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尹宝重  甄文超  冯悦 《作物学报》2015,41(4):623-632
于2012—2013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深州试验站,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置夏玉米深松播种和免耕播种两个处理,从玉米出苗开始,根据生育进程定期观察玉米根系形态、生理指标及微观结构、玉米冠层光合特性和叶面积指数,成熟期测定产量,计算水分利用效率和2 m土体水分储蓄情况。结果表明,0~60 cm土层,深松播种处理可提高玉米根系干物质积累、表面积、根长和活跃吸收面积比例,全生育期分别比免耕播种处理提高30.5%、24.6%、29.7%和56.3%。0~60 cm土层,深松播种处理玉米根系脯氨酸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分别比免耕处理高140.0%、37.0%和36.5%。全生育期,深松播种处理根系伤流液总量比免耕播种处理提高15.2%。0~40cm土层,深松播种处理单根和整株根系导水率分别提高15.8%和17.0%。0~40 cm土层,深松播种处理玉米根系中柱导管直径增大,中柱鞘细胞壁及中柱内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增厚栓化,髓细胞数量增多但整体在髓腔横切面积中所占比例偏小,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增大、数量增多,皮层厚度降低;0~20 cm土层,深松播种处理根系皮层中部细胞虽也较大但层数较少,相当于免耕处理的86.2%。深松播种处理可提高玉米叶面积指数,全生育期平均比免耕处理高12.5%;深松播种处理还可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光合势。深松播种处理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全生育期平均比免耕播种处理高5.0%。与免耕处理相比,深松播种处理2年平均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比免耕播种处理提高2.4%、3.9%和8.2%,耗水量降低9.1%,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免耕处理高8.2%和14.4%,2 m土体贮水量提高31.7%。  相似文献   

2.
灌溉春玉米大喇叭口期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寻求在气候变化过程中保持作物产量不断增长,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地面灌溉节水与生物节水综合配套技术。通过分期播种和不同灌溉方式对大田春玉米进行试验,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石羊河流域灌溉区环境因子和春玉米大喇叭口期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了不同播期和不同灌溉方式对春玉米光合参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喷灌和漫灌3种灌溉方式中滴灌最有利于提高春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10%~21%)、气孔导度(提高33%~43%)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20%)。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播期对春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较小,但第二播期的净光合速率较第一、三播期提高10%~20%、蒸腾速率提高20%~28%、气孔导度提高20%~28%。通过显著性相关分析,空气温度、大气CO2浓度和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滴灌叶片光合参数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系数达0.810~0.986(P<0.05)。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CO2浓度是影响喷灌叶片光合参数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系数达0.850~0.980(P<0.05)。空气湿度、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是影响漫灌光合参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系数达0.969~0.989(P<0.05)。滴灌也是最适宜于干旱区的抗旱、节水、节肥和增产的灌溉方式,3个播期中第二播期(4月20日“谷雨”前后)是当地最适宜于地膜春玉米播种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郭瑶  柴强  殷文  范虹 《作物学报》2022,(8):1871-1883
在有限土地面积上生产足够粮食保证粮食安全,关键在于提高单产。密植作为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农艺措施,适度增加种植密度,其群体光合速率不受影响甚至有所提高,进而可以增加单产。揭示玉米密植光合生理学机理,是当前提高单产的重点研究方向。密植致使玉米光合特性发生改变,调控限制光合生理因子是有效促进玉米密植增产的关键所在,而挖掘密植增产的光合生理学潜力是玉米密植生理学基础,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重点综述了光合生理研究方法与思路变迁,国内外玉米适应密植的光合生理响应和相关农艺调控途径研究现状,为光合生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围绕未来玉米密植生产对科技的需求,依据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传统研究方法必须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挖掘光合潜力或缩小实际与理论光合速率之间的差距以实现高光效是未来玉米密植研究的主要目标。探讨光合生理功能基因差异表达对栽培措施的响应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明确农艺措施与密植玉米光合相关基因表达信息的联系与互作关系,通过农艺栽培措施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融合挖掘玉米密植增产的光合生理潜力,为玉米密植增产提供光合生理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4.
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与穗位叶光合性状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玉米的产量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果穗产量性状是其直接表现。玉米植株中部叶片尤其是穗位叶的光合性状对籽粒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分析玉米穗位叶光合性状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对选育高产、优质、抗病、广适玉米新杂交种具有重要意义。此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玉米杂交种穗部产量性状与穗位光合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单穗粒重最为相关的穗部光合性状是穗位茎节长,其次是叶面积、叶长、光合效率和比叶重等。对玉米杂交种穗部产量性状综合影响较大的穗位光合性状有穗位茎节长、叶长、比叶重等。  相似文献   

