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当代汉语类词缀在汉语构词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它们十分活跃,构词能力强大.近几十年来,在构造新词方面,词缀构词法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深刻地影响到了汉语词汇系统,因此探讨当代汉语类词缀的历时发展与共时发展,以及推进当代汉语类词缀蓬勃发展的动因,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对蕙兰TUB基因片段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为蕙兰内参基因的筛选和研究其生理功能提供研究基础。根据NCBI已经公布的TUB基因的同源核苷酸保守序列,进行简并引物设计,利用RT-PCR的方法,以蕙兰花蕾期的花葶为材料,克隆了5条TU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条TUB基因片段长度均为1055bp,编码351个氨基酸,具有2个TUB基因标记位点:Tubulin-betamRNAautoregulationsignal:MREI和Tubulinsubunitsalpha,beta,andgammasignature(GGGTGSG)特征信号序列。各片段之间同源性高达91.72%,经BLAST分析,与小麦的TUB1同源性可达85%。利用DNAMAN等生物软件推断的氨基酸,与毛果杨、蓖麻、葡萄同源性达97%。研究中得到的5个基因序列是TUB基因的同源片段,分别命名为CfTUB1、CfTUB2、CfTUB3、CfTUB4和CfTUB5,并在GenBank注册,登录号分为JN177713、JN177714、JN177715、JN177716和JN177717。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使台湾青枣(Ziziphus mauritiana Lamk.)果实具有良好保鲜效果的绿色冷藏前处理技术及其抗活性氧损伤的生理机理,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台湾青枣果实经过浸钙、壳聚糖浸泡和温烫处理,探讨3因素处理后对台湾青枣低温冷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处理均降低果实重量损失率;浸钙和温烫处理提高好果率,壳聚糖浸泡处理降低了好果率;各因素处理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与各自对照的无显著差异,果肉可滴定酸含量(TA)则在不同时间与各自对照出现不稳定相对高低变化,果肉固酸比(TSS/TA)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的或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各因素处理均降低了果肉丙二醛(MDA)含量;3因素处理对果肉PPO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浸钙处理以提高果肉SOD活性为主,壳聚糖浸泡处理则以抑制果肉SOD活性为主,温烫处理对果肉SOD活性无显著影响;浸钙和温烫处理对果肉POD活性无抑制作用,且在短暂时间里还能促进其活性升高,壳聚糖浸泡处理则在前15天对果肉POD活性无影响;3因素处理对果肉CAT活性无抑制作用,在高峰期还呈现提高果肉CAT活性的效果。可见,浸钙和温烫处理能改善台湾青枣果实贮藏效果和减轻果肉活性氧损伤。  相似文献   

4.
新疆林果业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西部地区的特点表现在土地多,人口少,自然环境相对差一些,交通不太方便,水资源特别是浅水资源缺乏,土地沙化、盐渍化现象比较严重,土壤肥力较低,农业表现出脆弱性.在西部农业开发中,果林业由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在这种生态环境下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笔者通过在新疆南北考察,以该区为例对果林业在西部开发中的地位和对策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不同施肥方式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棉花生长的影响,在该区域内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种施肥方式(常规施肥、常规施肥+棉秆还田、有机无机复混型肥+棉秆还田)和3种棉秆还田量(10 t/hm2、15 t/hm2、20 t/hm2)对蕾期棉花农学性状、干物质积累、叶片SPAD值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棉秆还田和有机无机复混型肥+棉秆还田的相关处理对蕾期棉花的农学性状有改善效果,两类处理均增加了棉花株高、分枝数和茎干重,但对棉花根长的影响不明显,除了低量棉秆还田(10 t/hm2)处理外,其他处理均增加了棉花蕾数;棉秆还田和有机无机复混型肥+棉秆还田施肥类型的中、高棉秆还田量(15 t/hm2和20 t/hm2)处理促进了棉株叶片和整株的干物质累积,同时促进了氮素向棉花叶片和蕾的转移;有机无机复混型肥+棉秆还田处理提高棉株的氮肥利用率达16.77%~23.39%,与常规施肥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蕾期棉花叶片的SPAD值与叶片的含氮量、棉花的氮肥利用率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088和0.5879。  相似文献   

6.
7.
