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少穗竹的胸径、竹高、枝下高、节间长等秆形因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立竹胸径与竹高具有显著相关性,最佳拟合方程为H=0.1373D+2.1639 (R=0.976),H=0.4401D0.7726(R=0.979);立竹胸径与枝下高相关性系数不高;尖削度最佳拟合方程为Y=0.0011X3-0.0246X2+0.0399X+1.0266 (R=0.997);节间长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最大节间长出现在第9~11节处,节长与节间的最佳拟合方程为Y=0.006X3-0.3997X2+6.7965X+9.1536 (R=0.984).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宜宾市人工杉木根径和材积的相关性,解决林业生产中通过根颈(伐桩)测算材积的实际问题,在宜宾市人工杉木林中选取888株树干通直圆满、无断梢的单株,755株用于编表样本,133株用于检验样本。采用直线方程、倒数方程、幂函数方程、指数方程、对数方程、抛物线方程等6个数学模型作为备选模型研究根径-胸径的数量关系;采用直线方程、幂函数方程、指数方程、抛物线方程等4个数学模型研究胸径-材积的数量关系。通过拟合评价和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D1.3=0.807971D0+0.007 696适用于宜宾市人工杉木根径-胸径数学模型,V=0.000 112 0D1.32.554 969适用于宜宾市人工杉木胸径-材积的数学模型,可用于宜宾市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崇阳县毛竹为研究对象,在4种密度(1 300±100株·hm~(-2)(D1)、1 900±100株·hm~(-2)(D2)、2 500±100株·hm~(-2)(D3)及3 100±100株·hm~(-2)(D4))毛竹林分内对其主要生长因子进行了实地调查以研究毛竹林分密度效应。结果表明,虽然密度对退笋率影响不显著,但对毛竹的出笋率和成竹率有显著影响,二者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毛竹林叶面积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3.18~7.10),不同密度毛竹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差异极显著。毛竹林分平均胸径在10.75~11.75 cm,不同密度毛竹胸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毛竹林分平均竹高在12.96~13.33 m,不同密度毛竹竹高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株数按径级分布与株数按树高级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4.
泡桐杂种无性系速生性状早期预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1个泡桐杂种无性系4年生林分的树高,胸径进行了秩次相关分析。对8个毛泡桐×白花桐无性系1年生苗的7个性状(苗高、地径、平均节长度、1.3米以上连续5个节的长度、叶柄长、叶片长、叶最大宽)进行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并与4年生树高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树高生长不稳定,胸径生长较稳定,叶柄长与4年生树高相关系数达到可靠水平(r=0.411);并且叶柄长度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都较大,因此在杂种苗选择时,考虑叶柄长度及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不同坡位对天然筇竹无性系种群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坡位(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的筇竹无性系种群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坡位不同对筇竹无性系种群生长的影响程度不同,随着坡位的增加,筇竹无性系分株的高度、枝下高、节长、胸径、分枝长、分枝角、叶长、叶宽、叶面积、鞭节长、鞭径、鞭芽数、活芽数、隔离者长度、隔离者节长、隔离者直径相应减少,隔离者总长度则相应增加。在水分和养分资源有效性不同的生境中,筇竹无性系表现出趋利避害的生态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505株辽西北沙地赤松地径(D_(0.1))与胸径(D_(1.3))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北沙地赤松地径与胸径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采用6种数学模型,进行赤松地径与胸径相关分析,其中三次曲线方程D_(1.3)=-1.068+0.602 D_(0.1)+0.011 8 D_(0.1)~2-0.000 2 D_(0.1)~3为最佳模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云南省海子坪省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分布的大面积天然方竹林的调查,以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分析软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天然方竹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分株年龄的增大,分株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2)该天然方竹无性系种群已呈现出低矮化、纤细化的衰退现象;(3)根据地径、胸径与分株高度的生长规律,拟合出该无性系种群分株高度的一元线性方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结果表明:(1)天然水竹无性系种群的胸径主要集中在2.31~2.40 cm之间;(2)标准竹胸径与竹秆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壁厚、秆高、枝下高、全高、秆重、竹节数呈显著性相关;(3)无性系分株的节长随秆轴的升高表现出逐渐升高、基本平稳到缓慢下降的规律,整个无性系分株竹节长度在20~30 cm的竹节数占全秆竹节数的71.42%。  相似文献   

9.
基于楠木(Phoebe zhennan)人工林5块同定标准地25株枝解析数据,进行楠木人工林树冠体积与叶面积指数预估模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楠木人工林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随着林木胸径、树高、冠幅和冠高的增大而增大;在分析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与林木变量的基础上,利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了树冠体积(V)和叶面积指数(LAI)的预估模型:所建立的楠木人工林树冠体积的预估模型为:V=0.2750L2.253H10.770(L为冠幅,m;H1为冠高,m),叶面积指数的预估模型为:LAI=0.7845+0.5481H1-0.0288H12+0.0007H13;对预估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个模型的预估精度均大于88%,说明所建模型可以较好地预估楠木人工林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三倍体毛白杨生长节律和预测生长趋势,通过对汉中市林研所院内18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标准木各生长量的解析,并运用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对比,初步建立了幼林期材积、胸径、树高生长量的最佳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材积总生长量数学模型为:v=0009a~(2.318),最佳胸径总生长量数学模型为:D=-0.0186a~2+1.9145a+0.1943,最佳树高总生长量数学模型为:H=2.9392a~(0.7459)。研究结果为预测三倍体毛白杨的生长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云南省海子坪省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分布的大面积天然水竹林进行调查,以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海子坪水竹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分株年龄的增大,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分株比例逐渐减少;(2)海子坪天然水竹无性系种群出现低矮化和纤细化的衰退现象;(3)根据地径、胸径与分株高度的规律拟舍出天然水竹无性系种群分株高度的一元线性方程分别为H=0.9631+1.7493X地、H=1.5007+1.6588X胸。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毛竹天然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对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生长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空间利用比较合理,群体结构相对稳定,其中8竹1杉1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较适中,分别为1 970株/hm2和10.8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以及竹叶面积、叶面积指数等因子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1.7%、118.5%和130.5%以及111.4%、111.4%;7竹3杉+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次之,分别为1 542.2株/hm2和10.1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4.7%、107.8%和100.0%,叶面积指数与纯竹林相差甚小,竹林生长良好,体现了冠幅与胸径、林分密度之间的密切相关规律。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各种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其中4竹4松1杉1阔混交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最大,为6 861.2 m2/hm2,是纯竹林的17.48倍,对光利用率较高,生产的物质较多。  相似文献   

