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林业碳汇是缓解气候变化问题重要途径之一,林农参与林业碳汇意愿对碳汇经营具有根源性的影响。本研究将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要素社会信任纳入TPB理论当中,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和平县的206位林农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社会信任对林农参与意愿存在正向驱动作用;主观规范通过林农参与态度直接或者间接驱动林农参与意愿;知觉行为控制通过林农参与态度间接驱动林农参与意愿,对林农参与意愿不存在直接驱动作用。研究结论为促进林农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提供了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江西省17县753户林农为例,首先通过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林农退"商品林"还"公益林"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再构建ISM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结构关系。结果表明,政策接触能力、政策落实情况、补偿的标准、政策了解程度、补偿标准了解程度、补偿标准满意程度对林农退"商品林"还"公益林"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林地经营规模、经营资金畅通性对其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显著影响因素中,林地经营规模是表层直接因素;补偿标准满意度、政策了解程度、补偿标准了解程度、经营资金畅通性是中层间接因素;政策接触能力、政策落实情况、补偿的标准是深层根源因素。基于三个层次分别提出了促进林农退"商品林"还"公益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唐洪松 《绿色科技》2022,(4):255-258
由于游客低碳消费意愿对推动旅游业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四川省410个游客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Ordered Logistics模型探析了互联网对游客低碳消费意愿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频率显著正向影响游客低碳消费意愿,且环境感知、环境沟通和环境知识对游客低碳消费意愿也有正向促进作用;互联网使用频率通过环境感知、...  相似文献   

4.
王少莹  陈昕  杨敏  冯晓  李泳兰 《技术与市场》2022,(4):140-145,151
基于TAM模型理论,构建消费者对微信网络营销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并进行问卷调查,有效样本量1091份.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的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精准性都会对中间变量认同度产生正向影响,从而正向影响微信网络营销使用意愿;而用户对微信网络营销的认同度并未受到感知干扰性、感知风险性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得林农成为了林业发展的重要主体。林农是否有意愿投入用材林,是决定今后木材供需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利用调研得到的325户有效数据,建立logistic模型,通过统计软件SPSS11.5回归,分析影响林农投入用材林的重要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军 《安徽林业》2015,(2):29-33
本文以森林保险及需求意愿等为理论基础,定性分析了农户对森林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以辽宁省本溪县2个乡6个村的60位农户为调查对象做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对本溪县林农森林保险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溪县林农家庭决策者的受教育程度、林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对森林保险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拥有商品林对森林保险的需求呈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对森林保险的需求意愿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中,林农是补偿实施的主体,其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绩效和持久性。安徽省集体林区承担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2003年开始实施森林生态补偿。通过实地调研,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安徽省集体林区林农对森林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影响显著的因子主要有4个:林农对补偿额度的评价、林农家庭年林业收入、补偿是否改善林农生活水平以及没有补偿时林农生活水平变化的影响。基于此,提出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提高林农参与意愿的措施,为进一步完善安徽省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调动林农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建设积极性、实现森林碳汇项目建设既定目标、加快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对策参考。【方法】基于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397户参与林农的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现阶段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参与土地面积、家庭收入水平、前期收益满意度、后期收益预期、政府扶持力度、林业信息获取难易、道路交通状况等变量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年龄、兼业化程度和项目组织模式变量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就造林实体(企业)而言,应从实行区域、土地和人口多重瞄准,因地制宜遴选优化项目组织模式,兼顾林农项目前期和后期收益均衡等方面完善收益激励机制;就政府而言,应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林业信息发布和灾害预警机制,财政扶持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完善政策保障制度,以促进森林碳汇项目可持续发展,实现气候改善、生态繁荣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基于陕西省4个县855户农户调研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政府扶持下农户参与防治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政府扶持分为组织社会化专业队及农户自发参与给予政策鼓励两种模式,对于生计状况较好、森林依赖度较高且感知到病虫害损失、对政府管理及村庄生活较满意的林农更有意愿参与防治,从而提出结合扶贫项目,完善社会化防治模式,提供生态药物等政策性建议,实现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率的同时,改善农户生计。  相似文献   

