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器”,“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对于盆景制作者来说,石不可少。树桩盆景的配石(或称点石),犹如美人簪花,古松挺立,幽岩相伴,则愈显精神;树桩盆景的配石更似一幅书画中的款识,书画有款丽妙,亦有款而败,得者能天然生色,失者则有伤布局。配石应力求自然,构图也要浑然一体,避免矫揉造作,顾子而失  相似文献   

2.
每当面对那造型奇趣的附石盆景时,总会心情愉悦,其乐无穷,疲劳烦恼一并消除。那块玲珑石似危岩横空;而附石而生的绒针柏则轻盈飘逸;几只姿态各异的猴子,栩栩如生,活泼可爱。一幅大自然情景的立体画,令人心醉(树连石高20厘米,盆长14厘米,石种:太湖石)。其实这类附石盆景的制作并不难,关键在于构图。单论盆景而言,由石、树、摆件、盆组成。选一块形态清瘦透漏的石材,  相似文献   

3.
盆景的附石与配石,概念不同,意义迥异,制作有别。附石是盆景制作的一种型式;配石是在盆景制作的过程中,桩材与景物发现有空白添缺的地方,用石块配置,使构图完整,是补不足的一种手段,并非盆景艺术的一种型式。概念明确了,要探讨的是,山松盆景的附石与配石,皆因山松有难度,有风格,难在附之不易,容易死亡;风格在于山松的个性和内涵  相似文献   

4.
常见的树桩盆景中,有的有配石,有的没有。而有配石的树桩盆景中,配以拳石以后,显得石与树互为依托,相得益彰;有的却是画蛇添足。就笔者拙见,配石宜慎重,至少要从下列几点作些权衡,确定配石之作用。一、弥补缺憾,完善构图树桩是有生命力的自然物,在不少情况下,会遇到造型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有某些缺憾的素材。这时,就可考  相似文献   

5.
读贵刊87年第五期,林忠明先生的《一代风流初露锋芒》一文,其中报道了盆景艺术新秀王孝金夺魁之作《欲穷千里目》榕树盆景。从附图一榕树形格态势来看,是一件可喜的佳作。但从树、石的构图、配盆点饰、命题意境的综合结构等方面来看,情景不协调。而  相似文献   

6.
笔者制作了一盆小叶冬青附石盆景,根石配合紧凑,生长良好(见照图1)。经反复细观,发现诸多不足,特别是组景中石体单调;盆面空档面积过大,整体形象体现不出山野气氛。于是重新构思,以附石主景形象不变为基础,使用多树种组合配植,对整体构图进行改造,初步获得成功。一、改造附石树,突出主景:此盆景主景为险峻的陡崖上,附有一主干倾斜、高于石顶的小叶冬青,树根顺石沟槽向下伸延,似一山间小溪,顺崖而下。但主干过粗(约2  相似文献   

7.
作品是用龟纹石创作的山水盆景。其素材是块形状十分完整、极难得的当地产灰色龟纹石。色彩古朴自然,纹理清晰可见,采于湖北蒲圻古战场赤壁江边。作品构图以古战场赤壁实地自然景色为背景,主峰置盆右侧坐立江边,悬岩峭壁突出江面,险峻雄伟,气势磅礴。峰  相似文献   

8.
树石盆景《戈壁生机》,原名《老骥伏枥》,创作于1996年。用一株圆柏,几块千层石,在大理石水盆中构图。1997年,浙江省盆景研究会在杭州举行第二届盆景评比展览,我送展了该作品。因为它既不像树桩盆景,又不像水山盆景,结果落选了。省评落选回来,该作品一直放在自己的盆景园里。两年过去了,该作品植物长势良好,依石而生的柏树蓬勃劲发。盆中的好几块千层石,我经常去摆弄它。特别是右边的两块小尾石很像小马,几个山石,竟成为一群“马邦”,很有灵性。依石而生的柏树,几乎也有了  相似文献   

9.
山水盆景一般是以石材的形态来确定立意、构图及章法。石的形态条件适合表现什么主题,是在一念之中独具匠心的问题。如果在细心观察、凝神构思中运用得当,恰到好处,就能使创作者的意念和石材内在境界相结合,来确定创作的意境。否则作品就没有灵魂和生命力。在1980年省举办的盆景大赛时获一等奖的《通天河》,就是因  相似文献   

10.
花草盆景是以花草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在盆中展现某种自然景色的艺术品。它与其他盆景的不同之处,在于无需对植物作过多的修饰加工,而是尽量利用花草的自然姿态、悦目色彩以及各具的风韵来造景。通过优美的构图,表现某种意境。花草盆景朴素自然,赏心悦目,清新雅致,最宜作为案头清供。制作花草盆景,可根据自己的构思将花草在盆中设计出理想的布局。花草位置确定后,还可以适当点缀山石,以完善构图,丰富意境。譬如周瘦鹃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花卉盆景》2012,(6):70-70
自然、简洁、清新是树林盆景的风格。多年来周树林的盆景构图,遵循师法自然的原则,以四川的六月雪、金弹子、虎刺、紫薇等乡土树种及砂积石等材料,充分表现出四川山水古树的意境和本土文化。他在吸收各地盆景流派优点的基础上,又将国画构图及美学理论借鉴到盆景的创作中来,并紧紧围绕着时代的审美需  相似文献   