13.
海子坪天然毛竹林的现状及保护价值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海子坪是中国以保护天然毛竹林为主批准成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内未经人为干扰破坏、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唯一天然毛竹林。通过对海子坪自然保护区天然毛竹林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指出海子坪天然毛竹林具有有利于竹类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有利于毛竹种群的遗传改良;有利于天然毛竹林植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有利于为人工竹林的生态恢复指明方向和有利于填补竹类研究相关领域空白的五大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4.
毛竹林不同留养度数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作者对毛竹林不同留养度数(二度、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和竹林结构、竹材产量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几点。 1.不同留养度数的毛竹林、其新竹数量、新竹胸径和竹材产量的差异是显著的。 2.不同留养度数的毛竹林对立竹的密度、匀度、径阶、叶面积指数等林分结构因子有显著影响。 3.a.留养四度的毛竹林,竹材产量最高,笋产量也高。b.留二度、三度的毛竹林,成竹率高、成竹数多。c.阴坡留养五度、六度的毛竹林可增大立竹粗度,提高竹材质量。  相似文献   

15.
采取对照、劈山清杂、全垦、施复合肥料、施饼肥5种技术措施,对毛竹疏残林进行人工改造。经过对毛竹林分出笋、成竹、胸径3个指标连续4 a的观测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改造措施总体上促进了毛竹林的生长;随着人工改造措施实施时间(次数)的延长,各年度间毛竹林分出笋、成竹、胸径3个指标均有极显著、显著性差异;各人工改造技术处理间出笋数差异极显著、胸径差异显著,而成竹数差异不显著。q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人工改造措施对毛竹林生长的正效作用排列依次为施复合肥料>施饼肥>全垦>劈山清杂>对照。  相似文献   

16.
毛竹材积主要构件因子关系研究及材积表编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毛竹立竹材积构件因子及立竹胸径与立竹实际材积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立竹全高、胸高竹壁厚与立竹胸径呈显著的正相关,是立竹胸径的从属因子;竹秆相对高度竹壁厚与秆径呈一致性变化趋势,立竹径级与竹秆相对壁厚无相关;构建了立竹胸径与立竹实际材积的数学模型:V=0.007351-0.001875D+0.000291D2,编制出竹林林分结构易测因子立竹胸径的对应材积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坡位对天然水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竹是我国优良的笋用竹和材用竹,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具的竹种.在一定海拔范围内,坡位是影响林木生长的关键因子,它代表着水分、养分等环境因素的生态梯度变化,直接影响着水肥的再分配.本研究对海子坪省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水竹林在不同坡位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坡位对水竹无性系种群密度、产量、胸径和高度有显著影响,即随着坡位的上升水竹无性系种群密度逐渐变小,而随着坡位的下降水竹无性系分株呈现纤细化和低矮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壤类型对毛竹林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福建省常见的7种土壤类型(红壤、黄红壤、黄壤、紫色土、红土、黄泥土、水稻土)对毛竹林出笋数、新竹成竹率和新竹胸径的影响。结果显示,毛竹林出笋数及新竹胸径在不同土壤类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新竹成竹率在不同土壤类型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认为,在毛竹造林时应优先选择退耕的农地,即耕作土壤黄泥土和红土。  相似文献   

19.
毛竹纯林与竹杉混交林竹材形态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纯林5个竹材形态质量指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竹杉混交林立竹平均胸径较毛竹纯林大5.0%;立竹全高、枝下高与立竹胸径呈正相关,竹杉混交林较毛竹纯林分别增加9.0%、8.7%,竹杉混交林对立竹全高、枝下高增大的贡献率小,分别为2.7%、3.1%;竹林经营类型对立竹胸高、竹壁厚度的影响较全高、枝下高大,竹杉混交林较毛竹纯林提高6.9%;尖梢度值与立竹径级不相关,与竹林经营类型密切相关,竹杉混交林显著大于毛竹纯林,增加幅度达20.9%。尖梢度值≥0.4的为竹材匀称竹林,<0.4的为竹材不匀称竹林。  相似文献   

20.
毛竹天然林表型特征的地理变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研究了我国17个天然毛竹林的胸径、中央直径、杆高、枝下高、全杆节数、枝下节数、叶片长度和宽度、叶片侧脉数、胸高处竹壁厚度、竹腔径、壁腔比等表型特征。研究表明,胸径、杆高、叶片长度和宽度、叶片侧脉数、竹腔径、壁腔比呈现随纬度变化的地理模式,与经度无关;全杆节数受经度和纬度的双重影响;所调查的表型特征均没有表现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的地理变异模式。研究还表明部分表型特性与气候条件下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