5.
播期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弄清播期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可指导玉米高产栽培。以中熟型玉米‘科育15’为试材,采用分期播期试验,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相关数据。不同播期玉米叶片的光合特性差异显著,随着播期推迟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先增加后降低,胞间CO2浓度(Ci)变化相反,气孔导度(Gs)无明显变化规律。PnTrWUETaPAR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Ci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气温、光合有效辐射和土壤水分是影响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气象因素;叶片光合参数间通过相互影响、协同作用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适期播种可充分利用光、温、水等气候资源,促进光合效率、干物质积累及转化,显著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玉米种子大小和播种深度的萌芽出苗与苗期生理效应,为全苗、齐苗和壮苗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种子大小(大、中、小粒)与播种深度(2,6,10 cm)对玉米萌芽出苗、苗期光合特性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中粒种较小粒种出苗率高而整齐;播种深度增加,种子破土、出苗时间延迟,出苗率降低,尤其是小粒种,且播种深度对田间出苗率影响更为显著。大、中粒种与小粒种相比,苗期的叶绿素(叶绿素a、b)含量较高,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更大,SOD、POD和CAT活性更高,MDA含量更低,光合能力和抗旱性更强。播种深度增加,三叶期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但五、七叶期后的叶绿素含量则增加,说明出苗初期浅播处理生长较好,叶绿素含量较高,之后深播处理则表现出一定优势,至七叶期时叶绿素含量均较大幅度超过浅播处理,且相应的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大,SOD、POD和CAT活性和MDA含量降低,光合能力和抗旱性增强。因此,川中丘区玉米生产上应选用大中粒种适当深播,促全苗、齐苗和壮苗,增强其苗后期的抗逆性和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7.
张翠翠 《种子》2006,25(4):64-65
通过2年的观察发现,玉米新品种豫玉33作为夏玉米紧凑型的代表,适期播种能够较好地利用当地的温、光、降水等自然条件,各生育阶段的生长需求与生态环境相一致,光合势强,叶片出生迅速,叶面积系数最高可达到5.5,空杆率低,活熟到老,经济系数高.  相似文献   

8.
爆、甜、糯玉米生育后期叶片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爆裂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3种类型特用玉米为试材,系统比较研究了生育后期叶片光合特性在类型间和叶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叶片的光合特性存在类型间差异,糯玉米叶片的光合特性明显优于爆裂玉米和甜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表现为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3类玉米的光合特性存在叶位间差异,中部叶片光合速率表现为糯玉米>甜玉米和爆裂玉米,下部叶片光合速率的类型间差异不显著,上、中部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为甜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相关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总之,各类型玉米的上部和中部叶片光合特性都优于下部叶片,其中糯玉米上部和中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叶绿素含量和蒸腾速率都大于甜玉米和爆裂玉米,甜玉米和爆裂玉米下部叶片光合性能的衰减在时间上早于糯玉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硝基复合肥中硝态氮所占比例对玉米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以玉米植株性状、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为评价参数,对硝态氮含量不同的硝基复合肥进行肥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硝基复合肥中硝态氮所占比例的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硝基复合肥中硝态氮的含量为4%时,其玉米植株农艺性状、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强度及干物质量均显著高于硝态氮含量为2%的硝基复合肥,且与硝态氮含量为6%的硝基复合肥相比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硝基复合肥中硝态氮的含量为4%即可较好的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要。  相似文献   

10.
玉/豆套作荫蔽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竹  杨文钰  吴其林 《作物学报》2007,33(9):1502-1507
在“玉/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株型玉米遮荫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玉米下大豆生长的温、湿度和透光率是导致大豆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在四叶期后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田间光照不足导致大豆叶面积指数增加,比叶重减小,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b值降低,且荫蔽越严重,光合能力越弱,产量越低。玉米收获后,大豆前期遭受的光合抑制得到缓解,光合生产逐渐恢复,恢复能力最强的为紧凑型玉米下的大豆,其生育后期的光合能力已接近单作大豆。初花期组织切片观察发现,随着荫蔽程度的加重,大豆叶片变薄,表皮细胞体积变大,角质层变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细胞间隙增大。总之,与紧凑型玉米套作,可减缓大豆生长过程中的弱光胁迫,保证全年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1.
保水剂对玉米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敏 《作物杂志》2001,1(3):12-13
河北省中南部为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干燥少雨 ,而夏玉米最佳播种期为 5月底 6月初 ,此时常有干热风的发生且少雨 ,造成土壤相对湿度较低 ,不能适时播种。如果在缺水的情况下播种 ,出苗率很低 ,很难形成苗全、苗齐、苗壮 ,从而失去高产的基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自 1 996年以来多次进行了在玉米根部使用保水剂的试验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已在多种作物上广泛应用。本试验研究了两种保水剂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 ,保水剂能明显改善土壤的供水状况 ,增强抗旱能力 ,提高根系吸收合成能力 ,维持植物正常生理代谢及光合能力。1 材…  相似文献   

