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为了解决鲤鱼、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野杂鱼和罗非鱼幼鱼与主养鱼争氧、争食、争空间的问题,我们于1997年进行了在鲤、罗非鱼池塘套养鳜鱼或加州鲈的试验。结果罗非鱼池套养鳜鱼每0.067hm~2可增产163kg,套养加州鲈增产198kg;鲤鱼池套养鳜鱼每0.067hm~2可增产57kg,套养加州鲈可增产136kg。由此可见,鲤鱼、罗非鱼池套养鳜鱼或加州鲈鱼等肉食性鱼类是完全可行的,不仅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名贵鱼产量,还可提高主养鱼的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池塘无公害养殖尼罗罗非鱼效益显著,值得推广。为了合理利用水体,提高池塘养殖效益,我们在河南省巩义市米河镇水产养殖场进行了尼罗罗非鱼池塘套养试验。2005年5月19日放养8cm-9cm单性尼罗罗非鱼种2.9万尾,并搭配放养鲢鱼3600尾、鳙鱼900尾和加州鲈1360尾,获得了亩产1439kg商品鱼、亩盈利4938元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3.
池塘无公害养殖尼罗罗非鱼效益显著,值得推广。为了提高池塘养殖效益,我们在河南省巩义市米河镇水产养殖场进行了加州鲈池塘套养试验。本文报道了尼罗罗非鱼无公害养殖的技术和方法。从2005年5月19日放养8~9cm单性尼罗罗非鱼种2.9万尾,经过7个月养殖试验测定共存活2.784万尾,成活率96%,平均体重0.763kg/尾,最大体重0.812kg/尾。  相似文献   

4.
汤景山 《水产养殖》2014,(12):48-49
<正>新沂市草桥镇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中,推广成鱼养殖池塘套养甲鱼的养殖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成鱼养殖池塘套养甲鱼是在常规鱼养殖池塘中套养经济价值高的甲鱼,充分利用池塘水域中现有的饵料生物资源,在管理技术不变且不影响常规商品鱼产量、规格,不增加饵料成本的情况下,每667 m2增产甲鱼20~30 kg,增收1 000元以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套养的甲鱼不但对池塘养殖鱼类无危害,还能有效消灭患病鱼、虾,控制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5.
成鱼池每667m2套养大口鲇夏花10-30尾,当年尾重可达0.5-2.5kg,单产大口鲇13-20kg,新增利润185—280元;在6.7hm2的成鱼池中套养0.2-0.8kg的大口鲇春片20-60尾,年底尾全可达2.5-9kg,每667m2增产大口鲇1-3kg,利润18-65元。套养大口鲇的投入产出之比高达1:5-8,是发展优质高效渔业的有效途径之一。比较而言,以套养大口鲇夏花为佳。  相似文献   

6.
尼罗罗非鱼池塘高产养殖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正> 我市位于黑龙港流域,常年干旱少雨,淡水资源比较缺乏。为了提高有限的淡水水面的利用率,促进我市淡水渔业的发展,我们在沧州市郊进行了尼罗罗非鱼池塘高产养殖试验,并取得良好效益,每667m~2产鱼达到1664.5kg,创我市最高水平。现将有关技术管理作法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池 试验池一个,面积1333m~2,池深3.5m,30米浅水井一眼提供水源,配有1.5kw叶轮式增氧机一台。  相似文献   

7.
池塘混养加州鲈控制尼罗罗非鱼过度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养殖尼罗罗非鱼的池塘内套养规格为30g/尾的加州鲈,利用加州鲈与尼罗罗非鱼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差异来控制罗非鱼过度繁殖,通过加州鲈的掠食性将低值小型罗非鱼的子代转化为优质鱼产品,以提高池塘高价值鱼类产量及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河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也随之增长,河蟹价格逐步回落,单一河蟹养殖比较效益下降.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蟹池综合生产能力,从2010年开始,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通过开展河蟹养殖池套养"太湖1号"青虾试验,探索蟹虾混养最佳养殖效益,逐步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所谓"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即以河蟹养殖为主,科学套养青虾,实现每667 m2产河蟹100 kg、青虾50 kg,平均效益达到5 000元/667 m2的养殖模式.经过2年的推广应用,取行了较好的成效.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蟹池套养优质鳜鱼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平 《内陆水产》2008,33(4):21-22
近几年,河蟹养殖大都采用生态养殖的方法.为了充分利用饵料资源与水域空间,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在河蟹养殖池中套养优质鳜鱼,蟹池中野杂鱼类利用河蟹残饵,鳜鱼捕食野杂鱼类,以低值鱼类养殖优质鳜鱼,同时,解决了野杂鱼类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问题,更有利于河蟹生长。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每667m2蟹池套养4cm的鳜鱼种20尾左右,成活率普遍80%左右,出池规格0.75kg左右,每667m2增加净利润300元左右。与单养河蟹的池塘相比,不但增加了鳜鱼产量和收入,河蟹规格产量也得到了提高。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2013年在唐店街道唐店村利用10×667m2池塘作为试验基地,逐步探索出一套一年养殖两茬青虾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此模式采取2次投放、分布上市、套养花白鲢鱼的方式,实现每667 m2产青虾156.5 kg、花白鲢鱼224.3 kg,平均效益4 163.5元/667 m2的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选择1.1池塘条件养殖塘口位于江苏省新沂市唐店街道唐店村,面积10×667 m2,东西向成长方形,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水深1.2~1.5 m,坡比1∶1.5池埂坚  相似文献   

