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四川德昌野生香菇种质资源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德昌不同地区的39个野生香菇菌株进行了菌丝生长速度、酯酶同工酶和CMC酶相对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酯酶同工酶的遗传相似性聚类图,在相似系数0.5的水平上,可划分为5大类群,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且同一地理来源的菌株之间并无明显的遗传相关性。39个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显著,平均长速介于0.119—0.450cm/d;CMC酶相对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平均相对活性介于0—0.283cm/d。菌丝生长速度与CMC酶相对活性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拮抗、ITS和RAPD技术进行香菇属菌株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拮抗、ITS和RAPD方法对14株香菇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拮抗试验表明,大多数菌株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少数菌株之间没有拮抗或拮抗极不明显。ITS序列分析表明,14个菌株间的同源性均达95%以上,其中3号菌株(LC206)与5号菌株(LC2)的遗传距离非常小,表明其亲缘性很近。RAPD结果表明,相似系数在0.67以上,供试菌株分为2组,12号(L0302)菌株单独为一组,其他13个菌株为一组;相似系数在0.95以上,供试菌株分为13个组,3号与5号菌株相似系数则超过了0.95,很可能是同种异名。以上3种方法分类结果一致,说明能准确鉴定14株香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运城市主栽香菇菌株菌丝特性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2):197-199
以运城市主栽的15个香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拮抗试验、感官评定和测量不同菌株在平板培养皿的生长情况,对试验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判定。结果表明,高香1号、931和武香1号为同一品种,水头808、向阳2号、808和灵仙为同一品种,其他为亲缘不同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王波  李婧  鲜灵  高俭  周洁  唐杰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601-604
对不同地区栽培的黄背木耳菌株进行了组织分离,获得10个菌株,以2个保藏菌株为对照,对其进行了ISSR、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组织分离菌株与保藏在遗传上存在差异,遗传相似系数在0.630~0.870之间,组织分离菌株与保藏菌株之间遗传差异较显著;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差异也显著,组织分离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差异明显,最大的相差1倍以上;在产量上表现出组织分离菌株产量较保藏菌株高,增产率在16.48%~90.85%,组织分离培养方法具有复壮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产量、栽培性状为指标对6个香菇菌株进行筛选,旨在筛选出适合代料栽培的优良香菇菌株。结果表明,武香1号和931这两个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产量、栽培性状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其他菌株,是适宜河南省香菇代料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6个香菇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的菌丝生长速度,得出了其菌丝最适生长速度温度为26±1℃,最快生长速度温度为28±1℃。最适温度下,对6个香菇菌株菌丝生长速度之间的差异性和6个香菇菌株之间的亲缘性做了分析,得出了申香10号生长速度最快,吉香2号生长速度最慢,二者与其它菌株菌丝生长速度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拮抗实验得出申香10号和908、香丰13号之间亲缘关系较远,908、9608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7.
香菇不同交配型单核体亲本配合力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香菇栽培菌株苏香和野生菌株HL7 6各 4种不同交配型的孢子单核体为亲本进行 4× 4不完全双列杂交 ,对菌丝生长速度、产量等 13个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同一单核体在不同性状中具有不同的一般配合力 ,不同单核体在同一性状中亦具有不同的一般配合力 ,并且一般配合力较高的单核体的杂交组合在 13个性状中的平均变异系数较小。同时发现 ,从整体上看 ,栽培菌株苏香的一般配合力高于野生菌株的一般配合力。在 16个供试杂交组合中 ,A1B2×A4B4在菌丝生长速度性状、有关发育期、产量及子实体形状等性状方面的SCA相对效应值符合育种目标 ,是比较理想的组合。  相似文献   

8.
香菇(Lentinus edodes)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其菌株种类较多,遗传背景较为复杂。本研究利用ISSR-PCR技术,对26个香菇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并使用NTSYS-PC软件对其遗传差异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106个随机引物中共筛选到9个引物,利用这9个引物对26个香菇菌株的DNA进行ISSR-PCR,检测到124个较为清晰的扩增位点,其扩增片段DNA分子量大小主要介于0.2~4.5 kb之间。通过聚类分析,发现相似水平在55%时出现种系分离;相似水平65%时,26个菌株聚为5个群组。本研究为山东省香菇遗传信息库的建立和遗传育种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将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部分地区分离到的稻瘟病菌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6d后,观察其生长速率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24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有显著差异,不同地区分离到的菌株生长速率存在差异,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生长速率也存在着差异,同一生理小种的不同菌株的生长速率也存在着差异。不同稻瘟病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曲线可为快速直线增长型、先快后慢增长型和缓慢直线增长型等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适合陕西关中地区栽培的香菇优良菌株,以27个香菇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栽培方法,以各菌株的菌种萌动期、菌丝生长速率、菌棒转色期、鲜菇产量及含水率、子实体形态等指标进行综合选择。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菌株之间、同一品种不同菌株之间农艺性状差异显著;2)选出了庆科212、9608-2、258、9608-1、L-01、L-02及09-1(以当地主栽菌株808-1为对照)7株优良菌株,这7个菌株的农艺性状较其他菌株明显较好。因此,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栽培的菌株,有利于体现菌株本身的农艺性状并且可以提高当地菇农的收入;7个优良菌株可推荐作为陕西关中地区的栽培菌株。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利用17个引物对26个安徽野生香菇菌株和6个香菇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在128个RAPD标记中,多态性标记为104个,占81.3%。聚类分析显示,当以相异距离0.25为阈值,32个菌株被划为5个RAPD遗传组,多数菌株之间遗传相似性较低。表明供试菌株在DNA水平上存在比较显著的遗传变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杂种优势的检测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较大的组合其杂种优势也较强。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prepared 17 strains of Lentinula edodes, including wild and cultivated strains as materials,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ratios of spor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via mating types' analysis and the OWE-SOJ technique.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first systematically identified skewed expected distribution of mating-type factors segregation in Lentinula edodes spores has commonly statistical meanings in wild and cultivated strains. Genetic analysi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rental-recombined fruiting showed that the nuclear type of F1 progeny spores among those strains segregated through theoretical distribution mainly depended on the combined state of parental dikaryons, and the predominant spores were those with the mating type identical to the dikaryotic parent, indicating that the genetic basis of segregation distortion of spores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rotoplast monokaryons in which the B factor takes predominant responsibility for that phenomenon, and it cooperates A factor with B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ratio of spores.  相似文献   

