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规律,对于剖析城市化发展的内在机理,构建协调发展的区域空间格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运用ESDA方法和传统统计分析法,对1991-2011年内蒙古城市化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东地区与蒙中和蒙西地区城市化水平差距逐渐拉大;各区域内部相对差距逐渐缩小;处于中等城市化水平的区域逐渐增多.为促区域城市协调发展,应加大对东部地区政策倾斜,同时东部地区应该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融入大东北经济区.  相似文献   

2.
近50a新疆沙尘暴冷热点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0年新疆88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运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0a新疆沙尘暴冷热点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新疆沙尘暴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属于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冷热点空间演化格局逐渐稳定,呈现出不断缩小并集聚分布的趋势,冷点向新疆北部的博州和伊犁河谷集聚,热点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和田及其周边地区,沙尘暴的防灾减灾工作需重点关注热点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空间格局控制着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以西安市南郊为样区,应用GIS和RS技术方法,通过对城市化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格局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实证研究了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得出:①西安市南郊城市化水平具有明显的圈层空间格局,即离城市建成区越远,城市化水平越低;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离城市核心区越远,生态服...  相似文献   

4.
长春市近50年城市扩展的遥感监测及时空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空间扩展是城市化现象在空间上的表现,因此城市空间扩展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测度指标之一。我国现在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时期,及时掌握城市空间扩展的信息,对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及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地形图与遥感数据对长春市近50年来的城市扩展时空过程及其发展机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近50年来,长春市的城市空间扩展较快,但总体上是有序的、速度适中的和可持续性的。在新的多中心和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快速扩展之时,贯彻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保护基本农田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新疆主要城市城市化水平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选取了经济城市化、产业结构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生活质量城市化四个一级指标以及其下层的十三个二级子指标构成了新疆各主要城市城市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以及德尔菲法(Delphi)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新疆主要城市城市化水平。依据各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聚类,并根据聚类结果将新疆19个主要城市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克拉玛依和乌鲁木齐,城市化水平最高;第二层次:库尔乐、哈密、奎屯、昌吉、伊宁、石河子、喀什,城市化水平较高;第三层次:阜康、米泉、城市化水平中等;第四层次:塔城、博乐、和田、阿克苏、阿勒泰、吐鲁番和乌苏,城市化水平较低;第五层次:阿图什,城市化水平最低。同时,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不平衡。针对各城市城市化水平的层次性和区域不平衡性提出了城市今后发展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疆县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六个年份新疆各县级行政单元人均GDP数据,提取县级行政中心的几何中心,通过地统计分析建立了县级行政单元人均GDP表面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人均GDP空间分布相关与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各县、市人均GDP在特定方向上有一定的空间趋势。(2)自1949年始,新疆县域经济的空间相关性是逐渐增强的;至2008年,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强的空间相关性。随机因素对新疆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变异的作用越来越小;一些特定的客观因素的内在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大。(3)新疆县域经济格局由1949年的相对均衡状态逐步演变为越来越集中分布的格局。(4)上述关于新疆县域经济的空间相关及变异特征的判断,对于揭示其空间格局演变的机制提供了可行性支持。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城镇化综合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熵值法从人口、空间、经济、社会、劳动就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六个方面对内蒙古2007年和2013年两个时期的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借助GIS空间自相关及热点区分析法,对内蒙古城镇化综合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城镇化综合水平在空间上差异较大,"东西部高、中间低"的总体格局在两个时期没有变化。城镇化综合水平空间自相关由弱变强,城镇化综合水平发展的热点区在鄂尔多斯地区,冷点区在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盟地区。区域发展条件的空间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是内蒙古城镇化综合水平空间格局产生分异和演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8.
基于GeoDA的新疆人均GDP空间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是区域发展的内在属性和普遍现象,因此,空间关联性成为揭示空间分异规律的重要指标和有效手段。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Geo DA软件,分析新疆2012年县域人均GDP空间分布关联性、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新疆人均GDP空间分布呈现正态分布。Moran's I达到0.4,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聚现象。其空间投影自南向北、自西向东、由里向外呈现聚集聚合正相关分布格局;北向性体现了南北疆发展条件的绝对差异,东向性反映了区域发展对交流通道或外向区位的依赖性,自然区位和基础设施是关键分异条件。LISA局域自相关分析发现,北疆热点地区集中在克拉玛依市、乌苏市、奎屯市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等交通区位条件和资源富集程度较好的中心地区,而经济发达的乌昌经济圈与周围县市间差异较大并形成了明显的断层,沿边县市均属于落后、封闭的空间随机发展状态;南疆更明显,高值区高度集中于南疆交通枢纽库尔勒及其周边的塔北石油开发带上,南疆三地州及沿边县市大部分为低值区,贫困与贫穷具有空间一致性,说明新疆区域发展的同质性、同构性和趋同性特征。