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目 特征 健康虾 病虾 活动 1.白天多在池底活动,夜间或凌晨到水上层成群游动或零星到浅水处觅食.游动快而有力,有一定方向.  相似文献   

2.
陈彬 《科学养鱼》1997,(3):17-17
近年来,各地掀起养殖罗氏沼虾(以下简称虾)热潮。但由于掌握技术的高低,单产很不均衡,经济效益相差甚远。现根据自身J作经验浅谈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供同行参考。一、苗种选择和放养养殖户去育苗单位购苗,应能鉴别苗种的优劣,包括汉化苗和后状幼体,苗体大小,体质好坏等。还状幼体(未变态苗)体呈红色,身体垂直旋转,向后种逃.不能向前游泳,下塘后死亡率几乎100%。变态苗(淡化苗)通体透明,或稍红,体形与成虾同,可自由游动,营底栖生活。苗种离水后在盆中迅速弹跳,进水后即游动、散开的是好苗。反之离水后…  相似文献   

3.
罗氏沼虾常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罗氏沼虾养殖业发展迅速,经济效益显著,不过在生产上已发现不少病害,经常对生产造成较大损失。但许多养殖户还不太了解虾病的病症及防治方法。为此,现将有关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一、虾病的检查与预防 (一)虾病的检查 1.现场调查 (1)观察虾在水中的活动‘情况。正常的虾往往白天成群在水池深处不活动,夜晚出来觅食,反应敏捷。病虾往往白天离群,行动迟缓,或体表有异物附着,有的成群在池边狂游。 (2)调查周围环境水体的变化。了解水色是否浓绿、污浊,有否发生气泡上浮等不良现象,水源是否受到农药、工…  相似文献   

4.
克氏原螯虾(Proambarus clarkii)隶属节支动物门、甲壳纲、原螯虾属。又名克氏螯虾或小龙虾,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是目前大水面虾类增养殖的主要品种。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克氏原螯虾天然资源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5.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又称小龙虾或克氏螯虾,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螫虾属,具有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生长迅速、食性杂、抗病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我地区南美白对虾白斑病毒病发病时间多在8月初,恰是高温阴雨季节;发病的虾多是放养早、规格大(8厘米)的虾,而放养晚、规格小(6厘米)的虾同时期发病较少。现就在2014年对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白斑病毒病的救治实例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发病虾活力下降,在池边水面上漫游或伏卧,游泳无力,反应迟钝,不摄食,空胃,附肢或前端变成红色。病虾的头胸甲易剥开,腹部容易揭开而不连真皮。病虾甲壳上有白色圆点,以头胸甲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对虾红腿病     
病原:副溶血弧菌或鳗弧菌病症:病虾个体消瘦,甲壳与肌肉间空隙较大;头胸甲心区上方由原来的青色透u变为白色,后期变为淡橘红色。其主要症状是附肤变红,游泳足最早变红,以后步定及尾胶呈鲜红色。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附胶变红是由于红色素细胞扩张,头胸甲的鳃区呈黄色,第三触角鳞片呈黄色。附肢、肝胰腺、肌肉、肠、鳃等组织器官中有大量细菌。肝胰腺萎缩或呈白色,软化。病虾活动力减弱,在池边水面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有时作旋转游动或垂直游动,对外界的惊扰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或停止吃食。流行:该病在全国各养虾地区都有流行…  相似文献   

8.
一、常见病毒病及预防(一)常见病毒病1、白斑综合症由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引起的,发病前期虾须、尾扇发红,身体消瘦,摄食尚可,体表无其他异常。病虾漫游于水面,不久便下沉死亡,这时用显微镜检测病虾头胸甲中央部位,发现有雪花形、放射状白色斑纹。到了发病后期,大多数病虾残胃或空胃,头胸甲向外张开(鳃丝肿胀所致)且极易剥离,肝胰脏肿胀,外观模糊,手捻易碎,有红色组织液流出,甲壳与附肢上出现明显的白色斑纹,游泳缓慢无力,不久便死亡。2、挑拉病毒综合症(红体病)由桃拉病毒(TSV)感染引起,症状是虾体虚弱,甲壳变软,不摄食,空胃,体色素扩散,附肢呈红色,尤其是在尾扇、尾节和腹肢更明显,有时整个虾体变成红色,全身暗红的症状,尤以尾扇与游泳足明显,病虾肝胰脏肿大变白。一般集中在池边和下风处缓慢无力游动或漂浮于水面,反应迟钝。患病的虾大部分死于蜕皮期,幼虾急性死亡,成虾呈慢性死亡,感染后的幸存者一旦表皮蜕落,甲壳角质层出现黑斑化现象。(二)常见病毒病的预防措施1、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1)在放苗时,使用“加强型利生素”和“肥水师傅”“、单细胞生长素“培好水色,营造良好养殖生态环境。(2)养殖全过程,每隔7~10天使用“加...  相似文献   

