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张杂谷8号在玛纳斯地区最佳种植密度和追肥处理方式。2016年~2017年在玛纳斯试验站设栽培试验,按照底肥20 kg/666.7m~2磷酸二铵、播期为5月10日、全生育期浇水5次,对张杂谷8号的密度和追肥方式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密度19 000株/666.7m~2和头水追肥15 kg/666.7m~2、二水追肥5kg/666.7m~2组合处理情况下产量最高,籽粒产量达到375.13 kg/666.7m~2;谷草产量达到2 577.91 kg/666.7m~2。  相似文献   

2.
伏牛山区籼改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牛山区籼改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在相同密度、不同地力条件下,9优418产量因素中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穗数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适宜的施肥量才能保证其足穗和大穗,最佳施氮量为14.3 kg/666.7 m2,最高产量施氮量为15.1 kg/666.7 m2;底+蘖+穗肥3次施肥最重要;适宜栽插密度为1.3万穴~1.5万穴/666.7 m2,集成了单产650 kg/666.7 m2以上超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地区水稻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与穴播苗数对常规籼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出不同穗型品种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每穴播种苗数以指导农民种植。【方法】采用大穗型常规籼稻材料N2和中穗型常规稻材料N4每667m~2不同栽培密度和穴播种苗数的比较试验。【结果】材料N2在种植密度为1.7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00.0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57.6kg/667m~2;材料N4在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33.2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81.1kg/667m~2。【结论】大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1.7万穴/667m~2与穴播3苗;中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与穴播3苗。  相似文献   

4.
2011年,和硕县滴灌加工番茄套种孜然模式示范田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示范田加工番茄产量7.3 t/666.7m~2,扣除20%杂质后平均产量为5.84t/666.7m~2。平均收购价0.42元/kg,产值2 452元/666.7m~2。孜然产量60 kg/666.7m~2,以27元/kg售出,产值1 620元/666.7m~2。合计产值4 072元/666.7m~2。扣除成本,纯收入2 597元/666.7m~2。1滴灌加工番茄套种孜然投入产出情况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氮磷钾肥和密度对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密穗型玉米品种先玉335在平罗中低产条件下,随种植密度增加,产量也呈递增趋势。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回归方程为Y=857.95+131.46X1-22.11X12,在试验条件下未达最高种植密度。适宜施氮量为26.44 kg/666.7 m~2;最高产量对应的施磷量(P2O5)为11.8 kg/666.7 m~2,施钾量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常规优质稻玉针香产量与直播谷粒数的关系,2019年3—9月,余庆县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在余庆县菊配家庭农场研究穴播谷粒数对常规优质稻玉针香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密度1.3万穴/667m~2控制下,5粒/穴播种的穗数、株高、穗长、有效穗、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均表现出该品种的最佳特征特性,且产量最高,达587.8kg/667m~2,建议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栽植密度、播期对广两优5号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两优5号栽植密度为22.5万穴/hm2、播期在4月25日产量最高。广两优5号随栽植密度增大,茎蘖数峰值提高、有效穗数增多、每穗实粒数减少;随播期推迟,该组合分蘖峰值滞后,无效分蘖增多、穗实粒数减少。4月25日后播种、栽植密度22.5万穴/hm2时,广两优5号产量最高可达753.3 kg/667 m2;5月5日及以后播种,广两优5号产量显著降低。广两优5号在湖北省种植适宜播期为4月中下旬,栽植密度应保持22.5万穴/hm2。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小麦的最佳播期与密度,开展了不同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小麦品种天禾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成穗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互作条件下,10月15日播种、密度330万株/hm2处理成穗数最高,10月5日播种、密度195万株/hm2处理穗粒数、千粒重最高,10月10日播种、密度240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天禾3号在鹤壁市的最佳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0月10日、240万株/hm2,此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达9 710.9 kg/hm2。  相似文献   

9.
随着水资源匮乏和劳动成本的增加,旱直播已成为目前宁夏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式,为选择引黄灌区适宜的旱直播模式,试验以宁粳47号为材料,设置了条播、穴播(行20 cm×穴8 cm)、穴播(行20 cm×穴12.5 cm)和匀播4种模式,采用10.4 kg/667 m~2、14.6 kg/667 m~2和18.8 kg/667 m~23种播量,比较分析了4种旱直播模式、不同播量对水稻分蘖动态、成穗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条播模式播量14.6 kg/667 m~2的苗、茎比例较小,为24%、30%,而穗的比例较高,为46%,从而可以确定条播模式下水稻有一个适宜的群体结构。条播模式的量18.8 kg/667 m~2在出苗后79 d总茎数达到最高,为72.0万株,其他3种模式在出苗后72 d总茎数达到最高。穴播(20 cm×12.5 cm)模式的播量10.4 kg/667 m~2在出苗后72 d总茎数最高,达到176.44万株,而匀播模式的播量14.6 kg/667 m~2的总茎数最低,仅为82.17万株。条播模式的分蘖成穗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旱直播模式,其中播量10.4kg/667m~2的分蘖成穗率最高,达到85.17%,穴播(20 cm×8 cm)模式的成穗率最低,其中播量10.4 kg/667 m~2的分蘖成穗率最低,仅为22.95%。匀播模式的播量10.4 kg/667 m~2的干物质量在出苗后121 d最高,为116.62 kg/667 m~2,穴播(20 cm×12.5 cm)模式的干物质量较低,播量14.6 kg/667 m~2的干物质量在出苗后135 d达到最高,但只达到50.16 kg/667 m~2。产量以匀播模式的产量高于其他3种模式,但各处理无显著差异,匀播播量14.6 kg/667 m~2的产量最高,为938.1 kg/667 m~2。不同播量下,低播量14.6 kg/667 m~2的产量高于高播量18.8 kg/667 m~2,3种播量之间无显著差异。穴播(20 cm×8 cm)模式播量10.4 kg/667 m~2的穗长最长,为18.3 cm。产量要素中,穴播(20 cm×8 cm)模式播量18.8 kg/667 m~2的穗数最高41.25万穗,条播模式播量14.6 kg/667 m~2和18.8 kg/667 m~2的穗实粒数最多117.5粒,匀播模式播量10.4 kg/667 m~2的千粒质量最高为25.06 g。  相似文献   