人均GDP与城市化的空间自相关分析也得出与此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辽宁中南部1995、2000和2005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评价,并利用G 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研究区域环境影响强度的空间格局、时空变化趋势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辽中南地区城市化水平总体为:1995年<2000年<2005年,港口城市的地位优势不断显现;区域发展和城市建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强度不断增加,区域环境影响强度的变化趋势与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及城市发展程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新疆各城市城市化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因而,对城市化发展进行客观、综合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构建新疆各城市城市化水平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AHP)以及德尔菲法(Delphi)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19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作出比较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新疆各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作了阶段性分析,找出了各阶段的变化特点及各城市的发展状况。据此,总结了新疆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并提出了各个城市应看清楚各自城市的优势和差距,以利于其在城市发展方面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提供的各方面优惠政策,制定相应对策促进其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城镇化与水资源效益的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城镇化的发展与水资源密切相关,实现两者的协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河西走廊20个县(区)为研究单元,构建城镇化与水资源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赋权计算河西走廊2000、2005、2010、2013年的城镇化水平和水资源效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协调发展模型,分析4个时间节点城镇化水平与水资源效益的集聚扩散状态及其时空格局和两者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状态不稳定,变化显著;水资源效益呈现出分散的时空格局并保持相对稳定,且河西走廊及其3个内陆河流域的城镇化水平与水资源效益差异明显。同时,城镇化水平与水资源效益的协调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协调发展类型主要为低和较低,且3大内陆河流域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f Tarim River Basi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urbanization, urban density, grading scales and spatial evolution patterns, using geographical theories and methods, such as fractal theory,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urbanization imbalance index, urban scale imbalance indicator, and urban spatial inter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displays balanced distribution in the overall pattern, while an imbalanced distribution in each region. The development of town pattern tends to be gathering to the central towns in the oasis of Tarim River Basin and a development axis has begun to form along the southern Xinjiang railway. Based on the division of urban hinterland, and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oasis econom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urban spatial organization model. This model uses "breakpoint model" and divides Tarim River Basin into five urban clusters: Korla urban cluster, Kuqa urban cluster, Aksu urban cluster, Kashgar urban cluster and Hotan urban cluster. As a conclus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an overall framework of urban spatial organization in Tarim River Basin: "one axis, double core, and five groups".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区位熵的含义构建了入境旅游经济区位熵,以其为测算工具,选取1995年、2000年和2005年时间断面的入境旅游相关数据,探讨了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其成因。结果显示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为:呈繁荣区与落后区两极演变格局,经历了分散-集聚-扩散的演变过程,从东至西一直呈现出显著的梯度地带性差异。目前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为高等级旅游资源的吸引度、社会经济水平、商业服务业的发育程度、航空旅客吞吐量、第一大城市的规模、城市化水平等。而客运量和吞吐量、区域城市的等级体系首位比等因素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兰州-西宁区域的DEM数据,采用ArcGIS9.3技术,通过水文分析、三维仿真模拟、格网法等空间分析方法和分形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河流对兰州-西宁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形成的自然机制,包括:地势高低决定了人口城市化空间聚集的方向性;水系的空间形态奠定了城市点-轴分布格局;水系分维和城市体系分形具有相似性,并且水系的分维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新疆小城镇发展的“大分散 ,小集中”绿洲特性 ,提出了组团式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设想 ,认为新疆小城镇空间布局将形成一个天山北坡小城镇密集带和若干小城镇组团。尽管不同组团的发展特点 ,发展优势和发展途径不同 ,但集中发展是其共同主旨思想。文章针对各自组团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冬季地面风速特征及其与春夏季地表感热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娟  李栋梁  王慧  陈练 《干旱区研究》2011,28(4):677-687
利用EOF、气候突变检测及相关统计方法,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近37年(1970-2006)冬季地面风速的时空异常,并对近25年(1982-2006)西北干旱区春、夏季地表感热的时空异常变化及其与前期冬季风速的关系进行相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近25年西北地区冬季风速下降趋势显著,20世纪70年代冬季地面风速普遍较大,80年代风...  相似文献   

17.
城镇空间扩展所表征的城镇化过程及其对区域景观的影响,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景观生态学中格局-过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1985—2013年遥感数据为基础,GI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为手段,采用主要指标构建的城镇化指数定量分析了城镇化过程对科尔沁沙地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8 a来,区域城镇化发展较快,年均提高0.64%,并呈现阶段性特征,研究区景观变化明显。在斑块水平上,农田、固定沙丘、林地、居工地的面积增加,其余景观类型的面积减少;农田、居工地与林地的破碎化程度增加;农田、固定沙丘最大斑块面积增加最显著,在区域中的优势作用增强。在景观水平上,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减轻,空间集聚程度增加,景观类型组成趋于简单。区域内城镇化过程对不同类型景观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其特征表现为城镇化对农田、居工地的影响最大,对其他类型景观的影响较小。城镇化指数与斑块数量、散布与并列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镇化指数与蔓延度指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现为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程度、空间散布程度、异质性均随城镇化水平提高而减小,反映出城镇化与景观变化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选取的景观指数能够反映城镇化过程对区域景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