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小鹅瘟 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雏鹅易感,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排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呈滑冰样运动,一般5~8h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相似文献   

2.
1.小鹅瘟。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其中1~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和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5~ 7月份 ,哈尔滨市平房区共有 16个鹅群中相继发生了鹅副黏病毒病 ,而且形成地方流行。大至 2 80d的产蛋鹅 ,小至 5日龄的雏鹅 ,无论日龄大小都有发病。但日龄越小对鹅副黏病毒病越敏感 ,且死亡率相对较高。 16个鹅群总共约 35 0 0 0只鹅 ,发病率为 6 7% ,死亡率为 87.5 %。1 临床症状  病鹅精神沉郁、食欲降低、饮水量增加。发病初期排白色粪便 ,后期呈水样黄色或绿色粪便 ,病鹅蹲伏甚至瘫痪 ,食欲降低或废绝 ,重症则出现死亡。有的病鹅出现瘫痪现象不久即死亡。病程一般 3~ 5d或 7~ 8d不等。临床上日龄大的很少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4.
鹅几种常见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小鹅瘟 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雏鹅易感,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排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呈滑冰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相似文献   

5.
(一)病原及流行病原为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该病毒在-15℃和0℃下可分别保存36个月和20个月,对氯制剂不敏感,平时消毒不要用氯制剂。病鹅、病死鹅、病鹅的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粪便、垫料、生产工具等是传染源。口腔是最主要的染病途径。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秋、冬、春季发病最多。雏鹅孵出后的3天开始发病,5日龄出现死亡,10~18日龄发病达高峰,30日龄以后的即使发病一般也不会死亡。  相似文献   

6.
鹅的鸭瘟病即鹅感染鸭瘟,病原体为鸭瘟病毒,小鹅尤为敏感。这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80%~90%的急性传染病。现将鹅患鸭瘟病具体防治方法简述如下。1流行特点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春夏和秋季最为严重,传播快,流行广,发病率达95%,小鹅死亡率70%~80%以上。60日龄以上大鹅也可发病,特别是产蛋母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达80%~90%。此外,在低湿、水网地带及河川下游饲养放牧的鹅群,最容易流行本病。近年来,此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至死亡通常为2~7天。2临床症状病鹅初期精神不振,体温升高,羽毛松乱,食欲下降或不食,…  相似文献   

7.
1小鹅瘟 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雏鹅易感,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排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呈滑冰样运动,一般5~8h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相似文献   

8.
1副粘病毒病 病原为副粘病毒,该病每年各季,各日龄鹅都可发生。一般发病鹅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而且病程短,很少康复。临床症状的主要特点是腹泻,患鹅发病初期排稀便,病情加重后,粪便呈水样,带暗红、黄色、绿色或墨绿色。病鹅精神萎顿,无力,常蹲地,单脚时常提起,少食或拒食,体重迅速减轻,  相似文献   

9.
鹅的鸭瘟病即鹅感染鸭瘟,病原体为鸭瘟病毒,小辽宁尤为敏感。这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80%-90%的急性传染病。现将鹅患鸭瘟病具体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1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春夏和秋季最为严重,传播快,流行广,发病率达95%,小鹅死亡率70%-80%以上。60日龄以上大鹅也可发病,特别是产蛋母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达80%-90%。此外,在低湿、水网地带及河川下游饲养放牧的鹅群,最容易流行本病。近年业,此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至死亡通常为2-7天。 2临床症状 病鹅初期精神不振,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10.
1.小鹅瘟。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相似文献   

11.
小鹅瘟(Gosling Plague)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感染引起,本病的发生及其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鹅。其规律是:发病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病雏及带毒成年鹅是本病的传染源。在自然条件下与病鹅直接接触,或接触到被病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食槽和饮水器等,是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病毒还可附着于蛋壳上,造成该病的垂直传播。该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春季多发,多集中在5~7月份。小鹅瘟的流行呈一定周期性,在流行一次以后,当年余下的鹅群都能产生主动免疫,使次年的雏鹅具有天然被动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从 1999年开始,我市部分乡镇的鹅群出现了一种以消化道病变为特征的疫病,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笔者在扬大农学院教授的帮助下,将该病初步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该病各种日龄均易感染,潜伏期短,一般 3- 5天,发病率达 40%- 50%,死亡率达 60%以上,日龄越小,发病率、死亡率越高,用各种抗生素及抗小鹅瘟血清治疗均无效。如我市十八集乡一农户饲养 15日龄雏鹅 120只,发病 55只,发病率 46%,死亡率 80%。   二.临床症状   患病鹅…  相似文献   