9.
岑慧  曾党胜 《淡水渔业》2000,30(12):9-11
罗氏沼虾原产于热带淡水或咸淡水域。1 96 2年人工繁殖取得成功 ,1 976年我国从日本引进试养 ,并很快推广到全国各地。近年养殖面积不断增加 ,养殖技术也不断提高。现将罗氏沼虾的养殖技术要点进行归纳 ,希望对养殖户有所帮助。1 生态习性罗氏沼虾的幼体生活在半咸水域 ,经 1 1次蜕壳变态为幼虾 ,幼虾经淡化后 ,一生都可在淡水中生活。罗氏沼虾对水温及溶氧量敏感 ,最适生长水温为 2 2~ 30℃ ,高于 35℃或低于 1 8℃时活动减弱 ,1 4℃以下开始死亡。溶氧量低于 3mg/L时 ,易浮头 ,反应迟钝。罗氏沼虾是底栖虾类 ,白天潜伏水底 ,晚上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Girard)是一种淡水虾,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又称小龙虾或克氏螯虾,具有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生长迅速、食性杂、抗病力强等特点。近年来,在消费需求的带动下,克氏原螯虾养殖发展较快,同时也扩大了对虾苗的需求量,由于克氏原鳌虾天然资源已越来越少,价格节节攀升,使得人  相似文献   

11.
<正>车虾也称日本对虾、花虾、竹节虾、斑马虾。车虾具有适温性广,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离水长时间不死,适合活虾长途干运外销,是重要的创汇品种。车虾肉质坚实,蛋白质丰富,味道鲜美,鲜活食用别具风味,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车虾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开始养殖,从辽宁到海南都有一定规模,但产量很低,  相似文献   

12.
罗氏沼虾饲养过程中,在管理上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水质的调控水的透明度25~35厘米,水色呈淡绿色或深褐色为好。养殖实践表明,罗氏沼虾对一定的肥水能够适应,但要保证水中有充足的氧气,防止发生虾的浮头现象。另外虾类对有毒工业污水和农药特别敏感,易引起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3.
<正>凡纳滨对虾是热带海区的引进物种,随着生产的扩大和科技的进步,凡纳滨对虾的亲虾培育和选育的本地化逐渐成为可能,所以进行亲虾运输技术的研究成为一个新课题。一、亲虾的挑选要生长良好对虾体质健壮,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活动有力;甲壳薄,晶莹透亮,呈淡青色或浅青灰色,光洁,无斑点和附着物;肠胃饱满、拖粪良好;体表无损伤,甲壳、附肢完好,无疾患。由于可能有相当比例的淘汰率,所以为了保证生产需要,要预留一定比例的损失,一般要超过30%~50%。  相似文献   

14.
林培兴 《内陆水产》2006,31(1):10-10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台湾称金钱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原产东南亚地区的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生活于淡水或咸淡水水域中,主要栖息于受潮汐影响的江河下游。罗氏沼虾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抗病力强,易驯养、肉质营养好,以及养殖周期短等优点。我国于1976  相似文献   

15.
陈国海 《科学养鱼》2004,(11):23-23
一、如何提高养殖产量首先,我们要对一些老的养殖池塘进行改造,池塘大小最好以5亩左右为宜,水深在1~1郾5米之间,池壁坡度宽高比为3∶1,这样不仅在水质的调节上比较容易,而且在平时的管理和收获时也较为方便。池塘的淤泥要清除干净,以沙土底质较为理想,因为沼虾一般喜欢较为清净的水体环境。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发病机率,而且可以提高沼虾的肉味品质。其次,我们应该在虾苗的质量、放养的时间和数量上加以控制。虾苗放养的规格最好能均匀,且都能在2厘米以上。观察虾苗的活力和质量,可以把虾苗放在脸盆里,看它的游动情况及弹跳力,一般以游动活泼、…  相似文献   

