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猪李氏杆菌病发生较多且易被误诊为猪伪狂犬病、传染性脑脊髓炎.对病猪的大脑、肝脏、肺脏、脾脏、肾脏、淋巴结作病理组织切片并观察,为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和猪李氏杆菌病理学研究提供依据.结果发现,猪李氏杆菌病引起脑膜水肿,化脓性脑膜炎,血管周围多量单核细胞,形成管套;心外膜增厚坏死,多量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生浸润;肝血管和血窦中有多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多量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生;肾血管中多量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脾大面积出血梗死,大量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生;淋巴结出血坏死,单核细胞比例增多,中性粒细胞增生浸润.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一例小熊猫由肺部寄生虫感染继发急性肠炎的病例。剖检观察死亡小熊猫各组织器官的眼观变化,并采取心、肝、脾、肺、肾、胰腺和消化道各段固定于4%多聚甲醛溶液,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寄生虫性肺炎、肠炎及肝、肾、脾充血和实质细胞变性是该例小熊猫的损伤特征,病理学诊断为寄生虫性肺炎继发急性肠炎。  相似文献   

3.
作者观察分析了人工接种弓形虫强毒株后仔猪内分泌器官的动态病理组织学变化。各器官病变的主要发展过程为由充血、淋巴循环障碍到血栓形成,组织内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最后组织发生严重水肿和坏死。垂体还可见小胶质细胞结节和坏死灶。胰腺和睾丸等内分泌部的损伤与恢复迟于外分泌部。  相似文献   

4.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冰冻切片,H.E染色,支气管分泌物涂片,Gram染色,对临床自然发病猪的支气管分泌物、肺脏、肝脏、脾脏和淋巴结进行了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在支气管分泌物涂片中含有大量呈革兰氏阴性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肝脏淤血,肺组织坏死、出血、显著纤维化及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脾脏呈坏死性脾炎变化,淋巴结呈出血性淋巴结炎变化。根据细菌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诊断为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同时筛选出抗菌王为临床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由马A型流感病毒第一亚型自然感染与实验感染马、驴9例的病理变化,为急性支气管炎与细支气管炎,以管腔内有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渗出物为持征。炎症为一过性,一般只见于发病后的头4天,以后炎症消退,粘膜里或遗留有轻度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炎症也可慢性化,即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与细支气管周围炎、间质性肺炎。在有继发性细菌感染的病例,可发生卡他性或化脓性支气管性肺炎。肝血窦内有弥散性或结节性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由于自然和实验感染的马、驴、马胎儿乃至乳仓鼠都有这种变化,它可能是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原发性变化。马胎儿支气管上皮细胞、肝细胞均无核内包涵体,胎肝无坏死灶,母畜无流产;病马无动脉炎病变,因此可与病毒性鼻肺炎和动脉炎的病理变化相区别。  相似文献   

6.
肉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关节腔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成功地复制了肉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运用组织学观察方法对所建立的病理模型进行了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肉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发病的初期,机体各组织器官病变明显,特别是淋巴组织的淋巴小结数目明显减少,结构零乱,淋巴细胞也明显减少;其它脏器如心、肝、脾则以急性炎性变化为主,异嗜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浸润。随时间延长,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淋巴细胞数量逐渐恢复正常,且淋巴小结表现为增生性变化;心、肝、脾等脏器也逐渐恢复,异嗜性粒细胞浸润部位及坏死灶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而局限化。但肾在试验期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坏死性变化,病变程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7.
条石鲷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right′s和Giemsa双重染色法对条石鲷外周血液有形成分的形态进行观察研究,观察到的外周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未发现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各类血细胞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白细胞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6.03%、26.97%、11.86%和25.14%.在外周血液中还观察到核影、未成熟和正在分裂、降解的红细胞以及正在分裂的血栓细胞.  相似文献   

8.