新村运动的发展与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研究灵芝群体交配基因型,并与酯酶同工酶试验相比较,探讨它们在群体亲缘关系分析上的异同点。采用OWE-SOJ技术对24个灵芝菌株的单孢分离菌株进行标准交配型鉴定,及群体间交配基因型的测定,并结合酯酶同工酶试验对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鉴定出7大类交配基因型,并发现A因子含有4个等位基因,B因子含有4个等位基因,及一个特殊的A混合基因,四类交配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分离。酯酶同工酶试验检测出了28条不同酯酶酶谱带,在相似系数为0.73214时,样品被分为9大类。比较交配基因型分析与酯酶同工酶试验结果,发现两者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交配基因型测定可以作为分析菌株间差异和鉴定品种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秋大白菜的合理施肥量,以秋大白菜品种87-114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最优回归试验设计方案,氮、磷和钾的常规施肥分别为360 kg/hm2、180 kg/hm2和180 kg/hm2。结果表明:试验区基础地力为86.3%,3种肥料的贡献率为K>N>P。利用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确定最佳肥料施用量氮肥(N)为334 kg/hm2,磷肥(P2O5)为106 kg/hm2,钾肥(K2O)为140 kg/hm2,氮、磷、钾的比例为2.39:0.9:1。“3414”试验可以确定大白菜生产中氮、磷和钾的施用量,同时在现有的地力条件下可适当降低3种肥料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合理有序地开展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将对德令哈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综合修正及评价分级,针对德令哈市各乡镇的自然性影响因素、经济性影响因素、社会性影响因素、生态安全性影响因素和土地利用性影响因素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基于定性描述和定量计算方法相互结合,获得德令哈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并根据新增耕地系数对全市进行潜力分级。结果表明:(1)综合修正后,德令哈市各乡镇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增加耕地面积为391.77 hm2,整理增加耕地系数为1.85%。(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较大主要分布于德令哈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分为4级。  相似文献   

11.
闽西南黑兔一般抗病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闽西南黑兔品种的抗病特性,通过测定其体液免疫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全面系统地评价闽西南黑兔的免疫力,间接反映其非特异性抗病特性。本研究对90日龄的闽西南黑兔(24只,雌雄各半)测定其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补体C3、C4含量,以及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转化力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力。结果表明:闽西南黑兔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分别为2031.22、96.78、10.94 mg/L,补体C3、C4含量为55.15、17.89 mg/L,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为1.50和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为58.39%,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为2.22,且雌雄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测定的免疫指标为闽西南黑兔一般抗病力的选择以及非特异性抗病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SWOT分析的石城县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策略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SWOT分析法对石城县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优劣势及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论述,研究表明,石城县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在生态条件、生产经验、烟叶特色和农工商结合上具有优势,但在地形地貌、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流转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从自身发展条件和宏观发展环境看,机遇大于挑战。为此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建议,主要包括:以烟叶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契机,优化烟叶生产环境,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鼓励耕地流转,推进烟叶规模化经营;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提升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水平;推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农工商合作,突出特色优质烟叶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不同调制工艺对烟叶主要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原烟调制后的品质,增加其工业可用性,采用不同调制工艺,研究了调制工艺对烟叶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香吃味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质增香调制工艺可显著增加原烟上等烟比例及均价、降低淀粉含量、增加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提质增香调制工艺有利于提高烟叶的香吃味并改善烟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一种简便的南瓜杂交种纯度SSR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南瓜杂交种纯度SSR鉴定方法操作繁琐,难以用于生产实践的问题,笔者介绍了一种简便的南瓜杂交种纯度SSR检测方法。该方法的基因组提取过程不需研磨、冷冻、离心、晾干等操作步骤,检测周期小于3 min,PCR反应体系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银染步骤,比常规方法更节约时间和成本,整个检测周期小于4 h,每人每天可完成480个样品的检测,且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吻合率达到99%。该方法可为南瓜杂交种的大规模快速纯度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干旱条件下保水剂保水效果及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湘琳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198-201