13.
小鹅瘟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病鹅及带病鹅群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到90%~100%。小鹅瘟在我国各地均有流行,东北地区为每年的4~7月。  相似文献   

14.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禽I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自1997年发现以来,已在许多地区的鹅群中暴发流行,对养鹅业危害极大,一般发病率为40%~100%,死亡率为30%~100%,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2周龄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5.
(一)流行特点 该病3~30日龄雏鹅最易感染。雏鹅3日龄以后开始发病,5日龄开始死亡,10~18日龄达到高峰期,30日龄以后基本不发生死亡。死亡率25%~75%,甚至100%。10日龄以后发病死亡的雏鹅有60%~80%的病例在盲肠至十二指肠段出现典型的类似于小鹅瘟的“香肠样”病变。该病是诸多雏鹅传染病中危害较严重的疫病,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传播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是较难控制的病毒性传染病。  (二)临床症状 一般在临床上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种型,其共同症状: 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叫声不洪亮,羽毛松乱,两翅下垂,嗜睡,排稀便,夹杂有…  相似文献   

16.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在养鹅区,成年鹅发病较为普遍,尤其是母鹅产蛋期间发病,死亡率很高,俗称“蛋子瘟”。公鹅感染大肠杆菌,病变主要表现阴茎肿大,有大小不一的结节,通过交配可在鹅群中传播,是该病临床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近年规模化养鹅业的发展,雏鹅发病也很普遍,而且日龄也越小,死亡率5%~50%不等。本病常以4~8月份发病最多,雏鹅3~30日龄发病较多见,露天饲养时简易棚条件差、潮湿、卫生状况不良,发病和死亡率较高,天气突变和饲料单一往往成为该病诱因。治疗及时,死亡率则少,反之,则死亡较多  相似文献   

17.
雏鹅肠炎多发生在5~25日龄之间。1月龄以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减少。鹅发病后离群厌食,不愿行走,紧接着拉稀,粪便呈灰白色或绿色,严重者在发病后第2~3天出现瘫痪,病程一般为3~5天,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达80%~90%。防治措施:雏鹅肠炎病,重点在预防,其次在治疗,紧密配合.可保雏鹅成活。1.保温。一般第1周雏鹅的适宜温度为30℃,每周下降2℃,1月龄以后可在自然温度下生活。2.鹅菜一定要洗净、晾干后,切细拌以精料饲喂,带水的鹅菜或带露水的鹅菜绝对不能喂。3.霉变的糖料、经过堆集发热的鹅菜,那不能喂。残存的糖料,…  相似文献   

18.
1998年入冬以来 ,我市部分鹅场流行一种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传染病 ,经过我站技术人员检验后诊断为小鹅瘟并发鹅副伤寒病 ,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入冬以来 ,我市部分鹅场的雏鹅相继发生一种精神沉郁、严重下痢、引起雏鹅大量死亡的传染病 ,发病对象主要是 2 0日龄以下的雏鹅 ,最早 3日龄发病 ,5~ 10日龄是发病高峰期。发病日龄越小 ,病情越严重 ,有的场发病率高达 90 %,死亡率达 6 0 %。2 症状3~ 4日龄发病的雏鹅多数表现为急性型 ,往往没发现任何症状就突然倒地死亡。5~ 15日龄发病的雏鹅多数表现为亚急性型 ,精神萎…  相似文献   

19.
侯礼福 《山东饲料》2004,(10):42-42
1 雏鹅肠炎。多在5~25日龄发病,满1月龄后,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减少。病鹅离群厌食,不愿行走,接着就拉稀,粪便呈灰白色或绿色,重者病后2~3d瘫痪,病程3~5d,其死亡率在80%-90%左右。  相似文献   

20.
1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于雏鹅,易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1周龄以内的雏鹅死亡率可达100%,10日龄以上者死亡率一般不超过60%,20日龄以上的发病率低,而1月龄以上则极少发病。发病雏鹅从粪便中排出大量病毒,导致感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迅速传播。最严重的暴发是发生于病毒垂直传播后的易感雏鹅群,大龄鹅可建立亚临床或潜伏感染,作为带毒病原体并通过蛋把病毒传给孵化器中的易感雏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