葛晨霞  马磊  王丹  王龙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41-14441,14448
应用常规的病理剖检技术解剖死亡肉鸽,观察其病理变化,将病料无菌接种到普通琼脂培养基和血清琼脂培养基,培养获得2株细菌;取病鸡心脏、脾脏、肠道和肾脏等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见心肌纤维、肝脏、脾脏实质细胞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损伤,间质中有多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化脓灶。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工授精后不同时间的大鼠子宫中的精子数量和嗜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变化,来探讨人工授精对大鼠子宫炎症反应的影响。对大鼠进行人工授精,输精1、2、3 h后,观察大鼠子宫内嗜中性粒细胞和精子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人工输精后精子数随时间的推移迅速的减少;而子宫中的PMN数量是迅速增加,1 h到达峰值[(99.00±61.76)×104个·m L-1],之后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减少。综上可知人工授精的精子引起了大鼠子宫短暂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羊型布鲁氏菌M5活菌苗在致病剂量和免疫剂量下所诱发的豚鼠免疫病理学应答。致病剂量为1000亿活菌数,免疫剂量为1000万活菌数。在实验中,用细菌学、血清学、免疫学、免疫病理学、组织化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这二组豚鼠的IgG、C3、血液组织胺(Ht)、循环性免疫复合物(CIC)、淋巴细胞转化率(LTR)、血清凝集素等变化的动态以及皮肤超敏反应。实验结果表明: 1.羊型布鲁氏菌M5活菌苗具有相当大的毒力,致病剂量能引起豚鼠的免疫功能低下。 2.致病剂量、免疫剂量作用下的二组豚鼠,所诱发的免疫病理学变化只有量的区别。因此,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布病室提供的免疫剂量实际上为低致病剂量。 3.羊型布鲁氏菌M5活菌苗及其抗原成份能引起血液中组胺水平升高,但未能诱发出I型超敏反应。 4.羊型布鲁氏菌M5活菌苗致敏豚鼠可引起循环性免疫复合物形成与沉着,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可诱发皮肤Arthus反应与迟发性超敏反应。 5.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肝脏出现了局灶性坏死和肉芽肿,在这二种病灶内证实了布鲁氏菌抗原的存在。肝小叶问动脉、静脉壁以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有循环性免疫复合物沉着。致病剂量组、免疫剂量组几乎所有的病例的肺脏均发生间质性肺炎和淋巴细胞增生性结节,早期病例并有急性肺炎。肾脏除膜性肾小球性肾炎外,间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其他的变化有化脓性附睾炎、睾丸精细胞坏死、间质性睾丸炎、心内膜炎与超敏性心肌炎、浆液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和肉芽肿形成、脾白髓增生与红髓嗜酸粒细胞浸润、嗜酸粒细胞性肝炎、多器官组织内不同程度的嗜酸粒细胞浸润等。注射菌苗后第90天(PID90)时,病变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0头健康奶牛和30头隐性乳房炎奶牛进行中药复方制剂饲喂试验,对奶牛的B淋巴细胞EAC花环形成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进行测定,观察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健康奶牛的EAC花环形成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显著高于隐性乳房炎奶牛(P<0.01或P<0.05);中药复方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的EAC花环形成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T淋巴细胞转化率(P<0.01或P<0.05).试验表明,中药复方制剂可以增强奶牛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促使隐性乳房炎奶牛免疫机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鲤鱼口服免疫后免疫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温度对鲤鱼(Cyprinus carpio)口服免疫后免疫应答规律的影响,试验设定了两个温度梯度,并测定了各温度梯度下鲤鱼口服免疫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药饵后,鱼体内血清抗体效价、血清γ球蛋白含量和血清γ球蛋白百分比、血液嗜中性粒细胞吞噬活性、溶菌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5℃低温组抗体效价自第28天显著高于30℃高温组,低温组γ球蛋白含量第14天高于高温组,在56d有极显著差异。温度能显著影响鲤鱼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溶菌酶和SOD活性,低温组除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显著低于高温组外,溶菌酶和SOD的活性均显著高于高温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杭州动物园园内近两年3窝5只新生小熊猫幼崽为例,论述小熊猫繁殖中的观察行为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磷酸二酯酶4(PDE4)特异性抑制剂咯利普兰抑制中性粒细胞黏附的有关分子机制,明确其抗炎的主要信号通路,为PDE4选择性中药抑制剂的药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猪中性粒细胞的提取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中性粒细胞与猪内皮细胞的黏附采用虎红比色法,中性粒细胞黏附分LFA-1和Mac-1表达量的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中性粒细胞p38MAPK、ERK等磷酸化活性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法。【结果】咯利普兰可显著抑制fMLP刺激的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P0.05),极显著抑制fMLP刺激的中性粒细胞LFA-1和Mac-1的表达(P0.01),阻断fMLP刺激的中性粒细胞ERK磷酸化活性(P0.01),而对p38MAPK磷酸化活性无显著影响。