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穴播地膜小麦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地膜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测定结果表明 ,在冬小麦越冬期 ,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地膜小麦明显大于露地小麦 ;在返青期和拔节期 ,40~ 6 0 cm以上土层土壤含水量地膜小麦略大于露地小麦 ;孕穗期 ,土壤含水量地膜小麦小于露地小麦。随着生育期延后 ,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地膜小麦多数表现为降低的趋势 ,而露地小麦在 0~ 2 0 cm和 2 0~ 40 cm土层以上土壤含水量变化有波动 ,40~ 6 0 cm以下土层均表现为近似抛物线形。这种规律性变化与覆地膜后引起土壤水分动态运动及外界降水有关。土层内平均土壤含水量 ,地膜小麦较露地小麦增加值随生育期延后呈由高到低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冀中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生产新途径,试验设"一水两用"技术(玉米生育后期浇水同时达到玉米增产和小麦足墒播种的目的)的浇水时间分别为9月10日和20日,以玉米生育后期不浇水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浇水时间对玉米产量以及下茬小麦播种前0~20 cm耕层含水量和0~200 cm土层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9月10日和20日浇水对玉米穗粒数影响不大,但均能提高千粒重和产量,增产率分别为6.35%和4.44%;0~20 cm耕层含水量平均提高4.00%和7.43%,0~200 cm土层储水量平均提高2.38%和4.49%。"一水两用"技术不同浇水时间对玉米增产以及提高土壤储水量的效果不同,应根据不同的主目标选择不同的浇水时间:以提高夏玉米产量为主目标时,宜在9月10日前后夏玉米灌浆活跃期前浇水;以提高小麦播前土壤储水量和耕层含水量为主目标时,宜在9月20日后浇水。  相似文献   

3.
《农家顾问》2012,(2):33
冬季一些地方由于雨雪较少,小麦冬旱严重,初春时采取补救措施可挽回产量。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抗旱保墒,浇水保苗。对于没浇越冬水、受旱严重、分蘖节处于干土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华北地区干旱形势不断加剧,特别是冬春连旱直接影响了小麦生长。因此,春季麦田管理应紧扣抗旱保苗,因地因苗抓好麦田管理工作。1重旱麦田注意浇水保苗对没浇越冬水,分蘖节处于干土层中,次生根长不出来或很短,出现点片黄苗或死苗的麦田,要赶在日均气温稳定在3℃、白天浇水后能较快渗下时,抓紧浇水保苗,时间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5.
玉米抗旱播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旱地玉米生产中,适期抗旱播种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措施.旱作玉米播种时的适宜墒情一般应为表层土壤含水量不低于100~120 g/kg,如果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在90 g/kg以下,且播后没有降水,就很难保全苗.当地表干土层超过7~10 cm时就必须采取抗旱播种技术.现将玉米抗旱播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激光平地对河套灌区土壤水分入渗及秋浇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激光平地的推广应用和提高秋浇质量,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普通农田为对照,测定激光平地对农田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和秋浇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平地主要影响0~10 cm土层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显著降低0~3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但对1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则无显著影响;激光平地显著降低了土壤水分稳定入渗速率,秋浇水量可减少25.93%;激光平地后,农田的灌溉水流速率较快且较一致,田面储水深度较浅且均一,水流消退速率较低且较均匀。综上,建议河套灌区应积极开展激光平地,以节约灌水量并提高秋浇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1当前土壤墒情和小麦苗情长势分析1.1土壤墒情基本适宜,部分地块表墒较差。据调查,全市有60%左右的麦田进行了冬灌,冬前镇压和浇冻水麦田目前墒情基本适宜,未进行冬灌的麦田尽管进行了造墒播种或浇蒙头水,但由于越冬期土壤蒸发量较大,深层墒较适宜,表墒缺失严重,一般干土层在5 cm左右,严重的达7~10 cm,干土层较大麦  相似文献   