10.
以济谷16为试验材料,设孕穗期追施尿素0、5、10、15、20、25、30 kg(666.7m~2用量)7个水平,抽穗后每隔7天测定不同追肥处理济谷16顶四叶的叶绿素含量,成熟期测定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单穗粒重、千粒重、小区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同一时期不同追肥水平间相同部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追肥水平间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单株干草重、千粒重差异均不显著;各追肥处理均提高了产量和单穗粒重,其中以666.7m~2追施尿素10 kg,单穗粒重和产量最高,分别比不追肥对照增加17.31%和13.02%。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对于666.7m~2单产水平在350~400 kg的谷子,孕穗期追施尿素10 kg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门源县优质油菜的最佳播种期、最佳种植密度、最佳施肥量和追肥量等大田生产技术参数,总结优质油菜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青杂7号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门源县开展不同播种期、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施肥量和追肥量等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结果]适宜播种时间为4月中下旬,播种密度控制在45.0万~52.5万株/hm~2,施肥量以二铵270 kg/hm~2和尿素162 kg/hm~2,追施尿素37.5 kg/hm~2为最佳组合。[结论]合理的栽培措施可显著提高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与种肥一体化播种相比,种肥分离播种技术可有效避免烧苗、播种量大而田间密度低的现象。种肥分离与种肥一体两种处理对春小麦的生育进程影响不明显,精量播种能显著提高春小麦的分蘖数、有效穗数、可孕小穗数及穗粒数,较常规种肥一体化播种处理增产32 kg/666.7m~2,增产率7.13%,同时播种量下降17 kg/666.7m~2,平均节本增效148元/666.7m~2。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了播种期、密度、施氮量3因素对花油8号直播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花油8号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密度,施氮量的影响最小;花油8号高产关键技术:10月5日左右播种,种植密度1.6万株/667m~2,施N16kg/667m~2,氮肥的施用比例为三叶苗肥:五叶苗肥:薹肥=1:5:1。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了播种期、密度、施氮量3因素对花油8号直播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花油8号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密度,施氮量的影响最小;花油8号高产关键技术:10月5日左右播种,种植密度1.6万株/667m~2,施N16kg/667m~2,氮肥的施用比例为三叶苗肥:五叶苗肥:薹肥=1:5:1。  相似文献   

15.
以杂交双低油菜中油杂1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密度和氮素水平对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密度与氮素水平对油菜产量均达显著影响,其中播种期的影响最大.南县地区直播油菜应在10月15日前完成播种,且播种期越早越有利于高产.早播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及密度均可显著增加油菜生物量及产量,对应的适宜施氮量及密度分别为135~180 kg/hm2、45.0万~52.5万株/hm2(折合播种量为3.6~4.2 kg/hm2).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早稻中早39在直播栽培条件下,播种期、播种量对生育期,群体结构,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早39在4月16日至4月21日均可直播,生育期差异不大,均可在7月底前成熟,适当早播更能获得高产;在4月16日播种的,产量以667 m2播种6 kg处理的为最高,第2位是5 kg处理,4月21日播种以7 kg处理的最高,其次是6 kg处理;中早39 667 m2播种量以6 kg左右为宜,早播适当减少,迟播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17.
以宁春4号为参试品种,比较沼肥做基肥和追肥不同施用方式及施用量对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沼肥做基肥和追肥均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做基肥最高增产达到10%,做追肥最高增产幅度达到8.7%.产量增加的同时,产量构成因素粒质量、粒数也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多.建议沼肥做基肥时适宜施用量为1 000~2 000 kg/666.7 m~2,做追肥时适宜施用量为1 800~2 000 kg/666.7 m~2.  相似文献   

18.
通过播种期、密度和拔节肥用量的不同处理,对小麦新品种云麦47的基本农艺性状和产量的调控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全生育期、株高、单株有效分蘖和穗长等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大,拔节肥用量的影响较小.播种期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拔节肥用量则主要影响穗粒数.就处理而言,10月21日播种、300×104/ hm2密度和180 kg/ hm2尿素用量处理的产量最高,为8213 kg/ hm2,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差异达5 %显著水平;10月21日播种、150×104/ hm2密度和255 kg/ hm2尿素用量处理的产量最低,为6838 kg/ hm2.  相似文献   

19.
播种期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区不同播种期和留桩高度条件下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特征,明确该区域适宜的播种期和留桩高度,以黄华占为材料,开展了不同播种期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以4月15日播种的再生稻产量最高,达3 486.8 kg/hm~2;留桩高度为30 cm的再生稻产量最高,为3 474.5 kg/hm~2;4月15日播种、且留桩高度为30 cm的两季水稻产量最高,为13 933.5kg/hm~2。由此可见,在洞庭湖平原区采用直播方式作再生稻,以4月15日左右播种、留桩高度30~40 cm,能获得较高的两季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0.
油菜机直播方式具有省工、高效的特点。为研究成都平原油菜机直播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试验采用三因素再裂区设计,研究了播种期、播种密度、氮肥水平等机直播关键农艺措施对油菜的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在合理的播种期、播种密度、氮肥供应水平下机直播油菜产量构成因子的最佳配置。当播种期为9月30日,播种密度为30株/m2,氮肥供应水平为27 g/m2时机直播油菜产量最高,可达320 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