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雅坤 《中国果菜》2004,(5):i002-i002
当前,一些“杀菌类”蔬菜和大蒜头、青蒜、洋葱、鱼腥草等,竟成了市场的抢手货。    大蒜  大蒜中含有一种叫硫化丙烯的蒜辣素,它的杀菌能力是青霉素的1/10,实验证明,这种抗菌物质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都有杀菌作用。大蒜还有抗真菌作用,把蒜汁稀释1000 倍时,就可以杀灭发癣菌属和小芽孢菌属的各种真菌。     洋葱  洋葱分泌出的挥发性物质能杀灭多 种病菌。如果嚼生洋葱三分钟,就能杀灭口腔细 菌…  相似文献   

2.
葱蒜类锈病的病原菌为葱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锈菌科,主要危害大蒜、大葱、洋葱、韭菜等蔬菜. 1 症状特点 1.1 在大蒜上的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鞘,也可危害蒜薹.叶片发病,初期产生梭形褪绿斑点,后在表皮下出现橙红色纺锤形、椭圆形稍突起的小病斑,其周围有黄色或黄白色晕圈,为病菌的夏孢子堆.  相似文献   

3.
中牟大白蒜     
正中牟县属中纬度湿暖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2℃C,农耕期为309天.农作物活跃生长期217天,全年无霜期为240天,有利于大蒜的生长。同时,采用黄河水灌溉.造就了中牟大白蒜质量好、品质优、产量高等特色。中牟大蒜种植历史悠久,素有"蒜乡"之称,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年产量在45万吨以上,直接经济效益14亿元以上,产品畅销世界五大州16个国家和地区,外贸出口总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大蒜的出口合格率高达94%,出口量占全国大蒜出口总量的70%以上。中牟大白蒜先后获得马来西亚国际食品博览会金虎奖、中国星火计划名优  相似文献   

4.
乳胶圈替代塑料套环栽培金针菇快速发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针菇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小火焰菌属或金钱菌属.金针菇因其符合"天然、营养、保健"的要求,而深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大蒜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大蒜属无性繁殖作物,绝大多数蒜种表现很强的不结实性.生产上,均采用传统的地方品种和自然变异的大蒜品种栽培,很难获得或创造可育的大蒜材料进行有性杂交育种.但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尝试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新的大蒜种质,如人工诱变,原生质体融合,组织培养,基因工程等手段.使大蒜育种研究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李旭双  陈典  梁誉  王勇 《中国蔬菜》2012,1(20):88-93
以感病的大蒜品系Z-1001鳞茎为材料,经病原菌分离与单孢纯化,获得F、J、H、G 4种纯化菌株。依据病原菌致病性测定,证实F菌株、J菌株为大蒜干腐病主要致病菌株。采用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并结合rDNA ITS序列分析,鉴定F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J菌株为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Matsush.)Nirenberg〕,说明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echt)和层生镰刀菌〔F.?proliferatum(Matsush.)Nirenberg〕是大蒜干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江苏沿海地区大蒜锈病的防治效果,作者总结了大丰地区大蒜锈病的发生原因,并针对目前防治大蒜锈病可选药剂较少的现状开展了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和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大蒜锈病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85.65%和86.87%。建议在大蒜生产中交替使用三唑类药剂和19%啶氧·丙环唑、75%肟菌·戊唑醇,以达到最佳防效。同时作者提出了大蒜锈病绿色综合防治技术,包括精选优质蒜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防治效果等。  相似文献   

8.
大蒜二次生长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蒜二次生长严重影响蒜薹和蒜头的产量及质量,分析大蒜二次生长的类型及发生原因,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三适、四防、二择种、水肥膜要科学弄"等防止大蒜二次生长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乐都县属河湟地区,种植的大蒜种类有紫皮和白皮2种.该县大蒜种植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限于当时的生产条件和人们对大蒜的认识不足,只有零星种植,作为食用,市场销售很少.  相似文献   