13.
选用L系列、F系列10个有代表性的香菇菌株,进行对适应松杉木屑栽培香菇新菌株宁香8号的拮抗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宁香8号与L系列和F系列菌株之间有极明显的拮抗作用;L系列菌株间存在的拮抗线比较明显或明显,F系列菌株间存在的拮抗线比较明显,L系列同F系列间存在明显的拮抗线,表明宁香8号与L系列、F系列10个菌株无亲缘关系,属于不同类菌株。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香菇LB-21、香菇L808、香菇215和香菇B15-1等4个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个香菇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化范围为0.669 5~0.878 7;UPGMA法聚类分析发现,4个品种分为2组,香菇LB-21与香菇B15-1亲缘关系较近,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874 5,香菇L808与香菇215亲缘关系较近,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878 7。  相似文献   

15.
香菇担孢子交配型比例偏分离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水明  林范学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0):2296-2302
 【目的】验证香菇中担孢子交配型因子分离是否存在普遍意义的偏分离现象及其在栽培菌株与野生菌株中的表现。【方法】以17个野生和栽培香菇菌株为样本,采用交配型分析、OWE-SOJ技术鉴定孢子的交配型,对各类交配型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占供试总数64.71%的菌株担孢子交配型不呈预期的分离比,其中12个供试栽培菌株中有9个,5个供试野生菌株中有2个;偏分离菌株中均有亲本型孢子数量多于重组型孢子的趋势,偏分离双核菌丝体的F1代担孢子的核型主要取决于双核亲本的组成。【结论】香菇中担孢子交配型因子分离偏离理论预期是一种统计学意义的普遍现象;偏离程度栽培菌株大于野生菌株。  相似文献   

16.
在香菇栽培料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锌(ZnSO4.7H2O),观察香菇菌种萌发、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以及霉菌污染等情况,并检测不同处理收获的子实体中的锌含量。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锌离子能促进香菇菌丝生长,提高香菇产量,并对霉菌污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硫酸锌添加量为500~600 mg/kg干培养料,香菇菌丝体长势、子实体产量和富锌量均最佳。当硫酸锌添加量为500 mg/kg时,香菇子实体含锌量最高(172 mg/kg)。  相似文献   

17.
郑秋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50-7451,7453
探讨来自粤北不同地方香菇菌株的共性与差异,并研究香菇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拮抗试验明确了各菌株之间的拮抗关系;通过组织培养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C/N、pH、维生素、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对香菇菌株生长的影响。4株香菇菌株都来自粤北不同地方,但相互之间表现出拮抗关系,表明4株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远。香菇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或蔗糖,最佳氮源是酵母膏或黄豆粉,碳氮比为10~30∶1,初始pH值控制在5左右;在培养菌丝体时要注意避光培养,培养温度不宜过高或者过低,最适温度为25℃,在培养基中添加VB1或者Vc均可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培养基的湿度控制在60%最佳。4株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远,并且野生菌株具有较强的生长势,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香菇单核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鉴定了香菇担孢子的交配型,并对各类交配型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4种交配型担孢子的比例变化关系,探讨造成香菇担孢子4种交配型单核体比例偏离1:1:1:1分离的遗传背景.结果表明,交配型因子偏分离与菌落形态、培养条件及单核体间交配反应的特征无关,不同菌株4种交配型的担孢子在菌落形态上有较大的差异,但这些菌落形态与交配型比例之间没有相关性;4种单核体之间发生亲和性反应的形态特征有多种形式,这些形态特征与交配型比例之间亦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同一双核菌株的F1代担孢子的萌发能力、生长速度是有差异的,从而导致有些菌株的担孢子中4种交配型分布不均衡,甚至导致有些菌株中只能检测到2种或3种交配型的担孢子.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个顺式元件功能检测载体pYF3553,该载体以GUS为报告基因,其上游连接一段由待测香菇(Lentinula edodes)克隆片段与酵母Cyc1基本启动子组成的杂合启动子。将编号为XG108和XG111的香菇克隆序列构建的检测载体命名为pXG108p、XG111。将pXG108转化到香菇原生质体中,结果被测样的GUS瞬时活性比对照增加一倍,表明GUS基因得到了表达,其上游调控元件具有调控功能。对比pXG108和pXG111转化后的表达结果,其GUS瞬时表达活性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与克隆片段在酵母中的表达差异相一致。分析了利用GUS瞬时表达验证未知香菇顺式元件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