研究在干旱条件下保水剂保水效果,及其对棉花产量和产量带来经济效益的影响。本次研究设5个处理,即土壤保水剂施用量为0 (CK)、15 (T1)、30 (T2)、45 (T3)和60 kg/hm2 (T4),每个处理3个重复,在和田策勒县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各处理与对照的土壤含水量在0~30 cm的土层中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0~10 cm土层中各处理保持在14.62%~15.53%之间,10~30 cm保持在16.35%~17.95%之间;而在30~40 cm土层中,对照与各处理间的土壤中含水量差异明显(P<0.05),T1、T2、T3和T4土壤含水量较CK分别增加了6.6%,7.45%,7.9%和7.8%。(2)相比CK,T1、T2、T3和T4产量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籽棉产量最高为2868.90 kg/hm2 (T2)。从经济效益分析可知,处理T1、T2、T3和T4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600.30、9649.80、6937.50、6543.45元/hm2,其中30 kg/hm2 (T2)处理的投入产出比为16.08。试验区施用保水剂后土层土壤水分有增加的趋势,施用量在30 kg/hm2时棉花产量最高,此时经济效益也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甘露寡糖对三黄鸡免疫功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及替代抗生素的可行性,选用1日龄三黄鸡216只,随机分为 6 组, 每组3 个重复, 每重复12 只鸡, 分别饲喂6 种不同日粮, 自由采食和饮水,第Ⅰ 组为空白对照组, 第Ⅱ,Ⅲ,Ⅳ,Ⅴ,Ⅵ组为试验组, 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600 mg/kg林可霉素, 1 g/kg甘露寡糖,2 g/kg甘露寡糖,4 g/kg甘露寡糖和8 g/kg甘露寡糖。结果表明:(1)添加4 g/kg甘露寡糖,可显著提高胸腺指数(P<0.05),有提高脾脏和法氏囊指数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饲料中添加600 mg/kg林可霉素或4 g/kg甘露寡糖,均能显著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P<0.05),而8 g/kg甘露寡糖组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林可霉素组(P<0.05);(3)添加甘露寡糖,可显著提高盲肠乳酸杆菌的数量,降低沙门氏菌的数量(P<0.05),大肠杆菌的数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P>0.05);(4)甘露寡糖可替代林可霉素在三黄鸡养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接种3种AM菌对盆栽木薯‘华南205号’的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丛枝菌根真菌作为薯类作物菌肥应用的可行性,以木薯作为供试作物进行优势菌肥的筛选,并研究其对菌根感染率和生长的影响。应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3种AM菌种,包括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 (Gi)、木薯球囊霉G. manihotis (Gm)和疣状无梗囊霉Acaulospora tuberculata (At)在单菌接种和混合接种条件下对木薯(Manihot esculenta)‘华南205号’生长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单菌接种处理中,Gm对木薯有较高的感染频率,菌根的形成对木薯的株高生长及茎的P含量吸收有较好的促进作用;Gi和At处理组对木薯的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总体来说,混合接种处理2G和2G+At对木薯生长的促进作用优于单菌接种,2G处理在生物量累积方面和2G+At处理在菌根感染强度方面表现尤为出色。本实验结果揭示接种AM真菌对木薯产量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壮秧剂对不同基因型超级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壮秧剂对不同基因型超级稻秧苗素质的影响,以不同基因型超级稻(超级杂交稻品种‘两优培九’、超级常规稻品种‘胜泰一号’、‘桂农占’和‘玉香油占’)为试验材料,在常规育秧和壮秧剂育秧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壮秧剂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具有显著的影响:株高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了22.06%~43.44%;秧苗茎基宽显著增加了35.04%~54.72%,单位高度干重显著增加了33.93%~126.50%。而且,显著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根系总面积、根干重、平均根系半径显著增加)、提高秧苗叶片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而达到“壮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农杆菌介导菊花遗传转化效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结合近年来菊花遗传转化的研究,从菊花再生体系建立和农杆菌介导的菊花遗传转化出发,讨论了影响菊花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诸多的菊花遗传转化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型的菊花转化受体、外植体类型、转化条件、激素添加是决定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低磷胁迫对草莓幼苗根系生长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低磷胁迫对不同品种草莓幼苗的根系生长和酸性磷酸酶活性(APA)的影响,试验选取4个草莓品种(‘红颜’、‘章姬’、‘甜查理’、‘童子一号’),采用水培的方法,设正常磷处理(KH2PO4 1×10-3 mol/L)、低磷处理(KH2PO4 1×10-6 mol/L)2个处理,分别于处理后0、7、14、21、28、35 天,取样对其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并于处理后35天,测定其根鲜重、主根长、侧根数。结果表明,草莓幼苗受低磷胁迫后,其主根长度受到了抑制,而同期测定的侧根数、根鲜重、根冠比则显著增加。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低磷处理早期就有显著提高,且随着低磷胁迫的延续,其活性持续升高;各项形态、生理指标显示,供试4种草莓品种中,‘甜查理’相对于其他供试草莓品种对低磷胁迫环境适应性较好,说明可以通过选择、改良草莓的根系特性来提高草莓的磷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