12.
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群体光合特性的演变   总被引:64,自引:6,他引:58  
对50年代以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主要玉米品种的研究表明: 随着玉米品种的更替, 群体光合速率增强, 群体光合衰减率降低, 呼吸消耗所占总光合的百分率下降。 灌浆期当代品种中、 下部叶片的群体光合速率明显高于老品种。 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群体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在高、 中、 低三种密度条件下, 当代品种均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13.
玉米单粒和精量播种对种子质量的要求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劳动力愈加短缺,玉米管理愈加粗放,播种的机械化程度愈加提高.如何改革玉米种植模式,适应粗放管理和机械化播种的的需要,制定玉米单粒与精量播种种子质量标准以及栽培技术要点已迫在眉睫.本文针对菏泽市玉米生产现状,提出了玉米单粒和精量播种对种子质量的要求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南疆小麦/玉米带田群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小麦套种玉米吨粮田复群体干物质积累、光俣性能以及群体冠层的研究表明:小麦套种玉米带田种植高产形成机理:一是合理增加了叶面积指数且与作物生物学要求、与当地最佳自然资源相吻合,二是改善了群体的通风透光状况,表现出良好的边际效应;三是群体冠层分布合理,光合势高,群体光合速率高,光合净积累多。进一步提高产量,可通过调整作物行比、提早玉米播期、适当推迟小麦播期,延长玉米生长期特别灌浆时间来达到。其初步结论可为麦套种玉米的增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玉米生产对密山市全年粮食丰收起着重要作用。要实现玉米优质高产,除选择优良品种、适时早播、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壮的同时,必须抓好田间管理,其主要种植技术措施如下。1播种播种是玉米生产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有钱买种,无钱买苗"。播好种,出好苗,达到一播全苗、实现苗匀、苗齐、苗壮是玉米高产栽培的基础。播种最适温度25~35℃,田间持水量60%~70%,播种深度3~5cm,建议种植密度60 000株/hm2。提倡单粒机播。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精量播种及其配套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精量播种是指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水平,在确定种植密度的前提下,对播种孔穴进行单粒播种的种植方式。近几年来,随着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的应用和优良品种的普及,尤其是膜下滴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品种更新改良进程的加快,促进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省种、省工、省时,促进提早出苗,达到苗齐、苗全、苗壮,加快了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提高了玉米产量和玉米种植效益等优势,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据调查,博州地区玉米精量播种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0%以上,比常规播种玉米田增产6%~10%。通过田间技术指导和生产调查,结合试验示范,总结了博州区域玉米精量播种的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龙成周 《种子科技》2019,(11):9-9,15
玉米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其需求量也呈上涨趋势。由于种植密度之间的差异会对玉米的产量、光合性能及籽粒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的玉米品种之间也存在细微的差别。为此,研究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近些年玉米价格不断升高和劳动力紧缺,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已经成为许多农民选择的播种方式,其中玉米精量播种就是1穴播种1粒种子,该播种方式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农村地区劳动力紧张的状况,同时可以保证玉米高产和稳产,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从当前的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的应用来看,该技术在发达国家应用普遍,已经成为玉米生产中的常见技术。为此,我国应该加大对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保证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9.
在玉米试验程序中,播种是一项重要环节。播种质量的优劣对出苗和后期生长发育的一致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规范化播种,使得玉米长势均匀,可减小试验误差。通常在育种或小区试验播种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展玉米更新换代精密播种机机械少量及精量2种播种方式的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播种方式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小,机械精量播种的出苗率和整齐度不及机械少量播种,但却可以减少成本投入,免除间苗环节,实现亩纯收益增加。玉米精量播种更有利于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耕、种、收一体化作业的有效衔接和农业生产降本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