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3树种苗木水分状况与造林成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杏,侧柏,大叶黄杨苗木进行浸根和晾晒处理后,用常规方法测定了苗木的主要水分指标,分析探讨了3树种苗木水分状况与造林成活效果的关系,并运用压力室技术,测定分析了3树种苗木的P-V曲线及其耐旱性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2.
大规格苗木用于造林绿化可以立见成效,但是如果技术措施不到位,难以成活。分析了影响大规格苗木栽植成活的原因,介绍了提高大规格苗木栽植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市居民区的绿化美化不仅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还可以使人们放松身心.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栽植苗木成活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从影响苗木成活的因素、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措施和树木管理3方面,论述了现代城市居民区绿化苗木的栽植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提高造林成活效果是造林工作的核心。影响植苗造林成活效果的因素较多,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苗木栽植后能否维持水分平衡。充分掌握苗木水分与造林成活效果的关系,是造林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1987年我们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场苗圃研究了刺槐、毛白杨苗木水分对造林成活的影响。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谭斌 《湖南林业》2004,(8):18-18
对绿化苗木栽植时的修剪,是为了减少苗木上部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使苗木树形尽量美观。如在起苗、运苗、栽植过程中伤及根系,就会造成根系不能输送养分与水分,而使苗木死亡。  相似文献   

6.
做好苗木保护工作,减少苗根失水和根系死亡,使苗木能在栽植后尽快地吸收水分、生根成活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重要环节.我区造林地多在干旱丘陵地区,在加强蓄水保墒措施的同时,做好苗木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生产中要充分重视以下四个时期的苗木保护.一、起苗前.为使苗木含水量提高,起苗前2~3天,应对苗床灌水,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的供水能力,补充苗木体内的含水量.通常可使苗木含水量提高10%~  相似文献   

7.
油茶苗木栽植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苗木栽植技术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苗木的成活率。栽植油茶苗木的关键技术主要有: 一、栽植时间 在湖南种植油茶,以1~2月油茶苗木处于休眠期或半休眠期为好。造林的天气以阴天或小雨天为宜。将苗木种植后,树体会很快进入生长期,此时,无论是温度(包括气温和土温),还是湿度都适合苗木生长,苗木极易吸收水分,造林的成活率高。如种植的时间太晚,在种植时苗木已处于生长阶段,气温又较高,  相似文献   

8.
干旱多风环境下沙棘移栽苗木致死机理与成活率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沙棘苗木萌芽过程中体内水分状况与ABA累积的关系,土壤含水量和风速对沙棘苗木含水量和水势有明显的影响,当定植后根系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低于14.5%。风速达到6m/s,可使苗体含水量占干重比值小于1.2,水势小于-2.5Mpa,芽和韧皮中ABA含量与苗体组织含水量,萌芽率及成活率呈显著负担关;在干旱多风条件下苗木成活率显著降低,即使少量成活的苗木幼芽生长缓慢。在干旱多风条件下沙棘造林宜采取截干、埋苗造林,避免苗木自身过度失水而降低成活率和成活后的生长,因此,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人工配制不同湿度的土壤,在塑料棚内进行侧柏、白榆、山杏裸根苗栽植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率为8%~18.9%时3个树种的栽植成活率、新梢生长量均与土壤含水率呈正相关关系。从3个树种苗期对土壤水分的反应看,侧柏苗木抗旱能力最强,白榆最弱,山杏居中。3个树种植苗造林所需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为侧柏14.2%、山杏15.1%、白榆17.2%。  相似文献   