【结论】咯利普兰可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其机制与阻断中性粒细胞ERK磷酸化进而抑制LFA-1和Mac-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宁夏某规模化绵羊场大肠杆菌和艾美耳球虫混合感染进行分离鉴定并对靶器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固体培养基进行细菌病原分离,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寄生虫检测;采用大肠杆菌16S rRNA引物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序,使用DNA Star软件将分离菌株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采用MEGA 7.0软件中的邻接法,依据16S rRNA序列构建分离株系统发育树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对靶器官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中观察到金属光泽的黑色单一菌落,在血平板中有溶血环的灰色圆形单一菌落,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共分离得到3株菌株;麦克马斯特法检测显示,粪便中有卵圆形、表面光滑的孢子化艾美尔球虫卵囊,其平均OPG为2200,属于轻度感染;对3株菌株16S rRNA扩增片段与阳性对照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大肠杆菌在同一分支;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肠组织黏膜层绒毛溶解坏死、黏膜上皮结构丢失;回肠固有层内有球虫虫体,呈嗜酸性圆形;空肠间质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腺腔有镰刀状球虫裂...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牛蛙腐皮病的病理形态和发病的机理,采用透射电镜对病蛙不同病期的病变皮肤进行了观察,皮肤病变早期可见角化层脱落,状上皮细胞连接疏松,桥粒减少,随着病情发展细胞间隙增宽,桥粒进一步减少,细胞核固缩、溶解,细胞裂解;病变后期,表皮层崩解,真皮层胶原纤维溶解,炎症区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可见吞噬了细菌的单核与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猪中性粒细胞为靶细胞,研究白芍制剂对其相关功能(呼吸爆发和弹性蛋白酶释放)及磷酸二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中性粒细胞分离纯化后,以细胞色素C还原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以弹性蛋白酶底物的减少反映弹性蛋白酶的释放量,以HPLC检测底物cAMP的变化反映磷酸二酯酶的活性等。【结果】白芍制剂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P<0.001),3个不同浓度的抑制率分别为33.15%、45.96%和62.22%;对弹性蛋白酶的释放在低浓度时表现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为23.22%,在高浓度时表现促进作用;对中性粒细胞磷酸二酯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低、高浓度抑制率分别为13.24%和25.87%(P<0.01);HPLC指纹图谱分析表明白芍制剂主要存在5种成分。【结论】白芍制剂对猪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弹性蛋白酶释放在低浓度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白芍制剂对磷酸二酯酶活性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显微和超微技术对胡子鲇外周血细胞的组成及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在血涂片上可辨别出红细胞和各种白细胞,电镜观察可确认这些细胞类型。血涂片上还观察到各个时期的红细胞。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数量最多,约占白细胞总数的48.70%,嗜中性粒细胞占24.76%,单核细胞占17.03%,血栓细胞少,约为9.51%。组织结构显示,红细胞为长椭圆形,胞质中未见细胞器。淋巴细胞以大的核质比、短的伪足和较多的胞质液泡为特征。单核细胞特征为可见有少量的伪足、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胞质液泡以及偏位核。而有粒白细胞根据胞质内颗粒形态,将其分为Ⅰ型、Ⅱ型、Ⅲ型颗粒细胞3种类型,Ⅱ型类似于其他鱼类的嗜中性粒细胞,Ⅲ型类似于草鱼中功能衰退的嗜中性粒细胞,Ⅰ型类似于鳜鱼Ⅰ型粒细胞,属于哪种类型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猪中性粒细胞磷酸二酯酶基因表达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猪中性粒细胞磷酸二酯酶(PDE)基因表达、活性及特异性抑制剂实验检测,研究其存在的主要PDE亚型及在体外的活性,为探讨PDE在中性粒细胞的分布、活性变化及对cAMP、cGMP调节与中性粒细胞功能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DE基因在猪中性粒细胞的表达,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环核苷酸在PDE反应前后的含量变化,计算PDE活性。【结果】在检测的18个PDE亚型中,PDE1B、2A、3A、3B、4A、4B、4C、4D、5A、7A、7B、8A、8B、9A、11A 共15个PDE mRNA在猪中性粒细胞表达,特异性抑制剂实验表明PDE4、PDE5分别为水解cAMP、cGMP的主要PDE亚型;cAMP/cGMP-PDE在10~40 μl范围内,与其活性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29/0.9992)。【结论】猪中性粒细胞至少存在15个PDE亚型,其中PDE4、PDE5为主要存在的2个亚型,PDE样品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其活性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作为筛选PDE型中性粒细胞功能调节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围产期奶牛要经历妊娠、分娩和泌乳等生理过程,激素分泌模式和营养代谢模式均发生剧烈变化。由此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功能低下是造成乳房炎、子宫炎等炎症性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妊娠末期、奶牛生殖相关激素分泌模式变化明显,而围产期相关激素如雌二醇、孕酮、催乳素等对奶牛中性粒细胞活化、趋化黏附、跨膜迁移、呼吸爆发、吞噬杀菌和胞外诱捕网形成等不同功能表型的影响和作用途径尚未完全明确。围绕这一科学问题,明确围产期相关激素对奶牛中性粒细胞不同功能表型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制,为全面认识围产期奶牛免疫抑制的形成机制、有效保障围产期奶牛健康提供研究基础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