10.
基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辽宁省12个县(市)409户林农的抽样调查数据,针对农户林地流转意愿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建立农户综合流转意愿模型、流入意愿模型与流出意愿模型,定量分析农户林地流转意愿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林龄对农户流入意愿和流出意愿均具有显著影响;林种、流转林地难易程度、是否知道林地流转服务中心对农户林地流入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人数、是否有林业收入、资金获取难易程度、非农林收入、流转期限长短对农户林地流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分别对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研发了集体林权改革综合评价和动态信息反馈系统;应用"GPS、RS、G IS"技术,通过SPOT5遥感影像实例分析了福建邵武林改后的资源状况;调查分析了林改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变化,调查分析了林农对林改的评价和政策意愿;通过主成份分析、建立综合模型、判别分析,研究了林改对林农家庭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广西3县7个村镇334户林农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对广西林农认知和参与林业科技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权改革后的广西大多数林农拿到了林权证,80%以上的林农关注过乡政府或村委会承办的林业知识宣传栏,但仅有47.6%的林农在分到林地后接受过林业知识或技术培训,43.4%的林农接受过林业专家的林业科学技术指导;另外,通过林农林地拥有量与愿意参与林业科技服务活动的相关性分析后发现,林地较多的林农需要科技服务的意愿要强于林地较少的林农,林地越多的林农进行经营管理的活动就越多。由此可知,广西林农对于林业科技服务的认知和参与程度还不是很高,有待相关管理部门和研究学者进一步研究,找寻其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决策需要以教育为基础,了解影响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行为参与意愿的因素对未来制定有效气候变化政策至关重要。为此,在全国范围内的12所学校开展了调查,基于1168名青少年的调查问卷,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和中介模型探讨了青少年对气候变化的情感感知对其行动参与意愿的内在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影响青少年行为参与意愿显著的直接因素,而对气候变化的怀疑度及地方危机感知对其行动意愿具有间接作用。今后应注重培养青少年对气候变化情感参与,进而提高青少年减缓气候变化的行为参与。此研究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及气候变化教育的开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农户对不同林业经营形式的选择一直是林业经营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本文基于福建省842个样本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多元 Log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选择单户经营、联户经营及股份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林业生产经营水平、政策制度及采伐指标申请3个因子占总方差的72.21%。回归结果显示,对农户不同林业经营形式选择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农户受教育水平、林地分散程度、采伐指标获取难度、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林业生产经营水平、家庭劳动力数量、政策制度等对农户的选择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要充分尊重林农意愿,同时因地制宜地引导林农选择适合的经营形式,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林业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整合型技术接受理论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经营主体集约化技术采纳行为的内在影响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依据聚类划分的高禀赋与低禀赋两类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异质性主要体现在自评健康情况、技术感知等方面,高禀赋经营主体的社会影响和促进因素、低禀赋经营主体的努力期望和绩效期望均会影响其采纳行为,低禀赋经营主体对社会长远利益的衡量弱于高禀赋主体。最后,提出建立政府+经营主体+企业的1+m+n合作模式,发挥高禀赋经营主体在新型干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模范作用,带动易受努力期望影响的低禀赋经营主体等政策启示,以驱动集约化加工方式的采纳与普及,缓解职工生计难题。  相似文献   

16.
在林业融资的过程中,金融部门慎贷、惜贷现象非常突出,从而导致林农的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对林业生产活动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结合2005年对福建永安市林农信贷状况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林农信贷约束的林业特质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利率对林农的信贷约束有显著的影响外,森林保险的参保状况、林权证和采伐证的拥有情况是林农信贷约束的显著特质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社区居民的接受意愿及程度是国家公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的399份有效问卷为基础,采用logit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居民支付与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同类型国家公园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的明确和政策的施行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居民作为受益者和受偿者,对国家公园治理的支付意愿至少为每人每年95元,受偿意愿至少为每人每年2018元。同时对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对公园了解程度以及政策宣传力度等正向影响支付意愿,反向影响受偿意愿;年龄则是反向影响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因此要加强当地居民生态环境教育和政策宣传力度,改革生态补偿机制,试行多元化生态补偿模式,逐步完善国家公园相关法规及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许守任 《林业调查规划》2012,37(5):91-94,99
低碳消费行为是低碳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多数基于消费者心理对消费行为和意愿进行研究。从感知价值视角出发,对昆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验证了低碳消费感知价值包括生态价值、情感价值、社会价值和功能价值4个维度,其中除情感价值外,其余3个感知价值维度对低碳消费意愿具有正向的影响关系。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邵丹 《吉林林业科技》2010,39(4):37-39,48
对辽宁省集体林林权改革中林农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有82.00%的林农在林权改革中获得了林地,86.76%的林农对林权改革满意,84.84%的农户有投资的意愿,进行林下多种经营的林农户数有了显著提高,增长了2倍。影响林农进行林业生产投资的主要因素是:缺乏资金,担心政策变化,采伐限额限制木材生产。筹措资金、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科学经营森林(合理分配采伐指标)是巩固集体林权改革成果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20.
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创新有效缓解了林农贷款难的问题,加快了林业发展进程。为探究林权抵押贷款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热点,文中选取2005—2021年CNKI数据库中456篇论文,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信息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林权抵押贷款自2008年后逐渐受到相关专家学者关注,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研究内容最为丰富的阶段为2009—2015年,以林权抵押贷款的发展现状、现存问题和对策研究为主,形成多样且分散的研究态势;2016年至今则多以林农贷款意愿及行为研究为主。从研究趋势来看,2016年以前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通常从抵押物的视角出发,围绕着抵押物的局限性进行研究;2016年以后有所转变,开始出现以林农为视角的定量研究,主要通过计量模型分析林农进行林权抵押贷款的意愿及积极性。总体来看,林权抵押贷款手续费高、贷款时间短等问题依旧存在,且各学者和机构相互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各学者、各机构间应加强交流,在林权抵押贷款的普惠金融性质上应有深入的研究,在完善林地产权服务上应给出更多针对性建议,最终让林权抵押贷款得以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