8.
<正> 1 浇水 新植草坪应及时浇水,以雾状喷水为好,以免种子被水冲走,影响发芽。草坪幼苗期的浇水深度,一般掌握在每次浇水能渗透到土层的3~5厘米深,即使草坪幼苗的根系活动深度的土层完全湿润。  相似文献   

9.
<正>1科学浇水追肥小麦生育后期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70% ̄80%为宜,最低不得低于65%。在小麦生育后期土壤含水量未达到这一指标的麦田,抽穗到灌浆期要及时浇水。水量适当加大,要浇足浇透,使底墒得到补充,保护深层根系不早衰。麦田浇水要根据气象预报注意天气变化,大风天气不可浇水,以防倒伏。缺肥麦田视苗情及前期追肥情况,  相似文献   

10.
1合理浇水 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后期浇水主要是以水调肥控肥,并满足小麦强大的蒸腾量的需要,因此要及时浇好抽穗、扬花、灌浆水,一般浇水原则是"轻浇勤浇,大风停浇,无风抢浇,昼夜轮浇".另外要做好清沟排渍,以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根系活力,防止根功能早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土壤含水量与降水的关系,为防涝抗旱提供依据.[方法]对濉溪县2011-2012年逐日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0~60 cm土壤含水量与深度二次曲线相关,低点随含水量增加而下移;20~30、60~100 cm土层含水量与月度二次曲线相关.入渗深度与过程降水量、雨前表土层含水量正相关,入渗速度与雨前表土层含水量负相关,雨后耕层含水量与入渗深度正相关.雨后表土层含水量及变化与雨前表土层含水量和降水量对数正相关,雨后10~20 cm土层含水量及变化与雨前10~20 cm土层含水量和降水量正相关.[结论]濉溪县常年降水量略有不足,要补充灌溉,抓住有利时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12.
每年5月,小麦进入灌浆期,这个时期是决定小麦粒质量的关键时期,直接决定当年小麦的产量。所以,做好灌浆期的田间管理,是小麦稳产高产的前提,对于当前麦田的状况,提出如下田间管理措施。一、补施氮肥,浇好灌浆水在小麦扬花期过后10~15 d,根据土壤墒情,一般沙土含水量低于16%、壤土含水量低于18%、黏土含水量低于20%时浇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冀中南地区小麦-玉米周年种植节水生产新途径。[方法]试验设玉米灌浆后期不浇水,在小麦播前10、20 d浇水3个处理,不浇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一水两用"技术对玉米产量及小麦播前耕层墒情及0~200 cm土层储水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小麦播前10、20 d浇水对玉米穗粒数影响不大,但能明显提高千粒重和产量,增产率分别达5.9%和8.4%;耕层含水量分别平均增加11.0%、6.4%;0~200 cm土壤储水量分别增加771.0、663.5 m~3/hm~2。小麦播前20 d浇水对夏玉米增产效果较好,而小麦播前10 d浇水对提高土壤墒情及增加0~200 cm土壤储水量效果较好,从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采用小麦播前10 d浇水技术意义更大。[结论]该研究可为夏玉米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香  赵景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091-8094
对西安市东郊狄寨镇、长安区郭杜镇大学城附近、咸阳市庞南村和北上召麦地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西安与咸阳地区不同降水条件下0~600cm麦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结果显示,4个采样点麦地平均含水量分别为22.0%、21.9%、16.7%、22.5%。东郊狄寨镇、长安区郭杜镇、咸阳北上召土壤含水量变化特点很相似,210~400cm土层最高,410~600cm次之,0~200cm最低。咸阳市庞南村麦地土壤含水量变化特点为210~400cm土层最高,0~200cm次之,410~600cm最低。研究表明,在正常降水量条件下,关中地区农田并无土壤干层发育,即使在冬小麦的耗水高峰期,农田土壤含水量仍然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抗旱龙在旱砂地枣树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2009年,调查了宁夏中卫市香山乡红圈子村的西瓜间作枣树旱砂地土壤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和含水量,并对1~2年生枣树进行了叶面喷布抗旱龙试验,结果表明:旱砂地土壤严重缺乏磷、锌、铁,锰,氮素缺乏,钾和有机质含量较低,全盐含量达0.127%,比灌区丰产枣园相应土层的全盐含量高。在80cm的深度内,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而逐渐下降,8月中旬之前,土层较厚的土壤含水量在8%~10%之间小幅波动;随着秋雨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加大,最高达12.64%;土层较浅的含水量仅6%左右。在枣树生长的前中期,叶面喷布3次800倍抗旱龙可使单叶面积增加46.5%~50.4%,百叶干重增加50.2%~57.2%,坐果率和单株坐果量大幅度提高,树体的营养生长也有不同程度提高。抗旱龙是旱砂地枣园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经济和高效的抗旱微肥。  相似文献   

