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种茧放养是柞蚕生产中一项重要工作,种茧放养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代子蚕的生命力强弱、抗逆性、抗病毒能力大小等一系列问题.提高放蚕经济效益,必须有好种、好树、懂技术和较好的气温作为条件支撑.为增加放蚕经济效益,促进增产增收,抓好柞蚕种茧放养工作,切不可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2.
柞蚕生产是山区、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其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好、经济效益高,农民说:“种地带放蚕,收入一年顶二年。”因此,广大农民放养柞蚕的积极性非常高。保持柞蚕生产高产、稳产,除了提高放养技术水平和放养高产品种外,更主要的是提高蚁蚕保苗率。目前,放养柞蚕,收蚁结茧率不高,一般在40%~47%,严重地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秋蚕蚕期正是雨季,高温多湿,各种害虫繁殖、活动猖獗,对小蚕期的蚁蚕危害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3.
秋柞蚕放养中,掌握好各时期技术要点,目的是提高秋柞蚕蚕茧产量和质量,使蚕民增产增收,用较少的资源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柞蚕是一种吐丝昆虫,因喜食柞树叶得名,茧可缫丝,主要用于织造柞丝绸,柞蚕及其蚕蛹营养丰富,也倍受人们青睐。那么保证养蚕增产,提高养蚕经济效益,就要购买优质种子、制好优质种卵和正确暖卵,搞好柞蚕放养中关键的的几项技术处理,才能够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放养秋柞蚕丰产稳产规范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养秋柞蚕在7月下旬至10月上旬,约两个半月的时问,是山区农民农闲期间快速致富的好副业,而且时间短,投资少,见效快。但是柞蚕生产往往受到自然环境、饲料、人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产量高低不~。每千克蚕卵收茧高达800多千克,低的每千克蚕卵收茧200kg左右。每千克蚕卵收茧相差约600kg。因此,要想获得秋柞蚕高产、稳产,必须根据秋季的气候环境和生态条件,从卵期到蚕期生长发育阶段,要科学管理,保好苗,调节好饲料,良叶饱食,使其适应环境条件,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秋柞蚕放养实用技术,通过放养优良的柞蚕品种,选购质量合格的柞蚕种卵,科学合理的使用柞树.科学的放养管理才能在较好的气象条件下取得柞蚕放养的大丰收.  相似文献   

7.
放养柞蚕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由种茧质量、制种技术、放养技术和环境条件等多种综合因素决定的。从目前柞蚕生产情况来看,影响柞蚕丰产丰收的主要因素是种茧质量问题。为利于柞蚕生产,使养蚕农户确实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现就柞蚕种茧生产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种茧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我省柞蚕通常是一年放养两季,春放种秋放丝;部分一化地区,则种、丝茧均系春放.春季正是柞树萌发生长期,因产叶量少,产茧量低,工效差.春季干旱多风,柞叶老化快,移蚕次数多,既浪费饲料摧残柞树生长,又影响亩柞产茧量.因此,改放一季秋蚕是养柞增茧,提高柞蚕经济效益,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秋柞蚕放养 (一)秋柞蚕制种 1.种茧穿挂 秋蚕制种期,往往高温多湿,种茧到家后,要立即选摇、穿挂。 2.纸面产卵的形式 纸面产卵的主要形式有叠盒产卵和加框产卵二种。前者多为30~40头雌蛾混合产卵;后者既有混合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场位于栖霞县方山,属柞蚕二化性区域.主要繁育柞蚕原原种和原种,原原种自繁自用,原种供本省使用.建场初期,因技术水平低,微粒子病毒感染率高,产量低而不稳.在不断总结育种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改进放养方法,加强柞蚕场(柞岚)基础建设,综合防治蚕的病虫害和严格执行优中选优的措施后,种质不断提高,种茧检验从1965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柞蚕卵在室内加温孵化,幼虫则通过人工管护下放在野外柞树上任其自行觅食生长、吐丝结茧。同时加强管理,防止鸟、兽危害,并及时采茧。柞蚕的主要病害有: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柞蚕脓病)、柞蚕微粒子病、空胴病、柞蚕寄蝇病(蝇蛆病)和线虫病等。应通过严格检验,及时淘汰病蚕、病蛹、病蛾。进行卵面和蚕室柞蚕生活史蚕具消毒,施用化学药剂和选育抗病品种等方法防治。一、采种  相似文献   