16.
郑威 《科学养鱼》1992,(5):15-15
生活习性螯虾适应性强,在江、湖、沟渠及池塘、稻田中均能生长繁殖,尤喜栖息于浅水域,常攀缘在水草、石块和其他固着物上。白天多隐蔽,觅食、蜕壳,交配,产卵多在夜间进行。水温15~33℃生活正常:15℃以下活动减弱;10℃以下很少觅食;8℃以下进入越冬期,不摄食,生长停滞;3℃以下部分体弱虾死亡。食性螯虾的食性随各发育阶段而异,刚孵出的蚤状幼体以其自身卵黄为营养;第一次蜕壳后开始摄食浮游植物及小型枝角类  相似文献   

17.
1车轮虫病此病易发生于早繁苗培育期,特别是0.8~2厘米的小苗。虫体呈蝶形,寄生于鳃及体表,在体表粘液中或鳃小片间迅速游动或翻滚。发病初期鱼苗单个或几个在他角、池边缓慢游动,或静止不动,鱼体呈黑色。发病后期则能见到鱼苗成群绕池狂游。防治方法:鱼苗下地前用s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浸浴10~20分钟,发病后用O.7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地泼洒。2小瓜虫病小瓜虫幼虫呈卵形或鞋底形,成虫呈球形,运动时体形随所处空间而变化。虫体寄生于鳃、体表、鳍条等处,形成白色胞投,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鳃、体表和…  相似文献   

18.
养虾以改善水质为突破口 ,基本上能控制住虾病的发生。1 消毒洗池 改善底质环境虾池不进行规范化清池消毒 ,养殖环境会不断恶化。我们用山东师大生产的杀菌剂泰国二号进行了两次消毒处理 :一是纳水前 ,先灌水 2 0~ 50cm ,堵住排水口 ,将泰国二号均匀地泼洒在水面 ,7天后排泄出池 ;二是放苗前 7天 ,再次施用泰国二号进行水体消毒 ,杀灭病源。2 适时纳水 保证池水质量为优化虾池用水 ,我们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 ,从早春起坚持对海水水质定期进行监测 ;按照对虾的生物学要求 ,适时纳水 ,并坚持一次性纳足 ,水深保持在 1 5m左右。纳水时…  相似文献   

19.
2.摄食习性克氏原螯虾为杂食性种类。刚孵出的幼体以其自身卵黄为营养;II期幼体能滤食水中的藻类、轮虫、腐殖质和有机碎屑等;III期幼体能摄取水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幼虾具有捕食水蚯蚓等底栖生物的能力;成虾的食性更杂,能捕食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幼体、水草、植物的根、茎、叶、水底淤泥表层的腐殖质及有机碎屑等。表1和表2为克氏原螯虾的食物组成、摄食率情况比较。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自制离体孵化装置,对日本米虾(Caridina japonica)不同发育期胚胎进行离体孵化研究,结果显示,水温为25.5℃时,日本米虾受精卵孵化大约需要25 d,发育积温为637.5℃。胚胎发育历经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幼体期、前溞状幼体期和膜内溞状幼体期8个时期。各期离体胚胎均能孵化出幼体,膜内溞状幼体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高,为(80.7±2.4)%,非离体孵化的对照组为(79.1±4.9)%,二者差异不显著;卵裂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低,为(28.2±2.6)%,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各组离体胚胎所孵化出的Ⅰ期(ZⅠ)和Ⅱ期溞状幼体(ZⅡ)的变态率无显著差异。温度对日本米虾前溞状幼体期胚胎离体孵化影响显著,在15.0℃~32.5℃范围内,随水温升高孵化时间逐渐缩短,15.0℃时,前溞状幼体离体孵化时间为(436.8±124.8) h,32.5℃时缩短至(228.0±88.8) h,但温度高于29.0℃时,孵化出的幼体变态率开始下降。本研究可为日本米虾繁殖生物学及甲壳动物胚胎离体孵化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