16.
灌溉产种苜蓿地土壤水分动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测定不同灌水处理下产种苜蓿地土壤含水量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在现蕾至初花期土壤水分消耗最大,灌溉主要影响0~5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对深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小.进行苜蓿种子生产时,应确保现蕾至初花期0~50cm土层的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17.
1返青期管理 1.1合理浇水。目前,随着气温的回升,邯郸市的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期,小麦的田间管理工作也陆续开始。早春天气变化多,气温不稳定,忽高忽低,升温较慢,这一时期温度是影响小麦生长的主要因素。由于气温回升,地下水会有一个返浆过程,据2月21日测墒调查,0~20cm土壤含水量为20%左右(土壤相对含水量70%左右),  相似文献   

18.
正1月份气温较低,且气候干燥,火龙果陆续进入休眠状态,因此本月应做好火龙果的保温、水分灌溉及栽培管理等工作,保障火龙果安全越冬。1水分管理冬季气温低,火龙果逐渐进入休眠,本月要科学浇水、严格控水。根据天气情况、火龙果长势及土壤墒情适时适量浇水,晴天上午浇温水,保持土壤呈半干半湿状态,不仅要防止根系缺水干枯,又要做到根系不因为土壤含水量过高而浸水腐烂。  相似文献   

19.
灌溉条件下河南省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豫东潮土区进行了5a的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探索土壤墒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灌溉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土壤墒情总的变化规律是:6、7、8月份土壤墒情充足,其他月份欠缺,特别是4、5月份,正是农作物需水量大的时期,土壤水分含量不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从单个栽培模式看,青砂土果园,从4月份到10月份,各层土壤水分含量比较高,其他月份则整体下降,20~40cm土层含水量低于适宜含水量;夹壤淤土大蒜-玉米(西瓜)栽培模式,随着土体深度的增加含水量逐渐降低,土壤含水量最高时段出现在雨季的8月份,最低时段出现在来年的3月份;体砂小两合土小麦-玉米栽培模式,各土层水分随时间变化波动较大,特别在4、5月份和8、9月份,小麦、玉米需水量大,而土壤水分却供应不足;底壤砂土花生(西瓜套玉米)-冬休闲(小麦)栽培模式,各土层含水量随时间变化不大,0~20cm土层墒情不足;夹黏青砂土小麦-胡萝卜(花生)栽培模式,7、8、9月份各土层水分充足。4-5月份各种栽培模式下,土壤水分亏缺时,均应加强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小麦前后置双镇压播种机镇压对土壤条件和小麦生育性状的影响,以济麦22小麦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播种时双镇压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时镇压处理较对照未镇压处理0~20 cm土层含水量增加4.47%,>20~40 cm土层含水量增加0.67%,>40~60 cm土层含水量增加1.62%;镇压后0~20 cm土壤容重增加12.00%,>20~40 cm土壤容重增加7.53%。小麦前后置双镇压播种机镇压可以促进小麦分蘖,单株次生根数增加1.8条(增幅64.29%),受冻枯叶率降低20%,有效穗数增加31.5万穗/hm2(增幅6.27%),穗粒数增加1.1粒(增幅3.13%),产量提高1 201.5 kg/hm2(增幅14.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