,贷款可得性较高;2)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可得性与年龄增长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3)供养比、现金/储蓄、生产支出越高的农户参与贷款可得性越低;家庭土地价值、农业收入、非金融资产总值越高、交通越便利,农户贷款可得性越高。因此,为提高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可得性,应考虑当地金融与信用环境,优先采用市场主导型模式;合理设计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评估方案;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满足农户多层次的贷款需求。  相似文献   

18.
资本监管是银行业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而银行资本在维持稳健经营和承担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银行信贷构成了实体投资的主要来源,银行信贷规模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造成经济的波动,侵害宏观经济增长。对我国银行业2003~2012年的情况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监管压力增大会导致资本不足,银行信贷规模减少,当期监管压力值对当期信贷规模的作用比滞后一期监管压力值对当期信贷规模的作用更大一些。信贷规模对GDP的冲击效应是正向的。银行业资本监管压力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效应一般持续8个季度,这种负面影响在经济衰退时期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整体把控,分析了重庆市的农村金融组织的总体情况,运用一般分析与个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重庆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这3种主要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类型发展情况及面临的问题,从政府、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农村村民3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政府应着力于政策与法律约束建设,帮助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创新业务活动,并相应加大扶持与宣传力度;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应着力创新自身业务形式,提高内部结构的优化,利用人力资源与自身优势吸引商机,注重盈利性与社会性的协调发展;农村村民也应该提高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信心与支持度,促进其规模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实施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已经有5年。在实施的过程中,同以往其他贷款一样,出现了呆帐、坏帐、道德风险和产业风险测算不准、信用调查不实和评级不准等问题,不仅造成了信用社的贷款风险过大,而且也使农户贷款愈加困难。及时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信合保险这种新的金融实体,通过开展信合保险,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而且对改善农户生活水平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开展信合保险也能健全农村的信贷保险机制,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