12.
本作品(见彩页)画面主体山石为“钟乳石”,钟乳石的性格“柔中有刚”,适宜特写山水。此作品的构图为山水盆景中常见格局。图中山石的坚凝,黑松的横空,使两者既有对比,又统一在整体和谐之中。特别黑松的秀劲清隽,虬枝盘曲,其横斜之意富有情趣,又充满力度。使整个作品的构图布局,达到了立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在一些有关盆景的理论书刊中,将盆景中的树木、拳石、小草、苔藓等作为盆景的点缀物,而将盆景中的亭台、楼阁、人物、动物等称为盆景的摆件。事实上,点缀物与摆件的概念是同一的,所指的是同一类事物。如果说盆景中的树木、草苔、拳石是点缀物的话,其定义与盆景的本义相悖。盆景是以盆为纸,树石为绘,构成意境、意趣的艺术品。在一盆盆景中,树石同为造型的基本材料,很难把它们截然分开,即使是以山石为主或以树木为主的盆景中,树石、草苔完全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呈现在人们眼前。完美的盆景作品当是树石、草苔的有机结合体,它们在  相似文献   

14.
附石盆景,作为盆景艺术中一个独立的形式,有着它自身的优势。首先,它不择树种,绝大多数盆景树种都可以附石;其次,由于有石材的衬托,所以对树木的桩形不象对树桩盆景那样苛求;尤其可贵的是适宜扦插苗木的盆景创作,是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繁荣盆景事业的一条可行之路。正因上述优势,附石盆景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从各地盆景界的作品看来,附石盆景的数量还是不及其它组合盆景(如丛林式、水旱盆等)。考查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附石盆景的制作难度相对较大,对技术、技巧的要求较高,使一些缺乏经验的爱好者望而却步:二是按照常规来制作附石盆景需时较长,一般在树桩附石后,让根系衔石而生,附着稳固,都要经过3~5年的埋土栽培。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对此也深有感触。往往在选中石材后,对树桩的选择颇费踌躇:桩形好的,根系不一定与石材相配,还须先埋土定植,培育根系;有的树桩根系能较为合理地附石,而枝形与石材又不尽协调,附石后还必须重新调整枝形,进行养护。这便是让初学附石盆景制作者感到好的树桩可遇不可求的缘  相似文献   

15.
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而举办的全国盆景雅石花卉精品展,于1999年11月12日在厦门中山公园隆重举行。这次规模盛大的大型展览是由厦门市人民政府、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和《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参展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在内的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共展出盆景612盆、雅石190件,另有名贵花卉80余盆。据  相似文献   

16.
在山石盆景类中,表现山与水的盆景比比皆是,而表现云的盆景却不多见。峨眉山上的一大景观——云海,是多少画家、摄影家喜欢表现的题材。由李青云制作的一盆名为《云淹金顶刀的挂壁盆景(见《中国花卉盆景》第六期彩页),再现了这一景观,在内江市第三届盆展上获最佳奖。作品采用中国画法中的小写意手法,对角构图,并运用近实远虚  相似文献   

17.
人们往往把盆景比做“立体的画”,而绘制这些“立体画”,往往比平面绘画有更大的难度。它不能先有了构图再安排形象,而更多的是因势利导,树桩盆景更是如此。它们既要在原桩上施以刀斧,又不能给人以凿痕。总之,一件优秀的盆景作品应有神斧神工、天成地就之感,它的一树一石如自然生成,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件潇洒临风、雅劲合一的连根杜鹃盆景(《中国花卉盆景》98.5月号封底)。在构图上作者不囿于传统的形式法则,突破旧框,兵行险着,反其常道而行,把主体安排在盆的边角。作者吸收现代美学构图思想,在不平衡中求平衡,出其不意,做到既有法又无法,既设险又破险。灵活地运用了构图规律采取一切艺术手段去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于是便诞生了别具一格、独标新韵的佳作。图中打破传统的以中轴线取平衡或对称的格局,使主体形  相似文献   

19.
笔者根据数年来制作树石盆景的实践认为,除常见的水旱盆景外,最能体现出树与石组合相配成景的构图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提供作为参考。 1.石旁树:指在石体的旁侧生长的树木。可使用单树,也可使用几棵树木组合成景。单树制作时,要求树桩主干有一定的粗度,且有适当的曲度变化,枝叶不能过于浓密。树应比石高,但不能悬殊过大。根盘要在石体的基部展露。石与树应保持好恰当的距离(照图1)。群树制作时,要求树木低于石体,让石体大部份露于群树之上,把群树制作成枝叶浓密的丛生灌木林状,分布在石体周围(墨图1)。不管使用单树或群树制作,树木与石体必须比例适中,相配和谐。  相似文献   

20.
<正>我喜欢多肉植物,也喜欢盆景,于是就借用盆景的制作技艺,将一些小巧的多肉植物制作成小型植物盆景,倒也颇有看头。制作这类小盆景,常用长方形或椭圆形盆景浅盆。要造景,就要有山石配置,常用的石料有自然的山形石,也有经过加工的山形小石块。山石可大可小,可多可少,依景而定。制作时,先在盆内铺垫适量栽培用土,然后根据构图将山石放到适当位置,再栽种多肉植物。所用植物材料,可以是单一种类,也可以是多种类合栽。无论是以植物为主体,还是以山石为主体,布局时都要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呼有应,错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