11.
仲雷 《齐鲁渔业》2006,23(10):22-22
秋末冬初,利用夏花鱼池或单养罗非鱼等不耐低温鱼的池塘速养青虾,可确保青虾在越冬前2个月左右的生长期,蜕皮3次,长成大虾,每667 m~2可产成虾50~60kg。由于成虾规格大,又值元旦、春节前后上市,可达到增产增效目的,每667 m~2纯收益可达1500~2000元。现将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青虾苗种放养  相似文献   

12.
<正> 河鲀养殖塘套养刀额新对虾是在不改变河鲀苗正常投放数量、饲养管理的同时,在6~10月期间套养两茬刀额新对虾,取得了较理想的增产增效的结果。平均每667m~2产商品虾100kg,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1 池塘的选择及清整 选择一具有2hm~2水面的池塘作为试验塘,海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海水交换比较流畅。全年池水深度可维持在1.5~2.0m,池堤坡度1:(2~2.5),池底坡1:300,有独立的进排水渠在4月中旬每667m~2用100kg生石灰进行干法清塘,然后蓄水达0.75m,进水口用双层70目纱绢过滤。  相似文献   

13.
温晓红 《内陆水产》1997,22(6):10-10
我县养殖水面9273hm2,池塘水面占总水面的57.3%,产量占总产量的79.2%,然而目前池塘单产仍很低。1994年全县平均池塘单(667m2)产为261kg,远落后于全省、全区平均水平。1995年我县临城镇在103hm2池塘进行高产高效技术试验,该项目计划实施2年,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主养草鱼,每667m2产400kg,增产100kg,增收500元以上。通过2年实施,取得了成功。1996年12月25日经省水技总站及地区水技站等有关单位组成的验收小组现场验收得出:1996年每667m2产鱼485kg,产值4364元,比1994年增产157kg,增收990元。现将主要过程及技术措施报告如…  相似文献   

14.
1996年初,邵阳市水产站和邵阳市郊区水产站联合承担邵阳市科委下达的《彭泽鲫鱼引种及养殖示范试验》项目。经过一年来的引种及养殖示范试验,由邵阳市组织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进行测产验收,彭泽鲫鱼苗的孵化已获成功,彭泽鲫鱼繁殖三车(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均在80%以上,池塘彭泽鲫搭配混养每667m2增产31.8kg,水库彭泽鲫搭配混养每667m2增产18kg。池塘彭泽鲫搭配混养每667m2增加经济收入381.6元,水库彭泽鲫搭配混养每667m2增加经济收入216元。并在各种水域中推广面积达到883.4hm2,仅此项收入可创产值259.7万元。1试验方法及…  相似文献   

15.
尼罗罗非鱼(Snilotiea)属鲡科鱼类,自1981年引进我县开始,因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肉味美,体色好等优点,1982年起就开始取代已养殖十多年历史的莫桑比克罗非鱼,至今已在池塘养殖了11年。在增产技术中,无论哪种养殖形式都充分显示了尼罗罗非鱼高产、优质、高效的特点,故我县人民称之为“增产鱼”。  相似文献   

16.
在水深2.5m,面积0.27~0.33hm2 不等的池塘内 ,实施规格为3m×3m×1.5m小网箱养殖罗非鱼 ,经过4个多月的养殖 ,每只网箱产鱼680.6kg,平均产出鱼75.6kg/m2 ,箱外平均产132.4kg/667m2,箱内、外折合每667m2 产747.1kg,净产643.5kg,饲料系数1.860,单只网箱产值8847.8元 ,利润4088.9元。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我们利用莱阳市淡水养殖试验场.1、2号2个池塘进行了赤眼鳟成鱼养殖试验,池塘面积分别为2000m^2(3亩)和3333m^2(5亩),水深1.5~2m,池底淤泥20cm左右,进排水方便。2007年2月下旬排干池水,清整池塘,每667m^2用生石灰100kg进行消毒,消毒后进水,每667m^2施放经发酵的鸡粪基肥150kg。  相似文献   

18.
2011年福建省建宁县科技示范户罗清园在池塘面积30×667m2,主养黄颡鱼,套养河螺获得高产高效共收获黄颡鱼7 800 kg,家鱼9 750 kg,河螺2 100 kg,总产值37.23万元,总利润19.21万元,每667m2效益6 403元,现将该户养殖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柳富荣 《内陆水产》2008,33(2):21-23
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食性杂,适应性强,市场火爆,价格攀升,养殖前景广。近年来,湖南沅江市一些农户进行池塘和稻田养殖,取得较好效益。一般池塘养螯虾,每667m^2产量400kg、利润2000元以上;稻田套养螯虾,每667m^2产量100kg、利润500元以上。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尼罗罗非鱼在我区已有十多年的养殖历史了,不仅宜养殖,而且产量十分高,是单养、混养的优良品种,深受广大群众欢迎。1989年,我区部分渔场对尼罗罗非鱼种的搭配进行了对比养殖试验,结果是:每亩搭配100—150尾冬片的池塘,10月份起捕,尾均重达700克左右,少数达1200克左右,亩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