10.
莫峥 《湖南林业》2013,(7):38-39
油茶苗木栽植技术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苗木的成活率.栽植油茶苗木的关键技术主要有: 一、栽植时间 在湖南种植油茶,以1~2月油茶苗木处于休眠期或半休眠期为好.造林的天气以阴天或小雨天为宜.将苗木种植后,树体会很快进入生长期,此时,无论是温度(包括气温和土温),还是湿度都适合苗木生长,苗木极易吸收水分,造林的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1.
介绍昭通市林木种苗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全市林木种苗工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内,昭通市林木种苗管理工作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刘衍春 《林业科技情报》2010,42(4):15-15,17
松杉苗木是主要的造林绿化用苗,但由于苗期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危害,给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就松杉苗期病害的发生原因、主要症状及如何防治做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对2~5年生马尾松实生苗、扦插苗2种苗木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这2种苗木造林的保存率都超过95%。扦插苗和实生苗2年生时5个测量性状(树高、胸径、冠幅、活枝轮盘数、侧枝总数)均差异不显著;3年生时树高、胸径差异显著,其它不显著;4年生时5个性状差异均显著。即从3年生开始扦插苗早期生长量才显著高于实生苗。说明扦插林早期较实生林速生。在种子短缺的情况下,利用优良的无性系繁殖苗木,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不同技术培育日本落叶松苗栽后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种不同技术培育落叶松造林苗,其栽植后表现为:用落叶松子代苗造林,苗木上山后表现优异,生长旺盛,抗性好;施肥苗造林木质化不好,易干尖;常规苗上山造林应分级,选Ⅰ级苗上山造林为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泡桐轻基质容器苗的是利用泡桐良种脱毒组培苗移栽至轻基质容器中培育形成的苗木,在其工厂化培育过程中,由于培育水肥和光照微生境的异质性,使同批泡桐组培苗生长形成为生长势不同的轻基质容器苗,为明确不同等级泡桐轻基质容器苗移栽至大田后苗木间生长和质量的差异;【方法】在河南省通许县建立生长对比试验林,对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和弱苗的大田移栽苗木的苗高、地径、根幅、根茎叶器官组织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碳浓度、单位面积产苗数和优质苗产出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1个生长季后,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培育的大田苗苗高、地径、根幅和大田保存率为3.96m、5.77cm、1.34m和92.22%,分别比弱苗提高了40.43%、19.21%、103.03%和18.41%。方差分析表明,各生长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弱苗培育的大田苗;泡桐壮苗培育的大田苗茎组织内各矿质元素浓度均高于弱苗大田苗,组织内全磷、全钾浓度分别为0.49 g·kg-1和2.56 g·kg-1,均极显著高于弱苗培育的大田苗;而壮苗根、叶组织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碳浓度与弱苗差异不显著;壮苗单位面积大苗产出数6403株·hm-2和优质苗产出率达58.24%,分别比弱苗提高了1.17倍和8.73倍。【结论】利用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培育的大田苗的优质苗产出数、苗木质量均优于利用弱苗培育大田轻基质容器苗,应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柚木育苗密度与苗木产量和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物数学方法,研究了柚木育苗密度与小棒槌苗的生长、棒槌状主根段的形成、单位面积苗木产量与质量等关系。用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等10种曲线方程,建立了35个数学模型以描述其复杂的关系。经分析揭示出:(1)在一定的育苗密度下,土壤肥力较高的尖峰点,苗木地上、地下部分生长与产苗量远不如土壤肥力低的广州点,其差距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主因是点间水热协调性质与日照长短的差异所致;(2)依不同地点生态因素的差异来调控育苗密度,以提高苗木产量和质量远比在同一地点延长育苗时间更为有效;(3)调控好育苗的最适密度,就可取得最好的苗木产量与质量。尖峰点和广州点适宜的育苗密度分别为100~200株/m2与300~400株/m2。两地相差约3~4个密度级(50株/m2为Ⅰ级)。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红椆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对红椆2年生直播苗和2年生撒播苗移栽容器苗苗木质量进行对比试验,同时采用不同规格容器和遮荫处理对1年生撒播苗移栽到容器后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育苗可显著提高红椆苗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容器规格对移栽后苗木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对苗木生长有显著影响;采用80%遮阳网遮荫,容器苗成活率较高,苗木高生长也显著增加,但苗木地径生长与60%遮阳网遮荫处理的苗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观赏苗木穴盘育苗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介绍了观赏苗木进行穴盘育苗的种子处理,基质处理,穴盘选择,播种设备,催芽处理,种苗培育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石羊河下游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角城保护站开展白刺播种育苗试验,从种子催芽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有害生物防治等关键技术中,总结出播种育苗管理环节,编制出白刺育苗历和苗木灾害谱,便于指导白剌育苗生产,提高白刺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以1、2、3年生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探讨超级苗选择的基础和方法。结果表明:①同龄级个体间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新梢生长量和分枝数也存在较大差异;②同龄个体间高生长量较地径生长量变异大,且苗高、地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因此云南松超级苗以苗高生长量为主、结合形质特征进行选择;③按照平均高生长量加上2倍标准差作为超级苗选择标准,经初选、复选,最终在78 200株1、2、3年生苗木中选出2 825株超级苗,平均入选率为3.6%,且选择结果以2年生苗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