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者从中国皇家宫苑、寺院丛林、自然山水园和私家文人园四个方面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中国园林及其对日本的影响,并以日本国仿效中国造园的具体事例,证明中国园林对日本造园艺术的影响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经济林木的种植,防护林木的种植,庭院、园林、寺院树木的种植,林资源的破坏与保护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对金代的植树情况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3.
桂花(Sweetosmanthus),别名有木犀、岩桂、金粟、月桂等,是木犀科木犀属多年生灌木。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多有分布,北至黄河下游地区,南至两广和海南。它的种植应用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园林观赏和经济植物。桂花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数千年,在陕西省南郑县圣水寺院内至今还尚存相传为萧  相似文献   

4.
张进升  郭风平  卜风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3,(7):3069-3070,3073
首先,分析在多民族、多宗教的青海,众多寺院的形成,然后研究寺院对林业的保护作用,最后提出如何更好地发挥寺院对林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寺院是我国古代人们尊佛敬道和信奉其他宗教的活动场所,寺院林是在宗教和封建意识支配下营造和保存下来的历时久远的地主森林.寺院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古代人们种植林木、保护林木,发展林业和园林绿化事业的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以地方寺院发展的现实需求及高校图书馆资源优势为依据,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寺院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景旭  孟娟 《农业考古》2019,(4):105-109
唐朝佛教发展迅速,寺院作为佛教传播的物质载体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唐朝寺院经济成为国家经济体系的有机构成。田地是当时封建地主经济的最主要的资源,如果把从田地获取更大利益的行为看成一种博弈,寺院和国家便成为博弈双方。在对田地的多回合争夺中,双方形成了动态的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8.
佛寺是佛教的物化形式,是佛教的象征。佛教传入我国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佛教文化和具有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佛教寺院。湖北省现存的佛教建筑布局具有本身特点,但基本上是遵循中国传统佛教寺院的形制。  相似文献   

9.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甘蔗新台糖22号为对照,对园林系列8个甘蔗新品种的农艺性状、抗旱性等指标进行分析并评价.结果表明,抗旱性:园林5号>园林7号>园林1号>园林2号>园林4号、园林6号和园林8号>园林3号,除了园林3号的抗旱性与对照相当外,其余均比对照品种强;农艺性状:园林1号>园林2号=园林4号>园>园林5号>园林3号>新台糖22号>园林8号=园林6号>园林7号;经济性状:园林2号>新台糖22号>园林1号>园林3号>园林8号>园林7号>园林5号>园林6号>园林4号.综合长势及经济性状,园林1号,园林2号较佳,抗旱性也不错,可根据不同蔗区条件选用.  相似文献   

10.
在寺观园林中,植物既是风景与空间的构成要素,也是文化与意境的媒介;而寺观园林在植物材料的选择、种植手法、空间组织和意境营造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北京卧佛寺作为京郊著名的古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注重植物景观的经营,其植物景观留存完好又屡有更新,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北京卧佛寺植物景观实地调查、统计与分析,在明晰自然条件、历史沿革和盛期结构布局的基础上,分析寺院中、东、西三路院落及附园的种植手法与空间序列,从植物种类、空间特征、意境传达、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总结卧佛寺植物景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儒家、道家、佛教的主要思想、宗旨和哲学观对寺庙园林活动的影响,体现在园林布局、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塑造方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扬州市具有代表性的8个寺庙园林进行实地调研,归纳总结出扬州大明寺、天宁寺、重宁寺、高旻寺、琼花观、文峰寺、法海寺、准提寺等著名寺庙园林的建筑类型、置石理水、植物栽植、园路铺装、宗教小品等方面的营造及保护现状,简述扬州寺庙园林的艺术特征,分析了扬州寺庙园林景观在保护过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扬州寺庙园林景观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一定参考性和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面貌的快速变化,城市寺庙园林的发展问题日趋严峻。文章阐述了城市寺庙园林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遭受破坏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整体性保护。以武汉市古德寺为例总结得出整体性保护需要结合寺庙园林文化、整合外部空间环境及探索多种保护途径,使之适应城市生活的变化,并与城市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寺庙园林的选址布局及植物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寺庙园林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寺庙园林的特点、选址、布局,从植物选择、配置原理、手法等方面指出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以供园林绿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营造是植物造景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方面,从佛教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与意义,佛教寺庙园林植物的选择,佛教寺庙园林植物配植的美学原理三个方面切入,以阐释如何通过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营造体现禅宗文化,如何使自然的植物人性化,从而指导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杭州市道观园林的选址、空间组合、植物特色等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该市道观园林的造园特色,揭示古人的造园思想,以期对今后道观园林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孙新梅  朱琳  阿云核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35-7239,7293
分析了杭州市佛寺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研究了佛寺园林的植物景观现状,认为佛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理念可为现代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之一,其景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景观的营造。由于长期受到地域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南北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受到当地气候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制约而有所差异。笔者在实地踏查了南宁、桂平、贵港、桂林4个地区13个具代表性的寺庙园林的基础上,把以广西为重要分支的岭南寺庙园林和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寺庙园林进行对比,从植物选择特点、植物配置方式和植物景观特色3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二者之间既存在共性,又各具特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叶海跃  谢春平  汤庚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35-17737
选择了南京地区的10个寺庭和10个寺园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植物群落学的方法,共记录维管植物146种(含变种),隶属于96属.63科。对各植物群落优势种群、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寺庭和寺园的优势树种均为乔木。乔木在整个植物群落中占主导地位;灌木层(0.32株/m^2)的总体密度大于乔木层(0.21株/m^2)。寺园的乔木密度(2.4株/m^2)和灌木密度(4.5株/m^2)均大于寺庭。②寺园样地物种丰富度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寺庭样地,反映了寺园样地为寺庙附属绿地,物种丰富度较高,群落层次与结构较合理;乔木层和灌木层的Pielou指数均较高,说明寺庙园林中各树种的数量分布均匀。③各寺园的相似性系数相对高于寺庭,但均未超过50%,反应了寺园中物种的种类相对丰富度较高,相对于树种较少的寺庭,树种重复出现几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现有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研究,将中国佛教寺庙空间分为三类,从寺庙建筑布局、有关佛教小品的安排和植物配置等不同角度透视中国佛教寺庙不同空间的意境塑造,分析现代园林建设中缺乏意境内涵的现状,从而借鉴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空间意境塑造手法,创造出优美的现代园林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