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对金红苹果采用塑料袋小包装及塑料大帐气调贮藏的效应和贮后果实营养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红苹果气凋贮藏后.小袋包装处理的商品率达98%,大帐人工降 O_2处理与自然降 O_2处理分别为89%和87%.对照为54.21%;果实硬度各处理间差异明显,小袋包装为17.5 lb/cm~2,大帐气调贮藏为14—16 lb/cm~2,对照12 lb/cm~2;营养成分含量各处理间差异很大,含酸量的变化以小袋贮藏降低最少;维生素 C 含量亦是小袋处理最高达5.048mg/100g.各种处理比较,以小袋包装贮藏效果最佳,其次是大帐人工降 O_2和自然降 O_2处理.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设施条件下葡萄延迟栽培果实挂树贮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及香气成分与发育阶段间的关系,以设施栽培的‘意大利’葡萄为试材,测定果实的呼吸速率、丙二醛、色差、维生素C、可滴定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挥发性组分等指标在挂树贮藏期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意大利’葡萄的挂树贮藏期可分为前、中、后期,挂树前期(成熟后0~20 d),果实的呼吸速率、丙二醛含量、单粒质量、果实表皮L*、b*、C*、可溶性糖含量等有所升高,a*的绝对值、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含量有所下降,挥发性成分中里那醇含量较稳定,C6化合物含量降低,醛类物质含量有所增加;挂树贮藏中期(成熟后30~60 d),除呼吸速率、丙二醛含量、L*值外,其他指标均表现出波动性下降的趋势,挥发性成分中里那醇含量降低,而香叶醇含量升高,醛类物质含量降低,酯类物质有所增加;挂树后期(成熟后70~80 d),呼吸速率、丙二醛含量较高,其他指标水平较低,C6组分对香气的贡献值升高。由此可得,葡萄果实挂树初期品质性状有所升高,商品性较佳,挂树中期主要萜烯类组分对香型的贡献值出现变化,果实品质缓慢下降,为果实品质调控的关键时期,挂树后期,C6醛代谢途径有所增强,果实商品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华冠苹果的芳香物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明华冠苹果产生异香的原因,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不同采收时期和贮藏方式下的华冠果实在贮藏期间果实中芳香物质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冠果实中醇类物质明显比同期的金冠、富士含量高,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内醇类含量逐步提高、后期稍有下降;果实在贮藏期间随丁醇含量的增加而逐步呈现出特殊的异香味。延迟采收和冷藏处理有利于减少华冠果实贮藏期内丁醇积累,可用以控制和降低华冠在贮藏期间果实异香味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采前避雨栽培影响桃果实采后贮藏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桃果实的贮藏研究主要包括品质维持技术研发及调控机制分析,有关采前生产措施对于采后贮藏品质的报道相对较少。【方法】研究选取水蜜桃品种‘湖景蜜露’(Prunus persica L.Batsch‘Hujingmilu’)为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开展避雨栽培桃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及货架期间的品质分析。【结果】避雨栽培果实置于0℃贮藏21 d转货架3 d发生果肉组织褐变等冷害症状,对照果实出现冷害的时间为28 d转货架。不同栽培模式来源果实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等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含量的显著差异主要发生在低温贮藏21 d转货架3 d,整个贮藏过程中的糖酸比含量在不同处理中并无显著差异。电子鼻的统计质量控制(SQC)分析结果显示,避雨栽培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期间与对照样品存在感官品质差异。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分析发现低温后转货架发生冷害的避雨栽培果实内酯类、酯类、呋喃类和降异戊二烯等挥发性物质显著含量低于对照果实,冷害越严重浓度越低。对于具体挥发性物质而言,乙酸己酯、顺-3-乙酸己烯酯、反-2-乙酸己烯酯、γ-癸内酯等在避雨栽培果实低温贮藏转货架后显著低于对照。【结论】相对于露地栽培措施,避雨栽培桃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更易发生冷害,主要症状包括果肉褐变、组织不能正常软化,蔗糖含量减少,果香型的内酯类和酯类物质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以成熟的‘河套’蜜瓜果实为试材,在自然贮藏条件下,观测果实采后外部形态、营养品质及与果实成熟衰老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贮藏2d时,‘河套’蜜瓜果实特有的颜色、风味、质地逐渐形成,并持续至贮藏第6天;之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外观品质显著下降,表现为果面粗糙,香气变淡,质地变软,同时伴有病斑出现,直至贮藏第12天时果肉溃败腐烂。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有机酸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总糖含量较高并呈下降趋势。贮藏期间,果肉硬度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乙烯表现为单峰变化趋势,在贮藏第10天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因此,进行采后生理调控对保持优良果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哈密瓜"西州密25号"为试材,定期测定0、2、4、6、8、10℃6个贮藏温度下,不同成熟度哈密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4.5%、16.5%)采后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细胞膜渗透率等指标随时间的变化,研究几种贮藏温度对采后哈密瓜果实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及贮藏效果。结果表明:果实在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下降,细胞膜渗透率上升,综合看来,"西州密25号"在6℃左右条件下贮藏效果更佳,温度过低会加重果实表面变色与病斑发生,温度过高会加快果实腐烂与衰老。  相似文献   

7.
以0.03mm厚的聚乙烯(PE)膜保鲜袋包装西洋梨秀丰品种果实,作为薄膜自发气调包装(MAP)处理,在0±1℃条件下贮藏,探讨秀丰梨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自发气调包装贮藏能增加秀丰梨贮藏前期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降低贮藏期内可滴定酸(TA)含量;保持贮藏期间较高的果肉硬度;延缓果实后熟,降低果实贮藏期间乙烯的释放速率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峰值;延缓多酚氧化酶(PPO)活力峰值出现的时间并使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峰值增大,对维持果皮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果实抗氧化活性有一定作用,可使秀丰梨贮期延长15天左右。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 CO_2红外分析仪和高压液相色谱技术(HPLC)研究了椪柑在简易贮藏条件下果实的呼吸强度和品质成分的变化.在3个月的贮藏过程中椪柑果实重量减少近30%.呼吸强度在贮藏前期1个月内下降迅速,后期下降缓慢;蔗糖含量前期迅速上升,中期1个多月基本保持稳定,后期明显下降;而果糖、葡萄糖含量在整个贮藏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总糖在贮藏后的2个月达到最高:维生素 C 和酸含量在整个过程中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梨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耐贮性不同的梨在贮藏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变化,以苹果梨和新高为试材,利用乙醇不溶性物质(alcoholinsolublesolids,AIS)分析了梨果实细胞壁组成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2品种在贮藏过程中AIS含量差异和变化不明显;耐贮性强的苹果梨的AIS中总果胶含量和碱溶性果胶含量高,水溶性果胶含量极显著低,而EDTA可溶性果胶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均很少,且在整个过程中无多大变化;纤维素在梨贮藏中变化不大,而半纤维素含量有较大变化,但似乎与梨的耐贮性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梨果实蜜病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日本梨中有一部分品种,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都分果肉组织会呈水浸状,一般称这种症状为“蜜病”。由于蜜病的发生,使果实的外观和贮藏性变差,影响商品价值。因此,日本梨的蜜病成了一种重要的生理障害。本文想探讨一下易患病品种“丰水”蜜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一、蜜病的发生条件丰水梨蜜病有两种:一种是从果实开始成熟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发生的;另一种是果实未开始成熟前发生的。前者没有多大问题,但后者,由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