12.
柞蚕种茧质量的优与劣,将会直接影响到养蚕农户的经济效益.如何选购好柞蚕种茧是保证养蚕农户丰产丰收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宁安市蚕业技术指导站在数十年的选购柞蚕种茧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保证了蚕种的质量,为养蚕农户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就如何选购好柞蚕种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柞蚕产业目前存在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兆国  姜辉 《新农业》2007,(12):42-42
近几年凤城市柞蚕连续丰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凤城市放养柞蚕16584把,产茧1.01万吨,产值1.54亿元。蚕民普遍得到收益,有的蚕民一季秋蚕就获得2万多元的实惠。尽管  相似文献   

14.
柞蚕生产是山区、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其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好、经济效益高,农民说:"种地带放蚕,收入一年顶二年."因此,广大农民放养柞蚕的积极性非常高.  相似文献   

15.
放养柞蚕用的柞蚕场,每年要被蚕吃掉大部分树叶,营养积累少,树质树势减弱,又无外界营养的补充,往往出现生长不良,枝疏叶小的现象。要保护好蚕场,做到既养蚕又养山养树。从我县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保柞茧常年丰收,必须加强管护,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6.
柞蚕放养在我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是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作为我市特色效益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在我市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放养柞蚕。我市现有柞园150万亩,蚕农2万4千户,每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春季柞蚕放养2231把,秋季柞蚕放养17856把,全年蚕业总收入3.91亿元。经测算凤城市每年就有8万多人依靠柞蚕业生活,占凤城市总人口的14%。蚕农仅70天时间就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凤城市蚕业社会总产值达10亿元左右。我市现有柞园150万亩,蚕农2万4千户,每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春季柞蚕放养2231把,秋季柞蚕放养17856把,全年蚕业总收入3.91亿元。  相似文献   

17.
柞蚕起源于我国,属完全变态昆虫,是我国特有的吐丝昆虫。在我国已有悠久的人工驯养、利用的历史。柞茧缫丝色泽淡,解舒好、丝质优。为了增加蚕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并且对繁荣农村经济做出贡献。我们提倡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柞蚕生产。  相似文献   

18.
<正>柞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柞蚕茧及其副产物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柞蚕生产对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现在中国的柞蚕产分布于10多个省区,以辽宁、河南、山东等省为主。  相似文献   

19.
吴玉林 《新农业》2005,(3):54-54
近几年.辽宁省春柞蚕放养有越来越早的趋势,这是很不正常的。通常辽南应在4月27~30日出蚕.沈阳以北应在5月1~5日出蚕。可是现在辽南却在4月下旬出蚕.辽北却在5月1日前出蚕.普遍提前5天左右。  相似文献   

20.
柞蚕放养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起源于我国,是我国特有的吐丝昆虫,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人工驯养、利用的历史。柞蚕属完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要经历卵、幼虫(蚕)、蛹(茧)、成虫(蛾)4十发育阶段。其盂期在野外生长,以柞树叶为食,在有无然或人工柞林的地方均可放养柞蚕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对柞蚕茧丝产品及柞蚕蛹、蛾的食药用需艰迅猛增长,柞蚕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罹柞蚕生产,不失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一、市场前景柞蚕浑身是宝,其茧的虾壳屉高级动物蛋白纤维,可以织绸,供衣着、装饰和工业用,柞蚕茧丝还能广泛用于军工、化工、医药等方面;柞蚕蛹含有大量蛋白质和氮基酸,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柞蚕蛾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功效,也是许多药品、保健品的原料。因此柞蚕茧无论是作为缫丝原辩,还是取其蛹作为食用销售,或是作为综合利用开发生柳产品的原料都不存在销售问题。目前是柞蚕产业发展的最佳机遇期。我国茧丝绸价格一直保持高位运行,预测国内外市场,今后20年,对柞蚕丝绸及柞蚕生物新产品的消费量将比20世纪末期增加3倍以上,价格也将持续上扬,而且前的柞蚕业发展状况,却很难满足这种需求。所以,柞蚕产业在今后几十年内,几乎不存在产品销售的隐忧。目前辽宁省大部分柞蚕丝绸加工企业,包括国营、集体和个体企业,几乎100%开工不足,加工设备的实际利用率不到30%,主要症站是柞蚕茧原料的水足。而天热纤维,尤其是蚕丝纤维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