10.
射阳属粮、棉、特经蔬菜三元夹作地区,常年种植大蒜6 700hm2,主要集中在临海、耦耕、合德、千秋等乡镇,667 m2效益3000元以上,远超其他作物,大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反映提取剂类型对大蒜鳞茎提取液抑菌能力的影响,用水、乙醇,丙三醇作为大蒜鳞茎杀菌物质的提取剂,采用孢子萌发法对黄瓜镰刀菌枯萎病菌孢子抑杀.研究结果表明,3种提取溶剂制成的大蒜鳞茎提取液对枯萎病菌孢子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0.2884%、0.2818%和0.2454%,较低的提取液浓度达到了较好的抑菌效果.水、乙醇、丙三醇都可以作为大蒜鳞茎的提取剂,3种提取溶剂的大蒜鳞茎提取液毒力相当,孢子抑制萌发率随着大蒜鳞茎提取液浓度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2.
陈芝花 《蔬菜》2003,(10):36-37
“六瓣红”大蒜是宝坻地区种植多年的优良品种,但近年大蒜种性严重退化,产量明显下降,经济效益显著降低。一、 原因分析1. 种性退化“六瓣红”大蒜生长期为本地蚜虫和蓟马发生高峰期,极易感染多种病毒病,而大蒜以鳞茎进行无性繁殖,鳞茎播种不能进行药剂消毒或高温消毒,因此病毒病危害逐年加重,种性严重退化。2. 农田环境变劣宝坻地区“六瓣红”大蒜种植区土壤PH值一般为8左右,大蒜生长适宜的PH值为6~6.5。由于近年有机肥投入明显减少,土壤深耕也逐年被浅锄或少耕代替,导致近年春季高温干旱现象加重,地面返碱升级,土壤环境变劣。此外,大蒜…  相似文献   

13.
真菌药用"固体发酵"上游工程建设基本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药用"固体发酵"是中药传统范畴内仅有的,也是历史上诞生最早的一类生物制药技术,并已发展走向"固体发酵系列工程".固体发酵的上游工程建设,特别是发酵组合的优选、发酵工艺的制定等,对决定所产"菌质"的性效有重要影响.据研发槐耳、槐芪、灵雷3种"菌质"的经验、体会,提出几项基本研究方法,供业内各方参用、改进,以使达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云南是我国野生食用菌的主要分布省份和重点产区之一."云菌"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通过分析"云菌"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发挥政策优势,加强规划设计、品种选育、提高加工附加值、完善品牌及市场体系,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对策,以期为推...  相似文献   

15.
永年县是我国北部、河北唯一的优质大蒜生产出口基地,大蒜是全省主要的出口蔬菜品种之一,永年大蒜1984年被外贸部授予信得过产品,1999年1万hm2大蒜基地被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为国家级标准化农业生产示范区.永年县2002年被河北省授予"河北大蒜之乡"称号.  相似文献   

16.
陈龙  王勇  李旭双  陈典 《北方园艺》2015,(6):110-113
以采自于黑龙江省双城、大同、甘南、五常等地的大蒜干腐病病样为供试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测定,同时进行4种药剂的室内筛选;并选取这2种药剂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含药培养基,进行抑菌试验,制作毒力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大蒜干腐病致病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wn oxysporum Schlecht),60%纯白多菌灵和根萎停对大蒜干腐病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经毒力回归方程计算,防治尖孢镰刀菌时根萎停的EC50值为29.65mg/L,60%纯白多菌灵的EC50值为69.82mg/L,表明根萎停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1猝倒病 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小脚瘟",主要由瓜果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刺腐霉及疫霉属的一些种也能引起发病.病菌寄主范围很广,严重时可引起成片死苗.  相似文献   

18.
枝瑚菌属真菌物种丰富,品种多可食用,少数微毒或毒性中等,无剧毒品种,部分种类具有抗癌等活性.通过从枝瑚菌属的分类学研究、枝瑚菌属的种类、营养成分研究、药用成分研究、杀虫活性以及其他活性研究等几个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蒜,又名蒜、胡蒜,百合科葱属植物。我国种植已有2000多年历史。人蒜营养丰富,用途广。大蒜头造香别具风味,是调味佳品;除用于作料外它的药用价值也日趋被人们所认识,常食大蒜可预防感冒、痢疾、动脉硬化等症。据科学家分析,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除具有调味及增进食欲功效外,还具有很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大蒜的抗癌作用已在不断的被实践证明。 红皮大蒜的产地以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种植为主;白皮大蒜则已山东、江苏、浙江一带属多。大蒜生食具有较强的辛辣味,对胃肠刺激大;若做成罐头即可保留大蒜的营养,又去除了辛辣味,是国外新兴的…  相似文献   

20.
在鲁西南平原地区,以大蒜为试材,采用"3414"完全试验设计,研究N肥、P肥、K肥施用量与大蒜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N、P、K 3种肥料施用量与大蒜产量极显著相关;获得了该地区大蒜产量与肥料施用量之间的三元二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